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18篇

时间:2022-11-14 10:3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18篇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18篇,供大家参考。

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18篇

篇一: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

  第一节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德育概述:(一)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二)教育学范畴的德育与伦理学范畴的道德教育的关系联系:教育学范畴的德育反映伦理学范畴的道德教育的要求。区别:伦理学范畴的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相对于政治观念、法律观念、宗教观念和艺术观念来划分的,因此它侧重人的行为规范和风尚。教育学上的德育是相对于智育、体育来划分的,它的范围包括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三)德育的性质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德育的性质是由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四)德育的形式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德育的意义:(一)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贯穿于物质文明和民主政治的建设之中。社会主义学校是培养建设人才的必要场所,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从长远看,学校德育具有战略意义,因为现在的中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他们培养成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一代新人,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气、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决定性影响。

  (二)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和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时期,他们思想单纯,爱学习,追求上进,充满幻想,富于理想,可塑性强,但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受各种思想道德影响。因此,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增强抵制错误思想道德影响的能力,引导他们沿着社会主义要求的方向发展,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否则就可能误入迷途。(三)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人的德、智、体等是相互联系、影响、制约、促进的辩证统一体。德育可以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品德发展,为他们体、智等的发展提供保证和动力。德育目标:(一)德育目标的概念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二)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总要求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

  (三)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是: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初步具有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等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有基本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知法、守法;立志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习,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陋习俗。(四)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形势,具有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感情;有振兴中华,建设家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把个人前途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进一步树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和改革、开放的意识;初步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象。(五)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制定德育目标主要有以下依据:①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②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③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④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的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唯有选择合适的内容并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才能进行有效的德育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一)政治教育政治教育主要是按照特定国家的政治观和社会对公民的一般要求,对公民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社会行为规范教育。(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三)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和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道德知识和传统美德教育是青少年人格发展的重要内容。懂得一般的道德知识,对真、善、美有正确的认识,尤其对民族传统有深刻的体会,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①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②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③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辅导。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问题的增多,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现在有一种趋势,即把心理健康教育独立于德育之外,成为青少年、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篇二: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中学德育目标中学德育目标

  (1)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中学德育大纲的核心部份,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途径方法的选择、学生品德的评定以及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都要致力于德育目标的实现。本大纲德育目标是依据绪言提出的指导思想、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面向共产主义的未来,从当前中学的实际出发而科学地制定的。

  中学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通过中学阶段的教育,使学生达到以上目标:热爱祖国,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一)初中阶段德目标的要求

  1、思想政治方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初步具有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等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有基本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知法、守法。

  立志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习,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陋习俗。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积极参加劳动,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的品质。具有初步的分辩是非等能力。(二)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形势,具有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感情。有振兴中华,建设家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把个人前途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进一步树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和改革、开放的意识。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象。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具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树立劳动观点,有良好的劳动习惯、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

  遵守公民道德,懂得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仪。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形成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对不良影响有一定识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能力。(2)德育的基本内容(一)初中阶段的基本内容:1、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初步的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的教育。2、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国家观念的教育热爱祖国河山、文化、人民以及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教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教育尊重兄弟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热爱和平,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教育。3、理想教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学习目的教育。4、道德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的教育。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5、劳动教育:热爱劳动和勤劳致富的教育。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勤劳俭朴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6、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教育。初步的民主和法制观念教育以及宪法、刑法等法律知识教育。自由和纪律的关系的教育。《中学生守则》的教育:7、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青春期心理卫生和性道德教育;男女同学真诚友谊的教育良好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培养的教育。升学与就业的指导。(二)高中阶段的主要内容:1、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初步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

  经济常识教育。政治常识教育。2、爱国主义教育:为祖国富强、人民富裕贡献青春的教育。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优良传统,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影响的教育。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教育。遵守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育。3、国际主义教育: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热爱和平教育。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合作的教育。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教育。4、思想教育:进一步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立志成才教育。5、道德教育:社会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教育。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利国家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提倡共产主义精神的教育。6、劳动教育:

  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指导。社会主义劳动态度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教育。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教育。7、民主、法制与纪律的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教育。进一步的法制与纪律教育。8、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继续行青春期教育。加强心理保健指导。加强良好意志性格的教育。除对高中、初中各年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良好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以上各系列内容的教育外,还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及党和国家重大决策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等教育;结合纪念重大节日以及班、后级教育主题的需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有关学科教学和各种课外活动进行审美教育。总之,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综合的系统的经常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

  

  

篇三: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中小学德育目标

  UpdatedbyJackonDecember25,2020at10:00am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初步具有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等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有基本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知法、守法。立志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习,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陋习俗。

  (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积极参加劳动,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

  (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的品质,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等能力。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教育

  主要是按照特定国家的政治观和社会对公民的一般要求,对公民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社会行为规范教育。我国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现阶段主要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新时期爱

  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的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思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人们看待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科学的世界观。无产阶级人生观又称共产主义人生观、革命人生观,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最科学的人生观。革命理想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为人类美好未来、为共产主义奋斗。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并以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取应得的劳动报酬,以维持自己及其家庭的生存和发展。纪律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产物。社会主义社会提倡自觉纪律,即建立在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基本一致基础上的、人们自觉遵守的纪律。

  3、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良好个性的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信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道德知识和传统美德教育是青少年人格发展重要的内容,懂得一般道德知识,对真、善、美有正确的认识,尤其对民族传统有深刻的体会,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审美及情操教育能净化人的灵魂,使青少年在体验祖国壮丽山河、英雄及先辈高尚情操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和升华。社会公德是维护正常人

  际关系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它首先要求培养学生有关相互尊重的人际意识,懂得维护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从而养成文礼貌的行为举止。道德认知、情感、意志的养成也是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4、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8月31日)已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式列入其中。该《意见》第9条指出:“要积极开展青春卫生教育,通过多种方式读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问题的增多,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现在有一种趋势,即把心理健康教育独立于德育之外,成为青少年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篇四: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和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教育四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五小学德育内容的特点

  第九章

  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第一节德育概念

  一、德育概念: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中学德育包含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五个方面。二、“德育”一词的由来西方社会:19世纪后半叶;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育这个新名词传入我国。在1988年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正式确定统一使用“德育”这个术语。三、我国德育的内容:四、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一)政治教育政治教育主要是按照特定国家的政治观和社会对公民的一般要求,对公民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社会行为规范教育。(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三)道德教育层次划分:公德教育目标、私德教育目标、职业道德教育目标。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和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道德知识和传统美德教育是青少年人格发展的重要内容。)四)心理健康教育(四)、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五、小学德育内容的特点:1.阶级性和历史性2.共同性和继承性3.稳定性和可变性

  六、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学生健康生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我国德育目标的基础和保障4.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第二节德育目标

  一、德育目标及其分类德育目标的概念:所谓德育目标就是对德育要培养学生具有何种品质所作出的设想和规定。德育目标的分类:德育总目标是学校德育的根本指针,是德育的总方向。德育目标内容分层:道德教育目标、思想教育目标、政治教育目标、法制教育目标、心理教育目标。(二)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我国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是:小学德育目标、初中德育目标、高中德育目标和大学德育目标。二、德育目标主要依据(内容构成结构):1,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内容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德育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新时期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一)新时期德育目标的规定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在1988《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提出:把全面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二)新时期德育目标的特征1、强调基础性2、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3、注意了德育的层次性4、具有全面性5、注重稳定性与变革性(三)】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1、思想政治方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

  尊自强的品质。第三节德育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德育教育的核心地位)爱国主义是人们在祖国土地上长期生活、劳动和奋斗中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爱国主义教育是指通过学校德育培养起青少年的这种态度,并逐步演化为自身的一种深厚的情感。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了解: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也有共性:建设祖国,发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抗击侵略,保卫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①帮助儿童从小培养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②帮助儿童初步了解民族和国家两者的内涵以及民族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逐步树立起民族和国家意识。③帮助儿童初步了解我国各民族和社会发展现状,引导儿童自觉地将自己乃至本民族的利益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逐步树立为民族与国家强盛而努力奋斗的精神。④教育儿童在热爱本民族与国家的基础上,正确地理解其他民族与其他国家的利益,逐步树立起尊重、友爱、合作的精神⑤重视各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2、理想教育理想问题是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社会理想、事业理想、人格理想、生活理想等等。是否具有健康、正确的理想是儿童能否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小学理想教育的内容:①教育者应充分理解、尊重并正确对待儿童理想的现实性与丰富性。②帮助儿童认识到理想对于人深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逐步提高他们分辨正确理想和错误打算的能力;帮助他们自觉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逐步树立起为民族和国家利益而奋斗的远大理想。③教育者应结合传统与现实,培养儿童学习革命光荣传统,并将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3、集体主义教育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道德的基本问题。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集体主义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为前提,同时充分尊重个人正当合法的利益。小学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①教育儿童关心集、热爱集体,成为集体的积极一员。

  ②用集体主义精神来规范言行。③初步了解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集体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起尊重他人与服从集体的意识。4、劳动教育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容:①培养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懂得劳动的意义,尊重和热爱劳动。②帮助儿童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③注意培养儿童爱护公共财物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④安排劳动时间,应充分考虑儿童的身体与心理特点和规律。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人道主义是人类共有的基本美德,是一种重要公德,主张尊重人、信赖人,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平等与互助。小学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①引导儿童学会善意对人,热情待人,乐于助人。②培养儿童的文明行为,如讲规矩、有礼貌、爱整洁、尊敬师长、举止文雅等。③养成良好的品质,如诚实、热情、谦虚、朴素、勇敢、果断、沉着、耐心、埋头苦干等。第二章德育过程第一节德育过程的概念、结构与矛盾一、德育过程的概念概念: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施加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从而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过程。其区别表现为: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过程,而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指个体在品德方面的发展。其联系表现为:德育过程是小事品德形成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二、德育过程的结构德育过程的结构是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这些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方面。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当他作为德育对象时,他是德育的客体;当他接受德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他成为德育主体。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

  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学校德育基本内容是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确定的,它具有一定的范围和层次。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将德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借助于一定的德育方法来学习、修养、内化德育内容,从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品德。三、德育过程的矛盾德育过程的矛盾是指德育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德育过程中的最基本是在外在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第二节德育过程的规律1.德育过程的规律①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②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③学生思想矛盾内部转化规律。④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二、德育过程的特点:1.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2.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3.是组织实践活动多方面施加影响的过程4.长期的反复的过程一、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一)知、情、意、行是构成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二)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1、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基础。2、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3、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4、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三)这一规律对德育开展提出的要求1、德育要注重全面性2、德育要注重多开端性3、德育要有针对性二、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育性活动的过程

  (一)学生的品德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能动地实现的总之,外在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在个体积极作用于环境的活动中实现的,所以,品德发展也必然是个体积极参与活动的结果。(二)这一规律对德育开展提出的要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要让活动具有“发展效应”2、要为学生提供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活动3、要激发学生去积极自主地创造活动:一个人对活动的态度可分为三个等级:最低的是被动应答,第二个是自觉适应,第三个是自主创造。三、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德育开展时应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外在道德要求时应考虑到他们现有的品德发展水平。其次,要采取各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最后,要促使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四、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反复而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个体的品德发展与形成为什么教育长期性的态度呢?首先,品德发展具有阶段性。其次,一个人的品德发展是无止境的,要不断完善才能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境界。再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道德也会发生变化。最后,道德包含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要素。反复性是指个体品德的发展不是直线上升,而是会经历一个迂回曲折、甚至暂时倒退的过程。为何会出现反复曲折呢?首先,个体品德结构是一种动力定型。其次,在个体品德发展与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如果是积极的,当然会对品德的发展与形成起着促进作用。再次,学生意志的薄弱性也是导致反复性出现的重要原因。根据这一规律,德育开展时应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的逐步发展他们的品德。2、要善于在德育中反复抓、抓反复、锲而不舍。第三章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第一节德育原则一、疏导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德育要善于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要遵循以下三个要求: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二、长善救失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使学生道德成长。要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第二: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第三: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三、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苏联马卡联柯)是指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又要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从而使学生易于接受和内化道德要求。要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要尊重学生第二、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四、因材施教原则(孔子)是指德育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个人特点和道德状况灵活的提出各项教育要求,选用恰当的内容和要求。应该做到:第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施教第二、要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与现有的道德状况有的放矢的加以教育第三、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施教五、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苏联马卡联柯)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的统一起来。做到以下两方面:第一、要组织和建设好集体第二、要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的力量影响和转变集体。六、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以发挥整体影响的作用。要注意以下三方面要求:第一、要建立教师德育共同体,是校内德育影响一致和连贯第二、对每一学生个体的教育要一致和前后连贯。第三、努力做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工作,使各方面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尽可能的达到最佳状态。七、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德育要引导学生把课堂道德理论学习与课外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

