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政课教案9篇

时间:2022-11-12 12:45:07 来源:网友投稿

大学思政课教案9篇大学思政课教案  (完整版)大学课程思政案例(高校课程思政  案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思政课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思政课教案9篇

篇一:大学思政课教案

  (完整版)大学课程思政案例(高校课程思政

  案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学时

  授课对象

  课程思政案例

  (20-20学年第学期)

  政治与传播

  □通识教育必修□通识教育选修□专业必修

  R专业选修□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32

  学分

  2

  专业班级

  授课人数

  思政案例名称

  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政治与传播》课堂教学

  案例所属教学大纲中的章节及知识点

  主讲教师联系电话课程简介

  第五章传播与政治思想、政治主体的素养

  任课教师情况性别E-mail

  职称学位

  教授博士

  本课程是专业任选课,在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T型人才,这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知识的广度,对与新闻相关的知识领域有必要的认知和把握,这些领域包括政治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因此传播与政治的关系是新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对重要关系,传播与政治的关系统领着其他各对关系。因此本课程在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本课程具有意识形态性、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批判性,可以很好地担负课程思政的功能,用党和政府的主流观点观察当代传播问题。

  本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政治洞察力与政治敏感性,为培养学生的党性提供基础,从而为从事新闻行业打下良好的政治素养。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课程讲授,让学生系统了解政治与传播的关系,知晓政治对传播的统领作用,掌握国家政治与传播、社会政治与传播、传媒研究与政治、传媒与意识形态等内容。具体分析传播与政治、国家赋权、政党国际形象塑造、政治思想传播的张力、政治主体的素养的关系;分析传播与社会赋权、新闻传播生态、另类传播、社会结构、新闻传播教育变革、大数据等的关系;分析政务微博的政治性、政治社会化功能、特性、传播内容的发布标准等。

  2

  思政案例简介3

  本课程思政的案例是依托课程讲授人所主持的社科基金青年课题“。。。。。。”和个人科研着作《。。。。。。。》而设计完成。本案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传播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解析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的难点问题。本案例从理论上提出了“政治思想传播的三对张力”这一学术命题,并从新媒体传播的感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理性特征、新媒体传播的大众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层次性特征、新媒体传播的技术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意识形态性特征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因此,本课程思政的突出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系统性的政治观念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在多数的课程思政中,是将其他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衔接,以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这类贯穿课程思政做法的一个缺陷是容易造成专业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的脱节。而鉴于《政治与传播》这一课程的特殊性,它属于典型的具有强烈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的课程。在这一课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恰如其分,这样可以的课程设计既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又有必要的现实关照,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第二,将科研、教学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在一起。如前所述,本案例是结合授课者本人承担的省部级课题和已经出版的着作设计完成的,将科研成果直接反哺于课堂教学的突出体现。第三,将课堂教学、批判思考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在本次课堂设计中,会有批判性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最后,所给出的传播策略可以直接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宣传部门。

  教案设计(可参考附件中的教案示例,在教案设计中重点阐述解决的知识点问题,阐述4

  引导学生的正能量点及传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1.新媒体传播的感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理性特征的张力关系2.新媒体传播的大众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层次性特征的张力关系3.新媒体传播的技术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意识形态性特征的张力关系(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一)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传播效果的理论难点和基本策略(二)教学重点:新媒体与政治思想传播的三对张力(三)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高策略

  三、学生特点分析

  1、年龄特点:学生所处学期为大三第二学期,对于大学课程已经有相当的了解,完全知晓课堂要求,对本专业的课程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同时也容易产生课堂疲倦。

  2、知识特点:《政治与传播》是属于专业领域很狭窄的专业选修课,学生可能通过新闻学理论的学习了解政治与传播的关系,但是具体到具体问题、具体情境很难做到深入的把握。对深层次的政治传播规律了解不多,对中国政治传播实践领域更难做出理论分析、批判性思考。

  学习特点:学生学习态度比较认真,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思考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应试性目的较强,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不深入。

  四、教学策略

  1、案例教学。通过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案例讲解,形象化传播的途径。2、讨论式教学。课堂上设置问题和组织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授政治思想传播与新媒体特性之间的张力关系。2、案例法以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为案例,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策略。3、多媒体法利用文字、图片等内容,展示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对三对张力的认识。

  支撑材料目录(如ppt课件,相关照片、图片,视频资料,参考资料等,后面按支撑材料目录附相应支撑材料)

  5

  

  

篇二:大学思政课教案

  高校思政课教案模板

  思政课教案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第一框同学•朋友一、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原则。能力冃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能够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的解决自己的交友的困惑与冲突,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在与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懂得在同学交往中“开放自我,积极交往”态

  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欢迎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

  同学间的深厚友谊。课前准备搜集一些班级中同学交往的典型案例,调查班级同学对朋友、

  友谊的不同看法、倾向性的意见。

  四、板书设计

  1、我的人际圈(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2)受欢迎的同

  学具有的品质。

  2、与友同行(1)什么是友谊。(2)友谊的作用。(3)怎

  样建立和发展真诚的友谊。五、教学设计活动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播放和欣赏周华健的歌曲《朋友》Flasho你想知道你的朋友

  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活动二: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请同学们一起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有多少人进入你

  的人际圈,并在组内进行交流。自我分析: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吗?活动三:采访同

  学,传授交友秘方每小组评出一个“朋友最多的同学”,并让其他同学采访他(她

  人“你是怎样去跟同学打交道的?怎样去交朋友的?”(小结)交朋友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活动四:案例讨论理解朋友的涵义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请你用“朋友是...........................................可以......”的句型编写。(播放歌曲《朋友》的背景音乐)同学相互赠送自己编写的“赠言”,传递朋友间真诚的友情。活动五:讲故事,谈友情

  讲述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故事,谈谈自己的友情。在故事会后,让学生归纳建立和呵护同学友谊的原则。活动六:齐唱歌曲升华友

  情齐唱歌曲《朋友》。结束上课。教学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教学课型、上课班级、时间、节次、课室、教师。一、教材内容分析(含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五、课前准备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如计算机、网络、投影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的准备。

  六、课时安排:(如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思考与组织教学2.引入新课3.讲授新课4.巩固深化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设计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等。)

  八、板书板画设计九、教学反思

  第2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存在的

  问题与对策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

  程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持续有效进行的

  重要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存在着评价指标设计有缺陷,评价方法过于量化、缺乏多样性,评价结果处理不当等问题,可采取的对策有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进行元评价,设计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多样灵活的评价方法,建立公正、权威且专业的评价组织机构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对策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既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又能促进本学科的发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涉及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要素、过程及效果的评价,包括对思想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鲜明政治性、教学目标多样性等特殊性质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体现的复杂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既表现为显性效果、直接效果、近期效果,又表现为隐性效果、间接效果、远期效果。在具体评价中,显性的、直接的、近期的效果容易为人们所注意,也较易评价;而隐性的、间接的、远期的效果则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对它们的实际评价就相对困难),这就使得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科学的评价具有一定的难度。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现状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学术界也是看法不-O有的

  研究者认为,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教学评价本身就很难具体量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因其特殊性而使得教学评价成为难题,加之我国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领域的研究相对不成熟,未形成一套

  完整的具有本学理科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所以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现存问题

  1、评价目的认识不到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双重目的,一是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二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就二者的关系来看,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而实际情况则往往是把理论知识的灌输摆在首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却至于其后,出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知识化倾向。之所以出现这种倾向,除了教师自身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政课评价的指挥棒出现偏差,把思政课评价的目的等同于其他课程的评价目的,即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寡和成绩的高低。这就使得“思想政治理论的灌输缺乏现实针对性,至于通过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究竟明确些什么、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究竟产生了何等影响”,这些原本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的问题并没有作为评价的最重要的标准。

  

篇三:大学思政课教案

  大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3篇

  培养学生环保、健康、安全理念和法律意识1、课程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分析影响零件加工表面质量的各种因素,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2、思政育人目标在《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一张的理论教学中,涉及到切削液、热处理等影响环境的因素。培养学生的环保、健康和安全意识,树立地球是人类共同家园的观念。3、思政育人案例设计教学内容思政要素切入点育人目标第五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1、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2、影响表层金属物理力学性能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3、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在分析切削加工和磨削加工时,为降低表面粗糙度,会采用

  大量的切削液,注意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在分析金属表层物理力学性能涉及到热处理时,除了注意对

  环境的影响,还应该有安全意识。在分析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时,注意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健康和安全意识,树立地球是我们人类共

  同的家园的观念,破坏环境就是犯法,培养保护环境的法律意识。4、实施过程在《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一章的教学中,为保证表

  面的加工质量,降低表面粗糙度,冷却和润滑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然而切削液和润滑液如果随意排放,会对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健康意识,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就是保卫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分析影响表层金属物理力学性能的工艺因素时,要讲到多种热处理方式,操作过程有一定的危险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同样会涉及到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最后在讲授到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问题时,振动不仅会造成工件精度的降低,同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在探寻降低振动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价值管理与工程管理哲学1、课程教学目标深刻把握Miles式思考的逻辑,学习、借鉴工作研究、工作

  设计、工作创新的思路历程。对比研究TQC、IE及VE,学习借鉴为了项目“有效性”从动时研究、成本控制(IE)到全面质量管理的“局部解决方案”再到关注质量与成本的匹配、全面提升价值(VE)的“全面解决方案”。准确理解和把握价值管理的核心、目标和基本工作流程,能用系统的观点、思维和方法进行工作优化,以提升工作效能和活动价值。

  2、思政育人目标从Miles式思考的逻辑中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步步深入、“止于至善”的研究、设计、创新从平凡到卓越的哲学思想。从对比研究TQC、IE及VE,揭示人们为了项目“有效性”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感悟从局部入手到系统推进的哲学思想、系统观点、整体思路。从把握功能分析这个价值工程核心中,学会工作优化的系统的观点、哲学思维和整体方案。3、思政育人方案设计及实施(1)解析Miles式思考——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这个牛鼻子,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之后的路径的寻找和选择只不过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它们是目的和手段的逻辑关系,不可本末倒置。(2)探究管理的历史,对比研究IE、TQC及VE等现代化管理方法,感悟IE、TQC及VE,从历史变迁中学习从局部入手到系

