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13篇

时间:2022-11-11 16:20:07 来源:网友投稿

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13篇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课改实践需要理论支撑需要思想源泉实践困惑和迷茫反映出教师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13篇,供大家参考。

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13篇

篇一: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课改实践需要理论支撑需要思想源泉实践困惑和迷茫反映出教师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探索到根源教学实践水平才能得到提升和拓展所以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倡导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以校本研修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研修,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人的终身发展,在学校中通过展开教育教学研究,如实行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实践中反思等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持续地更新自已,逐渐地构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展开校本研修需要认真考虑:学校选择什么样的校本研修模式,展开什么样的校本研修活动,更能适合本校的校情,更能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活动,使大家在乐于参与,喜于参与,善于参与中形成学校的校本研修文化,从而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

  1、学校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培训等,回来后都要求把学习体会、收获等书面向教务处、教科室汇报。一年来学校克服实际困难,组织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从区级到市级乃至省级的培训。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好培训资源,做好二级培训工作,培训老师的反哺行动,发挥着示范和辐射作用,为教师们带来了最新信息和教学动态,也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启示与思考,老师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也多了份思考。

  2、学校还通过教师讲坛,对全体老师实行论文写作与课题研究方面的培训,促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升了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通过学习与交流,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实践意识,老师们能用研究的眼光审视新课程改革,加快提升了教师的新课程实施水平。

  3、教师的读书活动。“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部阅读史。有阅读习惯的人其道德基准不会有大偏差,精神世界不会萎缩。”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公民整体阅读水平,教师、校长的阅读习惯和水平对公民的整体阅读水平会产生长远的影响。古人云:“一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教育是最富有生命活力的事业,缺乏读书的教育是没有前途的教育,缺乏读书的教师是没有希望的教师,不读书的校长是空洞的校长。教师要大量阅读思想家、教育家的著作,学校要在校长、教师中形成浓烈的读书之风气。教师的读书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要走进思想家、教育家的精神世界、心灵世界,要读思结合、读用结合、读悟结合,读写结合。

  4、以课堂为基地,促动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既是教师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成长的家园;课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地。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课堂。课堂之于教师尤如水之于鱼,天空之于鸟一般,离开了课堂谈教师专业成长无异于缘木求鱼。所以,校本研修应该以课堂为基地,通过对课堂的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突出的莫过于德育素养和教学研修素养。教师德育素养的成长,要以德育示范课为主要研究阵地,通过组织展开德育主题班会设计,展开德育主题班会示范课比赛,撰写德育示范课案例等,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德育课堂是基地,是核心。教师教学研修素养的成长,要以课前提出问题,确立研修主题,提出初步解决思路再到设计教学过程,展开开课研究,再到提炼为教学研究案例等,着力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和教学研修素养。我校以学生为对象,以质量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与学的整合为切入点,轮番式实行教学比武,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水平和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5、常充电,炼内功。课改实践需要理论支撑,需要思想源泉,实践困惑和迷茫反映出教师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探索到根源,教学实践水平才能得到提升和拓展,所以,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倡导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学校每学期为教师订《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江苏教育》、《教师博览》等十多种杂志,学校还购买了《课改纲要》、《课标解读》、《学习方式的转变》、《考试与评价改革》、《聚焦新课程》、《新教育之梦》等大量书籍,供教师轮流出借、阅读、并要求教师写好心得,在教研组内研讨,深入领会先进的课改理念。

  6、构建“自修——反思”研修模式。学校进一步结合校本培训研修的具体内容,引导教师在认真自学的基础上,经常化、系统性的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实行持续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实际教育问题实行“回顾”和分析、探索,并做出理性的选择、判断与整理。这种反思,既能够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审察自己的教学历程,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又可通过与其它教师的交流来反省和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学调控水平,对所有教师的后续专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本学期,我们把教学总结和反思作为我们教学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要求每位任课教师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都作认真地深入地理性盘点和反省,从而探寻教学的规律,体悟教学的艺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时会发现或感受到很多生动活泼而又耐人寻味的案例;有时会灵光闪现,对教材教学有一种特别的感悟;有时会激情创造,催生出精彩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机智;有时会对事与愿违的教学行为深感懊丧,对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深感不满。我们要求教师即时地将这些稍纵即逝、可遇而不可求的所见所思记录下来,并从理性的层面和教学研究的角度加以反思,这样,不但为自己积累了很多价值不菲的精神宝藏,也持续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为继续演绎教学生命的精彩添加能量。

  (1)、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2)、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败笔”(3)、反思“再教反思”

  在展开以校为本的研修和培训活动过程中,我们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实行反思,通过反思实行总结,通过反思加以调整,通过反思实现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师个人的实践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实践基础,教师借助于个体反思,使自己的实践经验持续持续地得到总结与升华,从而有效地丰富和积累实践知识。学校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上课之余,要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开完一次公开课之后,要上交一篇反思性的案例分析;每次检测结束,要写阶段性小结,反思成功与不足。没有反思就不会警醒,也不会有变革的愿望和勇气,以写促思、以思促教,整理零碎的肤浅的思维碎片,能协助自己梳理教学思路。这样使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校本教研创造了一种学习型的校园文化背景,创建的是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共享经验的氛围,极大地激励着教师潜能的发挥,使教师实现行为和理念的双面提升。校本教研已成为促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校建设的一项长期的基本的治校方略。我们将锲而不舍地探索校本教研的新路子,探索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新机制,促动教师专业化发展,铸造学校的新辉煌。

  

  

篇二: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创新教研活动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低段语文教研组工作汇报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以校为本”、“教师即研究者”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其本源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培训”中的被动地位,突出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而教师要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就要求我们的教研活动形式要有新意、有实效,能为教师所喜爱,使教师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主动进行研究。

  创新教研活动模式:积极倡导和鼓励教研组根据低段语文教师实际、教学实际,依靠团队开展各种形式的特色教研活动。激活了老师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工作的主动性。同时,改革传统的常规听课模式。只有不断创新形式,强化管理,追求精细,才能实现校本教研的最终目标——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系列化的教研活动,使整个学校的教研氛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参与面从少数变成多数,从名师展示变成全员参与,从“要我参加”变成“我要参加”,即使有些教师达不到“我要参加”的境界,但都能有“我参加了,就要做好”的想法。

  鉴于这个情况,本学期,我们尝试了多种形式并存的教研活动形式,力图让每位教师都有压力感,促使教师在活动前期认真地进行准备,提升教师的参与度和活动的效度。现将低段语文

  教研活动总结如下:一、教研组的工作情况汇报(一)重视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养。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为让教师对低段语文

  教材有更加深刻而透彻的理解,为使大家对更多的教学模式的课堂进行更深入的研讨。本学期,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以“教材教法达标”为契机,以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通过学习,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深深体会到: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十分不易。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循守旧的教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改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同时,教师们对低段语文教学内容从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六个方面进行了说教材。学习研讨中,教师们始终把“教什么”“怎么教”放在首位,依照先把握好低学段的教材,再把握好整册教材,其次把握好一个单元领域的内容,最后整体把握一课领域内容的尊旨,对低学段的某领域知识进行梳理,努力做到以教师的角度去导,以孩子的角度去学。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拓展教材、把握教材。虽然没有达到烂熟于心的境界,但也在原有基础上对低学段的领域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教师们能够从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起来,不仅掌握了一个个知识点,还能把这些知识点连成一条线,就如同一颗颗

  散落的珍珠,串联成了一条漂亮的项链。而刘玉萍老师说的低段综合实践教材,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同时,注重了知识的前后衔接与语文资源的拓展,并采取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为了说好教材,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大家重视每一次的说教材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再次深入研究教材,挖掘课本内涵,精心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展示自己独到的见解。

  本学期我们还组织老师共同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并对照自己所教学科的内容,明确哪些地方有所不同,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规范。

  (二)创新教研模式,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1、创新形式,生机无限。以前的教研模式走的路子基本是“一备一讲一反思”。几年下来,有人总结说:听专家讲时激动,听完了之后感动,事后一动不动。在反复思考之后,我们提出实施“系列化教研活动”的设想。这种活动模式,不仅关注课堂教学,更因为其实施的系统性、持久性,而使得其内涵覆盖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的所有环节,体现出了研究的层次性、多元性、师本化。如活动中,有说教材比赛,促使教师更深入地学习教学理论,并将理论积极应用于实际;有同课异构比赛,锻炼了教师独立解读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有评课比赛,提高了教师的对比反思能力;有案例学习,开阔了教师眼界;有总结交流,提升了教师的自我分析能力……

  这样的活动,形式新颖,内涵丰富,针对性强,涉及了教师发展的各个方面,符合教师们的实际需要。尤其是青年教师,都知道自己想要发展,以上几方面是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因此,这个活动设想一提出,就受到了教师们的欢迎,教师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这样的活动,还因为其时间持久、内容全面,促使教师全身心地融进整个活动中,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参与度。

  2、以课为例,研讨提升。针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难点和青年教师在识字教学方面的困惑,我们教研组于10月11日下午,组织开展了低段语文“同课异构”常规教研活动,由一年级的杨少霞、谭馥琴两位教师提供了2节识字教学研讨课。课前开展了说教材,课后组织了评课研讨交流。通过说听评课,帮助授课教师分析了教学环节设计的得与失,也为听课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供了识字教学可借鉴的经验。这种同课异构、联片互动、探索策略、追求实效的教研形式。凸现了三大活动亮点:一是教师互动各有所得。二是校、片互动二赢共享,三是科研教研整合全面提高。

  3、互学互促,共同成长。我们教研组教师开展听骨干示范课、青年教师培养课、评课活动。如骨干教师李红萍老师执教的《看图识字真有趣》,胡玉梅老师执教的《买文具》,青年教师冯婷老师执教的《小小的船》,王丽丽老师执教的《清清的溪水》。听课前教师们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

  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教学的一次次实践,使每位教师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通过“看别人的课堂,说别人的课堂;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三个步骤,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又使他们的认识水平得以飞跃。同时,优化了教学过程,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学法,努力使语文课上得充满情趣,充满活力,变生硬的教学环节为活泼自然的语文活动,使学生的个性飞扬起来。

  

篇三: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实施校本教研,引领教师成长

  ――校本教研的经验总结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一所窗口学校。多年来,学校坚持面向未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求真、务实、创新”的教研作风,按照规范教研管理、落实教研过程、突出教研实效”的思路,形成了校本教研特色。

  一、落实校本理念,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1、制定管理目标引导教师专业发展。一个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该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校管理目标与教师价值实现、教师近远期利益等内容密切相关。

  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制定有《大竹县实验小学教师五年发展规划》、教师素质培训计划等,通过制定管理目标引导教师专业发展。

  2、优化人际关系带动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基础。我

  校要求:对内力求干部教师和谐相处,干部专心为教师发展做实事,教师专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对外要有勇气打开校门,把专家学者请进学校,为教师专业发展建立良好的

  发展环境。3、更新动力机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我校根据自身情况不断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使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不断有新的想法和进步。如我校有省级、市级、

  县级骨干教师管理制、兼职教科研人员聘任制、优秀教师激励机制等,更好地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提升了教育教学绩效。

  4、优化学习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要求教师学习新理念,学习促进教师

  发展方面的理论,用科学的方法和反思的策略去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教师发展。5、改变管理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人员采取人性化管理,研究每一位

  教师的教学起点和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专业发展建议,倾听教师的心声,

  由教师自己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这样调动了教师的内驱力使教师自觉的追求专业发展。

  、同伴互助成长,感受校本教研的快乐。

  校本教研是一种快乐的劳动,我们主要通过三种形式让教师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充分体验研究的魅力,感受教研的无穷快乐。

  1、结对子,推动教师发展。

  一是尊重老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我校根据校本教研培养对象的学科类别、研究方向、个性特点,以老教师为指导教师,让中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师徒对子,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做到教育资源共享。师徒配对由个人申报、学校统一协调。活动的具体要求、安排、

  检查及考核由教务处负责。本学期,全校师徒结对30对,通过师徒结对使青年教师的

  专业素质得到较快提升。

  二是重用骨干教师,发挥引领作用。我们十分重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做到了三

  个一”。一是请骨干教师上高质量的示范课。二是请骨干教师为相关学科教师举办一次讲座。我校的教研组长每个学期坚持为老师们就如何写教学反思、如何解决教学活动存在的一些困惑等主题举办专门的讲座。三是请骨干教师带一名年轻教师。

  三是重视经验型教师,发挥示范作用。学校十分注重有经验教师在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在校内外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对外,我们每学期开展三次以上的送教下乡活动,帮助农村小学培养师资。对内,我们组织有经验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上点评指导课等,发挥示范作用。

  2、给担子,引导教师发展。

  我校在开展校本教研的活动中十分重视通过给教师担子,让教师自主、积极发展。

  如在课题研究上,我校有90%的教师参加了省、市课题研究。做到了个个肩上有担子。

  在教育教学上,我们开展了抓两头,促中间的活动,在年轻教师或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的教师中,我们开展了治薄”活动,在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中我们开展了培优”活动。通过给担子,一大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3、搭梯子,促进教师发展

  学校通过各种教研活动、竞赛、比武活动,使教师认识到只有扎实地开展校本教研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学校不但为教师搭建平台,提供展示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成果的舞台,学校还建立了校本教研奖励机制,对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并取得突出成果的

  教师给予重奖,学校每年投入3万多元用于教科研奖励。

  三、采取学训互动,奠定校本教研基础。

  教师素质提升最重要的途径是学习,为此我校通过推行两个制度”、实施三大工程”促使教师从适应型学习”进入更高层次的创新型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学

  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为教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

  1、两个制度保学。

  我校推行五个一”的制度,即教师每学期读一部教育教学理论专著,订阅一份学科教学核心期刊,记一本听课学习议课笔记,上一节研究课,每次教学活动进行一次教学反思。促使教师将学、教、研结合起来,确立学、教、研相长的工作学习观。学校每学