  认识与养成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要求:1.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道德理论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2,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第二节德育途径概念: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一、各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包括品德课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各学科教师要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要根据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二、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学校和班级中的各种教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形式主要有:主题班会报告会劳动节假日活动另外,还有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访问、旅游社会服务活动等。三、少先队教育少先队教育是通过队员当家作主的集体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的。四、家长工作和校外工作实施德育,学习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学习应起主导作用。五、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谈心,咨询,讲座,热线电话,六:共青团组织的活动共青团是青少年学生自己的集体组织。培养主人翁意识以及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第三节德育方法概念:德育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德育目标而展开的有秩序和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包含教育者的施教方式和受教者的受教方式。一、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道德认识,形成正确道德观点的方法。

  分两类:一是语言文字说服;二是事实说服。运用时要注意:1、说理要有明确的针对性2、说理要注重差异和时期3、说理要具有趣味性4、教师要以诚待人二、陶冶法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的进行潜移默化的感化和熏陶,从而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心灵得到完善的一种方法。包含了三方面:1、人格感化2、环境熏陶3、艺术侵染运用时注意几点: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和引导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三、榜样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去影响学生的方法。包括三方面:1、典范2、示范3、典型榜样的选择要坚持以下原则:1、可接受性原则2、真实性原则3、时代性原则4、德智并重原则四、锻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形成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包括四个方面:1、行为训练2、娱乐或休闲活动3、社会实践4、委托任务运用时要注意: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教师要适当加以指导3、坚持严格要求4、注意检查和坚持五、奖惩法是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品德与行为作出评价,包括表扬、奖励和批评、处分两个方面。(一)表扬与批评: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二)奖励与处分(奖励一般包含颁发奖状,发送奖品和授以称号注意以下几个要求:一是公平、正确、合情合理。二是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三是注重宣传与教育。德育模式概念: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这个定义包含着理论指导、活动的结构与程序、实施原则、操作要领等诸因素统一结合构成的德育活动形式。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道德模式。认知模式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柯尔伯格。观点:1.反对相对主义的道德价值观,主张建立普遍的道德价值。道德判断的重要假设①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道德判断有内容与形式之别。所谓道德判断内容就是对道德问题所作的“该”或“不该”、“对”或“错”的回答;所谓道德判断形式指的是判断的理由以及说明过程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后者反映个体的道德判断水平。②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他设计了“两难故事法”用以测定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水平和阶段,并2.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学说,即:前习俗道德水平(阶段1——惩罚与服从,阶段2——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换);习俗道德水平(阶段3——相互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与人际协调,阶段4——社会制度和良心维持);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5——至上的权力、社会契约或功利,阶段6——普遍性伦理原则)。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体谅模式)时间和代表人物: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体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理论假设。(1)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2)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3)鼓励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4)教育即学会关心。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的最佳办法,就是教师自己去学会关心。

  社会学习模式代表人物:国的班杜拉创立的,该模式吸取了认知发展论的某些观点,与行为主义的合理内核相结合,创立了新的认知——行为主义学说。理论假设。该理论认为,学习并非刺激——反应(S—R)的结果,而是相当复杂的过程,“S—R说”既不能说明新行为的产生,也无法解释人的完整行为和复杂行为系统的完整模式,更不能说明学习后要延续时间行为才会出现等问题。为此,主张用替代性学习概念,建立了观察学习的理论体系来说明个体对刺激的反应和对行为体系的建构。认为人类不必事事经过直接反应,亲身体验强化,而只需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所以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该理论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再经认知过程进而形成人的复杂行为;注重强化的学习意义,利用外部直接强化和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内在强化的交互作用,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强调建立起有利于学习的道德环境和心理调节机制。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道德品质和健全的情感等促进自我期望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人生心态。

  

  

篇五: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中学德育大纲

  七年级学生一、初一学生的德育目标

  1.政治思想方面的德育目标要求(1)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初步具有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的思想情感。(2)懂得学习与祖国建设的关系,初步具有为祖国而学习的意识。(3)初步形成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的思想观念。(4)初步具有惜时守信、讲究时效、竞争意识等思想观念。(5)相信科学,不参加迷信活动。

  2.道德行为方面的德育目标要求(1)初步懂得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标准。(2)尊敬师长,与同学友爱相处,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积极为集体做好事。(3)文明有礼,遵守社会公德,初步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4)初步形成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养成勤劳俭朴品德,逐步做到生活自理。(5)能够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兵希中学一日常规》以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6)初步形成爱惜时间、自觉学习、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独立完成作业的态度和习惯。3.个性心理品质方面的德育目标要求

  (1)初步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心理品质。(2)初步形成诚实正直、自尊、自爱的心理品质。(3)初步能够分辨是非、抵制错误思想言行。(4)初步形成健康的意志、情感、兴趣、爱好等心理品质。

  二、初一学生的德育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

  (1)关心热爱班级、年级、学校集体的教育。(2)关心热爱家乡与参与家乡建设的教育。(3)热爱祖国河山、语言文字、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英雄、革命先驱、文化名人的教育。(4)初步的国家观念--尊重国家标志,维护国

  1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家尊严、荣誉--的教育。(5)尊重兄弟民族、民族团结的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1)心中有集体、有他人,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的教育。(2)尊重集体意志、服从集体决定的意识教育。(3)尊敬师长、友爱邻里、与同学团结友爱的教育。(4)热爱集体、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5)正确处理与同学、与集体关系的教育。3.社会主义教育(1)社会主义伟大建设成就的教育。(2)初步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4.理想教育(1)正确的学习目标教育。(2)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的教育。5.道德教育(1)《中学生守则》教育(2)《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3)文明礼貌、社会公德、良好的个人品德教育。(4)初步环境道德教育。6.劳动教育(1)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2)勤劳俭朴、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3)以自我服务为主的劳动教育和劳动习惯的教育。7.遵纪守法教育(1)守法的教育。(2)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8.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1)诚实正直、积极进取的教育(2)青春期心理卫生、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及真诚友爱的教育。(3)正确的自尊、自爱教育。(4)初步的良好意志品质的教育和培养。

  2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德育工作四大原则1、坚持与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2、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3、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4、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3

  

  

篇六: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学校德育工作目标任务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和目标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德

  育工作规程》和《中学德育大纲》等有关的精神,我们确定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德育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估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二、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德育包含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政治教育,主要是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的教育,我们要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等;思想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道德教育,主要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主要是

  帮助学生具备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以及青春期教育等。

  我们学校德育的主要教育内容是:1、爱国主义教育每周一早晨举行升国旗仪式,人人会唱国歌。了解祖国壮丽山河、名胜古迹、悠久历史、著名人物、灿烂文化以及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了解祖国近、现代史以及进行国情教育。维护国家尊严、国家荣誉、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以及发展国际友好合作关系的教育。2、道德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国传统道德既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本着“批判继承”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其次是社会公德、环境道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其基本核心内容是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学会如何生活,怎样做人。3.法制教育初步了解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行。中学的法制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的教育,知道法律的作用,了解我国法制的原则,树立宪法权威的观念和依法享受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

  懂得公民应依法办事,违法必究,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树立社会现任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教育。

  4.理想教育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树立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升学就业指导。正确的人生理想教育。献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的信念教育。5.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自尊自爱、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的教育。健康生活情趣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教育。坚强的意志品格和自我约束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训练。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卫生,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和友谊、婚姻、家庭观的教育。此外还有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纪律教育、劳动教育等。三、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1.思想政治课和时事课高中思想政治课着重对学生进行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教育。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要适应青少年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避免空洞说教。2.其他各学科教学各学科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最经常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科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

  师表,明确本学科的德育要求,结合学科特点,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认真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

  3.班主任工作班级是学校进行德育的最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班主任要根据德育大纲和学校的要求,结合本班实际,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组织和建设好班级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加强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同时要协调本班、本年级各科教师的教育工作,密切联系家长,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和配合。4.共青团、学生会工作共青团、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支最有生气的力量。根据各自的任务和工作特点,通过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广大青少年吸引到自己的周围,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5.军训、劳动和社会实践要把军训、劳动和社会实践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每个年级有所侧重,初一安排10天的军训,初二安排7天去劳动基地锻炼,初三主要安排社会调查。要指导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校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行为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远足、社会调查等,使学生扩大视野,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强才干,提高辨别是非能力。6.心理咨询和升学、职业指导心理咨询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升学、职业指导是发

  展学生个性,进行理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又面临升学和未来职业的选择,通过谈心、咨询、讲座等各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升学、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人际关系等遇到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7.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优化育人环境的重要方面,我们要积极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加强校园管理。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橱窗、广播、电视等媒体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8.家庭教育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应努力为子女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各种形式,密切与家长之间联系,指导家庭教育,改进家庭教育方式,使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形成合力。9.社会教育学校要主动与学校附近的部队、机关、单位、派出所等取得紧密联系,组成共建单位,逐步形成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社区教育网络,打击腐蚀、毒害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革命前辈、英雄模范人物、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等的榜样教育作用,充分利用当地的德育资源,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篇七: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二中学德育目标体系中学德育目标是中学德育工作的核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中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法制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第三章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

  本章摘要:本章是德育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主要论述中小学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德育目标就是讨论德育所要培养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德育目标,是中小学德育的首要问题,它制约着整个中小学德育活动及其进程。德育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是中小学德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第一节

  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概述

  一、教育目标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按照既定的目标行动,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恩格斯在说到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时曾指出: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目标是指人们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或称行为活动的指标。人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人在活动之前,总是根据可能并结合自己的需要,在头脑中设定活动目的,并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和达到目的。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有既定目标的。一般把一个国家或特定社会的教育活动的总的目标,称之为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特定社会对于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总的规定。把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称作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最终实现,有赖于目标的实现。就教育目标而言,目标总是一种积极的价值导向,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可以实现的,且能预测未来的效果。德育目标就是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它是教育目标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教育目的对人的政治、思想、道德、个性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划,是培养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教育目的是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德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保证。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是按照德育目标的要求用以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理论、思想、观点、准则、规范等。德育内容最直接地体现了德育目标,并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德育目标的确立是德育的首要问题。它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着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和形式的选择和运用、德育效果的检测与评定,对整个德育过程具有导向、选择、协调、激励的作用。教育目标、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是内在一致的,他们具有共同的特征:第一,都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的。一定的教育目标、德育目标、德育内容都是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的要求,并随着社会历史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目标,也必然有不同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教育目标、德育目标、德育内容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他们都是由人规定的,体现了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一定阶级培养人的要求。第二,都具有继承性和超越性。教育目标、德育目标、德育内容都是反映人类生活的共同要求,表现出社会生活、社会规范、德育实践领域历史发展的连续性。教育目标是对培养人的结果的设想或期望,德育目标是对受教育者未来思想、道德面貌的设想或期望。德育目标的确定、德育内容的选择要立足于当前社会发展,又要面向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我们的德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方面,要求受教育者既能掌握当前现成的社会规范,适应当前的社会精神生活,又要为未来社会生活作准备,体现超越性。超越性意味着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要求方面略高于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现有的发展水平。总之,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确立在现实基础上,又高于现实,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因而是超越性、先进的,又是现实的、可行的。二、确定德育目标与内容的依据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是德育指导思想的核心。制约德育目标、内容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条件:1、国家对培养人的需要是确定德育目标、内容的根本依据。国家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中小学德育目标、内容的根本依据。国家培养人的需要一般包括政治需要和经济需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随着国家发展的形势不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也就是说,随着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心任务不同,德育的培养目标与内容也就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始终以巩固政权为中心任务,学校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也始终与这一要求吻合。在十一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的中心任务是由抓政治斗争