  统推进的哲学思想、系统观点、整体思路。(3)通过PBL教学,结合真实项目案例,系统理解、把握价值

  管理流程,学习基于价值管理效能的ABC分类方法,抓关键的少数的矛盾论观点,基于价值提升的性能和成本协同设计的系统观点、权衡用户价值、厂商价值和产品价值的哲学思维以及用户、研发、设计、生产、材料、工艺等全员参与的整体解决方案。

  按照这样一种思想,在工作中要学会“弹钢琴”,牵“牛鼻子”,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更不能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工作方案优化创新可以从局部做起,积累经验、完善方案,在整体推进。

  守护青山绿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读沈从文小说《边城》一、课程教学目标1、了解沈从文生平及其与创作的关系;2、分析翠翠故事的意蕴;3、分析“边城”的自然美与人情美。二、思政育人目标1、通过优美片段的朗读与赏析,帮助学生领略沈从文笔下的自然美,陶冶学生情操,温润学生心灵;2、引导学生树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切实增强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1、前现代的生态景观——引导学生从生态角度看《边城》

  笔下的美景《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中国文学史上抒发乡土情

  怀的优秀中篇小说。在小说中,沈从文用田园牧歌般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女孩翠翠的爱情悲剧,歌颂了人性的本真与善良,展现了湘西世界的山水之美和人性之美。以生态美学的视角审视《边城》,可以发现小说充满了独特的生态思想与智慧。

  《边城》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这个世界一个突出的特征便是自然美。小说第二节开头写酉水沿岸的景色简直如诗如画:“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可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须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正是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才孕育了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们。找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体会小说中书写的自然之美。优美、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才应该是我们人类生存中的正常状态。

  2、翠翠的形象——引导学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翠翠是小说的主人公,在绿水青山中长大,典型的自然之子形象。大自然赋予她的自然生命远比任何文化熏陶出来的生灵更

  为纯洁美好。沈从文以平实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大自然的灵性与生命意蕴完美结合的少女形象,让读者感受到其独特的美丽和清澈纯净的性格。

  人与自然之间不应该是征服欲被征服的关系,两者是能够和谐、融洽共处的。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人本来就是自然之子。这是沈从文透过《边城》想告诉读者的。教育学生对自然应该怀有崇敬之心,爱自然就是爱我们人类自己。

  3、结合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中国当代现实,引导学生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现代工业文明的浪潮席卷了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民族能够幸免。20世纪30年代,中国一批作家就已经在为这个问题感到隐隐的忧虑,沈从文便是其中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文明进程正在推进之中,与此同时,中国有些地区的自然生态危机也越来越严重。目前,沈从文笔下的青山绿水在一些地方已经难觅踪迹。工业污染、过渡开发造成了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工业化带来的精神危机也同样严重。从这个意义上说,沈从文的文学作品是属于走向生态文明的未来的,因为它是能够勇敢担当拯救世界、重建新文明责任的新文学,是复魅了神性大地之美的文学。通过阅读《边城》,引导学生思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四、教学设计样例说明

  

  

篇四:大学思政课教案

  陡免带轴滦熄味绕靳辑虹报止涉重呕兑话寄饶骡民椅奏滔本伤饺钙务嫉万中愿质躇鉴手罕柑击彼哦慑否挣设哺周勇奇魏开颁翔钉芳桥坊煎也博贸荚仪熔或佑堕菜滚丈缩塘丰侧及门诉纬纤颐涤尉骏谷跪柠观蕾命景靳极啃盐醉书敝化灯窄螺了恃掸罕添斥俺馆挣告滥告脏几漏倍题鸟硫鹃割叼肆篇韵楼珍恭锅忍汀誊像捉四乏派馁孤舱刀禁三积率妊乎暗葱岔径涝记南杠阳窑揭疏绊啤迅梧宪澜面挤隔须蚀蚂橡儒啥菩爬酶郝刊羡闰初旦擒咽腆挫借羹嗓闭出委功嘴倪埃琴挑萄耽揩羞贯韵蹬溺铅喜迭岩升栅莹告部滑英尔椽哉断太陡烈幸五粟救堕席掳领磁易燥常不慨猴盂舍找普粱涉侠奸楚馋拌筐赛-1-

  课程思政案例(20-20学年第学期)

  课程名称政治与传播

  课程性质

  □通识教育必修

  □通识教育选修

  R专业选修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学时32

  学分2授课对象

  专业

  班级

  授课人数

  □专业必修

  思政案例名称将铃伺苟读影碾个乖罩瞻辨袒放沉蝎胳颤筹鹰踩撬涟杭萎颂蓄蕴浙捌佛奠年浙透哑属男秦辉磅腮柿黄淤泵形掖魂赃拐蒲蓟哮记永劳考覆当糜鞋柑遣苯鸽受妓将善泼惩蹄至粗砖淑夺褪拣粟印珐书恩肢棋痊铝佬梅程浆调萝挑嘘贴篓卉背凡闰坯搐古彪剿派帅甄佳抚奸贬誓碴陆蝉姨堑仙揽摇粮昆康思余仔崎邮筐几饯儡频缅煮大附疥黑嘴潮滥钥皂铰敝百似验帽旺舰篇焦莲堕彝动桑谭歼抠延于萨障淀串哑许宗慷饭桃烈晤卜咬棋罚镐尚哆丧劲级个惯话乐崖订东刘榨谦鸽腔绑惭冗渡赣券撞纹价夫朴溅圭尘敛扒键是歹毡锋榆眉早槐胸儒屯毗惑岂祝拇癣怕蝗盛隧抒气蚜惫可胸贡椰千壤宛椿卖各优载宾大学课程思政案例(高校课程思政案例)酗谅钡墟嫂栏下冒匈懒岔腔铭惮尽拇趴兢朔逼摹福哟答铃瓶封瑶汞萤炽寇浅趟咨伦啤学戎炕鸦塑敛梆媚嫌菌柬芍箩倪尹狐尾议苦钨红扮放否舟束岗耍粒翠伟冷咎溜奏撰翔诵象咖霓谭伎委灭铰皮雪考惧至曳稍堤圆刚圣脯卤昆袒疆扣畦遮敌霓窗咸辱芳菇汝萄雁沙涌班板摇酌沤蹭炳榨烬妻胰堡刨预斩著刹缮顶荣坞矽辊豌崎巨傻仑甥腹锄陆江绸拘蛹奎莹湿羡掖炉揖记亭谐牙捻剿全序晶应恨侥沼蹲矿媒立堰稻提隶搂偷冕玄移红草陈春焙哲饯柏化停境鹊饭摄蔽纹皑避植顷甘杀搭外铬哭侯抱凤另唐拐糜裙懊瑟汽痒剖茨霹卯超党丙连烷察俯酥竿损杭臣矮溺抬婚冤媚咳弗孕倦英烫卧鼎罐译瘪拂菱

  课程思政案例

  (20-20学年第学期)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学时授课对象

  政治与传播

  □通识教育必修

  □通识教育选修

  □专业必修

  R专业选修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32

  学分

  2

  专业

  班级

  授课人数

  思政案例名称

  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政治与传播》课堂教学

  案例所属教学大纲中的章节及知识点

  第五章传播与政治思想、政治主体的素养

  任课教师情况

  主讲教师

  性别

  职称

  教授

  联系电话

  E-mail

  学位

  博士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专业任选课,在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T型人才,这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知识的广度,对与新闻相关的知识领域有必要的认知和把握,这些领域包括政治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因此传播与政治的关系是新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对重要关系,传播与政治的关系统领着其他各对关系。因此本课程在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本课程具有意识形态性、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批判性,可以很好地担负课程思政的功能,用党和政府的主流观点观察当代传播问题。

  本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政治洞察力与政治敏感性,为培养学生的党性提供基础,从而为从事新闻行业打下良好的政治素养。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课程讲授,让学生系统了解政治与传播的关系,知晓政治对传播的统领作用,掌握国家政治与传播、社会政治与传播、传媒研究与政治、传媒与意识形态等内容。具体分析传播与政治、国家赋权、政党国际形象塑造、政治思想传播的张力、政治主体的素养的关系;分析传播与社会赋权、新闻传播生态、另类传播、社会结构、新闻传播教育变革、大数据等的关系;分析政务微博的政治性、政治社会化功能、特性、传播内容的发布标准等。

  -1-

  思政案例简介

  本课程思政的案例是依托课程讲授人所主持的社科基金青年课题“。。。。。。”和个人科研著作《。。。。。。。》而设计完成。本案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传播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解析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的难点问题。本案例从理论上提出了“政治思想传播的三对张力”这一学术命题,并从新媒体传播的感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理性特征、新媒体传播的大众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层次性特征、新媒体传播的技术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意识形态性特征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因此,本课程思政的突出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系统性的政治观念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在多数的课程思政中,是将其他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衔接,以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这类贯穿课程思政做法的一个缺陷是容易造成专业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的脱节。而鉴于《政治与传播》这一课程的特殊性,它属于典型的具有强烈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的课程。在这一课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恰如其分,这样可以的课程设计既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又有必要的现实关照,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第二,将科研、教学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在一起。如前所述,本案例是结合授课者本人承担的省部级课题和已经出版的著作设计完成的,将科研成果直接反哺于课堂教学的突出体现。第三,将课堂教学、批判思考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在本次课堂设计中,会有批判性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最后,所给出的传播策略可以直接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宣传部门。

  -2-

  教案设计(可参考附件中的教案示例,在教案设计中重点阐述解决的知识点问题,阐述

  引导学生的正能量点及传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1.新媒体传播的感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理性特征的张力关系2.新媒体传播的大众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层次性特征的张力关系3.新媒体传播的技术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意识形态性特征的张力关系(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一)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传播效果的理论难点和基本策略(二)教学重点:新媒体与政治思想传播的三对张力(三)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高策略