  期还将教师

  摘录的优秀文章编辑成《教苑》一书,作为全体教师的课外读本,促进教师读书活动的深入。我校在35岁以下教师中推行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制度,全程记录教师参与学习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情况,真实反映教师专业成长经历和成果。其内容有:自我介

  绍、座右铭、活动写真、知识与技能、荣誉与成果、才艺展示等。

  2、三大工程促训。

  我校通过实施三大工程”来促进教师专业培训:

  一是基础工程”。将教师基本功按内容分四个层面来训练落实:第一层面为职业基本功训练,全体教师打好以三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两话(画(普通话、简笔画、一操作(电教媒体操作为核心的职业基本功基础;第二层面为专业基本功训练,科

  任教师提升一标(把握课标、一案(编写教案、一课(上课辅导、作业设计与批改的能

  力;第三层面为特色基本功训练,在前面两个层面基本功训练基础上,大部分教师形成

  个人特色和专长;第四层面为科研基本功训练,部分教师能独立承担教育科研课题,撰写科研实验方案、总结、实验报告、实验论文,上好课题实验研究课,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一专多能,成为学术型、科研型的教师。

  二是青蓝工程”。学校为35岁以下青年教师制定成长计划,采用师徒结对的形式,

  为青年教师选择观念新、教法新、科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作导师

  ,通过导师的

  言传身教,帮助青年教师从入格”到合格”再到出格”迅速成才。

  三是名师工程”。我校有四川省特级教师4名,省骨干教师6名,市学科带头人6名,市县骨干教师若干,这是很好的资源。我们确定名苗”重点培养;评选名师”着意包装;名师”展示,打造精品;宣传名师”示范引路;学习名师”促进发展。我校曾组织校内名师,成功举办了以新课程、新理念、新策略”为主题的展示活动,引起较大反响。四、改善常规教研,体验校本教研的魅力。

  1、营造环境,激发教师热情。

  为了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让大家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一是坚持集体备课不放松。我们学校一直积极推行四定五步”集体备课法,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我们所要求的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五步”⑴教师个人提前备课;⑵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说课;⑶备课组教师议课;⑷主备人定稿;⑸组内教师同课异构(即个人根据实际调整。同时要求每一个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开展具有个性特色的创新设计,使教师们能在课堂上教出自己的风格、教出

  自己的特色。

  二是开展听评课和讲示范课活动。学校规定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听评课,通过这种形式对每个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详细的总结分析和诊断,指出不足和改进办法。学校还经常开展讲入门课、提高课、示范课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评课

  能力。各类课型一律采取上大课的形式,所有教师共同听课,详细评课。不同年段和不

  同科别的教师从另类的视角来听课评课,给了听课者和讲课者全新的启发。

  三是开展教案评比活动。学校每学期进行两次教案评比活动,对优秀教案的作者

  给予通报表彰并适当奖励。我校教师的教案凭借字迹工整、思路清晰、教法及策略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而多次受到通报表彰。

  2、建立机制,成就自己特色。

  主要通过规范的制度来加强教学管理。

  一是建立基本能力考核评价制度。学校每学期都定期不定期对各年级各学科的教育

  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评价,学校领导亲历亲为,保证了考评的公平公正并严格质

  量。二是坚持干部兼课听课制度。校长带头、中层以上干部每人每周至少两次深入班级

  听课,从解决微观问题入手,全面了解和掌握教学动态。

  三是坚持检查作业制度。教务处坚持对教师作业批改情况随时检查,随时通报。

  3、定期交流,注重分析总结。

  我们坚持做好定期交流与分析总结工作。主要采取集中交流和分散交流相结合的方

  式进行。集中交流一月一次,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全体教师全面总结前一段校本教研

  工作的成绩和不足,同时请优秀教师代表作经验发言。分散交流形式多样,有校长与校本

  教研薄弱教师的交流,有不同年级教研组开展的经验交流,有教师之间的探讨交流。

  五、实行遴选评价,促进校本教研的参与。

  遴选式评价,就是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教研竞赛评比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者,在期末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中,进行加分奖励。它实质上是一种鼓励性的评价。

  校本研修是校本教研重要内容之一。每学期末,学校对教师的校本研修记录册中教育叙事、研修课例、反思报告等内容进行评选,根据各教研组人数按一定比例分别评选

  出优秀、合格等第,进行量化计分。对于期末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总体评价,则采取由教研组按学科教师人数比例推选出优秀教学设计、优秀作业设计,参加校级评选,

  同样按等第进行量化计分。

  遴选式评价是一种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评价方式。定性,评选出优秀,可以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教研中引领示范的作用;定量,量化出成绩,可以作为教师评先评优、职

  称晋升

  的重要依据。

  六、校本教研成效显著。

  1、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通过项目化校本培训,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高。投入教育教学研究成为了教师

  的自发行动。

  2、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我们提出在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以课题促教研,让教师在实践中反思与理论学习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总结。规定全校教师每年至少完成一篇教育教学论文,青年教师写教学案例和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要求,学校中

  已形成了写论文成风的良好氛围。学校积极参与教学教育课题立项研究,因而学校的科研氛围很浓。3、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和质量观。

  我们按照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并且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及学习能力的现代社会公民。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在教师中组织开展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的讨论。学习成绩优秀固然是好学生,但学习成绩有差异也完全正常,对学生来说,用功就是成功,坚持就是胜禾叽贯彻落实面向全体,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针。教学工作指导思想,面向全体,落实到教学工作上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利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歧视后进生,做到关爱每一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

  名学生”。

  4、教师教学能力明显提升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反映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我校学生在全县教育教学质量评

  估中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成绩。

  总之,我们通过实施以课题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为重点的项目化校本培训,使全体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有效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水平,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但教师的培训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它将伴随着我们教学的全过程:

  工作着、学习着、努力着、快乐着。

  

  

篇四: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创新教研方式,促进教师成长

  在课程改革的探索中,我们深切地感到需要专业理论与教育技能作支撑。教研活动是教师学习课改理念的平台,实践课改精神的桥梁。因此我们努力在教研方式上创新,根据教师的最近发展区,贴近教师的教育实践,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把教师的专业成长摆在首位,努力寻找有自身特色的园本教研之路。

  一、强化教研意识,发挥教师主动性以前教师的教研意识淡薄,认为教研活动是耽误时间,是负担。现在通过业务学习,对新观念展开讨论,使广大教师进一步领会新《纲要》的精神,更新观念。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开阔眼界,组织骨干教师到北京、上海等地参观取经,同时经常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来园介绍教研教改形式,使教师产生压力、紧迫感。老师们充分认识到一天忙碍于日常事务,不进行研究活动,是成不了一位优秀教师的。同时,通过培养教研带头人,以点带面,使教师们充分认识了教科研的重要性、必要性。幼儿园必然要走教科研兴教,教科研兴园的路子,教师必须成为研究学习型的教师。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都想通过教研活动促进其专业成长,全园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二、注重参与意识,突出教研内容实用性以前制定教研计划采取的是至上而下原则,很多教研活动都来自于园长,虽然也来自于实际工作,但是,很多是园长的主观愿望,园长认为老师应弥补些什么,缺什么,不一定是教师的需要和兴趣,不能代表教师的心声。现在,我园教研活动的内容都是全园教师参与和教研组长共同协商决定的。比如,在每学期期末,我们组织教师召开“提问会”,以“你们想通过教研活动解决那些问题,你想通过教研活动得到哪些学习提高,请你提出宝贵建议”,教师把自己在教育实践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出来,提出制定下一期教研活动内容,老师们就反馈了“我想多出去学习姊妹园的好经验;我想进行电脑培训;请专职英语老师来园加强我们口语训练;我想提高幼儿美术创作指导能力”等。管理者通过自下而上反复筛选,交教师们达成共识的急待解决的问题列为教研专题。通过老师门的共同参与,我们制订了新一学期的教研计划。这样,由于问题来自一线,所以很

  能引起教师们的共鸣。讨论时大家踊跃发言,老师成了教研活动的主人,她们愿意参加活动了,在活动中也愿意说了。

  三、尊重教师需要,创新教研形式多样性以前教研活动往往是事先确定了形式,而且形式单一,呆板。老师们被动参与,让教师们感到厌烦。而现在,我们根据不同研讨内容,不断尝改变教研模式。目前,在我园的园本教研活动中,已逐步形成了以下几种教研方式。①主题沙龙式研讨,围绕《纲要解读》或是教学法等开展主题沙龙式研讨,每次教师根据主题内容预先学习相关文章,在大组教研中,教师们理念联系实际,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在讨论地过程中明辩教育理念,并对照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寻找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已有经验和发展潜力。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研讨,使他们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②自荐式开课和中心发言人,变以往公开课“指派开”自荐式。如市区园公开课、送教、家长开放日,研讨课等活动,都是采取教师自愿报名参加竞选的方式。再如我们在教研活动前,向教师抛出活动议题,倾听教师想法,请教师们自愿申请或轮流担任中心发言人。这样,既调动了自荐教师的积极性,又避免了因“指派式”导致很多老师有“领导不重视我”的想法。③案例式讨论,在课改中,教师从观念上知道怎样做,但在实际中就出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就利用案例式讨论,促教师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我们采用教育案例或课例的形式,让老师们在熟悉、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观察反思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使老师通过反省,认识到他们实际能做什么和他们确实做了些什么。反思他们所做的哪些是有价值的,思考他们怎样才能做更好。我们在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研究时,注重让老师提出更多的新问题,进行多视角的对话。四、加强教研管理,充分运用激励机制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就是教研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以前教研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现在,我园教师一起制定了教研工作制度,学习制度。教研组长工作考评制度,教研活动参研人员考评制度。以及根据教师需要的教科研奖励制度。教研组长考评参研人员,参研教师同样考评我们的教研组长。每期教研组中开展优秀教研组、教研组长、教研积极分子、优秀师徒对子的评选活动,给矛物质和精神奖励。并给教研组长发放津贴,教研组一定活动经费。对

  教研成绩突出的教师提供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并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教师参与管理,工作得到肯定,教研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五、管理者适时引导,作教师活动的协调配合者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我们管理者曾经习惯了以知道者的身份在教育活动中侃侃而谈,以命令式的语调告诉教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使部分教师产生逆反心理,部分教师产生依赖。这种关系的不平等,无法很好的探讨问题。每个教师都渴望成长,更渴望理解,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想法,她们需要的首先是一个真诚的倾听者。现在,每次活动中,我们行政都静心听老师说话,用赏识的鼓励的眼光与老师交流。多说鼓励性的语言,做老师的支持者,倾听者。同时,教师和我们还是合作平等的伙伴关系。教师和我们行政各有所长,应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在活动中,我们经常说,“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呢”,鼓励教师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见解,发散思维,从而促进成长,改变以前专家或者组长、管理人员说,教师听的场面,形成了畅所欲言的氛围。在建立平等关系的同时,我们不仅是支持者、合作者,还是教师教研活动的引导者,在教研活动的关键的时刻,抛出问题和观点,引导教师更深入思考,用好的方式去启发她们,同时业务园长,教研组长经常深入各班组,帮助教师抓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与教师们一起寻找对策,帮助、指导教师积累课改资料,总结课改经验,并随时收集教师在课改中使用教材的体会和成功课例,供教师学习、交流。使教师在相互关怀中获得更快的成长。在课改过程中,教师面临挑战,管理者也同样面临挑战。通过创新教研活动,我们大家都得到了更快的成长。同时也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

  

  

篇五: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

  ..

  “深度〞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东阳市外国语小学晗芬

  【摘要】教研组在教师的开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成长的一方沃土。我们立足于专家的专业引领,聚焦于促进学生真实开展的研究,倡导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学习、工作和思考的专业习惯。在“主题式互动教研〞的根底上,教研组开展了听课调研、智囊团磨课、名师陪同研课、小组协同观课、专题互动研究等教研活动,还推出了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教研承包制,提升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成了研究和学习共同体合作文化的形成。

  【关键词】专业成长深度教研教研模式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开展的有效途径。教研组是教师专业开展的助推器,促进教师持续开展需要实实在在的培训和教研。我们倡导数学教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教学工作,在专家的引领下,以课堂教学为抓手,聚焦于学生的开展,开展了有深度、有实效的一系列研究活动,逐渐从“关注形式〞走向“开展涵〞,从“感觉研究〞走向“专业研究〞。在常态下的专题教研根底上,我们不断创新教研形式,不断生成研究主题,即时展开深度教研,促进全体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促成教研组学习和研究文化的形成。

  一、理念引领:从“关注形式〞走向“开展涵〞

  校本培训和教学研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但很多时候,大家把这样的培训和研讨定格在形式上,以为大家坐下来一起听课就是教研,就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样的活动也许能带给教师们一些帮助和启发,但究根问底还是一种形式上的教学研究。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应该是基于“涵开展〞的教学研究。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校本教研;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教学评价,都应该淡化形式,而应加强涵引领和有效开展。

  〔一〕专家因需聘请,理念引领没有先进理念的引领,实践只能是低

  1/11

  ..

  ..

  层次上的徘徊。要实现实践的超越必须依赖理念的引领。由此学校设立了外请专家机制,

  让专家为学校实际教学服务,为提高学校课堂效率服务,也为创建学校学科特色服务。

  具体流程是:教研组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讲课专家和讲课容,再向学校提出申请,然后由

  学校出面邀请专家。

  近年来,我们请了一系列的专家来为我们传经送宝,对我们数学组进展研究方向和

  方法上的指导。诊断课

  困惑

  讲座容

  讲座专家

  凌云《三角形的分类》

  如何打造智慧课堂?《打造数学智慧课堂》省教研员斯苗儿

  何朝峰《整数、小数的复习》复习课怎样上更有

  敏辉《整数、小数的复习》效?