  1

  转向抓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成了这个历史时期的培养目标,德育内容也是根据这一要求来确定的。当前,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所以德育目标、内容的制定要体现市场经济的要求。这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形势来认识德育目标,要站在国家中心任务的高度来认识德育目标和内容;另一方面要善于随着形势的变化、随着国家中心任务的变化来调整我们的认识。2、德育目标、内容的确定要适应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发展。德育目标、内容与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发展是直接相关联的。我们的德育面临的主要对象是现时代的中小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和思想品德价值观都具有现时代的特征。现时代条件下,受教育者作为主体存在,不仅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在社会物质生产高度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今天,他们对于自身在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变得更为迫切,更为重要。同时,中小学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是一致的。从社会方面看,人的需要是社会需要的主观形式;从人的发展方面看,人的需要具有客观的社会内容。因而德育不能离开社会需要来讲人的需要,也不能离开人的需要讲社会需要。德育目标、内容致力于受教育者德性的发展,同时要体现两种需要。所以在制订德育目标、内容时,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现状,以他们的现有发展状况为基础设定德育目标、内容,并通过德育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3、德育目标、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要求。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同,对德育目标、内容也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水平。如6、7——11、12岁,即小学阶段,是品德发展协调性时期,此时出现比较协调的外部和内部的动作,道德知识系统化,并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言行比较一致,动机与行为也比较一致;随着年龄的递增和道德动机的发展,言行一致和言行不一致的分化逐步增大。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道德信念,以提高道德行为的思想境界。11、12——13、14岁,即少年期,为动荡性品德发展时期,也是人生的十字路口。这个时期一方面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的时期,是世界观萌芽的时期,是开始以道德信念和理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的时期;另一方面又是心理的发展跟不上生理迅速成熟的时期,是逆反心理、对抗心理出现的时期,是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与依赖错综并存的时期。因此,少年期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好过度时期的各种矛盾,使他们日渐趋于成熟化。14、15——17、18岁,即青年初期,这时品德发展的明显特点是成熟性。成熟的指标,一是较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点、原则、信念来调节行为;二是世界观、人生观的初步形成。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形成道德行为的观念体系和规划,并促使这些青年发展进取和开拓精神。协调性、动荡性、成熟性,反映了中小学学生品德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即一般性、典型性、本质的特征。当然,各个阶段的特点之间都是交错和联系的,在一个阶段之初,可能保存着大量的前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在一个阶段之末,也可能产生较多的下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因此,在确定德育目标、内容时,必须考虑到受教育者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和水平,然后确定德育目标和内容的重点和要求。如果德育目标、内容一般化,会使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如何使德育工作落在实处呢?这要求德育目标、内容的确定要有较强的针对性。除总体性的、一般性的目标、内容要求外,要有层次目标和内容的序列。如《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在目标部分,分别提出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在德育内容部分,将中、小学分开,提出小学“德育内容和要求”“初中阶段内容要点”和“高中、阶段内容要点”,这样既能保持目标和内容的衔接,又能加强不同年龄阶段的针对性。4、确定德育目标、内容要有科学理论提供的依据。德育目标、内容是由人来制定、设计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论认识,就有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世界观,于是就有不同的德育目标、内容的设计。所以,德育目标、内容的确定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立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确立德育目标、内容的总的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有关文献以及领导人有关教育目的、德育目标的论述,是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目标、内容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思想。1978如年以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论述,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和199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决定,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第二节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

  2

  一、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德育目标概述1988年6月,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同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现在的中小学是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状况,不仅是当前社会文明的程度的重要体现,而且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从现在起,就必须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通知》还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这是我国建国以来,以党中央的名义专门为中小学德育工作颁发的第一个文件,对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和改革,具有重大意义。1990年4月13日,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进一步指出中小学德育的任务是:“要遵循青少年儿童认知水平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通过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的志向,遵纪守法的观念,良好的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并逐步树立阶级分析的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集体主义观点以及从实际出发、一分为二等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逐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未成年人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正确理解我国现行的德育目标是做好现阶段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我们应当从以下方面来思考:(1)它较为充分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体制以及改革开放的进程,对公民基础道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比以前更为重视;(2)体现了德育目标的层次性,有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个层次,注意到了德育目标分类的必要;(3)体现了社会和个人的统一,对个体道德观念、责任感和道德批判能力等等的培养比以前更为强调;(4)体现了德育目标的相对稳定性,在继承以往的德育目标的基础上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现实和未来社会发展对学校德育的新的要求。从以上对我国现行德育目标的考察,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我国的德育目标体现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突出了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方向性、全面性、科学性,初步形成了具有逐个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目标体系。二、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德育目标特点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德育目标体现了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一)德育目标的组成部分更加完整1、改变了以往中小学德育目标片面强调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忽视文明行为习惯和基本道德养成的教育,根本否定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在重视初步的政治观点和思想情感教育的同时,突出了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培养、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3

  2、改变了以往中小学德育目标脱离我国社会实际,要求过高过大过空的状况,坚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以“五爱”教育为主,培养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3、改变了以往中小学德育目标忽视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状况,针对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特别是他们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了小学德育目标、中学德育目标、大学德育目标的相互区别。在小学阶段,强调以“养成”教育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奠定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在中学阶段,改变以往只单纯规定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目标的状况,把学生具有自尊、自爱、自主、自强、诚实正直、积极进取、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作为德育要求。4、改变以往中小学德育目标只注重政治思想道德内容准则的教育,忽视了生活能力和公民意识的培养,明确提出小学生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作为小学德育目标。初中生要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这些变化更加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更加贴近中小学学生的生活实践。(二)德育目标更加具有层次性大纲中规定的德育目标,是总结了以往德育目标脱离我国社会实际和受教育者发展的实际,要求过高、过空的状况,依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的,有了较高要求和基本要求两个层次。如1988年《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提出的“实事求是地确定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任务和内容”,在德育目标要求上区分层次,把对全体学生的普遍要求和对其中的优秀分子的要求区别开来。(三)注重按中小学生道德心理发展水平提出要求在小学阶段,强调五爱教育,社会公德意识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初中阶段,提出树立国家观念等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以及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能力的培养。而高中阶段在政治教育目标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以及人生观、社会责任等思想方面要求;此外还提出生活方式、思想方法以及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方面的要求。这些都表明,中小学德育目标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年龄特点的差异性。三、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体系我德育目标体系是指,在一定德育观和方法论指导下确定的各级各类具体目标相互关联而形成的德育目标的网络系统。按要素结构分,可分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等五个方面的德育目标。他们全面系统,有机结合,形成德育目标的横向系统。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小学和中学的德育目标体系。(一)小学德育目标体系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学德育纲要》规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形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具体说,小学德育目标体系按照五大要素的结构,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1、道德教育素质目标。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应包括:(1)自尊自爱,注重仪表,要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人格,爱惜自己的名誉,热爱生活,初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真诚友爱,礼貌待人。要教育学生树立心目中有他人的观念,与师生、睦邻友好相待。初步掌握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礼节。(3)勤奋学习,热爱科学,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勤劳俭朴,孝敬父母。要教育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劳动中养成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在生活上力求节俭朴素,不盲目消费,在家庭中要尊敬、热爱、关心父母,听从他们正确的教导和指点。(5)遵守公德,严于律己。要教育学生自觉地遵守和维护公共场所秩序和社会公德,

  4

  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花草树木,逐步树立环保意识。在社会实践中增强文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社会的小主人。2、法纪素质目标。教育学生知道国家法律中与小学生有关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并遵守这些法律法规要求,如:《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义务教育法》等。通过教育使学生理解,纪律是维护学校教学秩序的保证,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秩序。交通规则是政府制定的法规,要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从小养成遵守法纪的品质,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小公民。教育学生学习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使他们逐步树立遵纪守法观念,懂得知法和护法的关系,提高学习法律知识的自觉性。3、心理素质目标。(1)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正直、宽厚、有同情心,使他们懂得做人要言行一致,实事求是,要讲信用,守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知道为人要正直、宽厚的道理。有同情心是良好的心理品质之一。(2)教育学生要勇敢、坚强、有毅力、不怕困难,使他们知道这些良好的意志和品质是学习进步、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品质。(3)教育学生自尊自信自主,自立是现代人必备的心理素质,知道生活自理,自觉学习,不依赖他人是自强独立的表现。(4)教育学生确立时效观念,重视质量,勇于创新,要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4、思想素质目标。要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品质。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要热爱和关心集体,培养集体意识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在集体中能互帮互助,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积极参加集体的活动,学习做集体的小主人。(2)教育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祖国的建设,人民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知道幸福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的道理,要热爱劳动,初步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3)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初步学习全面发展地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5、政治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的品质。(1)要教育小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尊敬国旗、国徽,认识祖国的版图,会唱国歌,初步了解家乡的物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具有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2)要教育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过去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立新中国,教育学生深刻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果。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少先队员要接受党的教育,做党的好孩子。(3)要教育学生知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族人民共同建设我们的家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初步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二)中学德育目标体系中学德育目标是中学德育工作的核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中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法制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以此为依据,中学德育目标体系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1、道德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尊重、关心、爱护、帮助他人的品质,教育学生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热心参加各种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劳动,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珍惜劳动成果,自觉保护环境卫生,爱护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和珍稀动植物,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教育学生真诚友爱待人,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对人诚恳、善良、公道。能热情帮助别人,讲求信用,尊重异性同学。教育学生生活节俭,自重自强,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要求,能礼貌待人,对人友善,珍惜名誉,不做有损自己和他人人格的事情。穿着整洁大方,符合中学生身份。仪表端庄,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行为举止;有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一定的审美素养。2、法纪素质目标教育学生进一步树立遵纪守法观念,懂得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掌握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内容

  5

  和法律的基本常识,做到知法守法,并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帮助学生了解宪法和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树立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知道公民依法办事,违法必受制裁。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树立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自觉维护学校和班级的纪律及有关规章制度,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和品质,对违纪违规行为能主动抵制。3、心理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诚实正直,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坚强意志,耐挫能力等现代人应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教育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并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有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既不妄自尊大,也不过分自卑。给自己定下切合实际的努力目标,且能勇敢地接纳自己。培养学生凡事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全面深入地考虑问题,不轻信盲从。学会独立支配自己学习、生活、休闲的时间和方式,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认真干好力所能及的。对腐朽庸俗的精神产品和活动以及不宜青少年活动的场所有一定的鉴别和抵御能力。教育学生积极进取、锐意求新,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较强的忍耐力、耐挫力。不轻易被失败和挫折所吓倒。做事持之以恒,在克服困难中找到乐趣。教育学生诚实正直,能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不任性,对自己和他人的事,对大家有利的事能负责到底,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制能力。4、思想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确立为实现现代化、振兴中华而学习的动机,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祖国发奋学习的实际行动。初步树立革命理想,初步懂得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初步具有为人民和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能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的选择。教育学生坚持辩证的观点,从实际出发,学会实事求是,全面的看问题,了解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具有较为科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具有辩证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认识社会。5、政治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建设,了解祖国改革开放的前景和国际形势。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世界时局的变化,懂得我们的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响应党的号召,不说不做违反党的方针政策的话和事,对违背党的基本路线的言行能识别和抵制,对团组织的活动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了解党的性质和纲领。提高对党的先进性认识。[资料]国外德育目标简介1、英国尽管没有统一的德育目标,但处处把培养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的绅士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在英国政府规定的普通学校8条基本目的中,就有4条谈到德育:(2)使儿童理解道德的“价值,尊重不同的种族、宗教和观点;(3)帮助儿童了解现实世界,了解国家间相互依赖的关系……(5)使儿童了解国家如何确立并保持人们的生活标准以及经济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7)使儿童认识人类在科学、艺术、宗教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及他们为获得更多的社会公正所做的探索。”可以说,中学德育是培养英国社会所需要的现代绅士的重要手段。2、法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生活的主体”,使学生产生一种把学校看成是一个“生活共同体”的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换言之,使每个人获得自由和负有责任,使每个公民都成为有教养的社会公民是法国德育的目标。它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个人道德教育,国家和社会公民教育,国际公民教育。3、日本于1958年开设德育课,此后进行了多次改革。1984年成立的临时教育审议会,在3年中相继提出了两大德育改革目标:(1)认为日本德育“最重要的是要打破划一性、僵死性、封闭性等弊端,树立尊重个人、尊重个性、自由、纪律、自我责任或意识——也就是确立重视个性的原则”(2)把德;育放在首位,改“智、德、体”为“德、智、体”,并实行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战略。

  6

  1990年日本又根据形势的发展,重新颁布了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强调德育应有助于培养建设和发展民主社会和国家的人,能够为实现和平的国际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能够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并具有创造性的人。这里的要点一是培养人的尊严,二是培养日本人,其实质在于培养懂得廉耻、服从国家意识的有健全人格的个体,并使全体日本人树立起民族意识。4、新加坡是一个新兴的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国家。长期的殖民经历、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使新加坡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这些特点也使得新加坡的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独具特色。新加坡的工业化、现代化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西方价值观不断渗入的过程。这一过程使人们一方面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所体现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对知识及其在生产中应用的不懈追求等价值观念是值得学习的,另一方面,对于西方社会那种纯粹的个人主义行为模式、极端享乐主义以及精神空虚等则必须摈弃。新加坡所要做的正是把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优点结合起来,从可接受的西方价值中吸取精华,同时复兴并加强那些可以赋予生活以意义和目的的东方价值。以上正是新加坡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所面临的任务,即它们应该在灌输共同的忠诚于国家的价值观念、塑造国家精神气质及形成较强的社会凝聚力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对此,前总理李光耀在1979年对“教育应达到的目标”中有明确的指示:教育一个儿童使他发挥出所有的潜能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和一个有用的公民,他应当被正当的道德观念所指引,能够按照文明的方式生活、工作、竞争和合作。也就是说,“东方和西方最优秀的品质必须融合成新加坡人的优秀品质,儒家伦理、马来传统和印度民族的精神气质必须同科学探究怀疑论的方法及探求真理公开辩论的方法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一点,1979年的《道德教育报告书》第一次明确规定把道德教育正式作为一门课程在学校中开设。该报告指出道德教育应该兼顾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同时还列举了应向年轻人传递的一系列价值“孝敬仁慈、尊敬老人、公民责任感、爱国心、宽容心”等。目前,以下价值观被看作具有深远意义:社会为先;家庭为根;求同存异、协商共处;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第三节