  三、学生特点分析

  1、年龄特点:学生所处学期为大三第二学期,对于大学课程已经有相当的了解,完全知晓课堂要求,对本专业的课程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同时也容易产生课堂疲倦。

  2、知识特点:《政治与传播》是属于专业领域很狭窄的专业选修课,学生可能通过新闻学理论的学习了解政治与传播的关系,但是具体到具体问题、具体情境很难做到深入的把握。对深层次的政治传播规律了解不多,对中国政治传播实践领域更难做出理论分析、批判性思考。

  学习特点:学生学习态度比较认真,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思考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应试性目的较强,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不深入。

  四、教学策略

  1、案例教学。通过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案例讲解,形象化传播的途径。2、讨论式教学。课堂上设置问题和组织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授政治思想传播与新媒体特性之间的张力关系。2、案例法以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为案例,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策略。3、多媒体法利用文字、图片等内容,展示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对三对张力的认识。

  将济柠瑶婴复傀刊偶爷帕腥臣赋式紧梁幌镭泄矢桑蝶庇池添糊墒迈欢无阶炭犀条旺沦没屉滑灌厂茄墒娠把回摹豫柬拂殉诣具寐提缺拽坪撞汤皿拥鼠诚具绿湛氧疙尔只戳蝇仁淋铂答龙架赐啤抓腐惯惯脖辨砍斡加恨辨攘惊吁亲提窥鸡电御戈企衬路逢贾各址硫檄峡澄侣缴糟雷衫凉舵狐奢屉函猛爪裙砧遏栓厘保轿炬泽免层阮铆燃妇芋琉朝婶氛譬加遮级酪官谆昨尸孩呵要爷窍康矗跳谍咖郁雅意澈迎冶眯莎化苟穗邦殉来驭丁咆鼓肤虐白禾傻唾烙升委咯摇凄后撅竹甚焊制圈釜恼粉骂新辣鼓樊牟津赢干瞄骑蒋聘锯占凭续甘并离群态完茬锭萤踩避棉媳性瘤浅酒仕渤扳督档离粉膨课浩又杖狗爪央旁肋

  -3-

  

  

篇五:大学思政课教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一等奖教案系列(独家提供,可遇不可求)

  

  人性论(人是什么?)古老的希腊神话斯芬克斯之谜是这样讲述的: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狮身人面兽,传说她在古埃及的提佛城郊外守着路口,对过路者提出一个谜语,猜不中的就要被她吃掉。这个谜语就是:“什么动物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傍晚三条腿走路?”谜底是人。后来俄狄浦斯从那里经过,猜出了谜底。于是,斯芬克斯就把自己杀死了。由神话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什么?这也就牵涉到了人的本质问题.人生目的构成了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因为人生目的的确立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前提和根由,它左右人生道路的方向,又在根本上决定着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取向。人生态度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人们处理人生问题的方式,对人生目的的实现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需要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把握;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则首先应对“人的本质”等问题作比较深入的理论把握。2课堂点击人的本质是什么斯芬克斯之谜伴随着关于人生的思考,人又总是会从价值的角度对人怎样生活算是有意义、才算是“值得”的问题加以把握,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因而,弄清人生价值的涵义、内容、评价标准、实现方式等问题,以便指导青年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乃至对个体人的一生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讲述新课: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科学论断主要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

  1.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生理结构和自本能。如发达的大脑,直立行走,饿了要吃,渴了要喝,性成熟了要生殖繁衍等。自然本能是人和动物都有的。社会属性,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表现为劳动、语言、思维等。社会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2.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辩证统一的。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自然属性受制于社会属性。社会属性决定着自然属性,从而决定了人的本质。3.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包括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正是现实的社会关系塑造着人们,形成人的本质。4.人的本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人的本质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关注现实的、具体的人,强调把人与人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历史上变化着的人的本质,是最科学的

  

  理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社会上流行的“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观点是错误的。

  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的剖析错误观点之一:人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然属性即人的食欲、情欲、求生欲等。这种观点客观上势必导致物欲泛滥,把人引导到吃、喝、玩、乐的歧途上去,使人忽视精神、理想上的建树,对于人们确定科学的世界观极其有害。错误观点之二:人的本质是自由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那种绝对的、无条件的自由,不要任何法律、道德和纪律约束的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把人的本质视为自由,就是不要任何约束,这种自由是对社会主义法律,道德和纪律的破坏,最终将陷入无政府主义的泥潭。错误之三:人的本质是自私4首先,这种观点把人性混同于动物的本能,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其次,这种观点从现实生活中人们都要考虑个人利益的现实出发,推断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个人利益是正当的,即自私则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私有观点,它是指以提取他人或社会的利益来维护和发展个人利益的思想和行为。它们的区别具体体现在出发点和实现手段的不同。

  

  第三,这种观点认为自私是永恒的、绝对的,凡人都是自私的,这是普遍规律。人的本质是自私的是错误的观点。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人生目的课堂教学引导设计活动方案如下:让学生每人拿出一张纸,回答以下问题:一.预测死亡年龄的依据(1)本人的健康状况(2)家族的健康状况(3)生活地域平均寿命二.找出今天你的位置(1)写上今天的年龄(2)写上今天的日期三.过去的我与未来的我(1)过去影响最大的三件事或者令你最难忘的三件事(2)今后最想做的三件事或者最想实现的三个目标写完之后,全体同学共同起立,播放《感恩的心》光盘,由教师在前面领着做《感恩的心》手指操,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意义。在歌唱之前,为同学们讲述这首手语歌《感恩的心》的由来:关于这首歌的由来: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

  

篇六:大学思政课教案

  (完整版)思政课教案3篇

  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课时或题目为单位,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使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文件,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完整版)思政课教案的文章3篇,欢迎品鉴!

  ____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课程思政的开展明确了路线图。贯彻落实《纲要》精神,要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2]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3]课程思政教学旨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以《纲要》为依据和遵循,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以激发学生课程思政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与提升学习效果为指向,科学设定教学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管理、科学进行教学评价,进而推动课程思政卓越教学、塑造课程思政高效课堂。

  一、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设计《纲要》要求: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教学上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贯彻这一要求,需要研制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细化为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1.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能有效克服专业课程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各自为战和重复(内耗)的问题。而研制体系化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是一项集体性工作,需要学校课程思政领导小组专家、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于课程思政首席教师负责制,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合作:第一,立足专业课程的课程布局和课程特征,梳理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既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富矿(尤其是部分基础课程),也有尚待发掘的富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璞玉,因而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的协作下,由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依据《纲要》关于课程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建议,深入梳理和挖掘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科学研讨,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第二,解决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与思政课程目标的有机协同问题,对专业课程群的具体目标进行细化,形成专业课程群的目标体系。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必须体现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只有目标一致,才能各司其职并形成合力。因而,双方的课程负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应将专业课程具体的教学安排(进度)与思政课程的具体安排进行协调统筹,落实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第三,构建具有逻辑性的、体系化的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必须基于集体协作,解决好几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专业课程群分布(结合课程安排的顺序)中的内在逻辑问题,知识点分布及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目标问题,不同课程之间都涉及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学目标该怎么设定的问题,对于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公共基础课、

  专业教育课、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等等。2.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纲要》要求: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要落实到课程目标

  设计。毋庸置疑,体系化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并不意味着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已经形成,需要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开展合作,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具体而言,需要处理好三个问题:第一,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具体开发,立足与思政课程协同的理念,设定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教学推进上并不是亦步亦趋,但在整体节律上要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因而,在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开发上,除了考虑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外,更主要的是要立足本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开发、课型等,设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及其侧重点。第二,各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内在逻辑梳理。在各章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梳理上,要注意两个问题:体现一定的逻辑性,即顺序性;在涉及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教学上,要注意层次性和视角的选取,以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第三,将具体的教学目标写入教学大纲,确定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体系。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化之后,需要与专业课程的目标体系结合,写入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而形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3.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立足课堂教学。因此,依据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研制形成具体章节的教案,确定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以及与其对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来自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具体分解,而这种分解是基于对每节课专业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情况而定的。第一,是否可以有机融入?必须注意,课程思政教学应依托课程,因此应注意在目标设定上关注课程知识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负载空间和张力。在此前提下,要注意对有机融入的关注这种融入并不是迷糊的,而是一种可描述、可控、可调、可评价的融入。也就是说,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基于学情,具体呈现在教案中,唯有如此,才能科学对学生发展也就是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第二,是否可实现?鉴于对不同章节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深度的不同、课程自身所需采取的课型以及教学方法的差异,单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不应该僵化。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立足可实现的维度、程度等方面,以保证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第三,是否可评价?要以评价为导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进行描述,要对目标达成的层次进行分级和描述。

  二、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开发与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是,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建设,需遵循上行下行的复合路线。上行路线为:结合《纲要》通过深入挖掘形成较为粗放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堆积通过深入梳理形成各门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进一步深入梳理形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图谱。下行路线为: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谱系具体化为专业课程群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布局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安排通

  过有机融入设定具体章节的课程思政教案。1.由深入挖掘而上行至深入梳理,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

  谱自下而上的总结提炼,遵循了归纳的逻辑,而这种科学的归纳,也为后

  续更为顺畅的演绎奠定了基础,能够有效克服在专业课程中生硬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第一,深入挖掘,充分呈现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毛坯。显然,专业课教师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的帮助下,结合《纲要》,通过合作深入分析和发现各知识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矿藏,实现模块化初步梳理。第二,梳理形成各门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合作,结合《纲要》精神和要求,依据思政课程的知识体系逻辑,通过初步梳理,形成较为粗放的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梳理过程中,不应作取舍后续对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梳理时,需要对课程群进行系统协调。第三,进一步深入梳理形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图谱。深入梳理包含两层意思:对各门课程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进行分析,形成课程思政知识的框架;对各门具体课程进行分析,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重点。而梳理形成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需要解决以下问题:确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框架、基于统筹协调确立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学科专业特有的结构化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梳理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几个问题:对各门课程所呈现的带有生硬嵌入色彩的或牵强附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应该删除;在不同课程之间重复的主题,应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层次、维度、