  俞正强《用字母表示数》

  如何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燕飞《认识周长》

  如何有效进展概念课

  吕航燕《倒数》

  教学?

  晗芬《小数乘法练习课》练习课怎样上更有

  金丽环《周长的练习课》效?

  益飞《应用问题一》吕红英《应用问题三》宋煜阳《三步应用问题》

  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定位数量关系?

  王红卿《认识负数》敏辉《认识负数》

  工作室的研究方向?

  晗芬《圆的认识》许美娜《百分数的认识》

  如何磨课?

  《梳理训练拓展—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的思考》

  市教研员麻彩虹

  《教师的专业成长》

  特级教师俞正强

  《从“什么叫做题目做好了〞谈起》

  《练习课存在的问题与设计谋略》

  特级教师朱乐平市教研员何学良

  《小学数学应用题专题教学研究》

  特级教师天孝

  《如何分析小学数学思维过程》、《上公开课,你想特级教师朱乐平要哪些资料?》

  《如何磨课、辩课?》特级教师俞正强

  ……

  ……

  ……

  ……

  有了专家的引领,我们的数学课堂理念经历了“互动课堂〞——“高效课堂〞——“思维课堂〞三个阶段的演变。前几年,我们思考并践行着“互动课堂〞的价值理念,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的数学课堂师生平等了,互动对话也随处可见了。在此根底上,我们思考:怎样能让数学课堂更有效,于是我们又提出“高效课堂〞的价值理念,决定从“引发学习兴趣、促使多维互动、促进高效对话、关注全人教育〞四个环节来思考和衡量我们的课堂,让对话更有效。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又欣喜地发现,数学课的课堂结构更合理了,教学效果也更高了。在此根底上,我们再次思考,如何让研究再上一个台阶,表达学校“思维数学〞的学科特色,于是我们又提出了“思维课堂〞的价值理念,关注数学课是否真正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展。

  〔二〕讲坛骨干承包,涵提升2008年起,学校组织了“教师人文讲坛〞,在周前会议前30分钟,由本校名师、

  2/11

  ..

  ..

  骨干教师主动申报,承包主讲。人文讲坛中,有推荐好书共分享的,如《不抱怨的世界》;

  有介绍教育教学心得的,如《走稳小步子,实现大目标》;也有讲在团队中成长的,如

  数学组马燕教师的《让自己走得更远》;还有各学科专业书籍学习交流的,如本学期由

  凌云和益飞两位教师代表数学组参加学校人文讲坛“同读一本书〞——《数学教育心理

  学》读书体会。

  学校的人文讲坛,为数学组的教师们带来了一道道的精神盛宴,全面提升了数学教

  师的文化涵。同时,数学组的诸多教师在参与学校人文讲坛的过程中,又促进了自己全

  面素质的提升。

  〔三〕读书月底交流,智慧分享

  博览群书能提升教师的全面素养,要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就必须大量阅读各种有

  关数学的专业书籍。这些年来,数学教研组每学期组织数学专业书籍研读活动,不断利

  用教师读书会,分享智慧,凝聚力量,获得可持续开展的动力。围绕课题,我们组织教

  师阅读有关理论书籍,每周一次,精选容组织集体学习;每月一期,把教师的理论学习

  心得在教研论坛汇总。另外,每学期推荐一本必读的理论专著,组织读书沙龙进展讨论;

  其间还不定期的下发一些或经典、或具有时代特征的容,鼓励教师们见缝插针自学,夯

  实自己的理论底蕴。

  下表是近几年教研组组织教师们看专业书籍的情况汇总。

  时间

  必读书目

  读书要求

  选读书目

  2009上《数学思维能力开展》精读:边读边作读书摘记

  《低头找幸福》、《透视课堂》、《数学教学设计》……

  《教育碎思》、《小学数学应用

  2009下《吴正宪团队研修》略读:关注团队研修的方法题教学》、《行知教育理

  论》……

  《窗边的小豆豆》、《影响教师

  2010上《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细读:关注研究方法和模式的100个好习惯》、《班主任

  工作的50个细节》……

  《回到教育的原点》、《问题解

  2010下《小学数学教学杂谈》细读:关注数学知识本质

  决与数学教育》、《关于心理

  学的100个故事》……

  《和孩子划清界限》、《中国数

  2011上《尝试教学策略》

  细读:关注研究方法和模式学双基教学》、《全人教育的

  理论和实践》……

  《论语今读》、《数学教育:从

  2011下《数学教育心理学》精读:边读边作读书摘记

  理论到实践》、《素质教育在

  美国》……

  ……

  ……

  ……

  ……

  3/11

  ..

  ..

  在上学期教师自主阅读《数学教育心理学》的根底上,本学期安排在每月底的那一周教研活动时间,分别请六位备课组长与大家进展读书交流,并在组分享教师们的读书笔记,同时评选读得认真的教师。

  〔四〕工作室定期活动,实践指导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开展规划的根底上,数学组成立了以敏辉教师为核心的数学教育研究工作室。工作室以“以创建外小数学教学特色〞为中心,以服务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为两个根本落脚点,紧紧以“校本课程建设、课题研究、数学诊疗〞为抓手,坚持研究性、协作性、辐射性、开展性四个原那么,制定了工作室每周学习、研究的相关制度。同时特聘特级教师朱乐平和两位市教研员为工作室定期进展跟踪式专业引领——每学期抽时间来校面对面和教师交流,听课,评课,审稿,座谈等。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室的工作容主要有读书学习、知识梳理、设计测评卷、优化校本课程、开展数学诊疗活动、课题研究、课例研究、展开数学家庭教育辅导、开展“立体式〞的专题研究、汇报交流等十项工作容。

  二、研训模式:从“感觉研究〞走向“专业研究〞

  践行在课堂,收获也在课堂。我们意识到,缺乏理念引领的研究是空洞、乏化的。因此,追求理念与实践的“和谐交融〞,期待课堂教学的高效、完美,成了我们数学教研的方向与目标。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没有具体的研究主题,没有固定的研究平台,教研只能停留在感觉层面。如何才能从“感觉研究〞走向“专业研究〞?我们组织了不拘一格的活动形式,让教师们能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在鲜活的案例剖析里提升研究的智慧。我们的研训模式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开展阶段:

  〔一〕推门课把脉课堂研究应该从问题开始。数学教学的问题在哪里?为了准确了解数学教学的课堂现状

  和教学困惑,我们组织了“听课调研〞,不定期听推门课,把脉课堂。学校领导携同两位教研组长,深入每个年级的每个班连续听两节课,听完课专门召开“议诊会〞。大家把自己的思考和疑惑提出来交流,梳理出一些共性的问题。然后组织全体数学教师一起交流和讨论,引导大家围绕这些问题进展课例研究。

  比如,2009年的一次听课调研后的“议诊会〞上,我们发现当时提出的高效课堂的四个维度中“促进高效对话〞这个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1〕教师们为了实现多维互动而无视了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2〕对话互动很频繁,但都是停留在简单的形式上;〔3〕学生很少出现富有个性化的解读和挑战性的疑问;〔4〕教师设置的学习板块

  4/11

  ..

  ..

  或问题情境没有很好尊重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等。由此我们开展具体的研究,“从具体

  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思维〞;“如何巧用引导语言,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如何诱发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等一系

  列研究成果应运而生。

  授课教师调研时间本节课教案

  “推门课调研活动〞记录表

  调研人授课班级上课容

  之前教案情况

  教学亮点

  存在问题

  改良意见

  备注

  除此之外,我们还下发《教研问题征集表》,了解、征集教师“自己的问题〞、课堂中“真实的问题〞。然后与时组织骨干教师对这些层次不一的问题进展梳理,筛选出一些比拟共性的问题。这既是为了寻找真实的研究基点,也是为了激发教师以“当事人〞的态度参与介入到校本教研中来。

  〔二〕智囊团陪同磨课教师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是教研活动的灵魂;同伴互助,专业切磋,是校本教研

  的核心。我们数学教研组在重视教师独立工作的同时,更重视教师相互依赖的开展,发挥教研组教师的作用,养成团结协作的习惯,达到提高教研组整体水平的目的。

  1.组建智囊团目前我校28位数学教师中,有省教坛新秀1名、市教坛新秀1名、市名师培养对象2名、东阳市级教坛新秀5名。市青年教师比武中,有5位教师获得了一等奖,3位

  5/11

  ..

  ..

  教师获得了二等奖;市青年教师擂台赛中,1位教师获得一等奖,2位教师获得了二等

  奖。教研组中另外有十多位教师刚刚毕业没几年,她们年轻,对数学充满热情,极其

  需要专业引领。

  针对教师队伍现状,我们以学段为单位,组建了三个智囊团,成员原那么上是东阳

  市级教坛新秀与以上,开始了一个新阶段的研究——“智囊团陪同磨课〞。

  2.全程陪同磨课

  一般一位教师完成一次教研任务,至少需要经过这样的几个环节:独自钻研教材,

  设计教学方案→试教,智囊团成员听课、点评→智囊团的一位名师示上课→再试教,再

  改良→全校展示,承受评委会的考评→评委会写教学建议与成绩→存入教师档案袋。

  智囊团就像一面三棱镜,通过精细的磨课研讨,透过课堂看到支撑教学的本质,折

  射出教学理念,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这种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教研研究

  中,我们也总结出了一些实效性较强的教学策略。如问题解决式的课堂中,导入如何有

  效驱动学生的数学思考;在计算课的教学中,如何运用“知情结合、动静结合、数形结

  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

  设计教学,如何更好地引领学生数学建模……团队学习,使新理念在碰撞中实现嬗变,

  使教学技艺在切磋中得到提高。

  2011年下期智囊团陪同磨课情况汇总表

  课题

  青年教师智囊团智囊团陪同磨课教师

  《乘法口诀练习课》吴莉丽低段智囊团

  吕小燕

  《认识钟表》

  倩倩

  低段智囊团

  凌云

  《年月日》

  琳琳中段智囊团

  敏辉

  《分桃子》

  楼香君中段智囊团

  吕航燕

  《尝试与猜想》

  陆华萍高段智囊团

  丁丽华

  《圆柱圆锥的复习》叶玫丹高段智囊团

  晗芬

  〔三〕小组协同观课没有科学的观课工具和技术,教师往往缺乏理性的分析意识和能力,只是停留在凭

  着感觉评课和交流,还是停留在感性的做课例分析。凭感觉确定研究主题,凭感觉听课议课,凭感觉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缺乏专业、理性的分析和研究,研究也只停留在感觉层面上。因此,我们又提出了“观课剖析〞的课例研究思路。即要求全体数学教师每一学年必须承当一次观课剖析的上课主角,开展自我反省和改良提升的活动。

  6/11

  ..

  ..

  东阳市外国语小学数学课堂观察表

  被观察者:

  观察视角情境引入问题教设计师教学组织

  数学思维

  学生学习

  效果

  课题:

  观察点

  课堂现象描述

  是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否驱动学生数学思考是否挑战学生数学思维是否面向全体学生点拨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有效渗透学法是否有效理答学生生成信息是否保证学生主动探究数学是否能快速反响,准确概括、抽象是否能有条理地表达数学思考是否能善于多角度地解决问题是否善于准确地发现数学的本质〔涵、规律、关系、结构、方法等〕是否能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是否有充分的思维活动是否保证全体学生动口动手是否有效促进不同学生的数学开展是否能兼顾意义的理解和方法的学习是否充分获得了数学能力的培养

  观察结果分析〔定量、定性〕

  综合评价

  为了保证实效性,数学组从巧用“录播教室〞、引进“专业技术〞、开展“评审奖优〞这三个抓手开展工作。具体做法是:

  〔1〕每人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利用录播教室上课录课,再反复观课、分析、改良。〔2〕邀请王洁博士来校作“如何使用观课工具科学分析〞的专题辅导,以提高全体数学教师观课分析的综合素质。〔3〕每位教师最后以课例研究报告的形式上交研究成果。教研组将组织专家对此进展评审,设为优秀、达标、不达标三个等级。“不达标〞的教师下一学期重新实践研究,“优秀〞教师由教研组最后进展录像课审查,上传录像课和课例研究报告,并发证表彰。小组协同观课,提高了教师研究的水平,教师逐渐养成了在研究状态下学习、工作

  7/11

  ..

  ..

  和思考的专业习惯。〔四〕专题互动研究教研活动如果没有一个主题,教师们的受益程度就会大打折扣。创办以来,数学教

  研组就提出了常态下的“专题互动教研〞活动,创建“教研主题化、协作互动化〞的教研风格,更好地发挥团队合作和同伴互助的力量。所谓“专题式互动教研〞,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寻找实际问题,经过多方筛选确定教研和调研主题,每次以主题为教研目标,共同参与研讨全过程〔备课、上课、评课、反思〕的互动教研活动。这种互动互促、优势互补的专题互动教研模式围绕选取主题、协作备课、互动研讨、系统反思四大环节展开〔如图〕。其根本流程:〔1〕确定研讨主题;〔2〕组员分头搜集与主题有关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和音像资源;〔3〕集体学习资源,重点关注名师名家认识和处理与主题相关容的策略与方法;〔4〕选定研讨课授课者,全组教师集体分析研讨容,由授课者独立备课;〔5〕授课者授课,组教师使用观察量表等工具;〔6〕围绕主题,授课者说课和反思,其余教师评课,骨干专业引领,形成共识;〔7〕再次上课、听课;〔8〕再次反思、评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一定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最终目标的,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绝不是一句空话,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找到了“问题解决〞这一平台。教研活动紧紧围绕省级课题“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主题展开。同时我们还对每学期教研主题有意识地进展了知识领域上的划分。去年,我们展开了以计算课为主的教研活动,计算的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教师们可以自主选择。本学期,我们选取了概念课的教学为研究主线,以期形成对概念课的一些认识。

  在一次次的教研中,我们也不断地发现问题。比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除了提供的学习材料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有教学组织语言、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特别是教师本人的专业素养都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因此,为了提高研究的品质和有效性,我们把教学中的问题简单地归纳为三类:一是涉与某个具体教学容的问题,如“圆的认识怎么教〞等;二是教学策略问题,如“如何能有效引导学生进展数学概念的建构〞等;三是与其他学科的共性问题,如“怎样有效地开展探究学习〞、“如何合理地开展合作学习〞等。

  8/11

  ..