  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

  中小学德育目标提出的是培养人的规格要求,内容是目标的具体化,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因此,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相应的德育内容的实施。那么什么是中小学德育内容?中小学德育内容的特点有哪些?确定中小学德育内容的依据是什么?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有哪些?这些也是中小学德育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一、中小学德育内容概述(一)、中小学德育内容的意义德育内容是规定教育对象必须掌握的政治观点、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和个性心理品质的总和。中小学德育内容是中小学学生所应掌握的政治观点、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和的总和。它是中小学德育目标的体现和具体化,是进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依据。(二)中小学德育内容的特点要确立实施中小学德育应有的内容,应首先了解德育内容自身的特点。中小学德育内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阶级性和历史性所谓阶级性,就是指不同的阶级对中小学实施德育时,有不同的内容。这是因为,在阶级社会里,德育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和手段,“德”首先要符合、体现和反映统治阶级的标准和要求,因

  7

  此它必然要用本阶级的政治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去塑造年轻一代。所谓历史性,就是指中小学德育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总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教育对象的不同,有的德育内容已不适应现实社会的实际,有的德育内容需要赋予其新的内涵,才能为当代中小学学生所理解和接受。2、共同性和继承性人类社会总是继承和发展的,各个社会总有历史的渊源关系,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如诚实、正直、勤劳、勇敢、合作、关心他人等等,是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要努力倡导的,是需要继承的。在以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古代将“礼”“仁”作为德育内容的核心,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德育内容不断扩充,但都没有离开儒家思想“礼”“仁”这个核心。儒家德育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结晶之一,也是世界文化思想瑰宝的一部分,既有其因循守旧的一面,又有其充满教益和活力的一面。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它,批判地继承它,在新时期中小学德育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稳定性和可变性所谓稳定性,包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各个时代,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存在着共同性继承性,因而它有一些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在每个社会都有其相对稳定的时期,它有自己的基本的政治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这些也就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它是稳定的。中小学德育的可变性,一方面是由于它具有历史性,在各个社会、各个时代,都有各自不同的政治体系、道德规范,因而德育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必然要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发展,既使是同一个社会、同一个时代,德育内容也会发生变化。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它也是变化的,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对传统德育内容赋予了新的内涵,赋予了时代精神。

  二、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是根据我国教育目的和中小学德育目标或任务以及中小学学生的年龄和思想实际确定的。它规定着应当培养学生具有哪些品德,具体规定了学生发展的政治方向和应掌握的思想与道德规范等。它是进行德育的依据,是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文明礼貌能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准。我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的文明礼貌反映了社会主义内部人们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平等的,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以礼待人;它是自觉的,从真诚地关心人尊重人出发;它是真实的,形式和内容相一致。同时,文明礼貌又是一个人文化思想、道德素养的综合反映,也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起码条件。一个讲文明礼貌的人,必然会以礼待人,乐于助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也必然会同他人友好相处,亲密无间。现在一些中小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讲文明礼貌的意识淡薄,文明行为习惯差。因此,我们从文明礼貌入手,培养中小学生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有教养的一代,共同建筑一个团结友好的大家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纪律是人类维持社会生活和秩序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社会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自觉纪律是教育的结果,同时也是教育的手段。纪律和集体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一个人破坏纪律,就等于违背了集体和其他成员的利益,剥夺了他人的自由。因而要使学生成为集体主义者,就必须加强纪律教育。对学生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是培养和造就新一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的重要措施,也是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小学德育纲要》对文明礼貌、遵守纪律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教育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他人,对人热情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不讲粗话,不打架,不骂人;初步掌握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礼节;遵守学校纪律和公共场所的秩序;讲究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养成文明礼貌、遵守纪律、讲究卫生的好习惯。文明礼貌、遵守纪律教育的要点是:

  8

  第一,对小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训练他们的行为举止。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首先要求对他们提出一些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相关的文明礼貌的基本要求,要求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如要求他们在家尊敬长辈,礼貌待客;在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帮助同学,不打架骂人;在社会上要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等等,做文明的小乘客、小顾客和小公民。文明礼貌体现在小学生的言行举止上。中小学生的言行举止,必须有一个不断反复训练的过程,才能实现行为的习惯化和自动化。通过训练使他们具有基本的文明行为,如说话和气、举止文雅、大方,注意语言美、仪表美和行为美等,并且能够自觉地对不文明的言行进行批评。第二,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和共同生活中根据共同的社会生活需要而逐步形成的,社会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最简单、最基本、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它是人类共有的基本美德,对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使之遵守社会公德。要教育学生具有基本的文明行为,如在公共场所讲规矩,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妨碍他人的权益,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等。要帮助学生提高对文明行为价值的认识,养成文明的习惯,并厌恶那些粗野、粗暴或其他不文明的行为表现,自觉地同不文明行为做斗争。第三,自觉遵守纪律。要使学生懂得遵守纪律的意义,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纪律观念,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要引导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使学生能按时上学,不迟到,不逃学,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公共秩序,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校内与校外一个样,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一个样。2、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就是教人通过掌握道德原则和标准学会如何规范自己做人,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本领愈大,就能为非做恶愈大”,;吕型伟先生在《东方传统道德与青少年教育》一文中也强调指出:中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而在基础教育中,首先要打好做人的基础,也就是从小做有道德的人。由此可见,道德教育对中小学学生来说,从小养成做人的基础伦理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待人处世习惯,是扎根基的工作,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否则,恶习一旦养成,矫正起来就相当困难。对中小学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打好做人的基础,不仅是青少年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国际研讨会上,与会者在讨论和分析21世纪人类面临哪些挑战时,被列入第一位的是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并提出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即“学会关心”。全世界对加强道德教育的趋势的共同点在于:加强基本的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注重弘扬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的优良传统;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和人生观;在国际变化的新形式下扩展道德教育的内容等等。在中小学德育中,让学生打好做人的基础,真正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才能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深入开展下去。人一旦失去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了人生价值的追求,那么,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的富裕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中学德育纲要》对道德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初中阶段,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社会公德和分辨是非能力的教育;社会职业道德、环境道德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高中阶段,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进一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环境道德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现代交往礼仪的教育与训练。道德教育的要点是:第一,个人品德教育。教育学生正直,善良,宽容,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的良好品质。第二,家庭美德教育。主要包括对学生珍爱家庭、孝敬父母、勤劳俭朴及文明礼貌的教育。第三,社会公德教育。教育学生注重仪表,维护尊严;遵守公德,严于律己;真诚友爱,礼貌待人。第四,环境道德教育。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知识、环境道德情感、环境道德行为的教育,培养学生环境道德意识和保护环境道德技能的教育。[资料]谦逊(苏)苏霍姆林斯基人们称谦逊为一切美德的皇冠,因为它将自觉的纪律、天职、义务以及意志的自由和谐的融会到一起。

  9

  要善于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无论人家怎样夸奖你,你都要明白,你永远不是个尽善尽美的人。你要懂得。人们赞扬你,多半是要求你这样进行自我教育: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如果你不再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教育——那就是一种自高自大的表现。学习是你品德表现的最重要领域。谦逊是生活理想形成过程中很重要的东西。你应当正确看待自己,冷静地估计自己能做些什么,在未来提出主张和计划的时候,你越是谦逊,为克服困难和达到似乎不可能的目标时,你身上表现出来的毅力就越大。凡是能够谦逊地估计自己能力的人,在掌握知识时都会获得很大的成就。谦逊是爱好劳动、尽心竭力、坚定顽强的亲姊妹。夸夸其谈的人从来不是勤奋的劳动者。脑力劳动是一种需要非常实际、非常清醒、非常认真的劳动,而这一切又构成谦逊的品德——谦逊好像是天平,人用它可以测出自己的分量。傲慢具有很大的危险性——这是现代人常见的通病,它往往表现在:把对于某种复杂事物的模糊的、肤浅的、表面的印象当做知识。做一个谦逊的人——就是说要做一个对别人的微小缺点宽宏大量的人,假如这些缺点并不能对社会构成危险的话。要是每个人对别人严格要求都以这条规则为准绳,要是每个人不但善于要求别人,而且善于不去注意别人的小缺点,善于体谅、宽容,那么,人们的生活就会轻松得多——我们每个人是这样,整个社会也是这样。许多不幸之所以发生,都是由于很多人只对别人要求严格,而对自己则不然。即所谓严以待人,宽以律己。正因为这样,在生活中才发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争吵、冲突、家庭悲剧,也因此出现了不幸的儿童。人们将谦逊为一切美德的皇冠,因为它将自觉的纪律、天职、义务以及意志的自由和谐的融会到一起。一个谦逊的人如果将自己身上一切值得赞扬的东西都看做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那么它就会将纪律当做真正的自由,并且为之努力奋斗。(《科学24小时》2003年第九期)3、心理素质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指人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尤其在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态度、情感、意志和个性等。它直接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工作成效和社会评价。心理教育有利于学生对世界和自我的客观正确的认识,养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情绪适度,意志坚强,行为正确,个性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交往心理。即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现代社会需要人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教育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与他人的关系等,应建立人与人之间完全平等和相互依存的观念。因此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做到说真话,不说假话,不弄虚作假,正直勇敢,对人真诚,为人正直,做事讲究信用。在与他人相处共事中,既能勇于竞争,又能成果共享;既要严于律己,又要宽以待人;谦虚谨慎,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学会与人和谐相处;自尊自爱,严格要求自己,爱护自己的名誉,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等。第二,学习心理。主要是帮助学生热爱学习,并掌握如何有效地学习和思考的技能。这包括学习动力激励,学习环节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指导,学习中的心理卫生指导等。第三,个性心理。主要包括自尊自爱、独立自主、开拓进取教育,健康生活情趣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教育,青春期教育及坚强意志,耐受挫折能力、适应能力的培养训练等。[资料]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资料]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第一封信:第一封信:亲爱的女儿:你提出的问题使我忐忑不安。今天你已经14岁了,已经迈进开始成为一个女人的年龄时期。你问我说:“父亲,什么叫爱情?”我的心经常为这种思想而跳动,就是今天我不再是和一个小孩子交谈了。进入这样一个年龄时期,你将是幸福的。然而只有你是一个明智的人,你才是幸福的。是的,几百万年轻的14岁的少女怀着一颗跳动的心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叫爱情?每一个人