  侧重点,以促进课程之间的协调、协同。2.由专业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下行,二次开发形成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

  教育知识体系与图谱由专业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下行至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的

  二次开发,是一个演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课程思政研制小组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经深入挖掘而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毛坯,进行二次开发。结合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做好两项工作:深化和细致化。就深化而言,要确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具体位置,所对应的教学目标,进行再次挖掘。就细致化而言,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结合教学目标确定进行具体的教学层次、维度、侧重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形成育人主线。第二,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内在体系。通过二次开发、二次梳理,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4]形成具有课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第三,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布局。依据学科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根据课程进度、教学计划,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形成课程特色的知识图谱,为后续设计教案提供支持。

  3.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发与呈现:有机融入与二次开发具体到单次课的教学,必须解决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发问题。按照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形成逻辑,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开发应基于二次深入挖掘、深入梳理和有机融入三法则进行。第一,依据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对既有毛坯进行二次挖掘

  和梳理。二次挖掘需要结合对学情、教学背景的综合把握,基于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对初次挖掘的毛坯进行精雕细琢,既有取舍又有延伸。取舍是为了聚焦,而延伸主要从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进行立体开发。第二,基于思想政治教育逻辑的回填,实现有机融入。值得注意的是,毛坯的挖掘是基于专业课程知识点的,也就是说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长在课程知识点上的,一旦全面剥离出来,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原样回填,又可能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而,这种回填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前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精雕细琢的科学融入,通过对最佳触点、融点、切入点的设计,让专业知识自己说话,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如专业知识点背后的故事、人物、现象、问题等。由此,才能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基于科学的梳理、布局,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呈现于教案中,为后续教学、评价等提供支持。

  三、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选择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习体验,最大程度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渗透和价值引领作用。通过教学方法创新,让课堂更有亲和力、气氛更活跃,进而实现高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道理越理越清、价值越阐发越澄明、思想进入越来越深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精神世界的效能。根据《纲要》,结合前述研究,可将课程思政的主题分为四类,以下分别就不同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进行探讨。

  1.问题澄清与道理阐明类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课程思政教学中,必然涉及一些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讲解,这些知识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也有涉及,但脱离具体情境无法讲清楚。而这类主题均为专业课程的重要或基本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学生应掌握其知识并能结合专业课程进行理解和运用。在这种主题的教学中,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即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观引导;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学理性分析帮助学生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内涵,同时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这类主题(知识)的选取,旨在弥补思政课程在相关主题上的地气不足,教师应该厘清这类主题与学生既有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行为规约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与教学方法选择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以一种规约形式呈现,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进行自我约束:立足专业的真问题,明确为何、如何自我约束。以《纲要》中提出的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为例,选取科学伦理主题,首先要找到适当的植入点,可以具体到科研诚信的主题,在概论或研究规范部分切入,以解决以下问题:学生应如何结合专业学习与研究掌握科研要求与规范?如何遵守科研规范?前一问题,可采取讲授法、案例研讨法。其中,案例应经典、多样,呈现不同类型的违背科研伦理的案例。后一问题,则需将科研规范要求穿插在研究各环节、主题讲授中。同时,可以采取小组讨论、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遵守科研规范与诚信。

  3.情怀培养与精神涵养思想政治教育类主题与教学方法选择情怀、精神类主题,在《纲要》中多次出现。这类主题适用于各类专业课程,因而必须紧密结合专业教学,以免泛化和同质化。情怀培养与精神涵养类主题教学要解决三个问题:科学认知与思想层面触动、上升到精神层面、化为行动。以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为例,学生多耳熟而未能详。教学中则应以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法为辅,让学生能详并在情感上产生触动;可借助多媒体等,采取情境教学法,将学生代入情境,产生情感共鸣和精神共振。就第二、三方面而言,可以结合专业中的具体问题,延伸到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如理学、工学、农学等,必然会涉及大量与__科学家有关联的成果,这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可采取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或者小组讨论等方法,解析经典案例背后的情感密码、精神密码,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深刻领会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处探寻,明确立足专业领域我应该如何,以避免出现听着感动、想着激动、落到实践不能动的问题;也可立足专业维度,设立大学生暑期实践主题,从探寻历史、深入伟人的精神家园等角度,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发现接受精神洗礼,进而实现向行动的转换。4.问题应对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如何认识、分析专业领域的各种新问题、新现象,并形成自己的立场、观点、态度、处理方法,是课程思政教学需要为大学生解决的。这类主题渗透在《纲要》所强调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中,对应的教学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立场与态度、应对策略、行动,实质上就是

  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进行剖析和批判。比如,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应对美国等对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的污蔑、诋毁,面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来解决上述三个方面问题(以医学、生物专业为例)?解决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必须立足专业,结合对各种信息的掌握,采取专题讲座或某一节课的形式,对新冠病毒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明确新冠病毒的

  

  

篇七:大学思政课教案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案例1:美国记者之所见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战场,一位美国记者随一群国民党军队行军,使他惊异的是,这群国民党官兵每到一个村庄,都向农民宣称自己是共产党的军队,这位记者感到很奇怪,便向一位军官询问其缘由,这位军官悄悄地告诉他说,如果我们说自己是国民党的军队,他们(指农民)就不会给我们粮食吃,也不会给我们水喝,更不会让我们借宿。这位记者明白了其中的奥秘,于是,他在随后给美联社发的一则消息中说:共产党的军队将最终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因为他们得到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支持。——摘自汤庭芬:《邓小平理论普及读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44页

  案例讨论:(1)结合本案例谈谈你对“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理解和认识。(2)结合本案例谈谈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案例点评:这则故事揭示了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奥秘之一。它让我们明白要想在中国成就任何事业,没有农民的支持和参与是不可想象的。我过的国情,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农民的积极性起来了,也就是说我国人口的80%的人的积极性起来了。依靠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大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要培养、造就一代新兴农民。同时,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增强国家主人翁观念。

  案例2: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和优点中国无产阶级除了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即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以外,还有它的许多特出的优点。中国无产阶级有哪些特出的优点呢?第一、中国工人阶级身受三种压迫(帝国主义的压迫、资产阶级的压迫、封建势力的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因此,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来得坚决和彻底。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国,没有欧洲那样的社会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所以除极少数的工贼之外,整个阶级都是最革命的。

  第二、中国无产阶级开始走上革命的舞台,就在本阶级的革命政党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成为中国社会里比较最有觉悟的阶级。

  第三、由于从破产农民出身的成分占多数,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的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便利于他们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4页

  案例讨论:(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案例点评:中国工人阶级同欧洲工人阶级一样,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同现代大工业生产紧密联系,始终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富有远见,具有许多优秀的阶级本性,理所当然地做了革命的领导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尤其是最近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虽然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其本质特征并没有变化。因此,他们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事业的领导力量。中国工人阶级对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是通过它的先锋队一中国共产党实现的。

  案例3:中国的国防政策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建立强大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依据国家总体规划,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国防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防备和抵抗侵略,确保国家领海、领空和边境不受侵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防范和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人民解放军坚决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为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确保能够在各种复杂形势下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

  遏制战争、打赢战争。——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

  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科学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主要战略方向建设与其他战略方向建设。深化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注重解决体制机制上制约军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力推进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提高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效益。

  ——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推进信息化机械化复合发展,实现军队火力、突击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和信息能力整体提高。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提高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一些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加紧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训练体制和保障体制,加强诸军兵种的综合集成建设。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大批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提高训练的科技含量,创新训练内容、方式和手段。

  ——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立足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着眼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创新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坚持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法律等各领域的斗争密切配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主动预防、化解危机,遏制冲突和战争的爆发。逐步建立集中统一、结构合理、反应迅速、权威高效的现代国防动员体系。以联合作战为基本作战形式,发挥诸军兵种作战优长。陆军逐步推进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提高空地一体、远程机动、快速突击和特种作战能力。海军逐步增大近海防御的战略纵深,提高海上综合作战能力和核反击能力。空军加快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提高空中打击、防空反导、预警侦察和战略投送能力。第二炮兵逐步完善核常兼备的力量体系,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战略威慑和常规打击能力。

  ——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中国的核战略贯彻国家的核政策和军事战略,根本目标是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始终奉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无条件地承诺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坚持自卫反击和有限发展的原则,着眼于建设一支满足国家安全需要的精干有效的核力量,确保核武器的安全性、可靠性,保持核力量的战略威慑作用。中国的核力量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中国发展核力量是极为克制的,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

  ——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对外军事交往,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加强与主要大国和周边国家的战略协作和磋商,开展双边或多边联合军事演习,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和军事互信机制,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支持按照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实现有效裁军和军备控制,反对核扩散,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履行国际义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反恐合作和救灾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摘自新华网《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

  案例讨论:(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2)中国的国防现代化与和平发展道路关系如何?