  ..

  三、研训创新:从“常态下的专题教研〞走向“备课组承包教研〞

  随着教研水平的逐渐提高,数学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我们觉得,每周半天的常态专题教研活动已经不能满足教师们的教研需求。仔细分析,每个备课组至少有四位数学教师,备课组长在业务上都能独挡一面,而且组中都有原先智囊团的教师。于是,我们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备课组的成效?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备课组的力量,表达备课组长的引领作用?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组每位教师的教研积极性,提升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于是,我们推出了“备课组承包制〞的教研方式,让组每位教师以、积极、合作、学习的态度参与教研,形成了自下而上的“草根〞教研特色。

  〔一〕教研组退隐幕后——跟踪指导“教研承包〞是指在教研组的领导下,以备课组为单位,承包本年级的常规备课,监管平时的课堂教学,承办学校的每周教研等。这种承包突破了教研的固定模式,营造了即时化、日常化、经常化的教研气氛,打破了在时间、人数、地点上的界限,促进个人智慧的集体分享。但是,教研组把备课组推上前台,自己隐退幕后,绝对不是不作为。1.落实教学常规2010年下学期,各年级开展了学科规大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修改,形成了《外国语小学数学教学规》。每学期一开学,教研组都会组织教师们学习规,要求教师们认真执行规,做到教学常规落实到位。教研组长负责“教学五认真〞检查工作:定期检查〔期初、期末〕和平时抽测〔结合随堂听课〕相结合,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教师考核、班级考核。教研组利用抽查学生作业,开展学生调研等多种形式关注作业的有效度,引导教师研究学生的作业,提高效率。2.引领教研方向如果教研方向不明确,只是上几堂教研课,评评课,教师们很难从中受益。因此,每学期初,教研组都会认真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根据新课改的核心理念,结合学校总课题,确定一学期的研究主题,让教师们有明确的研究任务。例如,本学期教研重点:一是继续做好课题研究,引领子课题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无论是研究方向的引领,还是研究人员的配备,集体研究时间的保证,教研组都做到竭尽所能。二是开展《数学教育心理学》读书交流活动。在教师精读的根底上,由六位数学备课组长为教师进展读书交流,分享读书中的心得体会,帮助教师们数学素养的提升。三是开展“概念〞教学研讨课,要求上教研课的教师均选择与概念教学有关的容,通过一学期的专题研究,以期形成对概念教学的更多认识。同时结合我校校本教学特色,指定两位教师执教校本课程,并分别由两位教师进展评课和观点报告,开展对校本课程

  9/11

  ..

  ..

  的研究。3.建立成长档案教师档案袋是教研组过程性管理的一大举措,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也是对

  教师多元评价的需要。教研组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一个个人书面档案袋和电子档案袋。首先,教研组的推门课反响表将作为教师日常教学的考评材料入档,反响表中记录

  有随机抽查的教师备课情况、作业批改情况以与推门课的教学成效等。其次,教师写的“每月一得〞作为教学、读书的反思材料也成为书面档案袋的重要容。再次,每学期期末的教学论文,每学期一堂录像课与分析材料,都进入档案袋。对于个别问题教师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那么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连续听课,跟踪指导,不断发现问题,改良教学方法,促其快速进步。“跟踪课〞的全过程以教学反思等形式进入档案袋。

  学校还在校园网中给每位教师建了一个个人空间,教师们可以将自己的所有文字材料,如:发表的论文、写的案例、随笔、读书笔记、特色教案……呈现在在这个动态的电子档案中,记录下自己成长的足迹。

  〔二〕备课组搭台唱戏——落实“三包〞根据学期教研方向,除了常规的教研活动外,备课组又担任什么角色,该做些什么呢?对备课组的工作我们简称“三包〞:一包常规备课,二包平时教学,三包每周教研。1.包常规备课常规备课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分三步走:各自备课→集体研讨→二度设计。集体备课前,先由每位教师独立备课,中心发言人提前准备好单元的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设计以与每节课的练习设计。集体研讨时,由中心发言人主讲,其他教师补充,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也可以提出备课过程的一些困惑,组长归纳整理,确定一位教师写好备课记录表。根据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每位教师再依据本班学生的学情,进展二度设计,适当修正、调整和完善,形成符合本班学生学情实际的个案。为了更好地落实工作,要求备课组每周定时定点开展活动,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容。每次活动后,在5个工作日把活动记录表交相应的教研组长。2.包平时教学备课组除了集体备课外,还要做好三项常规检查工作:①备课组长不定期开展“课五分钟作业〞检查工作。②备课组长随时督查学生作业量。各年级每次作业由本年级备课组长和教师统一协调,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精选有针对性的作业。③备课组教师要相互走访听家常课。备课组的走访课要求人均不少于一节,我们还规定,组的走访课,至少有一次是同课异构课。这样的活动,肯定能让教师们的专业开展更迅速。

  10/11

  ..

  ..

  3.包每周教研这里的“包每周教研〞既指在常规教研中对组教师磨课的全程帮助,又指由一个备课组承包每周四下午的教研活动。安排到教研课,对上课教师来说,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亮相,对备课组来说,也是组实力的一次展示。因此,教师们都会群策群力。如果轮到哪个备课组承包周四下午的学校教研活动,无论是活动容确实定,还是展示过程的策划,活动形式的安排,就都由本备课组成员承当。本学期,安排了五年级组的教师承包一次教研活动,教研组就把100分钟全都交由五年级的四位教师。不管是常规方式,还是备课组活动的方式,都要求其他教师在准备过程中至少参与一次,本学段的教研组长至少参与两次,确保教研组对备课组的跟踪指导功能。不管是何种方式的教研,我们都要求教师们有记录,有反思,与时上交听课或观摩的感想,承当教研活动的备课组在活动后上交相应的文字材料。从上学期开始,我们改良了听课记录方式。要求上课的教师把教材和自己的教案在活动前发给每一位教师,只需在教案上做记录。这样,在听课时大家就不用忙于记录教学过程,而是可以根据教案更好地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以与学生的课堂表现。评课时也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就一个教学环节做细致点评,更有针对性。

  随着校本教研的日益深入,我校数学组教学研究的气氛日渐浓厚,人人争上研究课,周周都有公开课……寻求自身专业的开展正在成为数学教师们的共识和不懈追求。我们数学教研组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教研的各项工作,努力践行着外小“在服务中表达价值、在合作中积聚智慧、在感恩中收获幸福〞的教研文化。我们坚信:有想法就会有目标,有目标就会有行动,有行动就会有成效,外小的数学教研团队将更强大!

  11/11

  

  

篇六: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创新教研活动方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多项融通”为路径,助推教师能力

  提升”的教研月教研模式初探

  摘要:学校教研活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学校为教学研究的基地、以教师为教学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因此,基于学校教研方式和教研内容的变革迫在眉睫,有关学校教研活动开展情况的分析和研究势在必行。

  关键词:教研活动;教学专业;多项融通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需求日益多元化,通过有效的管理让教师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到教研活动中来,这是当前学校教研工作的重点和目标所在。校本教研既应该注重以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直接目的。

  一、近几年教研活动中主要存在下述问题:

  (一教研内容零散,系统性不够

  在教研活动的内容的选择主体和来源方面,目前虽然已经有部分教研组开始承担起课题组的角色,但教研活动的主题主要还是由教研组长或者学校主管领导做最终决定,不少教研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满足学校上级规定任务而设置的,要么是“教”而“不研",要么是“研”而“不教“,这说明目前教研组的活动还没有及时反映教师教学中的实际困难,没有内容作为支撑,与自身教学问题的密切度不够,大部分仍停留在“就课论课”的层面。显然不经历科研过程实实在在的练兵,教师就很准达到切实的提高,教师的发展跟不上新课改前进的步伐,低水平的教研活动内容对于救师来说所产生的触动并不大,老师的成长跟新课改发展

  步伐不一致,教研活动内容安排有待提升,本应该活泼生动、立足于实践的研究活动尽然成为一种“盲目跟风”,所以教研活动的内容需要不断整合与丰富。

  (二)教研模式单一,吸引力欠续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在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接受新知识和专业技能,最终成为成熟的专业人士。因此、对于不同教师对专业成长的要求不一样,教研活动的开展应该为教师提供可供选择的学习形式与平台.在教研活动模式的选择方面,目前大多数的教研活动主要内容仍以固绕集体备课、听课项目上为主。而教师希望的诸如专家诊断、网上交流、案例分析等形式却未能广泛开展。这也说明了教师的需求与现行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实际安排有偏差,基本上每一个老师都觉得,教研活动对教师专业成长功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研活动的模式趋于保守,教师希望教研活动在内容上能够有所深入与提高。

  二、“多项融通”为路径,助推我校教师能力提升”的教研月教研模式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研活动在教研内容和方式上如何适应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一直是我校领导主要考虑的问题,为了切实解决上述教研方面存在的问题,我校教研活动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形成了学校教研活动的多种形态,从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目标出发,我们着力构建了六个层次的教研活动:

  一是面向新教师的适应性教研活动,通过组内配对,组间交流,向校外专家请教,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课堂,缩短教学与教研的过渡期,进而以教研促教学。

  典型活动:青年教师钢笔字、粉笔字比赛、“在反思中成长”青年教师论坛、青年教师汇报课、“在反思中成长”青年教师论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在反思中成长”青年教师读书微论坛、青年教师“双语”学习听写比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以实际问题为主题的青年教师微论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青年教师微格课大赛”、青年教师学科素养大赛等系列活动。

  二是面向全体教师的发展性教研活动,根据每个学科、每个教师的教学特点,倡导教学个性化,促使每位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典型活动:玛纳斯县高中教师“凤鸣杯”课堂教学大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微论坛、“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读本》读书分享会”、“说课大赛”、“解读学科核心素养心得交流比赛”、每课三分钟微课大赛、教师基本功大赛、

  三、教研月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问题一:大部分教研组团建能力在教研月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但还有个别教研组教研氛围不浓厚,组内部分教师自主参与教研的意愿不强,学习发展的意识不强,参与活动的热情不高,个别教师参与活动出于功利心驱动或任务驱动等原因,内驱力不足。教研组长专业引领作用的发挥和浓厚教研氛围的创建意识不显著。

  改进措施:加大教研组考核力度,将教师教研参与度纳入考核机制。鼓励教研组从学校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确立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通过教研来培养教师,让教师们“研有收获,研有提高”,增强教师们的参与热情。

  问题二: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课堂授课中,重知识轻德育,对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理念关注不够。

  改进措施:强调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联系教材内容,结合学科特点,突出强调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德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德育思想加以“无形渗透”,而不是在教学内容之外进行“强行附加”。

  三、教研月活动带来的思考

  教研月这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方式带来的创新给我校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使学校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校本教研模式,

  1.建立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从而形成了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领衔,由校教学能手为中坚,青年教师为后辈的“雁”行教师梯队。

  2.

  创设协作与共享,引导关注与赏识,推进各种教研活动的教研文化氛围。

  3.建设由现代教育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丰富与拓展学校教研活动的内涵与外延。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研月活动要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方向。教研工作担负着服务教学、指导教学、研究教育教学的任务,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必须要急广大教师之所急,及时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服务和教学指导。作为引领学校教研活动的领头人,我们必须思考:如何使每次活动都让所有参与者有所收获,并能引领教研活动的方向。也就是如何使教学研究室对活动的价值定位与广大教师的需求趋向一致。

  2.教研月活动要体现出促进教师发展的理念。我们要注重帮助学校发现和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并与他们建立起合作平等的研究共同体。引导他们走好“常规教研主题化,主题教研研究化,研究教研常态化”的道路,借助小型专题研讨、课题研究等促使教师成长。

  3.教研月活动要强调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通过解决现实问题为学校发展服务。

  校本教研是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研究,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出的,所以要在学校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教研月活动要通过教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

  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确立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总之,创新有效的教研方式任重道远,我们还将继续探讨与研究,以期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增强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专业素养,逐步建立起教研

  组长、骨干教师专业培养、成长考核的相关制度,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实现整个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汉招.创新教研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华夏教师,2018,113(29):7-8.

  【2】杜晓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5).