  10

  对它的理解都各不相同。希望成长为男子汉的年轻小伙子也在思考这一问题。亲爱的小女儿,现在我给你写的信不再是过去那样的信了。我内心的愿望是:告诉你要学会明智地生活,也就是要善于生活。我希望做父亲的每一句话都能像一颗小小的种子,促使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幼芽萌发出来。爱情这个问题也同样使我不平静。在童年和少年时代我最亲近的人是玛丽娅,她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渗透到我内心的一切美好、明智和真诚的品质都是受恩于她。她死于战争前夕,她在我面前打开了童话、本族语言和人性美的世界。有一天,在一个早秋的寂静夜晚,我和她坐在一棵枝叶茂密的苹果树下,望着空中正在飞往温暖的边远地区的仙鹤,我问祖母:“奶奶,什么叫爱情呀?”她能用童话讲解最复杂的事情。此刻她的一双眼睛呈现出沉思而惊异的神情。她以一种特别的、与往日不同的目光看了我一眼,说:“什么叫爱情?…当上帝创造人类时,她在地球上播下了一切有生命的种子,并教会他们延续自己的后代,生出和自己同样的人。他把土地分给一个男人和女人,告诉他们怎样搭窝棚,给男人一把铲子,给女人一捧种子,然后对他们说:‘你们在一起过日子吧!延续后代,我要办事去了,一年之后,我再来,看看你们的情况怎么样。’整整一年之后,有一天一大早,他和大天使加弗利尔来了,他看见这一对男女坐在小棚子旁边,地里的庄稼已经熟了,他们身旁放着一个摇篮,摇篮里睡着一个婴儿,这一对男女时而望望天空,时而又彼此看看,就在这一瞬间,他俩的眼神相碰在一起,上帝在他们身上看见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美和一种从未见过的力量。这种美远远超过蓝天和太阳、土地和长满小麦的田野。总之,比上帝所制作和创造的一切都美,这种美使上帝颤抖、惊异,以致惊呆了。他向大天使加弗利尔问道:‘这是什么?’‘这是爱情’‘什么是爱情?’大天使耸耸双肩,上帝走。向这对男女,问他们什么是爱情,但是,他们无法向他解释,于是,上帝恼火了,他说:‘那么,好吧!我要处罚你们,从即刻开始,你们要变老,你们生命的每一小时,都要消耗掉一点你们的青春和精力!五十年后我再来,看看你们的眼神里表现出什么,人“上帝为什么还能生气呢?”我问奶奶。“是的,要知道,一个人不能擅自创造连他自己本人也没有见过的东西。但是,你往下听啊!五十年后地和大天使加弗利尔又来了。他看见了一座非常好的小木屋代替了原来的小棚子,草原上修起了花园,地里的庄稼已经熟了,儿子们正在耕种,女儿们正在收麦,孙子们正在绿草地上玩耍。在小木屋门前坐着一个老头和老太婆,他们时而看看红色的朝霞,时而又彼此望望。上帝从他俩的眼神里看见了更加美丽和更加强大的力量,而且好像又增加了新的东西。‘这是什么?’上帝问大天使。‘忠诚!’大天使回答说,但是,他还是不能解释。这次上帝更加恼火了。他说:‘人!你们为什么没有老多少?那好吧,你们的日子不长了,以后我再来,看看你们的爱情将变成什么。’三年后他与大天使又来了。他看见男人坐在小山坡上,一双眼睛呈现出非常忧虑的神色,但是,却仍然表现出那种不可思议的美和力量,已经不仅仅是爱情和忠诚,而且蕴藏着一种新的东西。’”

  11

  ‘这又是什么?’他问大天使。‘心头的记忆’。上帝手握着自己的胡须,离开了坐在小山坡上的老头,面向着麦田和红色的朝霞,他看见,在金色麦穗旁边站着一些青年男女,他们时而看看布满红色朝霞的天空,时而又彼此看看……上帝站了很久,看着他们,然后深深地沉思着走了,从此以后,人就成了地球上的上帝了。这就是爱情,我的小孙子!爱情比上帝权威大,这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一代一代地相传。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要变成一把骨灰,但是,爱情将成为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我的小女儿,这就是爱情!世上各种有生命的东西生活、繁殖,成千上万地延续自己的有生命的后代。但是,只有人懂得爱。而且说实在的,只有在他善于像人那样去爱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如果他不懂得爱,不能提到人性美的高度,那就是说他只是一个能够成为人的人,但是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人。

  第二封信:第二封信:封信亲爱的女儿:现在我和你能像成年人对成年人一样地彼此交谈,这是多么好啊!你已开始思索人类智慧最艰难的一页,这是多么令人高兴啊!如果所有的青年人——男人和女人都能完全了解这一点,那我们的社会将是和谐的,幸福就将成为所有人的幸福和财富。个人的幸福不仅取决于青年一代对这种伟大的智慧——爱,掌握到何种程度,而且我们全社会的美好、道德纯洁和安宁都取决于它。也许,我在这里所强调的仅是我们现实生活的一个方面,也不能忽略其他方面。人能够学会建造伟大的建筑物——水电站、宫殿、宇航船和核潜艇,但是如果他没有学会真正地爱,他仍是一个野人。一个受过教育的野人比没有受过教育的野人要危险一百倍。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的劳动、他的生产活动、他的社会面貌和公民创造性、对人民和社会所应尽的责任;二是精神心理与道德审美关系的范围,即家庭、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孩子对父母、家庭的责任与义务。遗憾的是,有的人在这方面经常是一个粗鲁的人、奴隶或下流胚。一个在精神心理和道德审美方面有缺陷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公民、真正的创造者和真正的爱国主义者。显然,个人的潜力是多方面的、无限的、而且表现为一个整体:他在某些方面的优缺点,也必然反映在其他一切方面,因为一切关系、一切内在的相互影响都是有机地联系着的。我从自己的同代人和稍大一点的女孩子那里收到了许多信,你回家来时,可以读读这些信。已经有好几千封信了,其中有的是一个人的真正哭诉,有的是忧虑地提醒人们:人类的爱情需要创造、培养,它不能以遗传学的方式,像延续后代的本能那样留给人们。有一个17岁的姑娘、技术学院的大学生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她认识了一个小伙子,两人很要好,也非常快乐。但是,小伙子染上了好喝酒的毛病,他变得很粗鲁。他对这个女孩子说:你不要小心眼……”“姑娘听后哭了,而且为此很痛苦,但是,她宽恕了这个小伙子的狂妄,实际上就是原谅了他的粗鲁行为,

  12

  她说:“要知道,我是爱他的。”后来发生了一件可以预料的事:姑娘怀孕了,与其说是由于爱情而把一切给了他,不如说是由于恐惧,她害怕的是,如果拒绝他的要求(这种要求说起来真可怕,但是偏偏发生了,而且多次发生了这样的事),他就要离开她,去找那些意志薄弱的好说话的姑娘……因此,姑娘对小伙子说:“我要有孩子啦!”小伙子非常惊讶而且说:“怎么是我们的孩子?是你的,不是我们的!”说完之后就走了……姑娘从此辍学了,搬到另一个城市去住了,她的生活非常悲惨。这些信对我来说就像一片片炽热的、燃烧的铁片一样,在有的信中发出了绝望的心声。姑娘心慌意乱地想着:他爱我,但不尊重我,怎么办?怎样使他不仅爱我,而且还要尊重我呢?我的小女儿,你看看,我不是无缘无故地向你讲述我聪明的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不是无缘无故地向你讲述,什么是爱情。我要预先提醒你,要避免许多姑娘所犯过的错误,她们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失掉了幸福、快乐、健康,有的甚至是生命。人类的爱情不仅是美好的、忠实的、真诚的,而且是明智的、审慎的、机警的和严格要求自己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快乐和幸福。要记住,我的小女儿,记住在生活中不仅有美的和高尚的东西,遗憾的是还有邪恶、狡猾和卑鄙的行为。你不仅要有坦率的、善良的心肠,而且应当有一颗严肃、坚强、严格要求自己和他人的心。

  第三封信:第三封信:亲爱的女儿:我想再重复一遍:女人在爱情上是主宰者。她是教育男人成为真正人的强大力量。我一千次地确信,女人的勇敢和勇气可以创造男人的精神财富、高尚的思想、美好的心灵、忠诚和信任。你问我,怎样才能成为爱情的主宰者呢?怎样才能在爱情中表现出智慧和勇敢精神呢?这种力量的源泉在哪里呢?女孩、姑娘、孩子的母亲应当吸取这一真理,即爱情是一种责任,首先是尽责任,然后才能获得快乐,包括爱情生活的幸福。而爱情的幸福在于对一个人负有很大责任。我认为教育的重要规律在于:在学校和家庭里要充满一个人为他人的幸福、快乐、命运和生活而负责的精神。要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和领会到:.他的每一步、每一个行动都会在他身边的人——同志、父母、教师和“陌生者”的精神生活中引起反响。只有当他不给别人带来灾难,不欺负和扰乱别人时才能成为一个生活得平静而又幸福的人。不能使一个刚进入校门的小孩子、少年和青年人安然地睡大觉,应当让他们懂得,由于自己不慎重的态度,会给他人的心灵上带来痛苦。亲爱的女儿,这就是我上边所说的创造爱情的力量。在一个人身上创造这种力量,需要另外一个人,而他在精神上应当是更坚强、更丰富,心地更无私。但是,每一个人同时也应当成为自我教育者。一个善于明智而勇敢地去爱的人必须善于了解与自己共同生活的人,对他内心细微活动作出回应。只有一个感情细腻的、敏感的、知心的、善良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严格要求的、对邪恶不妥协、不留情,对轻浮思想、精神心理的奴性和卑鄙行为不容忍的人。人人相互负责任的精神——应当充满学校生活的整个环境,关于这一问题,以后有机会,我再给你写信。

  13

  4、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对故土、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恒无价的精神财富。爱国主义有极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国家民族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的源泉之一。爱国主义情操是人们人生观、世界观、道德和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衡量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一条重要道德标准和政治标准,是青少年一代高尚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石。任何时代都必须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它是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但它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历史性和阶段性,也具有共性。在新时期,我们应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传统,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小学德育纲要》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尊敬国旗、国徽,认识祖国版图,会唱国歌;初步了解家乡的物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知道历史上中华民族曾遭受帝国主义的欺辱和进行的英勇反抗,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会遇到很多困难,逐步树立长大为建设家乡、振兴中华做贡献的理想;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逐步懂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爱护国家财产,立志保卫祖国,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中学德育纲要》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初中阶段,热爱祖国的版图河山、语言文字、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著名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革命先驱、文化名人的教育;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和社会主义新中国伟大成就的教育;初步的国家观念——尊重国家标志,维护国家尊严、荣誉的教育;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教育;尊重兄弟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国防和国家安全及热爱和平,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教育。高中阶段,中国人民斗争史、革命史、创业史和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前景和报效祖国的教育;进一步的国家观念——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教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教育;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教育;维护国家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发展国际友好合作关系的教育。新时期我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要点是:第一、对中小学学生进行祖国常识的教育,增强国家和民族意识。如国旗、国徽和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现状,引导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与命运;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秀丽的山河和历史文化的教育;普通话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语言;热爱家乡和各族人民的教育;关心祖国统一大业,香港、澳门已经回归祖国,台湾是祖国的领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热爱世界各国人民、关心全球问题、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第二,加强历史和国情教育,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责任感。认识是感情的基础。学生对伟大祖国知之愈深,才能爱之愈切,因此要让他们了解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如举世闻名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东汉张衡的地动仪、华佗的“麻沸散”、南北朝祖冲之的圆周率、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在世界上开创先例,影响深远。第三,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情感培养规律和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加强其针对性,增加现实教育题材的比重,强调学生的社会参与和体验,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一些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的事迹感染他们,憎恨一切丧失国格的行径。同时,要加强科学性,注意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逐渐扩充到爱祖国、爱一切为祖国作出贡献和争得荣誉的人。5、集体主义教育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来就是道德的基本问题。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品质,也是共产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它制约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其他一切规范和范畴。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就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形成热爱集体的思想情感,养成善于在集体生活中生活的能力和习惯,自觉地抵制剥削阶级的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我国现阶段,对学生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国中小学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

  14

  非常大。独生子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我意识极强,弱点是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只愿别人为自己服务而又不愿为别人服务;只愿享受权力而不愿为社会尽职尽责。这种思想意识上的弱点,如果不加以克服,那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将是很危险的。因此,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不可缺少的基本内容之一。《小学德育纲要》对集体主义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培养集体意识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服从集体决定、遵守纪律、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珍惜集体的荣誉,为集体争光;在集体中团结、谦让、互助、合作,关心他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习做集体的小主人。《中学德育纲要》对集体主义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初中阶段,尊重、关心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爱班级、爱学校、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关系的教育。高中阶段,尊重、关心、理解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的教育;关心社会,为家乡、社区的公益事业贡献力量的教育;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关系的教育;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人生价值观的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要点是:第一,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集体是个人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更快地进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要因势利导,使他们从小积极参加集体生活和活动,习惯过集体生活,成为集体积极的一员。要防止学生脱离集体,离群索居的不良现象,以免从小形成孤僻、冷漠等与集体主义不相容的心理。第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要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勇于承担集体的工作和任务,乐意为集体做贡献,在集体生活中要讲团结,要谦让、互助、合作,主动关心他人。要自觉地维护集体的荣誉,明白个人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都直接与集体的荣誉有关,每个人都应为集体争光,并能与危害集体的行为作斗争。第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有时是有矛盾的,要教育学生遵循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与集体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为集体服务的思想。6、革命思想和革命传统教育青少年富于理想。理想是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他们奋进的动力,也是他们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起点。对青少年进行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的教育,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对培养接班人的要求。革命理想与革命传统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和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理想进行了英勇顽强的长期斗争,形成了不怕困难和牺牲,艰苦朴素、英勇奋斗的优良传统。今天,对青少年进行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的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我国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1)理想是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结构系统,可分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等。要让学生分清什么是崇高的、革命的理想,什么是低级的、庸俗的、腐朽的人生哲学。在当前要引导学生树立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崇高理想。(2)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就是教育学生具体认识和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为实现革命的理想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前仆后继、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当前要着重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和实事求是的教育。艰苦奋斗和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当前,有些人说大话,说假话,说空话,造成社会上诚信缺失,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3)教育学生把远大理想与个人当前的学习实践活动联系起来。理想不能停留在观念形态,美好的理想要想实现必须付诸行动,作为学生主要是搞好自己的学习7、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要让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要从小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教育,要为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15