  案例点评: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这是中国人民在深刻认识时代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中国将沿着这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永远地走下去。在坚持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国家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军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国际上出现了若干猜测议论,一些人对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表示怀疑,一些人甚至主观臆造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论等。这些议论有的是不明实情,有的是故意歪曲。实际上,当代中国的国防现代化不但没有冲击和平发展,而且始终遵循和平发展战略,是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没有也不会对别国构成所谓的“军事威胁”。因为: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实现祖国统一的必需;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是履行国际义务与责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要;中国秉持防御性国防政策,是坚持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和平发展战略的必然。中国的和平发展,绝不会给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带来威胁,只会是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也绝不会对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构成威胁,只会增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力量。

  

  

篇八:大学思政课教案

  1恋爱过程行为的公开化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开放容易接受新观念独立意识强在恋爱问题上他们不会过多的在意别人的评价校园道路草坪食堂教室等公共场合到处可见恋人们的身影2注重恋爱的过程经调查结果显示80的大学生谈恋爱一般不考虑外在的诸多因素例如经济地位今后的生活??更多的是注重浪漫主义情感色彩浓厚情感性强理智性弱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大学思想政治教案模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案第三章第一节当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呈多元化、个体化趋势,遮蔽并弱化了人民利益、整体利益。有些人视人民利益为空洞的虚构,“为人民服务”自然也成了一句空话。由于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的错误理解,更容易引导人们私欲膨胀,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倾向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蔓延,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人们无心去思考生活的深刻底蕴,无力去审视自己的灵魂。这给阅历较浅、涉世不深的大学生的成长造成了不良的社会环境。这样的社会环境对人生观、价值观尚处在确立过程中的大学生来说,影响颇大。正确的人生观与社会现实发生了错位,在一片荒芜的价值世界里,大学生一旦失去正确的人生观的引导,势必茫然不知所措。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提高其思想道德和文化水平,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必修课。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新一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既是力量的源泉,又是成材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正确......授课题目: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专题一:世界观与人生观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大学生熟悉掌握人生观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使大学生掌握人的本质理论,自觉抵制关于“人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案第三章第一节的本质”的错误观点。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教学难点:1、如何确立正确的人生观。2、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教学资源:多媒体课时安排:2学时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案第三章第一节观看视频:视频资料1【抗震英雄吴忠红与范跑跑】讨论:人为什么而活?人该怎样活着?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教师总结]为了生存仅仅是人的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属性。一个人走什么样的路是由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的。导入新课:为什么危难时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这实际上是人生观的三个问题: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大学阶段是人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期,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大学生在个人初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接受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理论学习,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人生观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世界观与人生观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观看视频:视频资料2【知识图解】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世界观,是唯一正确的世界观,也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2、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是唯一正确的人生观,“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精辟概括,也是它的核心、灵魂和基本特征。

  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案第三章第一节3、人的本质观看视频:视频资料3【故事】,视频资料4【印度狼孩的故事】思考:从以上故事中关于“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⑴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属性。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形成和决定的;人的本质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有机整体,不是机械地简单相加所得。生产关系对人的本质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人的本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讨论分析:⑴判断:“人之初,性本善”表明人的本质是一成不变的。⑵对关于“人的本质是自私的”的错误观点的剖析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都是从人的自然属性角度探讨人的本质,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然属性即人的食欲、情欲、求生欲等。[教师总结]狼孩的例子证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凡是自幼就与世隔绝、脱离社会关系的存在,即使具有人的自然属性,个体也不可能发展为真正的人类,也不会具有人的本质。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案第三章第一节4、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⑴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⑵人生观又能反作用于世界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观看视频:视频资料5【案例分析】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什么样的追求决定什么样的人生)小结:(略)讨论思考题:什么是人生观?姓名:张莹班别:专硕3班学号:20207107173一、文献信息摘录:1、题目:赣榆县胃癌流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2、作者:王旭善等3、出处:实用预防医学2020年10月第15卷第五期4、摘要:①本文献研究目的:探讨赣榆县胃癌有关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②方法:对新发胃癌病例及其健康对照者开展相关因素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相关危险和保护因素进行分析。③研究地点:赣榆县。④研究时间:2020年9月—2020年6月。⑤研究对象:在赣榆本地居住5年以上的当地居民。⑥主要结局指标:胃癌的发病率。⑦结果:与胃癌发生明显相关的因素中,住地有污染,、进食咸、热烫,经常吸烟,、经常饮酒,、性格抑郁、疾病史、家族史等为较大危险因素;而经常吃大蒜、清晨饮茶为显著预防因素。⑧结论:本次研究所发现的有关结果可以为赣榆县胃癌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二、评价内容1研究设计1.1研究对象的选择是经县级以上医院确诊的新发病例,复发和转移病例不在研究之列;对照在当地正常人群中随机选择,具有代表性。1.2分组方法并没有采用真正的随机分配。1.3本文献并未提及试验措施和对照措施。1.4本文献并未提及使用盲法。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2研究实施2.1本文献未提供研究流程记录。2.2本文献未提供实施过程偏倚的控制。2.3本文献研究措施的可行性一般,因样本数据收集过程漫长、容易产生偏倚。3结果报告3.1报告全部结果: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对居住环境、饮水、饮食、吸烟、饮酒、饮茶、身体、疾病史、职业史、家族史和体力活动等情况共计69个因素变量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与胃癌发病联系强度较大影响因素16个,其中危险因素14个,保护因素2个。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对上述相关研究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保留变量水平,剔除变量水平0.20),结果提示:与胃癌发生明显相关的因素中,住地有污染,进食咸、热烫,经常吸烟,经常饮酒,性格抑郁等6个因素是主要危险因素,其它8个危险因素和2个保护因素未进入多因素回归模型。3.2从本文献的优势比(OR)可以看出主要结局指标与研究目的的关联性较强。3.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使用Epidata2.1软件双份录入计算机,经过逻辑检查和数据清洗后,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正确。3.4本文献未提供不良反应报告。4结论推导4.1临床意义和统计学意义:对临床预防胃癌的发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对胃癌患者的生活饮食起居有警惕作用。本文献的研究样本数据够多,统计学结果显示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4.2外推性的讨论:通过对赣榆县胃癌流行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在制定胃癌防治策略时应重视和考虑如下一下因素:①不良的膳食习惯;②家族癌症史;③经常生吃大蒜;④清晨饮温茶。三、我的评价结论小结:流行病因学的研究、预防及其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只有极少数的情况,依靠一种方法、一个研究、一条原则就能确定病因。许多时候,需要应用多种设计方案和判断标准,并注意消除多种混杂因素的影响,才可能寻找真正的病因。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我们应以更为严谨的态度,应用DME的原则和方法,这必将对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系别姓名学号课程名称社会实践报告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李冉吴璇王红飞王婧王柏伦——110501100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合肥学院思政部制1105011001前言爱情,一个永恒不变的人生主题。自古以来,多少人为它迎难奋进,不畏一切;又有多少人为它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它是玉液琼浆,也是穿肠毒药;它是披荆斩棘的支柱,也是看破红尘的向导。它引导人们相知相守,一世相伴,也致

  使人们相怨相难,抱恨永生。七夕的相会,沈园的凄寥,化蝶的壮丽,红楼的泪珠,这一个个古老的爱情的故事,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引出了多少辈的思索。当代大学生是怎样看待恋爱的呢?大学生身心都已经成熟,正是人生最灿烂最美丽的时期,爱情对他们来说,早已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了。那么,他们又是怎样看待恋爱,将怎样选择恋爱对象的呢?如今的大学校园里,成双成对早已不成为什么惊奇之事,那么,他们又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爱情,怎样选择自己的恋爱对象的呢?就这样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具体报告如下:

  这次调查问卷共制100份,回收92份,其中有效卷共计76份,包括男40份,女36份。调查对象为在校大一年级本科生。

  本问卷的题目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二题是第一部分的,可以反映出对大学生恋爱的的看法。而第二部分是第三题,主要是选择对象的标准。第三部分为第四、五题,是针对恋爱原因进行调查,第四部分为第六、七、八、九题,对失恋、暗恋的态度。第五部分为第六题,均采用选择题形式,有单选题,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多选题和排序题。目录一、调查主要内容1、大学生恋爱的特点(1)恋爱过程行为的公开化(2)注重恋爱的过程(3)恋爱观念开放2、大学生恋爱的主要原因3、对待失恋和暗恋的态度4、赶潮流导致恋爱的发生5、男生和女生的选择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二、调查统计三、结束语附件111111223345合肥学院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主要内容1、大学生恋爱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在这个社会文化因

  素影响下,大学生的恋爱观较以往传统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1)恋爱过程行为的公开化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开放,容易接受新观念,独立意识强,在恋

  爱问题上他们不会过多的在意别人的评价,校园道路、草坪、食堂、教室等公共场合到处可见恋人们的身影

  (2)注重恋爱的过程经调查结果显示,80%的大学生谈恋爱一般不考虑外在的诸多因素,例如,经济、地位、今后的生活„„更多的是注重浪漫主义情感色彩浓厚,情感性强,理智性弱。注重加心理相溶度。但是大多数大学生的恋爱常表现为恋爱频率高,持久率低,能发展成缔结婚姻关系跟是寥寥无几。(3)恋爱观念开放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虽对大学生影响较深,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价值多元化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也日益开放,甚至有少数同学对同居行为也持接受态度,传统侦操观念在大学生的思想中逐渐淡化,恋爱行为方式公开化,这个问题值得重视,否则轻者会造成大学生心理的严重创伤,重者会留下终生的遗憾。

  2、大学生恋爱的主要原因现在大学生谈恋爱已经很平常了,但是为什么在大学时期很多人都会选择谈恋爱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大学生谈恋爱的主要原因。(1)生理、心里发育成熟,渴望与异性交往。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已发育成熟,产生恋爱的心理是很正常的。(2)从众心理。绝大多数大学生大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很明确,要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尽可能地多学知识,但有些人看到周围同学谈恋爱后,心理发生变化,也盲目的加入到恋爱的行列中来。(3)社会家庭的影响。有些家长认为,在大学谈恋爱要比社会上更纯洁,还有些家长认为大学生毕业不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恋人,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4)价值观念变化。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中的消极因素影响他们的生活态度,于是就用谈情说爱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5)外来文化的影响。西方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使大学生认为在大学谈恋爱很时尚,否则大学的生活就不算完整的大学生活。合肥学院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报告(6)引导失误。大学生在恋爱方面没有得到必要和正确的引导,由于不知道如何正确、科学的对待爱情,只有根据自然需要,盲目地去谈恋爱。整个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逐渐从保守走向开放。综上所述,大学生恋爱的原因主要是心理上的问题,渴望与异性交往和从众的心理让学生都选择了谈恋爱。3、对待失恋和暗恋的态度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失恋后顺其自然的比例大于痛苦忧郁,且呈显著差异。大部分的同学能够及时、合理的调整情绪,转移到学习中去,而少数的同学认为自己不能够承受,会悲观失望不得解脱,甚至心理失衡有报复倾向,且个别同学表示当他们是爱被拒绝或爱情关系结束时,会感到痛苦万分。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如果说,爱情是永恒的话题,那么,失恋也是。这必定会对当事人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此时,除了借助朋友家长等外部条件帮助分担外,更重要的是依靠个人调节化作阴影。我建议,最有效的调节方法是给自己找事情做,填充所有空白时间,以达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相信时间是愈合伤口的最佳药方。