  

  

篇七: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海阳市小学教学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海阳市育才小学高文军

  主题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现将我们主题教研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思考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主题教研的背景与内涵

  关于主题教研,早年时我们曾陷入这样一个误区:一年一个教研主题,年年有所变化,以突出我们工作的创新和进步。几年下来,有的老师认为“教研活动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批两本作业来的实际”,“多研少研一个样,研和不研一个样”等认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问卷调查,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时的主题教研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虽然计划,有方案,也开展了不少活动,但缺少研究主题的体系架构,导致教研随意、盲目,缺少针对性、实效性,难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2.教研方式单一化,大多以课代研,目的是完成教研数量,凑齐资料,对付检查,尤其是频繁的此类听课评课,造成了教师认为“收获不大”,甚至是“没有收获”的感觉,教研活动存在较重的形式主义。概括起来就是:主题教研多形式、少主动;活动内容多常规、少研究;教师个体表现上多实践、少反思。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主题教研大讨论,撰写了研究报告。

  基于对主题教研存在问题的反思和讨论,我们逐渐明确了:主题教研是将教研和科研结合到一起的一种教研模式,是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的教研活动。这个主题来自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又是急于解决的,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师把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统领每个教师的教研活动,把课题镶嵌到教研活动每个环节之中,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探、共思、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通俗地说,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研组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的教研活动。这个研究主题的提出来自于教学实践,源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主题教研的框架与结构

  经反复思考、论证,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开展“三小”式主题研修,即引领教师们从教学中的“小现象”入手,探询存在的“小问题”,开发解决问题的“小策略”,进而全面改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一)“三小”式主题教研框架研究始于问题,主题教研是为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搞的真研

  2

  究。为了让主题研究回归实践,贴近教师,走进课堂,解决我们学校、班级的实际问题,真正提高教研的实效,我们构建了“三小”式主题教研框架,(如下图)

  小问题现象中发现,反思中积累

  小案例

  构建和美幸福生态的教育教学生活

  小策略

  研究中积

  学习中探寻,

  累,创新中

  研讨中

  积累,现象

  开发,行动中

  中诊断,现

  印证,研

  “三小”式主题教研框架图

  象中反思,

  究中实验,行

  我们以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小现象,发现存在的小问题确立研究小主题,

  在教研活现动中象开发中小提策略炼解决小问题,汇集小案例积累小动经验中为导建向库,按照步子

  小,起点低、节奏快、实效高的原则开展的主题教研活动。其基本步骤如下图:

  反思

  发

  小多维现

  运

  现

  象对话

  用

  确立小主题诊研发断小

  发主教题研现

  思维小

  题碰撞

  研

  问实践

  创新讨

  查解策略决风险

  策略

  印证

  建策

  多维循环的“三小”式主题教研

  略库

  3

  网

  4

  5

  总主题便是大树的根部主干;而学科组、教研组或年级组的二级主题如同在根部主干上分出几个比较粗大枝干,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结束后,当主题教研活动需要总结了,也就是这棵大树到了收获的季节了。总结时先从“枝杈”上总结,教师把每一次探索得来的收获甚至每一课时得来的积累撰写出成果总结文章。而接下来“枝干”的总结是在每个“枝杈”的总结中梳理概括出的典型经验材料。最后“根部主干”的总结,再从每个“枝干”的典型经验材料中概括并归纳出学校的主题研究报告或研究成果综述。

  三、活动的开展与推进

  主题教研的框架和树形网状结构,是基于学校实际引领教师进行主题教研的顶层设计,是教师从平淡乏味的被动教研,到自觉、轻松愉快地主动研究和探索的基础和保障。

  (一)确立主题,扎实推进主题教研活动首要的任务是发现问题,遴选主题,确立研究的主题或专题。我们基于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和学校多年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结合学本课堂建设工作重点,确立“基于学本课堂建设,进行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的总主题,然后,分层级确立学科、学段、年级、个人的教研主题。我们和教师一起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教研主题:在学习《课程标准》中找主题;在观课、议课中找主题;从教育教学方法中找主题;从学生的发展中找主题;从学科内涵、学科教学特点中找主题;从教师自身素质中找主题……语文教师在潜下心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发现:修订版课程标准较实验版,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鲜明的强调“语言文字运用”。共13处提到“语言文字运用”或“运用语言文字”,如此突出与强调“语用”,就需要我们加强“学生语用情况”的研究。所以,语文学科提出了“读写联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研究”主题,四年级语文教师提出了“通过什么途径寻找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的研究主题,刘红华老师确立“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主题”,并经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课堂实践,教研打磨,逐渐摸索出自己的古诗教学方式:创情境,入新课;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识字词;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写诗情;拓天地,促提升。刘老师在学期盘点中由衷地说:如果把主题教研比作一段路途,可能它没有终点,但它却可以记录下你行进中的的串串足迹,因为过程永远会比结果更加美丽,我期盼通过主题教研使自己的素质达到一个高度,但我会更加珍惜在我达到目的之前的这段经历,它让我成长,让我成熟。”

  6

  (二)打造课例,凸显主题主题研讨课是教研主题的课堂实践,也是对教研主题预设的印证,是主题教研有效性的保证。精心打造主题教研课例,让课例传达主题教研的思想,让课例印证问题解决的预设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从而给同学科教师的教学以引领。下面以蒋岚老师的《棉花姑娘》为例,介绍我们是如何追求教学评一致性的。一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对于以上课程目标中的关键词,我们进行了分解、扩展和剖析。确定《棉花姑娘》一课的教学目标:1.课前自学生字词,学生正确认读并能用多种方法记住“姑、娘”等6个生字。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星、雪、姑、请、盼、就、帮”7个字。(匹配课标1、2、3、4)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棉花姑娘和医生的对话,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心情的变化。(匹配课标5、7、8)3.借助图片认识燕子、青蛙、啄木鸟和七星瓢虫。知道燕子会捉空中飞的害虫,青蛙能捉田地里的害虫,啄木鸟能捉树干里的害虫,七星瓢虫能捉棉花姑娘叶子上的蚜虫,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匹配课标6、7、8)最后,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及教与学的活动。在日常的课堂观察中我们主要采用如下的观察工具来校正课堂教学目标:

  

篇八: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有了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同伴指点和评议对自身课堂教学的优劣有所认识因此更需进行自我反思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教育教学的本质进行理解并自觉地对自己已有教学行为和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如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过程是否表现了公正的品质是否有耐心豁达的胸怀敏锐的判断力丰富的想象力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发挥教研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杜志民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4年第08期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而“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也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方式。在长期的教研工作实践中,在充分发挥三者作用的同时,应与时俱进地走“引领式”校本教研之路,通过教师引领、骨干引领、领导引领、专家引领等方式,搭建多元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达成教师成长的“自育”和“互育”,促进教师自身和相互间的专业发展。

  一、同伴引领,在反思中提升

  同伴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教师的学习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专家培训和理论指导,更重要的是建立同事之间横向的平级交流与分享,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教师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校应重视团队建设,鼓励教师之间互助、合作与共享。学校应在教师之间强调团队意识,在合作与互助中倡导教师的自主发展。可以设立“和谐年段奖”,开展以年段为主的学习研究活动,开展以年段为单位的分学科教学比武活动、读书论坛活动、教学研讨活动等,主要做法是:

  1.互动听课。各年段采用“跟踪听课”制度——每位教师每月上两节研讨课。本组一人上课,其余教师跟踪听课。同年段教师或学科带头人根据研究主题对其教学进行诊断性分析。每位听课教师都要进行“四个一”的评课(一句欣赏的话语;一个问题的质疑;一条合理的建议;一篇真实的评析)。执教者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课堂预设与生成、课堂参与与实效、课堂问题与原因等)。

  2.自我反思。教师有了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同伴指点和评议,对自身课堂教学的优劣有所认识,因此,更需进行自我反思,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教育教学的本质进行理解,并自觉地对自己已有教学行为和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如“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过程是否表现了“公正的品质”是否“有耐心”“豁达的胸怀”“敏锐的判断力”“丰富的想象力”等。在这诸多的品质风格之中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也表现着教师的智慧和素质。通过这些研讨,引导教师学会倾听、吸纳、交流与反思,系统、全面和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从制度上鼓励教师之间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积极的团队关系,从而带动整个团队和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

  二、骨干引领,在比较中提升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骨干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点。充分发挥校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备课组长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这一优势,采取给他们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的办法,使他们在同伴互助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引领的形式有:

  1.指导式。让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充分发挥师傅的特长,不断营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鼓励教师互相学习,建立师徒带教制度,以培养新教师,促进其成为校本培训中的优势资源。

  2.观摩式。定期举行师徒教学观摩、公开课展示、教学评比活动。在活动中师徒互找差距,发现亮点,寻找不足。

  3.研究式。以问题为中心,以课题为抓手,展开研究式师徒合作——就共同关心或研究的课题进行讨论,形成学习研究的共同体。

  4.活动式。骨干教师围绕新课程改革的定期讲座,“名师工程”的“三个一”活动(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做一次专题讲座、组织一次学科教学研讨),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或示范,不但提高了他们自身的素质,而且使其他教师受益匪浅。

  三、校长引领,在示范中提升

  校长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增长点。在校本教研中,校长既是参与者又是指导者。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校长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校长的人格魅力、专业水平、示范带头作用都实实在在地影响着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个敬业、诚信、友善、正派、公道的校长是教师为人做事的楷模,是教师学习的榜样。一个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校长,能够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出从宏观到微观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达到较高的专业发展水平。校长是学校的一员,也是教师队伍的一员。校长也需要不断发展、提高。如果校长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能够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会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的学习、研究风气必将会长盛不衰。校长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

  1.指导读书读报。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学校应要求教师读好两种书:一是读“理论书”,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魏书生的《教书育人漫谈》《班主任工作漫谈》;学习课程理论,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时代》;阅读新课标原文,品味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等;学习化组织是最具竞争力的,重视并创造条件让全校教师投入学习,个人和集体都会受益颇多。二是读“实践书”,深入开放性的课堂互相观摩学习,研读教学案例和课堂实录,品评名师的课堂教学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应让教师明白学习能丰富人的内涵和修养,开阔视野,引导思考。作为校长,应学为人先,与时俱进。多读书、多思考、多借鉴外地外校的先进经验,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多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深入班级,调查研究,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校长要以研究的态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力求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干成精品,在成就师生的同时,不断成熟自我,成功自我。总之,校长要善于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四、专家引领在指导中提升

  专家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教师在同伴、骨干、校长引领的基础上,必须还要有具体的高水平的专家引领。让学校的骨干教师与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修学校教研室的专家结对,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的方式有:

  1.专家走进学校,为教师作学术专题报告,引入教育新理念、新信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帮助教师从理论的高度上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2.专家走近教师,就有关热点问题进行解剖和探讨。要充分发挥特级教师、教研员、专家的作用,去积极引领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理念,进行问题会诊,归因分析,共同探究,提出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把众多相对分散、零碎的思考,分门别类,在更高层面上加以总结、提炼,注入更多的理性思辨,摸索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高质量的教研成果,努力推广开来,使教师思想日趋丰厚、成熟。

  3.专家深入教学现场,引导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可以邀请专家开设示范课,专家们先进的理念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使教师们受益匪浅;可以聘请有关学科的教研员或有关方面的专家来校,深入各学科教研组,指导教师备课,深入班级听课,组织大家评课。通过合作,让教师增强专业发展必须具备的“沟通、合作、交流”的意识,从而使教师专业化成长得到有力地推进。

  实践证明,引领式教研使我们的教师少走了许多弯路,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研究水平都能得到较快提升;引领式教研使科研的根基更深入,教研的空间更广阔;引领式教研也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有效!

  (作者单位:福建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

  

  

篇九: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深度”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定稿)

  “深度”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东阳市外国语小学张晗芬

  【摘要】教研组在教师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成长的一方沃土。我们立足于专家的专业引领,聚焦于促进学生真实发展的研究,倡导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学习、工作和思考的专业习惯。在“主题式互动教研”的基础上,教研组开展了听课调研、智囊团磨课、名师陪同研课、小组协同观课、专题互动研究等教研活动,还推出了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教研承包制,提升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成了研究和学习共同体合作文化的形成。

  【关键词】专业成长深度教研教研模式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研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促进教师持续发展需要实实在在的培训和教研。我们倡导数学教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教学工作,在专家的引领下,以课堂教学为抓手,聚焦于学生的发展,开展了有深度、有实效的一系列研究活动,逐渐从“关注形式”走向“发展内涵”,从“感觉研究”走向“专业研究”。在常态下的专题教研基础上,我们不断创新教研形式,不断生成研究主题,即时展开深度教研,促进全体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促成教研组学习和研究文化的形成。

  一、理念引领:从“关注形式”走向“发展内涵”

  校本培训和教学研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但很多时候,大家把这样的培训和研讨定格在形式上,以为大家坐下来一起听课就是教研,就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样的活动也许能带给老师们一些帮助和启发,但究根问底还是一种形式上的教学研究。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应该是基于“内涵发展”的教学研究。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校本教研;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教学评价,都应该淡化形式,而应加强内涵引领和有效发展。

  (一)专家因需聘请,理念引领

  2

  3

  ……

  ……

  ……

  ……

  有了专家的引领,我们的数学课堂理念经历了“互动课堂”——“高效课堂”——

  “思维课堂”三个阶段的演变。前几年,我们思考并践行着“互动课堂”的价值理念,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的数学课堂师生平等了,互动对话也随处可见了。在此基础上,

  我们思考:怎样能让数学课堂更有效,于是我们又提出“高效课堂”的价值理念,决定

  从“引发学习兴趣、促使多维互动、促进高效对话、关注全人教育”四个环节来思考和

  衡量我们的课堂,让对话更有效。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又欣喜地发现,数学课的

  课堂结构更合理了,教学效果也更高了。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次思考,如何让研究再上

  一个台阶,体现学校“思维数学”的学科特色,于是我们又提出了“思维课堂”的价值

  理念,关注数学课是否真正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讲坛骨干承包,内涵提升

  2008年起,学校组织了“教师人文讲坛”,在周前会议前30分钟,由本校名师、

  骨干教师主动申报,承包主讲。人文讲坛中,有推荐好书共分享的,如《不抱怨的世界》;