  和远大的人生理想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德育纲要》对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教育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过去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立新中国,现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员英勇奋斗、艰苦创业、大公无私、坚持真理、全心全意为人民等高贵品质,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知道共产党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少先队员要接受党的教育,做党的好孩子。《中学德育纲要》对社会主义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初中阶段,初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初步的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高中阶段,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的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教育;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识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要点是:第一,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认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的教育。教育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坚决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路线与重大方针政策教育;国内外形势、时事政治与政策教育;政治、经济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育。第二,政治基本常识教育。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的教育,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心的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的教育,以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教育。8、民主与法制教育高度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之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高度的民主,需要人民积极参与和发挥创造性。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然而民主与法制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用法制来调节人们的行为,才能保障民主,保护人民的合法权利,才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教育,就是要教育好每个学生,使他们长大以后,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从道德教育的立场出发,积极参与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公民道德的重要要求之一。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民主与法制往往是最基本的道德关系的反映,没有民主和法制,意味着社会道德最后防线的溃散,所以建设民主和法制从这一意义上讲也是道德生活建设的一部分。第二,在现代社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道德方式只能是民主与法制的方式。否则公民善良的爱国主义极易走上反面——导致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混乱。《小学德育纲要》对民主与法制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教育学生懂得在集体中要平等待人,有事和大家商量,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在少先队组织里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行使少先队员的权力,学习过民主生活。知道国家有法律,法律是保护人民利益的,公民要知法、守法,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中与、小学生生活有关的规定。《中学德育纲要》对民主与法制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初中阶段,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教育;宪法及有关法律常识和法规的教育;知法守法。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的教育;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高中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教育;遵守宪法,尊重人权,维护社会稳定的教育;知法守法,抵制违法乱纪行为的教育;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的要点是:第一,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和参与意识。要逐步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使之懂得民主就是尊重人,就是维护人的合法权利,允许人进行独立思考和发表不同意见,以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关心班集体和学校的工作与活动,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并主动关心社区和国家大事。第二,加强法律常识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青少年学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已开始参与社会生活,进行社会交往,他们应当懂得遵守法纪。否则,在某些人不良思想行为的影响下,他们中品德意志薄弱者就很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目前,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要有计划地向学生普及法律基础知识,要引导他们从遵守公共

  16

  秩序、交通规则做起,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进行法制教育时适当运用反面典型,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9、劳动创造的教育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是人类幸福生活之源。因此,人人热爱劳动应该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我国,把劳动看作是光荣的事,是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所以,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既是贯彻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要求;又是完成中小学双重任务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劳动观点的教育,要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的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小学德育纲要》对劳动创造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教育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祖国建设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幸福生活靠劳动创造;要热爱劳动,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学习老一辈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初步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学德育纲要》对劳动创造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初中阶段,劳动创造世界的观点教育;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勤劳俭朴、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以校内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为主的劳动实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高中阶段,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教育;勤劳致富、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教育;质量、效益、服务观念的培养教育;以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学工、学农、军训为主的劳动及社会实践锻炼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教育。劳动创造教育的要点是:第一,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要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培养他们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让他们认识到,在我国,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是两支不可缺少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大军,都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只有劳动分工的不同,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都应受到尊重。要教育学生在工作和劳动中,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态度,自觉地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而勤奋劳动。第二,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和劳动成果。要使学生从自己的劳动中深刻认识到,公共财物和其他劳动成果都是人民用血汗创造出来的,来之不易,每个人都应珍惜。如爱护学校里的图书仪器和生产劳动工具,爱护学校课桌椅、教具,不损坏花草树木,养成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敢于同侵犯和损坏公共财物的人作斗争。第三,勤奋学习,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新风尚。学生的劳动主要是学习,而学习也是一种紧张、艰巨而又复杂的劳动。学生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就必须刻苦学习,通过学习来锻炼和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承担责任、富于创造的优良品质。[资料]国外德育内容简介

  1、美国品德教育从幼儿园到九年级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三部分。其中,相对于小学,中学品德教育逐步加强,内容也较深,特别是针对青春期到来时心理萌动特点,教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自我做出负责任的决策。强调的价值观与小学相同——即诚实、勇敢、信念、公正、宽容、人格、善良、助人、言论自由、选择自由、经济保障、公民权利与义务、个人尊严、时间分配和个人才能发挥等——但水平却有重大差别,并把它们分为社会学习、健康生活和职业教育三个单元。内容包括:烟酒、吸毒的危害,认识承担责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了解强有力领导人的优良特征,认识时间管理与目标实现的关系,影响个人名誉的因素,认识消费与生产对经济保障的关系,履行公民选举、陪审及义务责任等。此外,在美国的一些中学中还设有公民学教育。公民学教育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得到普及,其目的有:(1)了解国家政体的基本内容和准则,如国家宪法、行政权力机构、多元文化政体及功能、总统竞选及国家决策程序等;(2)培养参与意识和了解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学校经常组织各种社

  17

  会活动,如旁听判决大会、政府咨询会、模拟竞选总统讲演及联合国大会,并让学生扮演不同代表团发言等;(3)培养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自律、守信、诚实、自爱、利己不损人等被列为重要品德。

  一些美国中学的生活指导也颇有特色,值得注意。生活指导包括一般的生存生活指导,也包括精神心理指导和道德问题指导的结合,它倡导培养“完整的人”。生活指导有四个特征:(1)以个人为指导对象;(2)以增强自我指示能力为目的;(3)给予内在激发性的援助;(4)以广泛的生活为指导领域。通过这种覆盖面较广的生活指导课,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2、英国学校德育的内容主要有三类:一是宗教教义;二是有关历史、语文、地理、外语等社会学科;三是道德教育教材,这是20世纪70年代才出现的专门德育教材,它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意使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和学会同众人一起共同生活。3、日本初中德育的主要内容为:(1)关于对自己的态度;(2)关于与他人的关系;(3)关于与自然及崇高的事物的关系;(4)关于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这些要目都有十分具体的要求。

  18

  

  

篇八: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二高一年段德育内容及其途径树立主人翁思想增强爱国爱校意识高一学生随着理论和实践知识增多通过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思考认识到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的兴衰荣辱是紧密联系的绝大部分学生对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表示了极大的热忱和必胜的信心对在本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深信不疑认为青年人应该肩负起民族的希望从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学校和国家的建设做出贡普及邓小帄理论的基本知识关心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了解我国正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领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是邓小帄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志向

  厦门市杏南中学各年级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中学阶段总体的德育目标应是: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为他们中的优秀者在将来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奠定基础。

  《中学德育大纲》明确要求中学阶段德育目标:初中阶段德育目标:①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②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③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就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高中阶段德育目标:①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②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③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⑤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不定期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为更好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特制定我校德育工作的培养目标。

  一、各年级德育目标总方向:培养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为他们中的优秀者在将来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奠定基础。①政治教育:爱国爱党;②思想教育:明辨是非,热爱集体,勤俭自强,敬业奉献;③道德教育:团结友爱,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宽容感恩;④法纪教育:遵守纪律,知法守法;⑤心理健康教育:情绪稳定,积极进取,心态健康。二、各年级德育目标及内容:初一年级德育工作重点:做好小学、中学德育工作的衔接,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学习和学会遵守《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初步建立良好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学风与班风,进行爱校教育、爱家教育、“五爱”教育和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初步的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注意起始年段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德育目标

  (一)思想品德目标⑴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⑵初步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学习目的;⑶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⑷了解我区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树立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的认识;⑸相信科学,拒绝迷信。(二)道德行为目标⑴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⑵培养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自觉意识;⑶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尊敬父母和长辈、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的观念;⑷勤俭节约,尊重劳动,爱惜劳动成果;⑸初步懂得责任和义务的内涵;(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⑴认识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⑵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⑶培养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⑷初步具有承受学习与生活上的挫折和压力的心理准备;⑸初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二、德育内容(一)思想品德方面⑴加强和巩固“五爱”教育;⑵正确的学习目的教育;⑶热爱和关心班集体的教育;⑷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内容的教育;⑸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传统美德以及革命传统教育。(二)道德行为方面⑴校规校纪教育,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⑵爱护花草树木、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公物教育;⑶安全意识教育;⑷良好的文明礼貌规范教育;⑸敬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教育;⑹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教育。

  (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⑴进行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⑵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学中有关对元认知的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的内容;⑶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的培养;⑷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教育;⑸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的培养与教育

  初二年级德育工作重点:巩固初一年德育成果,根据初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与引导,平稳地向青春期过度,实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转化,努力缩小差距,减少两极分化;巩固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的成果,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一、德育目标(一)思想品德目标⑴进一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⑵具有初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知法、守法;⑶树立爱校、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树立为壮乡的繁荣、中华的振兴而刻苦学习的情感;⑷相信科学,拒绝迷信和陈规陋习,初步具有科教兴国意识;⑸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有要求加入团组织的意识。(二)道德行为目标⑴养成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与行为习惯,继续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意识;⑵具有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意识;⑶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较为复杂的问题;⑷珍惜时间和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⑸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做到心中有他人,学会养成先人后己的好品质。(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⑴养成与巩固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⑵能够较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我和他人,具有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⑶能够正确处理交友与学习的关系;⑷对异性交往有较为正确的态度;⑸进一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

  二、德育内容(一)思想品德方面⑴继续加强“五爱”教育;⑵正确的学习态度教育;⑶知法、懂法、守法观念与意识的教育;⑷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教育;⑸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学习与基本国情教育。(二)道德行为方面⑴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进行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⑵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尊重,关心,爱护,帮助他人的教育;⑶保护环境意识与参与环保行动的教育;⑷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规范的教育;⑸能较好地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教育;⑹爱惜粮食的习惯养成教育;⑺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培养教育;⑻艰苦奋斗传统教育。(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⑴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⑵关心心理成长历程,自觉塑造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⑶进一步了解“元认知”,并把它运用到塑造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自我监控和自我教育中;⑷在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中,正确理解父母亲的关爱,消除家庭教育中的逆反心理;⑸为人正直,诚实谦虚,发奋进取,戒骄戒躁,意志坚定等优良品质的养成教育。

  初三年级德育工作重点:巩固前两年的德育成果,根据初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面临的毕业、升学、就业压力进行教育与引导,开展知法、懂法、守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主的教育,进一步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培养合格的初中毕业生。一、德育目标(一)思想品德目标⑴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界定的含义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基本常识;⑵热爱中国共产党,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⑶具有进一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懂法、守法;⑷由爱校、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出发,进而树立主人翁意识和民族责任心、自豪感,立

  志“报效祖国”;⑸积极要求上进,争取加入团组织,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的意识。(二)道德行为目标⑴继续培养与巩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与行为习惯的意识,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做一

  个社会的人”;⑵能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⑶心中有他人和集体,必要时能正确处理自我、他人与集体三者的关系;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努力学习,立志成材;⑸有自觉的较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⑴进一步养成与巩固健康、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⑵初步具有较稳定健康的包括兴趣、爱好、意志、情趣等在内的内在性格;⑶基本形成较稳定的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圈子,正确处理同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友谊;⑷初步具有用正确的观点、思想、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二、德育内容(一)思想品德方面⑴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界定的含义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基本常识的教育;⑵党史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⑶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教育;⑷国情、家乡情、校情和发展前景与爱校、爱家乡、爱国的教育;⑸共青团的性质、宗旨、任务与青年进步成长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团的知识教育。(二)道德行为方面⑴进一步进行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⑵“五爱”与“五心”教育;⑶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教育;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的再教育;⑸谦虚、诚实,诚恳待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⑴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

  ⑵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⑶初三的正确学习复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指导与教育;⑷进一步进行良好的品质养成的教育和理智感、成人感、独立意识的引导与教育;⑸正确判断是非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四)毕业教育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教育;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⑶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亲情、友情教育;⑷“做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教育;⑸“一颗红心,多种准备”思想教育。

  高一年段

  高一年段是初中阶段向高中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高一新生的年龄一般处于十五、六岁青春发育期,不论是身体的、心理的还是社会交往的,都还处在过渡时期,对高中学生生活有新鲜感,充满着对新的学习生活的渴望,充满着幻想,有着迎接的高中生活的思想准备。但从实际状况来看,理性认识的成份逐步代替和超过感性认识,抽象思想能力有所提高,他们的思想方法日趋成熟,但他们的思想、行为仍存在天真幼稚的痕迹,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个性特点还不稳定,可塑性仍然很强。德育教育的重点是:通过养成教育和军训等活动,规范学生品行。使学生努力适应高中生活。