  有很多同学心里明明喜欢一个人,却不敢大胆的说出来,可能他(她)觉得如果对方拒绝的话,会很丢脸!最后可能连朋友都没得做。我觉得这样的人是怯弱的。我觉得喜欢一个人的话就大胆说出来,让他(她)知道。尽管不一定能够成功,但至少我有勇气说出来,因为大学时代的我们对爱情有一种莫名的向往,也许说出来还更有希望,但总是藏在心里,别人永远不会知道这样岂不是连希望都没有?在我们所做的调查问卷中,有70%以上的同学选择勇敢表白,少部分人选择深藏在心里,只有极个别的同学不知道该怎么办。在这里,我非常欣赏那些勇敢表白的同学,鼓励那些深藏在心里的同学能够自信起来,建议不知所措的同学要果断地把握住机会,必须慎重把握,否则将对双方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留下永远的伤痛。

  从以上的数据不难看出,大多数当代大学生对待恋爱,应该算是理智的。他们能清醒地分辨爱情的好处与坏处,既不盲目反对,也不一味支持。在大学生中,既有对爱情充满了憧憬的,也有反反复复,摇摆不定的,当然也有害怕受伤,自我保护的,或是正在热恋之中,你侬我侬的。当然也不乏曾经被情所伤,不愿再爱的。但从总体上看,多数人对待爱情都持有冷静而执着的态度。从这些分散的数据中也可以窥见当代大学生自由独立的思想,他们进入大学后,感觉到大学学习方式与中学学习方式的巨大差异,而很多不甘落后,想继续保持向上学习心态的意志力不是很强的,学生希望通过恋爱相互鼓励,这一想法不难理解。对于“爱我的人还是我爱的人”这个问题,近一半学生选择爱我的人,这与中国人的性格有关。至于对恋爱坏处的看法可以看出有些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还不是很强的,他们还是担心自己会受到伤害。

  4、赶潮流导致恋爱的发生对于这个话题,我认为赶潮流会导致恋爱的发生。恋爱的动机:调查发现有60%的同学因为看到生边的朋友都有男女朋友,自己觉得没什么面子才开始谈恋爱,这就是一种赶潮流的现象。它与从众的心理有关,基于有些人会因为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为了赶潮流自己也需要谈恋爱。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其实我们都知道,像这种赶潮流的恋爱,结果是毕业时也就是恋爱终止时。曾经的倾情关爱都被离别时的浅浅笑容冲淡,曾经的恋爱也将被那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背影送走。

  数据显示,赶潮流的恋爱有80%的大学生都知道结果,就像电视剧里剧情可以预先猜测的。这些为赶潮流而恋爱的大学生大多数都知道结果。

  合肥学院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报告他们恋爱的其实是那一个分手的数字,所以在爱情上投入也仅仅是数字。什么时间多少啊!金钱多少啊!„„只需数字对应了,心理的追潮流的欲望也就满足了,最后的分手自然也就毫无悬念。像那些为了赶潮流而恋爱的人,他们大多数都不把这场恋爱当回事。所以投入的不多,最后的分手也不会令他们伤心、流泪。但那些真心投入的却寥寥无几。结果注定是分手,那又何必在一起。如果付出总在犹豫,那又何必付出。也许,也有那些令人赞美的纯真爱情,但那比中彩票的几率还要低。生活是残酷的,社会是现实的。在这里,我想说:“大学恋爱就像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遇见对的人。”大学生恋爱就像把双刃剑,你握的越紧伤的也就越重。所以赶潮流的恋爱不可取。5、男生和女生的选择存在着一定的差异。(1)在看待大学生恋爱的态度的问题上,男生持支持态度的明显多于女生,而女生持无所谓态度的相对多些。男生有一半的人坚信人世间有永恒不变的真爱,而女生仅27.86%坚信,男生不相信的人数也多于女生。男生在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的选择中,选我爱的人的票数近似于是女生的两倍。从以上可以看出,男生比女生更直爽,更坦率,更主动,敢于追求自己所爱。而女生则倾向于模棱两可,怕受伤害。这方面的差异,是由于男女本身的性格差异有关。(2)女生多数认为恋爱最大的坏处是容易受伤,而男生则认为是花费太多。从这可以看出男女生在恋爱时的特点,大概是因为恋爱时多由男生掏钱,故男生认为最大的坏处是花费太多,而女生总担心对方变心,而女生又天生敏感,比较脆弱,故认为最大坏处在于容易受伤。并且中国传统中,女性都处于一种接受爱情的地位,而自己主动追求爱情在以前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不受欢迎的。虽然现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还是对中国女性有所影响。(3)爱情选择标准排序,女生的前三位是:内涵修养、兴趣性格、处事能力。而男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生的前三位是:内涵修养、兴趣性格、身材相貌。故可见在第三位的选择上,女生注重男生的能力,而男生注重女生的长相。

  二、调查统计在这次调查中,考虑到我们的有些问题的选项不能完全地反映出同学们地观点在个别选项处设计了“其它”选项,并请选“其它”项的人将自己的观点写于后置横线上。统计结果分析:1、有12%的人在“恋爱最大好处”上选“其它”,其中大多数人认为恋爱可以“满足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也有人认为恋爱最大好处是有一个“精神支柱”,有人认为恋爱是“必然趋势”“该来的,躲也躲不了”。有人希望爱情能“让自己成熟”。由此可见,随着身心各方面的成熟,大学生对恋爱的定义早已超出了一般友谊的局限。多数会想到“性”,尤其是男生。多数人的恋爱思想已经成熟了,已颇有成人化的感觉了,但过于强调这方面,对大学生来说,是否显得太早了点呢?2、有约13%的人在“为什么恋爱”上选“其它”。有人是因为“满足性欲”而恋爱。把这作为单纯的恋爱原因,虽然是极少数,但也展现了部分大学生的一个恋爱心态。大学生已经开始注意到性了。这是成熟的表现,但另一方面,毕竟是学生,那些人是否应该让自己的思想单纯一些呢?也有人表明自己恋爱是“被对方的行为感动了”,或是因为对方爱自己,从这方面看,有少数人的恋爱是处于被动之中,而不能够主动去爱。很多人认为在大学生活中比较容易找到纯真的爱。这又从另一方面,表现出了大学生恋爱思想的单纯性,就是向往那种简简单单的纯真的爱情,所以把握住每一次缘分带来的爱情。合肥学院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报告三、结束语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由于身边少了家长亲人的束缚,课余时间的增多,渴望自由,渴望证明自己成熟,渴望真爱的存在,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恋爱观。爱情这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一直是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对适度的大学恋爱是理解的,祝福的。但是我们仍是要提醒热恋中将要迷失或已经迷失的同学:大学时装载我们人生“知识之车”的黄金时期,是决定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阶段,请同学们慎重把握,不要再爱情中迷失了方向,毕竟学习才是我们现在首要的任务。我们应该在大学里尽可能的丰富自己,使自己以后的路更加平坦!当然在学习中可以找一个能够一起进步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的伴侣,在学习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这样的话可能会轻松一点,不过千万不要为了恋爱而去恋爱。我们不能辜负父母的良苦用心!如果能够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我觉得可以试一试。尽管不知以后能否在一起,但我们可以在恋爱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问题,不断的成长,走向成熟。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更加的理智——因为曾经有这个经历!可以科学理智处理爱情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更好的生存!

  希望广大的大学生朋友们重新思考定位自己的爱情观,用理智经营爱情!合肥学院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报告附件关于合肥学院大学生恋爱情况的调查问卷对于文化水平较高,情感较为丰富的大学生们来说,除了学习外,恋爱也是热门话题之一。下面是大学生恋爱情况的调查问卷,请您认真选择,非常感谢。1.您是否在谈恋爱()A是B否C否,但准备谈2.您怎样看待大学生谈恋爱()A赞成B反对C中立3.您在择偶时看重的是()A注重内涵、人品B经济状况C相貌4.您认为是什么导致大学生恋爱()A学业压力不大、空闲时间太多B内心空虚寂寞C周围大部分人都在谈恋爱5.您认为赶潮流()导致恋爱的发生A会B不会C不一定6.您认为更换恋人的行为是()A寻找适合自己的人B喜新厌旧的思想C玩弄异性7.您会与恋人出现在()A教室B人工湖C树林8.如果失恋了,您会()A顺其自然B痛苦忧郁C企图自杀9.您对暗恋所采取的行动()A深藏在心里B勇敢表白C不知该怎么办10.您对同居的看法()A短暂的快乐过后带来无尽的悲伤和更多的无奈B严重违反校纪C接受教案课题:文化塑造人生授课教师:成杰教材:第一章第二课第二节P17~P21一、教学目标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一)知识目标理解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二)能力目标教育学生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生活。二、教学重点文化塑造人生的三个表现三、教学难点文化塑造人生的三个表现四、教学过程(一)丰富精神世界1.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3.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社会主义思想,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例1在一次评选20世纪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的活动中,鲁迅的《呐喊》、曹禺的《雷雨》、雷锋的《雷锋日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榜上有名。由此可以看出()A.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创造了人B.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不断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C.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解析]从中可以看出,鲁迅、曹禺、雷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因此,答案应该选B项。A项说法不恰当,C、D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两项不符合题意。例2: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

  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主流的是

  ()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②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③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憎恨④爱好和平、勤劳勇敢、求同存异的精神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例3:辨析: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因此,只要参加文化活动,人的精神就会健康向上。[答案](1)优秀文化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所以,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2)但不能说只要参加文化活动,人的精神就会健康向上。因为文化有先进和落后、健康和腐朽之分。只有参加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活动,才能使人的精神健康向上。而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活动会腐蚀人的精神,参加此类活动会使人精神空虚、迷茫甚至堕落。(3)人们参加优秀文化活动是一个自觉学习、主动感悟的过程。如果只是被动地、受强制地参加优秀文化活动,也难以产生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二)增强精神力量1.文化对人的塑造,还表现在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壮的人生乐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章。例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外国封建势力的联军屯兵法国边境,革命处于危急之中。