  有介绍教育教学心得的,如《走稳小步子,实现大目标》;也有讲在团队中成长的,如

  数学组马苏燕老师的《让自己走得更远》;还有各学科专业书籍学习交流的,如本学期

  由张凌云和蒋益飞两位老师代表数学组参加学校人文讲坛“同读一本书”——《数学教

  育心理学》读书体会。

  学校的人文讲坛,为数学组的老师们带来了一道道的精神盛宴,全面提升了数学老

  师的文化内涵。同时,数学组的诸多老师在参与学校人文讲坛的过程中,又促进了自己

  全面素质的提升。

  (三)读书月底交流,智慧分享

  博览群书能提升教师的全面素养,要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就必须大量阅读各种有

  关数学的专业书籍。这些年来,数学教研组每学期组织数学专业书籍研读活动,不断利

  用教师读书会,分享智慧,凝聚力量,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围绕课题,我们组织教

  师阅读有关理论书籍,每周一次,精选内容组织集体学习;每月一期,把教师的理论学

  习心得在教研论坛汇总。另外,每学期推荐一本必读的理论专著,组织读书沙龙进行讨

  论;其间还不定期的下发一些或经典、或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鼓励老师们见缝插针自

  学,夯实自己的理论底蕴。

  下表是近几年教研组组织老师们看专业书籍的情况汇总。

  时间

  必读书目

  读书要求

  选读书目

  2009《数学思维精读:边读边《低头找幸

  上能力发展》作读书摘记福》、《透视课

  4

  堂》、《数学教学

  设计》……

  《教育碎思》、

  2009《吴正宪团略读:关注团下队研修》队研修的方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陶行知教育

  理论》……

  《窗边的小豆

  豆》、《影响教

  2010《问题学生细读:关注研师的100个好

  上诊疗手册》究方法和模式习惯》、《班主

  任工作的50

  个细节》……

  《回到教育的

  原点》、《问题

  2010《小学数学细读:关注数解决与数学教

  下教学杂谈》学知识本质育》、《关于心

  理学的100个

  故事》……

  《和孩子划清

  界限》、《中国

  2011《尝试教学细读:关注研数学双基教

  上策略》

  究方法和模式学》、《全人教

  育的理论和实

  践》……

  《论语今读》、

  《数学教育:

  2011《数学教育精读:边读边从理论到实

  下心理学》作读书摘记践》、《素质教

  育在美

  国》……

  …

  …

  …

  …

  ……

  …

  …

  在上学期教师自主阅读《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本学期安排在每月底的那一周教研活动时间,分别请六位备课组长与大家进行读书交流,并在组内分享老师们的读书笔记,同时评选读得认真的老师。

  (四)工作室定期活动,实践指导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数学组成立了以葛敏辉老师为核心的数学教育研究工作室。工作室以“以创建外小数学教学特色”为中心,以服务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为两个基本落脚点,紧紧以“校本课程建设、

  5

  课题研究、数学诊疗”为抓手,坚持研究性、协作性、辐射性、发展性四个原则,制定了工作室每周学习、研究的相关制度。同时特聘特级教师朱乐平和两位市教研员为工作室定期进行跟踪式专业引领——每学期抽时间来校面对面和老师交流,听课,评课,审稿,座谈等。

  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室的工作内容主要有读书学习、知识梳理、设计测评卷、优化校本课程、开展数学诊疗活动、课题研究、课例研究、展开数学家庭教育辅导、开展“立体式”的专题研究、汇报交流等十项工作内容。

  二、研训模式:从“感觉研究”走向“专业研究”

  践行在课堂,收获也在课堂。我们意识到,缺乏理念引领的研究是空洞、乏化的。

  因此,追求理念与实践的“和谐交融”,期待课堂教学的高效、完美,成了我们数学教

  研的方向与目标。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没有具体的研究主题,没有固定的研究平台,

  教研只能停留在感觉层面。如何才能从“感觉研究”走向“专业研究”?我们组织了不

  拘一格的活动形式,让老师们能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在鲜活的案例剖析

  提升研究的智慧。我们的研训模式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一)推门课把脉课堂

  研究应该从问题开始。数学教学的问题在哪里?为了准确了解数学教学的课堂现状

  和教学困惑,我们组织了“听课调研”,不定期听推门课,把脉课堂。学校领导携同两

  位教研组长,深入每个年级的每个班连续听两节课,听完课专门召开“议诊会”。大家

  把自己的思考和疑惑提出来交流,梳理出一些共性的问题。然后组织全体数学老师一起

  交流和讨论,引导大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课例研究。

  比如,2009年的一次听课调研后的“议诊会”上,我们发现当时提出的高效课堂

  的四个维度中“促进高效对话”这个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1)老师们为了实现多维

  互动而忽视了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2)对话互动很频繁,但都是停留在简单的形

  式上;(3)学生很少出现富有个性化的解读和挑战性的疑问;(4)教师设置的学习板

  块或问题情境没有很好尊重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等。由此我们开展具体的研究,“从具

  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思维”;“如何巧用引导语言,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如何诱发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等一系

  列研究成果应运而生。

  授课教师调研时间

  “推门课调研活动”记录表

  调研人授课班级

  6

  本节课教案之前教案情况

  上课内容

  教学亮点

  存在问题

  改进意见

  备注

  除此之外,我们还下发《教研问题征集表》,了解、征集教师“自己的问题”、课堂中“真实的问题”。然后及时组织骨干教师对这些层次不一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出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这既是为了寻找真实的研究基点,也是为了激发教师以“当事人”的态度参与介入到校本教研中来。

  (二)智囊团陪同磨课教师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是教研活动的灵魂;同伴互助,专业切磋,是校本教研

  的核心。我们数学教研组在重视教师独立工作的同时,更重视教师相互依赖的发展,发挥教研组内老师的作用,养成团结协作的习惯,达到提高教研组整体水平的目的。

  1.组建智囊团目前我校28位数学教师中,有省教坛新秀1名、金华市教坛新秀1名、金华市名师培养对象2名、东阳市级教坛新秀5名。市青年教师比武中,有5位老师获得了一等奖,3位老师获得了二等奖;市青年教师擂台赛中,1位老师获得一等奖,2位老师获得了二等奖。教研组中另外有十多位老师刚刚毕业没几年,她们年轻,对数学充满热情,极其需要专业引领。针对教师队伍现状,我们以学段为单位,组建了三个智囊团,成员原则上是东阳市级教坛新秀及以上,开始了一个新阶段的研究——“智囊团陪同磨课”。2.全程陪同磨课

  7

  一般一位老师完成一次教研任务,至少需要经过这样的几个环节:独自钻研教材,

  设计教学方案→试教,智囊团成员听课、点评→智囊团内的一位名师示范上课→再试教,

  再改进→全校展示,接受评委会的考评→评委会写教学建议及成绩→存入教师档案袋。

  智囊团就像一面三棱镜,通过精细的磨课研讨,透过课堂看到支撑教学的本质,折

  射出教学理念,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这种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教研研究

  中,我们也总结出了一些实效性较强的教学策略。如问题解决式的课堂中,导入如何有

  效驱动学生的数学思考;在计算课的教学中,如何运用“知情结合、动静结合、数形结

  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

  设计教学,如何更好地引领学生数学建模……团队学习,使新理念在碰撞中实现嬗变,

  使教学技艺在切磋中得到提高。

  2011年下期智囊团陪同磨课情况汇总表

  课题

  青年教师智囊团智囊团陪同磨课老师

  《乘法口诀练习课》吴莉丽低段智囊团

  吕小燕

  《认识钟表》

  赵倩倩低段智囊团

  张凌云

  《年月日》

  张琳琳中段智囊团

  葛敏辉

  《分桃子》

  楼香君中段智囊团

  吕航燕

  《尝试与猜测》

  陆华萍高段智囊团

  丁丽华

  《圆柱圆锥的复习》叶玫丹高段智囊团

  张晗芬

  (三)小组协同观课

  没有科学的观课工具和技术,教师往往缺乏理性的分析意识和能力,只是停留在凭

  着感觉评课和交流,还是停留在感性的做课例分析。凭感觉确定研究主题,凭感觉听课

  议课,凭感觉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缺乏专业、理性的分析和研究,研究也只停留在感

  觉层面上。因此,我们又提出了“观课剖析”的课例研究思路。即要求全体数学老师每

  一学年必须承担一次观课剖析的上课主角,开展自我反省和改进提升的活动。

  东阳市外国语小学数学课堂观察表

  被观察者:

  课题:

  观察视角

  观察点

  教情是否激发学生学习师境兴趣

  课堂现象描述

  观察结果分析(定量、定性)

  8

  引是否驱动学生数学

  入思考

  问是否挑战学生数学

  题思维

  设计

  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点拨是否具有启发

  性

  教是否能有效渗透学

  学法

  组是否有效理答学生

  织生成信息

  是否保证学生主动

  探究数学

  是否能快速反应,

  准确概括、抽象

  是否能有条理地表

  达数学思考

  是否能善于多角度

  数地解决问题

  学是否善于准确地发

  思现数学的本质(内

  维涵、规律、关系、

  结构、方法等)

  是否能独立思考、

  主动探究

  学

  是否有充分的思维

  生

  活动

  是否保证全体学生

  学动口动手

  习是否有效促进不同

  效学生的数学发展

  果是否能兼顾意义的

  理解和方法的学习

  是否充分获得了数

  学能力的培养

  综合评价

  9

  为了保证实效性,数学组从巧用“录播教室”、引进“专业技术”、开展“评审奖优”这三个抓手开展工作。具体做法是:

  (1)每人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利用录播教室上课录课,再反复观课、分析、改进。(2)邀请王洁博士来校作“如何使用观课工具科学分析”的专题辅导,以提高全体数学教师观课分析的综合素质。(3)每位老师最后以课例研究报告的形式上交研究成果。教研组将组织专家对此进行评审,设为优秀、达标、不达标三个等级。“不达标”的老师下一学期重新实践研究,“优秀”老师由教研组最后进行录像课审查,上传录像课和课例研究报告,并发证表彰。小组协同观课,提高了教师研究的水平,教师逐渐养成了在研究状态下学习、工作和思考的专业习惯。(四)专题互动研究

  教研活动如果没有一个主题,老师们的受益程度就会大打折扣。创办以来,数学教研组就提出了常态下的“专题互动教研”活动,创建“教研主题化、协作互动化”的教研风格,更好地发挥团队合作和同伴互助的力量。所谓“专题式互动教研”,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寻找实际问题,经过多方筛选确定教研和调研主题,每次以主题为教研目标,共同参与研讨全过程(备课、上课、评课、反思)的互动教研活动。这种互动互促、优势互补的专题互动教研模式围绕选取主题、协作备课、互动研讨、系统反思四大环节展开(如图)。其基本流程:(1)确定研讨主题;(2)组员分头搜集与主题有关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和音像资源;(3)集体学习资源,重点关注名师名家认识和处理与主题相关内容的策略与方法;(4)选定研讨课授课者,全组教师集体分析研讨内容,由授课者独立备课;(5)授课者授课,组内教师使用观察量表等工具;(6)围绕主题,授课者说课和反思,其余教师评课,骨干专业引领,形成共识;(7)再次上课、听课;(8)再次反思、评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一定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最终目标的,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绝不是一句空话,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找到了“问题解决”这一平台。教研活动紧紧围绕省级课题“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这

  10

  一主题展开。同时我们还对每学期教研主题有意识地进行了知识领域上的划分。去年,我们展开了以计算课为主的教研活动,计算的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老师们可以自主选择。本学期,我们选取了概念课的教学为研究主线,以期形成对概念课的一些认识。

  在一次次的教研中,我们也不断地发现问题。比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除了提供的学习材料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有教学组织语言、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特别是教师本人的专业素养都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因此,为了提高研究的品质和有效性,我们把教学中的问题简单地归纳为三类:一是涉及某个具体教学内容的问题,如“圆的认识怎么教”等;二是教学策略问题,如“如何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概念的建构”等;三是与其他学科的共性问题,如“怎样有效地开展探究学习”、“如何合理地开展合作学习”等。

  三、研训创新:从“常态下的专题教研”走向“备课组承包教研”

  随着教研水平的逐渐提高,数学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我们觉得,每周半天的常态专题教研活动已经不能满足老师们的教研需求。仔细分析,每个备课组至少有四位数学老师,备课组长在业务上都能独挡一面,而且组中都有原先智囊团的老师。于是,我们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备课组的功效?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备课组的力量,体现备课组长的引领作用?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组内每位老师的教研积极性,提升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于是,我们推出了“备课组承包制”的教研方式,让组内每位老师以民主、积极、合作、学习的态度参与教研,形成了自下而上的“草根”教研特色。

  (一)教研组退隐幕后——跟踪指导“教研承包”是指在教研组的领导下,以备课组为单位,承包本年级的常规备课,监管平时的课堂教学,承办学校的每周教研等。这种承包突破了教研的固定模式,营造了即时化、日常化、经常化的教研氛围,打破了在时间、人数、地点上的界限,促进个人智慧的集体分享。但是,教研组把备课组推上前台,自己隐退幕后,绝对不是不作为。1.落实教学常规2010年下学期,各年级开展了学科规范大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修改,形成了《外国语小学数学教学规范》。每学期一开学,教研组都会组织老师们学习规范,要求老师们认真执行规范,做到教学常规落实到位。教研组长负责“教学五认真”检查工作:定期检查(期初、期末)和平时抽测(结合随堂听课)相结合,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教师考核、班级考核。教研组利用抽查学生作业,开展学生调研等多种形式关注作业的有效度,引导教师研究学生的作业,提高效率。2.引领教研方向

  11

  如果教研方向不明确,只是上几堂教研课,评评课,老师们很难从中受益。因此,每学期初,教研组都会认真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根据新课改的核心理念,结合学校总课题,确定一学期的研究主题,让老师们有明确的研究任务。例如,本学期教研重点:

  一是继续做好课题研究,引领子课题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无论是研究方向的引领,还是研究人员的配备,集体研究时间的保证,教研组都做到竭尽所能。