  (三)实施内容:一、高一年段德育目标关心国内外时事政治,了解政治同国家命运、学生的前途息息相关。有效地教导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自己发展道路的首位。增强爱国、爱校意识,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行为规范意识,强化集体主义观念和现代竞争、参与意识;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作风,初步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严已宽人、诚实守信,行已有耻的道德品质;形成乐观、开朗,不畏挫折,锐意进取的心理素质。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二、高一年段德育内容及其途径(一)树立主人翁思想,增强爱国、爱校意识高一学生随着理论和实践知识增多,通过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思考,认识到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的兴衰荣辱是紧密联系的,绝大部分学生对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表示了极大的热忱和必胜的信心,对在本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深信不疑,

  认为青年人应该肩负起民族的希望,从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学校和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

  1.普及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知识关心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了解我国正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领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志向。2.规范升旗仪式统一穿着校服,面向国旗整齐列队。当国旗、校旗、校徽冉冉升起的时候,心中充满激情,然后高唱国歌、校歌。每一次严肃规范的升旗仪式,就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从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强烈的国家主权的独立,领土的完整,国家的统一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让学生内心充满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参观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分享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成就时的快乐;参观德育基地,凭吊烈士陵园,缅怀先烈遗志,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4.重视校史教育新生入学初(军训期间),先由校领导对高一年级新生做校史的报告,后参观学校校史展览室、校园教学设施和设备,鼓励新生在未来的三年中为杏南中学增添更多的光彩。5.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活动鼓励高一年段学生积极参加校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大型活动,肯定他们杏南的主人翁地位,激发他们爱校、兴校的热情。(二)确立高中生意识,端正自我评价,明确行为规范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判断是非曲直、自我评价的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和法则。但是他们心理还未完全成熟,知识经验较为不足,对个人和社会总是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较大问题,容易产生主观、片面的毛病,迫切需要正确的规范和引导。1.通过新生入学军训,对高一新生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强化遵纪守法观念。2.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常行为规范》教育,对有意损坏公物,考试舞弊等行为给予严厉的校规校纪处分,达到规范行为的目的。3.结合体育活动和教学活动,使学生能从别人对自已的态度和评价中确认自己,努力改变自己不足之处,激励自己,以求实现自己的生活目的。4.在团员活动中,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对自己的评价要恰如其分,以理服人,让事实说话,积极引导他们,使学生的自我意识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三)增强班集体的荣誉感和凝聚力,培养现代竞争和参与意识

  学校的基本组织是班集体,它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以具体影响。只有具有正确而有明确目的性的,挑选合适的干部组织其领导核心的,建立起民主气氛,发扬正气,与不良倾向作斗争的,对其成员有严格要求的班集体,才能使其成员既有积极性、主动性又有纪律性,才能促使其成员形成优良的个性,具有现代意识。

  1.组织建设高一的新班级集体,要选拔工作热情高,学习好,有一定组织能力、思想作风正派的学生担任班级主要干部,并在此基础上组建班委会和团支部,选好组长、科代表为开展班主任工作打好学生基础,为班级集体形成良好的风气创造条件。2.环境建设班级环境布置,做到"五有"、"五无",对"学习园地"、"黑板报"均有专人负责,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出刊。3.完善班级管理制度①实施班委负责制和值日生制,做到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开创"班级是我家,事事有人抓"的局面,培养同学的工作责任心、集体荣誉感和处理班级日常工作能力。②记班级日志制。学生课内外纪律、科任老师的意见、好人好事、两操一炼,班级卫生,同学受表彰或批评的情况,以及对班级工作的建议,记录下来,成为对班级工作的评估,对全班每位同学考核的较真实的第一手参考资料。③班委、团支部要及时向班主任反馈班级动态。4.对较有影响的事故要及时地查清原因,予以批评或纠正,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促进良好班级的形成。5.利用校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班会课、学生会、社团等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发展同学的个性,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和专业知识。(四)培养理性思维,鼓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思维的独创性由于高中教材的理论性提高,同学们要掌握,就要求更高的抽象和概括,更严密的逻辑推理,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理论观点,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用理论去解释具体现象和认识新事物。高一的学生已开始不轻信现成的结论,不盲从别人的意见。对各种问题总有自己的见解。他们较少保守,富于想象,常提出一些新的设想,新的见解,乐于尝试一些新的方法。1.养成一套科学的学习习惯。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先复习后作业,及时独立完成每日作业。有疑难问题及时向同学、老师请教,杜绝抄袭作业和考试舞弊的行为。2.召开"我是怎样学习的?"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等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让同学们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克服学习障碍,改进学习方法。

  3.组织小组间的辩论赛,或习题征答活动,提高对材料的收集、运用的能力,引导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形成,培养思维求新,求异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4.开展"教你一个小窍门"活动,让学生在工作、学习、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特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增强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以文明的桥高人标准规范自己,树立正确的友谊观高一新生一方面急于想把自主、独立变成志向,总觉得对父母的依从是一种压力和束缚。常有反抗表示。另一方面,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精神上或情绪上,都不能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当他们的身心各种能力显著发展,父母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内心世界要求时,他们会在同代人中选择知心朋友。因此,他们社交欲望强烈,但择友标准欠明确,良莠不分。1.借助学习雷锋精神,做美德少年,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对身边需要帮助的贫困生和辛苦工作一天的父母,伸出双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奉献爱心,使自己的人格也得到升华。2.把"知耻"思想融入情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认识违反校规校纪可耻,妨碍他人正常活动可耻,不卫生、不文明可耻等。使大多数学生能对不良言行表现出愤慨、鄙视、抵制乃至群起劝之改正。3.在高一年段学生中树立学习榜样和典型,努力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尚德重义,孝敬父母,尊师重教,讲求礼仪,诚实正直,信守承诺,志高行谨。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好子女与父母,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要使学生人际关系紧张,表现为攻击性,好吵架、寻衅闹事、嫉妒、犟强、缺乏朋友或表现为顺从、孤独、多疑、忧虑、抑郁、冷漠、高群寡交,只想与人疏远。认识正常的异性交往,培养正常的健康性心理,既不对异性交往恐惧、拒绝,又不过分沉溺、放纵异性交往。(六)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1.鼓励学生到心理咨询室咨询,明确心理障碍的表现,成因及排除,了解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让学生开阔眼界和形成开放活泼、开朗的性格。2.了解和掌程一些简单适用的心理疏导方法,如"情感渲泄法"、"情感转移法"、"目标保留法"勇敢地面对挫折,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进取向上的精神面貌。3.培养协作精神,掌握一定社交技巧,随着高一新集体的建立,来自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坐在一起,能融洽相处,协商解决矛盾,能与不同性格或跟自己闹过意见的同学搞好团结,异性交往能自然大方,鼓励学生们扩大和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兴趣。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宽厚合群、团结和协作的人际关系。

  高二年段高二年段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学习生活后,无论学识、还是身心都更成熟了,但都还

  未完全成熟,各方面知识经验不足甚至肤浅,对事物认识容易产生主观、片面的毛病。另一

  方面,学生热情求知欲强,自我表现意识强,积级要求上进。为此,高二年段学生的德育的培养应在巩固前各年段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向思想意识更如明确化方面努力,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德育教育的重点是进行理想成才与学习态度的教育,加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的教育,把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观。

  一、高二年德育目标:关心国内外大事,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和立场来分析和认识重大的政治问题。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懂得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的有力保证。关心他人,爱护自已,对社会有责任感。学会承受压力,不惧怕挫折,努力进取.自强自立。学会学习,在实践中能总结正反面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全面素质水平。二、德育内容(一)关心国内外大事,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懂得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的有力保证。高二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国内外的见闻增多,通过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发生的许多事件的思考,必然会有自己的结论。德育的培养要引导他们对历史、现实以及事物本质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让他们懂得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的兴衰荣辱联系一起,认识到党、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理论是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的、有力的保证。1.高二年段的政治课、语文课、历史课应是教育的主课堂,在教学中应联系实际,给学生平时的思考以正确的引导。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利用音像材料。通过参观改革开放成就展览,德育基地,结合课堂上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在思想意识上更加明确了对党、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正确认识。3.主题班会或专题讨论会。结合国内外形势,抓住大事进行讨论,以取得正确认识。平时学生对此已经有了很大兴趣,他们从电视、广播、报纸上已了解情况,也常在课后议论。举行讨论会,在老师指导下,拟计划,学生自我组织,自我讨论,自我教育。(二)关心他人,爱护自己,对社会有责任感。理解他人,尽自己力量帮助别人,从我做起,培养对集体、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是学会做人的基本要求。1.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帮助鼓励学生,发动学生互帮互助,建设班级良好的环境,形成良好氛围,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从小事做做起,帮助别人,自已也从中得到教育,从而培养对班集体、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

  2.通过校、班集体活动,如班会、校运动会、理想杯篮球赛、社会公益活动等,给任务指导实施,然后总结,特别给一些此方面较薄弱的同学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参与实践。

  3.班级民主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引入民主机制。民主选举产生班干部,但不搞"终身制",让更多学生都有参与管理的机会,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定期召开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的班级工作研讨会,由班干部汇报工作情况,同学评议,班主任总结,实行民主管理,引导学生从"他律"到"自律",从"不自觉"到"自觉"努力建立完善学生自我意识管理的制度。让学生在班级工作中参与实线,自我摸索,自我提高,培养他们主人翁意识以及对他人、对集体的责任感。4.转化后进。定期对后进生进行阶段性小结,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指出努力方面,并做记录。记录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发展轨迹,并为纠正班级工作提供参考。教育后进生应以鼓励为主,保护其自尊心和上进心,还可发动全体同学,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和温暖带动后进生进步,促使他们产生对自己、对班级的责任感。(三)培养学生承受压力,不惧怕挫折,努力进取,自强自主的良好心理品质。高中的学习与初中的学习相比有很大的变化,高一时,有一部分学生学习遇到挫折,心理上有很重的负担,产生了苦闷、自卑的心理,对此应给予正确的引导,提高他们的抗挫折的能力。1.教师在班会或个别的谈话中,应把初高中学习的不同客观地作个分析介绍,指出他们存在的学习习惯、态度、方法等方面问题,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给予分阶段的、从易到难的恰当的要求。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得到鼓励。增强信心,减少苦闷、自卑。这项工作因人而异,并且又是不时都要进行的细致思想工作,当然还应取得家长的配合。2.组织经验交流会或讨论会。组织班级中较好解决挫折总是的经验交流会或存在问题的讨论会,让他们有个具体、感性的经验,让这部分同学从正面的例子得到启发,促使他们克服困难,扭转由于学习成绩下滑产生的苦闷、自卑的心理。3.组织互帮、干部带头。组织互帮、干部带头落实人头,要求不要高,有进步就好,让这些同学感到温暖,增强信心。同时也对班集体的建设起了较好作用。(四)学会学习。从正反经验中学,从理论联系实践中学。要关于思考,善于总结,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由于高中阶段,功课深了,功课多了,要求也高了。简单的学习方法已应付不了高二年级学

  习的任务了,同时摆在高二同学面前的其他问题也多了。面对同学纳新问题,教师要引导他们。

  1.在班会或专题讨论会准备过程中,指导他们总结正反经验,把课本中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让学生思索,得出结论。如:对美国侵略科索沃、我国驻南使馆被炸事件、黄岩岛、钓鱼岛争端的讨论,引导学生把中国的近代史实与现实联系起来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落后挨打"的结论,也得出"只有富强中国,才不会受辱"的结论,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又如在学习问题上,把自己的教训与同学的经验作比较,思考一下差距在哪里,从而认识问题所在,增强信心,克服畏难,自卑情绪。

  2.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班集体活动、班级管理,班主任指导,学生提方案,自己实践,不论成功或者有缺陷,或失败,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走上高一级学校或社会打下良好构素质基础。

  高三年级要把德育落到实处,提高其实效性,必须分层次实施德育。高三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

  在十八岁左右,身心发育较高一、二年段更进一步成熟。高三年级的学生面临着毕业之后升学、就业,进入人生第二个转折点的现实。高三年级是高中的结束阶段,面临繁重的毕业升学任务。将学校常规教育活动与毕业升学教育相结合,进行养成教育、理想教育、诚信教育、耐挫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成绩的起伏,克服困难,调整自我,以良好的心态,迎接考试。

  一、高三年段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献身精神,具有一定开拓能力的高中毕业生和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年公民。教育学生服从祖国需要,服从人民利益,从个人实际出发,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问题。二、高三年级德育内容(一)树立成年公民意识,明确担负的社会责任.十八岁的年轻人,已是成年公民了。他们是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的主人。建设的中坚,人民的公仆……,社会的进退,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强弱,人民的富贫寄托在他们身上。为此,必须对他们进行"公民"教育,树立成年公民意识,树立接班人的意识。1.组织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祛》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十二条至五十三条有关内容。并通过"学宪法"知识竞赛,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力,熟记程度,促使学生用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既要认真行使公民的权利,又要自觉地履行公民的义务,在行使权利时,要同时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和尊重他人权利的义务。

  2.开-次"当我十八岁的时候"为题的主题班会。要求学生思考:十八岁究竞意味着什么?它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多大的意义?你将怎样度过十八岁?