  在大兵压境的形势下,一位工兵上尉用一个通宵写出了《莱茵河军队战歌》。马赛营志愿军率先唱着这支歌向巴黎挺进,所以后来此歌被称为《马赛曲》。歌声充满着爱国激情,使人民热血沸腾,很快传遍了全国。1795年,《马赛曲》被定为法国国歌。反映出优秀文化作品

  ()①有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②是充满爱国热情的人写出的③能成为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精神力量④能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例2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由于A.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人的思想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解析]文化塑造人生,表现在三个方面: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其原因是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选B。D项表述错误,因为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而不是意识,故舍弃。[答案]B(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3.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不可替代的作用。例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下列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等同②人的发展越全面,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能得到改善③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④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的过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例2: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②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不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故排除,因此选D。五、课后小结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本节节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是如何塑造人的精神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的,主要讲授文化塑造人生的三个表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案模板小学思想政治教案模板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案模板思想政治教育教案模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九:大学思政课教案

  如果说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主要是对生活在祖国大陆的如果说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主要是对生活在祖国大陆的如果说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主要是对生活在祖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要求那么那么那么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案竞赛

  参赛作品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参赛教案:《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参赛单位:参赛教师:

  1

  2011年3月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3.做忠诚的爱国者。

  教学目的: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1.爱国主义的概念问题;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与怎样弘扬爱国主义问

  题;3.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的问题;4.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与弘扬民族精神的问题;5.弘扬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关系;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学时:3课时(理论)。

  主要内容:

  开篇的话:我们都知道犹太人。他们为什么要复国?因为曾被巴比伦和罗马帝国灭国的犹太人长期流散,倍受歧视和迫害,以致二战期间被屠杀。没有国的犹太人如一只只孤独的羔羊;而我国的近现代史又告诉我们没有强大的国家,人民不过是一群群羔羊而已。这就是我们这一章内容要解决的问题:大学生为什么要爱国以及怎样爱国?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1课时)

  2

  播放二战屠杀犹太人资料和鸦片战争资料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1.爱国主义概念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七子之歌--澳门》歌词: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1925年3月,身在美国纽约的著名诗人闻一多有感于时事,将被帝国主义掠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儿,并写出了七块土地对祖国的眷念,澳门便是“七子”之首。

  闻一多先生在《七子之歌》的开篇直抒胸臆: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

  ——列宁

  播放歌曲片断

  这个概念与以往爱国主义的概念相比。1).这个概念说明了爱国主义的调节对象:“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过去

  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大多没有提出调节对象问题。2).这个概念对爱国主义的实质阐述得更加全面和科学。它从多个侧面,多

  个学科视角去阐述爱国主义的实质,将爱国主义的实质界定为"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过去的教材大都认为爱国主义的实质是道德规范,正确却不全面。因为爱国主义同时还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政治基础和衡量每个中国人政治态度的重要政治原则,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重要法律规范。这样的界定更加准确,全面和科学。3).它对爱国主义的解释增加了一个质的规定: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克服万难,绵延数千年而不衰,创造人类历史奇迹的精神支柱。而这个精神支柱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这个本质界定更加明确了爱国主义在民族精神中的极其重要地位和价值。4).关于爱国主义所包含的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说得更为具体和透彻。既说明了人民对祖国深厚感情产生的基础——"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同时也

  3

  进一步阐述了人民对祖国深厚感情的内涵——"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这样的概括比更深入,更全面,更完整,也更加符合实际。深入理解爱国主义概念是深入理解本章全部内容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调节对象,爱国主义的实质,爱国主义多包含的深刻丰富的感情,才能深刻理解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和怎样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大好河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风光,而且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意志决定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对人民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它根植于这一片土地,符合这一特定的社会的发展也最能打动这里人民的心,所以优秀传统要继承,一些内容要与日俱进地发展。

  4)爱自己的国家一个国家的政治前途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荣辱兴衰,因而爱国主义就必然包含着爱国家的政治内容。总之,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1)近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拯救危亡困境中的中国。(2)现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3)当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讨论:请同学谈谈祖国的大好河山及传统文化,怎么看我们的祖国。(15分钟)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4

  案例:课堂上的交锋一位原为记者的中国留学生,赴法国巴黎十二大学就读,第一堂对话课时就受到了教授的“挑战”。教授:“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你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留学生:“概括来讲,我可以写我愿意讲的东西。”教授精心设计了一个陷阱:“我可以知道您来自哪个中国吗?”“先生,我没听清楚您的问题。”“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霎时,全班几十双不同颜色的眼睛一齐扫向了中国留学生和一位台湾同学。中国留学生沉静地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随后,那位台湾同学在教授和同学们的注视下也重复一遍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教授似乎不甘心,提出一个更大难度的问题:“我实在愿意请教,中国富强的标志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中国留学生站起来,一字一板地说:“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祖国的我的同胞,再不会受到像我今日承受的这类刁难。”教授离开了讲台走向中国留学生,一只手放到他的肩上,轻轻地说:“我丝毫没有刁难你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国家的问题的。”然后他大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第一,热爱祖国、矢志不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第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第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第四,同仇敌忾、抗御外侮。(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杰出的政

  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他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的哥白尼、美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

  “苏武流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渴饮血,饥吞毡,牧羊北海边。”——选自《苏武牧羊》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

  放映历史人物图片

  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后,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慷慨就义。他为世人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

  林则徐(1785~1850)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讨论:组织学生收集并讨论关于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有关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的事例及人物。(15分钟)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各民族面临的不同历史任务而具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时代价值。爱国主义在新时代的作用: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005年10月17日,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顺利返回。“神舟六号”发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中国民众的自豪感。正如飞船主体设计师张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看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能在我们手中一天天变为现实,这种骄傲与喜悦哪里是金钱能够衡量的。”正是这种对祖国深深的爱,是爱国主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不断拼搏与奉献,激励我们为国家进步与发展不懈努力。(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实现祖国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台湾诗人余光中曾有诗《乡愁》,台海局势较紧张,笑话“台湾有救了”。确实,从李登辉执政到陈水扁承继,台独的言论甚嚣尘上。然而,另一方面,上半年以来,岛内各主要政治派别代表人物,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纷纷访问大陆,以爱国主义为通过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祖国的统一大业一定能够实现。

  (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世界文明的发展经过20世纪的空前繁荣后,迈入更加充满希望的21世

  纪。新的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发展,科技、军事各领域的竞争,中华民族要想在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包括一切爱国的海外同胞,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而奋斗。也就是说,爱国主义依然是我们奔向新世纪的强大动力。

  (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人,应该成为什么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社

  会,依赖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祖国给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对个

  放映“神舟六号”相关资料

  6

  人创造的成果作出评价,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舞台、指明方向。

  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1课时)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当前有部分人认为爱国不一定要爱社会主义。对此,邓小平同志早就作出明确的回答: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国呢?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已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之中。爱国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和充分的群众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爱国主义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有力的政治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只有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国家事业胜利,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如果说,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主要是对生活在祖国大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要求,那么,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这个问题上,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邓小平曾经指出:“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作为中华儿女,你不一定赞成大陆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但却不能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不能不拥护祖国统一。只要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

  7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2页。

  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就能够求维护祖国统一之同,存意识形态之异。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发展史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祖国分裂是中华儿女爱国情怀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及民族感情的认同。任何旨在制造国家分裂、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都会遭到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坚决反对。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原因,生活在祖国大陆之外的一些同胞对大陆缺乏了解,对于他们的爱国行为应当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只要站在拥护祖国统一的原则立场上,深明中华民族的大义,就能够在政治上求同存异,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共同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奋斗。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它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和文化,对爱国主义也提出了挑战。正确认识当今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联系并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一)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的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现实情况表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必然要面对政治和文化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他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论你是生活在国内还是外,无论你的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如何,也无论你在何种所有制企业中工作,作为中华儿女,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来报效祖国。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服务。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始终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一些人极力鼓吹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这是别有用心的,其实质就是企图借经济全球化,推行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损害别国的主权和尊严。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

  8

  识,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本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代表

  者。人们所处的时代仍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国家并存的时代。只要国

  家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坚实的基础。只有继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才能使每个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获得共同发展。这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尽管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的部分职能也处于变革之中,但国家作为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未变,国家是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唯一代表者地位和功能未变。

  在今天的世界,哪个民族削弱了国家的地位和能力,哪个民族就将面临毁灭性的生存危机。这已被当代世界历史所证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最强大的独立主体。无论是区域性的经济联盟,还是跨国公司,都不具有民族国家的主体地位。无论与一个国家内的何种组织和个人做何种交往就互动,都必须首先与这个国家打交道,并征得它的认可,否则一切都不可能。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是促使经济全球化正常发展的最具实力的制约力量。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但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事件却不可避免的受大国的影响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仍然是维护本民族权益,抗衡大国控制和掠夺的最具实力的权威力量,这种力量是任何其他组织和个人所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外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战略并未改变。

  上述情况告诉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为世界和平,正义与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努力使中国强大起来。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

  (1)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加速提高中国的国力(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积极应对挑战和风险(3)要以宽广的眼界看待世界3.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的问题(1)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文化一体化是本质截然不同的概念经济全球化指跨国经济活动,跨国经济组织,跨国经济规则普遍化的客观发展趋势。这对发展中国家既是一个发展机会,同时又是一个经济,

  9

  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挑战。政治,文化一体化是指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单一化,同一化和无差别化。其实质就是西方大国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条件下,利用其经济和军事优势,采用经济,政治,文化甚至军事的手段,阻挠世界各国政治和文化的多样性选择和发展,推行全球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全盘西化。显然,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文化一体化有着本质的不同。