  二是开展《数学教育心理学》读书交流活动。在老师精读的基础上,由六位数学备课组长为老师进行读书交流,分享读书中的心得体会,帮助老师们数学素养的提升。

  三是开展“概念”教学研讨课,要求上教研课的老师均选择与概念教学有关的内容,通过一学期的专题研究,以期形成对概念教学的更多认识。同时结合我校校本教学特色,指定两位老师执教校本课程,并分别由两位老师进行评课和观点报告,开展对校本课程的研究。

  3.建立成长档案教师档案袋是教研组过程性管理的一大举措,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也是对教师多元评价的需要。教研组为每一位老师建立一个个人书面档案袋和电子档案袋。首先,教研组的推门课反馈表将作为教师日常教学的考评材料入档,反馈表中记录有随机抽查的教师备课情况、作业批改情况以及推门课的教学成效等。其次,教师写的“每月一得”作为教学、读书的反思材料也成为书面档案袋的重要内容。再次,每学期期末的教学论文,每学期一堂录像课及分析材料,都进入档案袋。对于个别问题老师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则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连续听课,跟踪指导,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促其快速进步。“跟踪课”的全过程以教学反思等形式进入档案袋。学校还在校园网中给每位老师建了一个个人空间,老师们可以将自己的所有文字材料,如:发表的论文、写的案例、随笔、读书笔记、特色教案……呈现在在这个动态的电子档案中,记录下自己成长的足迹。(二)备课组搭台唱戏——落实“三包”根据学期教研方向,除了常规的教研活动外,备课组又担任什么角色,该做些什么呢?对备课组的工作我们简称“三包”:一包常规备课,二包平时教学,三包每周教研。1.包常规备课常规备课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分三步走:各自备课→集体研讨→二度设计。集体备课前,先由每位老师独立备课,中心发言人提前准备好单元的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设计以及每节课的练习设计。集体研讨时,由中心发言人主讲,其他老师补充,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也可以提出备课过程的一些困惑,组长归纳整理,确

  12

  定一位老师写好备课记录表。根据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每位教师再依据本班学生的学情,进行二度设计,适当修正、调整和完善,形成符合本班学生学情实际的个案。

  为了更好地落实工作,要求备课组每周定时定点开展活动,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内容。每次活动后,在5个工作日内把活动记录表交相应的教研组长。

  2.包平时教学备课组除了集体备课外,还要做好三项常规检查工作:①备课组长不定期开展“课内五分钟作业”检查工作。②备课组长随时督查学生作业量。各年级每次作业由本年级备课组长和老师统一协调,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精选有针对性的作业。③备课组内老师要相互走访听家常课。备课组的走访课要求人均不少于一节,我们还规定,组内的走访课,至少有一次是同课异构课。这样的活动,肯定能让老师们的专业发展更迅速。3.包每周教研这里的“包每周教研”既指在常规教研中对组内老师磨课的全程帮助,又指由一个备课组承包每周四下午的教研活动。安排到教研课,对上课老师来说,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亮相,对备课组来说,也是组内实力的一次展示。因此,老师们都会群策群力。如果轮到哪个备课组承包周四下午的学校教研活动,无论是活动内容的确定,还是展示过程的策划,活动形式的安排,就都由本备课组内成员承担。本学期,安排了五年级组的老师承包一次教研活动,教研组就把100分钟全都交由五年级的四位老师。不管是常规方式,还是备课组活动的方式,都要求其他老师在准备过程中至少参与一次,本学段的教研组长至少参与两次,确保教研组对备课组的跟踪指导功能。不管是何种方式的教研,我们都要求老师们有记录,有反思,及时上交听课或观摩的感想,承担教研活动的备课组在活动后上交相应的文字材料。从上学期开始,我们改进了听课记录方式。要求上课的老师把教材和自己的教案在活动前发给每一位老师,只需在教案上做记录。这样,在听课时大家就不用忙于记录教学过程,而是可以根据教案更好地关注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评课时也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就一个教学环节做细致点评,更有针对性。

  随着校本教研的日益深入,我校数学组教学研究的氛围日渐浓厚,人人争上研究课,周周都有公开课……寻求自身专业的发展正在成为数学老师们的共识和不懈追求。我们数学教研组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教研的各项工作,努力践行着外小“在服务中体现价值、在合作中积聚智慧、在感恩中收获幸福”的教研文化。我们坚信:有想法就会有目标,有目标就会有行动,有行动就会有成效,外小的数学教研团队将更强大!

  13

  

  

篇十: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积极跟进网络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南湖学校XX年电教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电教工作在区教研室电教中心的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无论是基础建设上,还是在管理水平上以及设备利用率上都迈向了一个新台阶。现特将本期电教工作总结如下:一、指导思想我校XX年的电教工作依据电教中心及各级领导的精神和要求,坚持科学进展观,以学校教学方案为中心,结合我校的设备条件和师生的实际状况,以多媒体的使用为主,充分发挥现有电教软件、硬件的作用,努力建设现代化的师资队伍,切实提高我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训练教学的水平,以“训练科研为主导,以现代化训练媒体为手段,以服务质量求生存、求进展”为基本思路,力争实现新的跨越。二、坚持开展以下工作:(一)加强电教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1.连续做好电教设备的“配、管、用”工作。目前,学校各功能教室的电教设备已基本配备好,因此现在首要的任务是做好管理及使用登记工作。“管”理主要包括仔细执行有关电教设备使用的规章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维护,并做好修理记录。做好

  1/6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老师的教学软件借还登记,整理软、硬件资源,健全管理制度,使软、硬件不流失、不损坏。

  “用”主要是指提高电教设备的使用率,鼓舞老师充分利用电教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养成使用完成后填写记录本的习惯。

  2.切实管理好多媒体由于班内都配备了多媒体,为了提高使用率,充分发挥其作用,又要保证设备的完好,各任课老师主动制作课件并做好多媒体的卫生、平安工作。3.提高老师的信息技术专业素养作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要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发挥缔造力,大胆实践,进行网络环境下学科课程教学的讨论,主动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计算机学习。4.增加电教人员的服务意识选择实行合适的方式将学校内的电教资源传递给各位老师,让每位老师了解学校的资源进而能利用这些资源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得到较好的教学成果。本学期,每天对各班级使用电教设备进行记录,提高服务意识。(二)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讨论1.在老师中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在老师中开展信息技术学习活动,提高老师的信息技术

  2/6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与其所教学科的整合力量,本学期分层次、分阶段对老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全面提高老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和教学的力量。进行计算机在日常工作中的使用、维护常识,提高老师使用计算机的效率,人人参预到电教设备日常维护工作中,削减修理次数,提高电教设备使用率。

  2.组织参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由于我校班班都有多媒体,各任课老师充分使用多媒体进行讲课,并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主动组织和鼓舞老师参与上级的电教论文及课件评比活动。(三)努力推动前进我校信息技术课的建设,做好同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培训工作。仔细贯彻《中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加快中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目前以计算机为主,我校在4—6班级开设信息技术课,通过学习让同学了解和把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学问和技能,激发同学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育同学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力量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力量。训练同学正确熟悉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由于我校没有专职计算机老师,本学年在现有基础上努力提升各班级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提升信息学科教学质量,使我校同学在信息技术活动中得到成长与熬炼。(四)构建丰富多彩的网络教研的互动平台。

  3/6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网络教研”实施的关键是实现“互动”。只有通过互动才能实现训练资源、人力资源的共享。我们充分发挥学校网站及信息技术设备的作用,主动组织相关老师参与网络教研,创新校本教研形式,拓宽校本教研途径,创设网络教研互动平台。

  1.网络教研促进了老师专业化的成长。网络教研跨越了各县市、各学校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广阔的一线老师能够得以实现与同行、与能手、与精英、与专家在线相互沟通、探讨、合作、学习的愿望。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促进了全校各学科教学的讨论,转变了老师悄悄无闻、凭个体的教学阅历进行教学的状态。实现了信息传递快捷、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网络教研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校本教研,使老师的力量真正得到提高。

  2.网络教研促进了单纯、简洁教书型老师向学习、讨论型老师的转变。通过“教研博客”上的课例、反思、教学设计和论文,我们的老师不但是在学习,更重要的是去反思、去讨论,并不断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加快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步伐。广阔老师取长补短,主动学习并熟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注意了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及实践力量。

  3.网络教研奠定了老师的成长基础。老师建立了自己的

  4/6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博客,在博客中,发表一些教学中的反思,与同行共探讨。准时记录自己的一些教学心得,便于保存,也为写论文打下肯定的基础语言和实践素材。同时记录一些学校里的日常生活琐事,以及班级的管理困惑,让家长和更多的同行供应有效的关心。有感一个班的同学,随时随地记录训练中的现象,以及发生在我们四周的大事,发表个人的一点微不足道的想法。通过这些,为老师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使我们更加喜爱工作,喜爱同学!

  4.仔细开展教研活动,力争取得成效。(1)利用校内网进行教研。我们利用校内网,延长教研活动的全程。要求老师上传训练教学论文;上传公开课和优质课的相关材料;同学的优秀作品等。(2)利用教研网进行网络教研活动,学期结束,由学校对老师进行量化考评。通过网络教研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学校课题讨论的进度和质量,使现有的课题讨论工作再上新的高度,取得新的突破。三、努力的方向:1.把网络教研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活动,拓展教研视野。2.进一步完善校内网络,使之更加规范化、制度化。3.把网络教研的行政干预变为自觉自愿的行动,最终实现每位老师都成为网络教研的参预者和实践者。4.主动培育同学的科技创性力量,制作出好的科技作品。

  

篇十一: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发挥教研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杜志民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

  认识。而“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也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方式。在长期的教研工作实践中,在充分发挥三者作用的同时,应与时俱进地走“引领式”校本教研之路,通过教师引领、骨干引领、领导引领、专家引领等方式,搭建多元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达成教师成长的“自育”和“互育”,促进教师自身和相互间的专业发展。

  一、同伴引领,在反思中提升同伴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教师的学习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专家培训和理论指导,更重要的是建立同事之间横向的平级交流与分享,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教师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校应重视团队建设,鼓励教师之间互助、合作与共享。学校应在教师之间强调团队意识,在合作与互助中倡导教师的自主发展。可以设立“和谐年段奖”,开展以年段为主的学习研究活动,开展以年段为单位的分学科教学比武活动、读书论坛活动、教学研讨活动等,主要做法是:1.互动听课。各年段采用“跟踪听课”制度——每位教师每月上两节研讨课。本组一人上课,其余教师跟踪听课。同年段教师或学科带头人根据研究主题对其教学进行诊断性分析。每位听课教师都要进行“四个一”的评课(一句欣赏的话语;一个问题的质疑;一条合理的建议;一篇真实的评析)。执教者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课堂

  预设与生成、课堂参与与实效、课堂问题与原因等)。2.自我反思。教师有了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同伴指点和评议,

  对自身课堂教学的优劣有所认识,因此,更需进行自我反思,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教育教学的本质进行理解,并自觉地对自己已有教学行为和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如“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过程是否表现了“公正的品质”是否“有耐心”“豁达的胸怀”“敏锐的判断力”“丰富的想象力”等。在这诸多的品质风格之中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也表现着教师的智慧和素质。通过这些研讨,引导教师学会倾听、吸纳、交流与反思,系统、全面和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从制度上鼓励教师之间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积极的团队关系,从而带动整个团队和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

  二、骨干引领,在比较中提升骨干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点。充分发挥校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备课组长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这一优势,采取给他们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的办法,使他们在同伴互助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引领的形式有:1.指导式。让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充分发挥师傅的特长,不断营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鼓励教师互相学习,建立师徒带教制度,以培养新教师,促进其成为校本培训中的优势资源。2.观摩式。定期举行师徒教学观摩、公开课展示、教学评比活动。在活动中师徒互找差距,发现亮点,寻找不足。

  3.研究式。以问题为中心,以课题为抓手,展开研究式师徒合作——就共同关心或研究的课题进行讨论,形成学习研究的共同体。

  4.活动式。骨干教师围绕新课程改革的定期讲座,“名师工程”的“三个一”活动(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做一次专题讲座、组织一次学科教学研讨),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或示范,不但提高了他们自身的素质,而且使其他教师受益匪浅。

  三、校长引领,在示范中提升校长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增长点。在校本教研中,校长既是参与者又是指导者。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校长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校长的人格魅力、专业水平、示范带头作用都实实在在地影响着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个敬业、诚信、友善、正派、公道的校长是教师为人做事的楷模,是教师学习的榜样。一个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校长,能够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出从宏观到微观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达到较高的专业发展水平。校长是学校的一员,也是教师队伍的一员。校长也需要不断发展、提高。如果校长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能够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会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的学习、研究风气必将会长盛不衰。校长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1.指导读书读报。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学校应要求教师读好两种书:一是读“理论书”,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魏书生的《教书育人漫谈》《班主任工作漫谈》;学习课程理论,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时代》;阅读新课标原文,品味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等;学习化组织是最具竞争力的,重视并创造条件让全校教师投入学习,个人和集体都会受益颇多。二是读“实践书”,深入开放性的课堂互相观摩学习,研读教学案例和课堂实录,品评名师的课堂教学等。

  2.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应让教师明白学习能丰富人的内涵和修养,开阔视野,引导思考。作为校长,应学为人先,与时俱进。多读书、多思考、多借鉴外地外校的先进经验,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多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深入班级,调查研究,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校长要以研究的态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力求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干成精品,在成就师生的同时,不断成熟自我,成功自我。总之,校长要善于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四、专家引领在指导中提升专家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教师在同伴、骨干、校长引领的基础上,必须还要有具体的高水平的专家引领。让学校的骨干教师与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修学校教研室的专家结对,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的方式有:1.专家走进学校,为教师作学术专题报告,引入教育新理念、新信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帮助教师从理论的高度上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2.专家走近教师,就有关热点问题进行解剖和探讨。要充分

  发挥特级教师、教研员、专家的作用,去积极引领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理念,进行问题会诊,归因分析,共同探究,提出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把众多相对分散、零碎的思考,分门别类,在更高层面上加以总结、提炼,注入更多的理性思辨,摸索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高质量的教研成果,努力推广开来,使教师思想日趋丰厚、成熟。

  3.专家深入教学现场,引导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可以邀请专家开设示范课,专家们先进的理念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使教师们受益匪浅;可以聘请有关学科的教研员或有关方面的专家来校,深入各学科教研组,指导教师备课,深入班级听课,组织大家评课。通过合作,让教师增强专业发展必须具备的“沟通、合作、交流”的意识,从而使教师专业化成长得到有力地推进。

  实践证明,引领式教研使我们的教师少走了许多弯路,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研究水平都能得到较快提升;引领式教研使科研的根基更深入,教研的空间更广阔;引领式教研也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有效!

  (作者单位:福建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

  

  

篇十二: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发挥教研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杜志民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

  认识。而“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也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方式。在长期的教研工作实践中,在充分发挥三者作用的同时,应与时俱进地走“引领式”校本教研之路,通过教师引领、骨干引领、领导引领、专家引领等方式,搭建多元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达成教师成长的“自育”和“互育”,促进教师自身和相互间的专业发展。

  一、同伴引领,在反思中提升同伴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教师的学习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专家培训和理论指导,更重要的是建立同事之间横向的平级交流与分享,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教师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校应重视团队建设,鼓励教师之间互助、合作与共享。学校应在教师之间强调团队意识,在合作与互助中倡导教师的自主发展。可以设立“和谐年段奖”,开展以年段为主的学习研究活动,开展以年段为单位的分学科教学比武活动、读书论坛活动、教学研讨活动等,主要做法是:1.互动听课。各年段采用“跟踪听课”制度——每位教师每月上两节研讨课。本组一人上课,其余教师跟踪听课。同年段教师或学科带头人根据研究主题对其教学进行诊断性分析。每位听课教师都要进行“四个一”的评课(一句欣赏的话语;一个问题的质疑;一条合理的建议;一篇真实的评析)。执教者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课堂

  预设与生成、课堂参与与实效、课堂问题与原因等)。2.自我反思。教师有了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同伴指点和评议,

  对自身课堂教学的优劣有所认识,因此,更需进行自我反思,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教育教学的本质进行理解,并自觉地对自己已有教学行为和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如“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过程是否表现了“公正的品质”是否“有耐心”“豁达的胸怀”“敏锐的判断力”“丰富的想象力”等。在这诸多的品质风格之中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也表现着教师的智慧和素质。通过这些研讨,引导教师学会倾听、吸纳、交流与反思,系统、全面和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从制度上鼓励教师之间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积极的团队关系,从而带动整个团队和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

  二、骨干引领,在比较中提升骨干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点。充分发挥校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备课组长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这一优势,采取给他们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的办法,使他们在同伴互助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引领的形式有:1.指导式。让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充分发挥师傅的特长,不断营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鼓励教师互相学习,建立师徒带教制度,以培养新教师,促进其成为校本培训中的优势资源。2.观摩式。定期举行师徒教学观摩、公开课展示、教学评比活动。在活动中师徒互找差距,发现亮点,寻找不足。

  3.研究式。以问题为中心,以课题为抓手,展开研究式师徒合作——就共同关心或研究的课题进行讨论,形成学习研究的共同体。

  4.活动式。骨干教师围绕新课程改革的定期讲座,“名师工程”的“三个一”活动(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做一次专题讲座、组织一次学科教学研讨),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或示范,不但提高了他们自身的素质,而且使其他教师受益匪浅。

  三、校长引领,在示范中提升校长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增长点。在校本教研中,校长既是参与者又是指导者。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校长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校长的人格魅力、专业水平、示范带头作用都实实在在地影响着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个敬业、诚信、友善、正派、公道的校长是教师为人做事的楷模,是教师学习的榜样。一个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校长,能够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出从宏观到微观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达到较高的专业发展水平。校长是学校的一员,也是教师队伍的一员。校长也需要不断发展、提高。如果校长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能够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会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的学习、研究风气必将会长盛不衰。校长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1.指导读书读报。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学校应要求教师读好两种书:一是读“理论书”,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魏书生的《教书育人漫谈》《班主任工作漫谈》;学习课程理论,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时代》;阅读新课标原文,品味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等;学习化组织是最具竞争力的,重视并创造条件让全校教师投入学习,个人和集体都会受益颇多。二是读“实践书”,深入开放性的课堂互相观摩学习,研读教学案例和课堂实录,品评名师的课堂教学等。

  2.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应让教师明白学习能丰富人的内涵和修养,开阔视野,引导思考。作为校长,应学为人先,与时俱进。多读书、多思考、多借鉴外地外校的先进经验,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多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深入班级,调查研究,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校长要以研究的态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力求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干成精品,在成就师生的同时,不断成熟自我,成功自我。总之,校长要善于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四、专家引领在指导中提升专家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教师在同伴、骨干、校长引领的基础上,必须还要有具体的高水平的专家引领。让学校的骨干教师与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修学校教研室的专家结对,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的方式有:1.专家走进学校,为教师作学术专题报告,引入教育新理念、新信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帮助教师从理论的高度上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2.专家走近教师,就有关热点问题进行解剖和探讨。要充分

  发挥特级教师、教研员、专家的作用,去积极引领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理念,进行问题会诊,归因分析,共同探究,提出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把众多相对分散、零碎的思考,分门别类,在更高层面上加以总结、提炼,注入更多的理性思辨,摸索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高质量的教研成果,努力推广开来,使教师思想日趋丰厚、成熟。

  

篇十三: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一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自己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因此我们组织教研活动时首先考虑教师的需要来设计主题深入学校调研深入课堂听课开展问卷调查和分析了解和掌握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实际问题据此归纳提炼出教研活动的主题使教研活动更具有现实性和民意性赋予教师更多的话语权

  立足课题研究,创新教研模式,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

  笔者所在城区的小学英语教师的师资水平一直在广西柳州市四个城区中处于较落后的位置,而且学校之间的差异较大,教育科研水平不均衡,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2010年城区加入了广西教育厅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的“基础教育教师素质能力提升”项目中的“小学攀登英语实验”子项目的行列,攀登英语项目的实施给了我们改变和提升的平台。这是一个契机,立足于该项目的课题实验研究,可以让我们尝试对区域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作出改革,转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教研模式,打造区域教师团队,促进区域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和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建设区域学习型教师团队,多途径搭建学习与交流平台

  城区为英语教师搭建各种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多种形式促进教师的发展。

  1.全面培训,全员参与

  组织城区英语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特别是“攀登英语项目组”召开的课题培训会,使全体项目实施的一线教师能与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面对面地交流和互动。

  2.实地考察,学习取经

  我们还组织各校英语教师到北京实验学校考察,对课题项目的实施做深入的了解。这种把先进地区、先进学校的做法引入城区学校的方式,促进了区域教师的自我学习和进步。

  3.专家座谈,思维碰撞

  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广西高等学校的博士为城区英语教师举办讲座,进行特别的指导和解答课题实验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共同探讨英语教学之路。教师与专家实时互动,对小学英语教学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骨干引领,多层结对

  充分发挥区域内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区域内先后建立“三名工程”(名校、名校长、名师)和“首席教师”制度,以点带面,促进区域内全体教师的成长。有特长互补或有相同需要的教师之间建立师徒或结对子关系,结成学习伙伴。

  5.校内学习,完善制度

  城区教研室督促各个学校开展定期例会活动,组织一线教师,特别是非英语专业毕业的英语教师学习《课堂用语100句》《攀登英语教师指南》等实用内容。

  建立健全教研学习制度,如例会制度、组内听评课制度、家校协同制度等,设计具有本校特点的课堂观察表,教研员不定期下到各校参与指导教研活动。

  二、建设区域教研型教师团队,高质量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

  目前,学校教学研究中为“考而研”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较少进行真正的专业反思,主体意识缺失,教研主题和组织的活动不具有连续性和渐进性。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确立“因应需求,激扬活力;教研并举,教管并重;有效主题,有效活动”的原则。一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自己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因此我们组织教研活动时,首先考虑教师的需要来设计主题,深入学校调研、深入课堂听课,开展问卷调查和分析,了解和掌握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实际问题,据此归纳提炼出教研活动的主题,使教研活动更具有现实性和民意性,赋予教师更多的话语权。我们将这一理念贯彻到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中,为学校课题组的教研活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我们还为教师搭建了主题连片式教研、校际连动式教研等活动平台。通过促成临近若干所学校的教研联合体,或根据学校发展水平组建教研联合体,来开展经常性的教学交流,采取现场观摩、视频转播、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课例研究。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入手,找准切入点,实现集体备课和集体攻关,达到有效教研这一目的。我们开展主题式教研,通过“自主备课—集体议课—课例展示—问题交流—改进设计—总结提升”这样的流程进行团队合作研讨,使集体与个人钻研相结合,整体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团队为一个整体开展课题研究,主持主题教研活动,进行团队研修汇报和展示,是我们区域教研的一个创新,它将每个孤立的教师个体组织起来,形成凝聚力,有助于团队中所有成员的专业发展,体现了“城区教研室—实验学校—英语课题组—一线英语教师”自上而下的管理、指导体系。同时把一线教师的个体能力凝聚为教研团队,而教研团队能力的提升和成长影响了整个区域的教研水准,形成“一线英语教师—英语课题组—实验学校—城区教研室”这样自下而上的影响力。

  1.校际会课,交流研讨

  开展区域小学英语中心组的研讨活动,主要通过“课”的形式来交流和互相学习,探讨课堂问题的解决。以“上课—反思—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的流程展开。教师通过对具体课例的研讨,结合理论学习,逐步向教研型教师转变。例如,我们在一所小学开展区域“攀登英语和常规英语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主题连片教研活动,活动深入研究了攀登英语和常规英语有效整合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热点、难点问题,英语团队进行了课题研讨展示、课例展示,与会的英语教师课后互动研讨,积极交流。

  2.教学互访,相互开放

  各校英语教研组之间相互邀请,主动走访,形成智慧共享。通过学校开放日、展示周等互相参与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不断学习,相互借鉴,形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观课文化。

  3.跨域研讨,开拓眼界

  在北京师范大学“攀登英语项目组”的组织下,我城区多次参与项目组网络远程教研活动,还与全国其他试验区、学校开展互动交流,开拓了区域英语教师的眼界,在共同的研究主题下了解到各兄弟学校的具体做法,取长补短,实现区域优势互补。

  通过以上努力,教师个体之间、个体与团队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形成了合力,一些教师个体在学习研讨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骨干教师,一些学校的教研团队走向成熟,成为区域教研示范团队。

  三、建设区域科研型教师团队,基于子课题研究促进专业成长

  1.专家引领,指导课题研究

  我们积极为一线教师搭桥引路,在我城区英语实验项目子课题开题答辩会上,邀请了柳州高等学校和教育研究机构的专家为开题答辩点评,各实验学校课题组均参加了这次课题开题答辩。各位专家对每所学校的课题申请书进行了分析点评,切中要害,建议中肯,对实验校课题的申报和开展作了指导和点拨。2.跟踪进展,以科研促教学

  2012年11月,我们迎来了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到学校调查研究。结合这次难得的机会,我们以课题“攀登日常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主题联片教研形式开展活动。本着“带题授课”的原则,即将课题研究的研究命题带进具体的课堂,进行课题课例的展示。某小学英语课题组的展示课大胆创新,根据所授内容对攀登英语的几个教学环节作了调整,更便于学生运用本单元语言知识进行替换和创编。针对展示课,城区英语教师进行了交流和研讨。每个学校的发言代表纷纷提出对这节课的评价和看法,并提出感到困惑的问题与大家共同研讨,与北京师范大学专家深度对话,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效果。

  在2012年的教育特色展示周活动中,我区攀登英语课题组向柳州市各有关部门和学校进行了展示,介绍了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箭盘山小学英语课题组围绕课题“攀登英语与常规英语课堂评价的有效整合”进行了一年级攀登英语1级AUnit12输出课的团队研修汇报及课例展示。展示了该小学英语团队通过参加这一项目研究后教师教学能力的蜕变和成长。随后,各校观课教师也对课例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和城区实验教师共同的努力。

  3.加强管理,推动评价机制改革

  为加强课题实验研究开题后的实施与管理的服务指导工作,城区教研人员到所有实验学校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调研实行随机听取一节攀登英语研讨课、由课题负责人做课题实施情况汇报、再交流研讨、并及时反馈评价的形式。我们深入

  10所实验学校,听10节课,召开10场座谈会,查阅实验学校的课题资料、课堂观察表、学习记录等,与一线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了解课题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和让教师感到困惑的地方,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形成共识。调研之后,教研室还及时汇编了《鱼峰区攀登英语和常规英语有效整合的研究·培训篇》和《鱼峰区攀登英语和常规英语有效整合的研究·实践篇》并下发到各校,让各课题组互相了解课题开展的情况,推动各课题组自我评估和完善。

  教研室的这一系列调研、评估工作,使得学校高度重视本校的课题研究,形成了从校长到学科教师的合力,使区域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得到较大的改善,教师整体素质得到较大的提升。2011年国家英语学科质量检测在我城区一些学校随机开展,检测年级为三年级、八年级。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我区域三年级(开始试验时为二年级)、八年级学生的英语质量检测结果均为“优秀”,远高于同时检测的其他区域的成绩。

  通过主题构建,创设学习共同体的共享环境,让教师在课题研究、创新教学、研讨活动中获得专业化的发展,是区域教研室组织活动的最高境界。将文献解读、观课磨课、专家互动融入其中,不断跟进,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和蜕变,是区域教师不断成长的关键。

  

  

推荐访问: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教研 引领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