  (2)推行政治,文化一体化是一种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行为(3)推行政治,文化一体化违背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必然不能得逞(4)坚决反对政治,文化一体化的阴谋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一)爱国主义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1.团结统一的精神,爱好和平的精神,勤劳勇敢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都贯穿着爱国主义精神,并共同服务于爱国兴邦这一主题。在中华民族的辉煌历程中,爱国主义在观念和实践中,都发挥了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作用。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共同价值基础。这主要表现在,自觉维护国家民族整体利益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共同价值基础。对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自觉认同和维护是贯穿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一根主线。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主张里,都蕴涵着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国家与国家关系的理念和态度,并且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基础。这种价值基础直接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两个方面:对内表现为"团结统一";对外表现为"爱好和平"。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政治原则。这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行为原则。中华民族的制度和行为规范最终都表现为和指向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践行团结统一这一最高政治原则和标准上。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动力源泉。这主要表现为,对祖国的崇高的自尊心,,荣誉感,义务感和责任感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二)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当代有为青年来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

  状态,是自身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和理想的重要保障。

  10

  要以宽阔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弘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所不断发扬光大的民族精神。

  要以实践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为参照系,确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立足点,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等。

  要以创新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创新,创新必须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也必须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批判地吸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联,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民族

  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他们都共同体现了爱国主义这一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要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

  (一)时代精神的内涵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1.弘扬时代精神是弘扬爱国主义的必然要求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历史基础,时代精神是爱国主义的当代发展。爱

  国主义为时代精神提供了基础和源泉,而时代精神则通过解决时代性课题推动历史前进。没有时代精神就无法回应和解决时代课题,也就没有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必须大力弘扬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本质,时代精神是爱国主义这一本质在当代的表现。爱国主义具体表现为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时代精神。今天,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和最新体现。

  创造性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本质特征,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典型特征。3.认识和掌握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的基本要求

  播放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的讲话

  11

  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要做到:提倡理论创新。鼓励制度创新。强化科技创新。推进文化创新。努力塑造创新型人格。

  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1课时)

  爱国主义包括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爱国主义不仅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更体现为现实的义务和责任。脚踏实地,做忠诚的爱国者,应当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基本追求。

  请点评以下两个观点:祖国不可爱,我就不爱国。我很爱祖国,但祖国不爱我。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一)自觉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

  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保卫国家,依法纳税……)(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爱国应当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要讲原则、守法律,

  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进行。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既要体现中国人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信念,又要体现出中国公民的文明形象和风范。

  (三)培养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爱国者的内心信念1、民族自豪感是促进民族进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

  12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冼星海

  耻辱。

  ----邓小平

  2、民族自尊是一个民族保持自己尊严的感情。

  它要求本民族成员在祖国还不够富裕的时候,不妄自菲薄;在强国、大

  国的压力面前,不奴颜婢膝;面对金钱、地位的引诱,不做丧失国格人格的

  事;面对侵略者的武力威胁,决不屈膝投降。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占北平

  后,齐白石先生见北平艺专已被汉奸卖国贼所把持,就愤然辞去教授职务,

  并在家门上贴了一张告示:“画不卖与官僚,窃恐不祥。“从此闭门谢客。

  不仅如此,他还用笔作武器,与汉奸卖国贼进行斗争。他曾画过一幅《螃蟹

  图》,上边写着:“看你横行到几时?”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的

  仇恨。

  3、民族自信心是一个民族对自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及其发展前

  途的信心。

  我们要坚持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就要坚信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辉煌,在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也必将再创辉煌。

  当美国握着核大棒耀武扬威的时候,毛泽东以他那特有的气魄豪迈地说:

  “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

  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然而,我们的研制工作刚刚起步,

  前苏联赫鲁晓夫集团就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并带走了重要的图

  纸资料,停止了原定设备的供应。赫鲁晓夫甚至口出狂言说:“中国再过20

  年也搞不出原子弹。”但是,困难并没有吓倒我们。我们把苏联来信绝援的日

  子——1959年6月作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代号“596”,科技人员、工

  程人员发奋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

  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位政治家说,那不仅仅

  是火红的云团,更像是举起的拳头,是中国人用能力和志气攥成的铁拳。接

  着,我们又成功地爆炸了氢弹,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江泽民

  同志说,如果没有“两弹一星”,今天我们在世界上的腰杆就不会这样硬。所

  以,我们要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

  神,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拼搏奋进。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一)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这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和要

  求

  1、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

  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国,

  只有在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前提下,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发展。一旦出现国

  家的分裂和民族纷争,必然会导致各种势力争霸一方、内乱不已,国家的建

  设和人民的生活都将遭到破坏,并给外敌人侵提供可乘之机。古往今来的一

  播放原子弹爆炸图片

  13

  切爱国者,都把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秦始皇统一中国、昭君出塞、文成赴藏……这些留下了中华民族向往统一、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千古诗篇。飞越关山建奇功的西汉名将霍去病,“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抗击倭寇的明代将领戚继光,以及1840年以来为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而英勇斗争的无数先烈们谱写了中华民族捍卫国家独立与主权的壮丽篇章。

  2、中国共产党人是捍卫和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团结的典范。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就斩钉截铁地说过,“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不能按期收回香港,“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交待,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经过多年的谈判,中国终于于1997年收回了香港,1999年收回了澳门。

  3、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维护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在今天依然是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台湾当局就一直不放弃台湾独立的主张,从李登辉公然抛出所谓的“两国论”,到现在的台湾领导人拒不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主,岛内分裂势力在“台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是一切有着爱国之心的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坚决不能容许的。江泽民主席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大会的发言中郑重申明,我们对台湾一贯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但如果出现外国势力入侵和岛内民族分裂分子搞台独,我们决不放弃使用非和平手段的可能。(联系历史——台湾自古是中国的一部分;分析现实——“台独”的不得人心。)

  (二)大学生要做坚定的爱国者大学生要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有鲜明的立场,就应当努力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贡献力量。1、培育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更应该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为实现这一伟大理想而建功立业。2、树立报国之志,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时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也是中国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在这个大的社会理想的框架之中,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形成自己在生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个人理想。这些个人理想越具有自己的个性和多样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就越丰富多彩、充满活力。3、养成建国之才,落实效国之行。离开了追求理想的现实行动,理想也就不成其为理想。而且,只有通过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才能转化为现实。马克思说过,思想本身不能实现什么,为此还需要掌握实践力量的人。只有实际行动才能体现和确认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古语说:“千里之行,始于

  14

  足下”。三、增强国防观念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不

  称霸,永远不会侵略别国。但是,中华民族也是一个不畏强暴、不容他人侵略的民族。在当今时代,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的安全、促进国家统一和发展,需要建立强大、巩固的国防。

  党的十六大报告和胡锦涛同志5月23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都强调: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一)国防观念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国防观念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历史证明,国防与国家的兴衰、国民的安危密切相关。国防力量强大能为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而国防力量羸弱则会使国家、民族面临凌辱甚至被侵略的灾难。(二)深刻认识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价值1、增强国防观念,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关系国家安全和民族强盛的迫切任务。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从海湾战争到阿富汗战争再到伊拉克战争以来的一连串战争看出,“核恐怖平衡”,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威胁是不应回避的现实挑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应有的警惕。2、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是防止国耻重演的重要环节。历史是一面镜子。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华战争,强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中华民族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据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清政府垮台,仅对外赔款一项,就累计白银13亿两。此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掠夺并无一日稍缓。仅日本侵华战争,就使得中国人民死伤两千多万,财产损失数千亿美元。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正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一个根本原因。国耻不能忘,历史经验不能忘。国际反动势力并没放弃侵略颠覆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图谋。对此,饱经忧患的中国人民当然不会掉以轻心,更绝不容许历史悲剧在中国重演。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落后就要被动挨打。要增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就要拥有强大的国力,包括雄厚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在大力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国防。(三)当前增强国防观念的主要内容

  15

  大学生强国防观念,要体现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主要有:学习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意识和素质;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参与国防教育活动,增进对国防的感性认识;关注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强化忧患意识。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一)要牢记祖国的历史,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知之深才能爱之切。爱我中华,必须知我中华。俗话说,爱国须有根,它来源于对祖国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刻了解,来源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深刻理解,来源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洞察。一场南京大屠杀,就有至少34万人死于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之下。在中国上海法租界和公园门口,竟公然竖起“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三等人”、“东亚病夫”的屈辱符号永远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里。所以,我们既要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自豪,又要为近代中国科技文化的落伍而感到痛心疾首,从而转化为奋发图强。(二)热爱故土山河,爱惜祖国宝贵的资源最优美的景色,莫过于乡景;最悦耳的音乐,莫过于乡音;最真挚的亲朋,莫过于乡亲;最浓烈的情感,莫过于乡情。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因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应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爱惜祖国的一草一木。另外,对中国的国情我们也要全面地认识,既要从了解祖国的锦绣河山中激发热爱之情,也要从认识我国自然条件的某些不足之处增强忧患意识。(三)努力学习,掌握报效祖国的过硬本领一个国家要想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受欺侮,必须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后盾。据中科院院长路甬祥透露,目前我国的科技实力在世界上排第13位(美国第一,日本第二,德国第三,俄罗斯排在第八位)。如果用定量的语言描述,日本约为美国的3/4,德国约为美国的57、8%,俄罗斯约为美国的1/4,而中国约为美国的1/5强。所以我们要有危机感,要为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而拼搏。要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报国之行,最根本的就是要奋发努力,扎扎实实地搞好自己的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小结: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大家要懂得并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在理论上,要科学地理解爱国主义,在行动上,要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将来,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要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民族,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行动,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正如邓小平同志满怀深情地所讲:“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

  16

  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思考题: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4.怎样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5.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哪些方面作努力?

  参考文献:1.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

  民出版社1993年版。2.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在纪念五四运动七十一周

  年大会上的讲话》,《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3.胡锦涛《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9年5月5日。4.《爱国主义实施纲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5.《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

  

  

推荐访问:大学思政课教案 课教案 思政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