  3.举行"十八岁的成人宣誓"。在国旗下,在国歌声中,激励学生居安思危,不忘记祖国过去受侵略受压迫的苦难历史,不忘记中华儿女为保卫祖国而进行的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不忘记先烈们以鲜血换来的社会主义江山来之不易。使学生明确到,继续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这是当代中国青年最重要的社会责任。

  (二)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勇于接受各种困难的挑战.高三年级的学生功课重,竞争激烈。有些人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容易背上包袱,表现为:神情郁闷,郁郁寡欢,孤僻多疑,自卑感强。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耐挫力的教育,提高他们抗御心理挫折的能力。1.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今的学生思想活跃,进取心强,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及人生经历等限制,不一定符合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俗话说,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而一旦失落,就可能导致学生不健康心理的产生。因此,作为教师,应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教育,给予恰当而实际的期望,从而减少产生挫折心理的主观诱因。2.向学生进行"逆境成才"的教育。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人人或多或少地都会遇到一些挫折。教师可从古今中外逆境成才者中选择一些典型例子给学生实施挫折教育,使他们明白置身优越环境而悠悠自得的人,往往一事无成。大凡成才者,几乎都是经过挫折磨砺的。3.真诚关怀遇到挫折的学生。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应耐心地询问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鼓励学生战胜暂时的困难和挫折。干万不能采取讽刺挖苦、粗暴批评等简单的方式,否则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4.培养学生优良学习品格,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心,培养坚强的毅力,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养成诚实严谨勤奋坚毅的作风。(三)强化守纪观念,使行为规范化.高三年级是学校的"特区",学生一跃成为"老大",他们往往不知不觉地充当了"特殊学生"的角色,认为学校的规章制度约束不了自己,在学习、生活、修养、锻炼诸方面违反纪律的行为时有发生。为此,教师不能放松对学生守纪教育,要强化学生的守纪观念,突出对学生执着追求和自控自律两方面心理引导。(四)"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处理好个人志趣与祖国四化事业需要的关系.高三年级的学生即将毕业,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充满着憧憬。自己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自己为祖国、人民服务的岗位在哪里?这是每个面临高中毕业的学生都很关心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就业和升学有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1.开一次"集精力、抓时间、排干扰、搞复习"主题班会。要求每人都拟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在班会上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从而提高复习效果,为向大学、向社会输送人才做文化知识准备。

  2.召开家长会,统一讲清国家招生精神、原则、政策、办法;单独家访,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三方共同协商,从学生身体、个性、爱好、特长、学习等实际出发,根据国家需要,确定志愿。克服主观随意性和片面性的倾向。

  3.高考前加强学生考试时良好心理品质的训练:情绪饱满而不紧张,思维专注而不分散,意志坚定而不自馁,目标执着而不刻板。高考后对于考取大学的学生和落第学生分别做好"榜上有名,责任无限"和"榜上无名,足下有路"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懂得,当祖国需要自己马上就业时,就高高兴兴地投身到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当祖国创造条件继续培养自己时,我们就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刻苦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

  (五)开展爱我母校活动,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高三年级学生即将怀着留恋而又兴奋的心情,告别培育这自己的中学,踏上升学或就业的新的生活道路。教师可通过对他们进行爱我母校教育,让他们牢记进"敏、毅、仁"的校训,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努力读书和忘我工作。1.召开"向中学告别"的联谊会。联谊会邀请任课老师、学校领导、家长代表、兄弟班代表参加。联谊会上除了讲话外,还可表演文艺节目,歌颂时代,歌颂园丁和家长,表达走向新生活的决心。会后,合影留念、签名留念、师生共写格言。2.母校培养我,我为母校流汗水。如栽种纪念树,赠纪念图书,撰写纪念班史,捐纪念款等。3.做好学生去向登记工作。班主任可要求学生毕业后在大学、在工作岗位的表现、成绩、问题向母校汇报,并畅谈个人学习、工作的感受,对母校的发展出谋献策。班主任可从中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对教育有启迪的规律性的东西。

  

  

篇九: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万州上海中学初中德育目标

  一、初中德育内容与培养目标国家规定的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是: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结合新阶段、新形势和我区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现状,我们把初中德育的内容分列出以下六个方面:

  1.政治思想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包括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等内容。理想信念教育包括理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

  2.道德素质教育:包括道德品质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其中道德品质教育又包括伦理道德、社会公德、中华美德、民族精神等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包括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交往习惯等教育。其中卫生习惯教育包括日常卫生行为、卫生仪表和环境道德教育。

  3.安全卫生教育:包括活动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家居安全、自然灾害防范、卫生防病饮食安全、防近控烟、环保生态等教育。

  14.遵纪守法教育:

  1/8

  包括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校纪校规教育、网络文明教育、禁毒禁赌教育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教育和生理成长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包括智力素质教育(如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和非智力素质教育(如情感、性格、气质、意志、兴趣、需要、动机等)。生理成长教育主要是指对初中生的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心理变化教育。6.科学世界观教育:包括科学思想教育和创新实践教育,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积极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二、初中各年级德育目标分解及实施途径

  1.“政治思想教育”各年级德育目标及实施途径初一年级:(1)爱祖国教育①尊重国旗、国徽,升国旗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唱国歌声音洪亮,严肃认真,呼号有真情实感。保护国旗、国徽,使其不受损坏。②了解我国经历的历史朝代、重大历史事件、民族英雄、爱国人物、革命英烈、科学家、文学家,初步了解我国近百年的屈辱史及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抗争史、解放史.(2)道德素质教育①家庭道德教育2有作为家庭一员的觉悟,有强烈的家庭亲情感和责任感,能为父母分忧解愁,互相合作,共同生活,为家庭建设承担应尽的责任。与邻里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在邻里中树立自己家庭的美好形象。

  实施途径:“我为父母解忧愁”实践活动、“我爱父母”征文活动。

  2/8

  社会公德教育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努力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热爱社会公益事业,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发扬助人为乐精神,力所能及地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奉献爱心。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有自觉的环保意识,以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人类自身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实施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习活动、爱心助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②行为习惯教育有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对社会公共信息有一定的评判、选择和利用能力,能自觉抵制书刊杂志、音像制品、网上等不健康内容的入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决远离营业性网吧、电子游戏室、录像厅、舞厅等场所。不看黄色、暴力、反动的书籍、录像带、光盘等。能努力顽强地学习,掌握一套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生活节俭,做到自理、自强,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生活要求。积极3参加校内外各项劳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珍惜劳动成果,掌握基本劳动技能。自尊自爱,待人友善,并学会与人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正确的审美观、升学观和择业观。实施途径:校五项竞赛检查评比、校园劳动、社会实践活动、文明上网教育检查活动

  3/8

  3.“安全卫生教育”各年级德育目标及实施途径初一年级: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能郑重地认识到生命与安全的密切关系。了解安全包括活动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家居安全、自然灾害防范、卫生防病饮食安全等,有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生命意识。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掌握交通安全常识,骑车、步行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无违章行为。能注意饮食安全,不吃变质、过期的食品,不吃无证摊贩上的食物。注意用水安全,掌握一定的用水安全知识,不嬉水,能学会游泳,不会游泳的不独自下水,且必须带好游泳救护器材。紧急情况下,会使用110、119、120等报警电话。实施途径:“安全知识学习与测试”活动、安全检查活动、“安全在我身边”主题班会等。初二年级:尊重生命,健康成长。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能安全使用各类电器。有一定的卫生防病意识,掌握预防常见病、传染病的方法,能及时就医。在家务劳动或校内外活动中对轻伤、烫伤、割伤、撞伤、摔伤等现象能作自护处理。对比较严重、不能处理的症状要及4时护送去医院治疗或呼救世主

  4/8

  120。实施途径:安全讲座、安全录像、外伤包扎演习、安全检查活动等。初三年级:保护自己,救护生命。掌握一定的消防安全常识,有强烈的消防防范意识,不玩火、放火,在火灾发生时有一定的自救、救人与扑救能力,会使用灭火器。掌握一定的溺水救护常识,学会口对口式、口对鼻式人工呼吸法。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有一定自护处理能力,面对突发性自然灾害或人为的险情,能机智勇敢地正确处理,力保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实施途径:安全救护录像、消防演习、“寻找我身边的安全隐患”主题班会、安全检查活动等。4.“遵纪守法教育”各年级德育目标及实施途径初一年级: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仁爱中学学生规范手册》及有关补充条例。认真参加校五项竞赛,做一个文明守纪的仁爱学生。认识到违法乱纪的恶劣性,树立起我们国家是个法制国家的观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合格公民。

  

篇十: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三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深入贯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宣传保证德育工作的方向性和时效性各地各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构建校园文化和德育工作的根本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深入学生心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为目标,把理想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推向新的高度。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德智并重,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思想品德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三、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深入贯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宣传,保证德育工作的方向性和时效性各地各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构建校园文化和德育工作的根本,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深入学生心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精心组织,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提高升华青少年学生精神品格各学校要结合课程学习,培养国家意识,把国家观念、国情意识、国家安全和国家自强作为重点;培养文化认同,把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文传统作为重点。(三)持之以恒,加强以校风建设为重点的“教风、学风

  和校风”建设,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各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应注重与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相结合,提炼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方式和内容,以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建设为重点,使德育成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点。

  (四)全员育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德育工作者水平和能力

  进一步健全班主任的选拔、聘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强的优秀老师担任班主任。坚持抓好团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的培养和培训,发挥团队组织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五)全面结合,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引导培养中小学生文明素质

  

  

篇十一: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初中各年级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初中一年级德育工作重点:

  做好中学德育工作的衔接,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学习和学会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初步建立良好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学风与班风,进行爱校教育、爱家教育、“五爱”教育和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初步的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注意起始年段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德育目标㈠思想品德目标⑴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⑵初步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学习目的;⑶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⑷了解特区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树立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的认识;⑸相信科学,拒绝迷信.㈡道德行为目标⑴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⑵培养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自觉意识;⑶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尊敬父母和长辈、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的观念;⑷勤俭节约,尊重劳动,爱惜劳动成果;⑸初步懂得责任和义务的内涵;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⑴认识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⑵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⑶培养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⑷初步具有承受学习与生活上的挫折和压力的心理准备;⑸初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二、德育内容㈠思想品德方面⑴加强和巩固“五爱”教育;

  ⑵正确的学习目的教育;⑶热爱和关心班集体的教育;⑷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内容的教育;⑸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传统美德以及革命传统教育。㈡道德行为方面⑴校规校纪教育,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⑵爱护花草树木、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公物教育;⑶安全意识教育;⑷良好的文明礼貌规范教育;⑸敬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教育;⑹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教育.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⑴进行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⑵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学中有关对元认知的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的内容;⑶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的培养;⑷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教育;⑸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初中二年级德育工作重点:巩固初一年德育成果,根据初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与引导,平稳地向青春期过度,实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转化,努力缩小差距,减少两极分化;巩固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的成果,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一、德育目标㈠思想品德目标⑴进一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⑵具有初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知法、守法;⑶树立爱校、爱家乡、爱特区的思想感情,树立为特区的繁荣、中华的振兴而刻苦学习的情感;⑷相信科学,拒绝迷信和陈规陋习,初步具有科教兴国意识;⑸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有要求加入团组织的意识。

  ㈡道德行为目标⑴养成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与行为习惯,继续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意识;⑵具有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意识;⑶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较为复杂的问题;⑷珍惜时间和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⑸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做到心中有他人,学会养成先人后己的好品质。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⑴养成与巩固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⑵能够较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我和他人,具有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⑷珍惜时间和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⑸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做到心中有他人,学会养成先人后己的好品质。⑷对异性交往有较为正确的态度;⑸进一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二、德育内容㈠思想品德方面⑴继续加强“五爱”教育;⑵正确的学习态度教育;⑶知法、懂法、守法观念与意识的教育;⑷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教育;⑸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学习与基本国情教育.㈡道德行为方面⑴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进行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⑵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尊重,关心,爱护,帮助他人的教育;⑶保护环境意识与参与环保行动的教育;⑷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规范的教育;⑸能较好地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教育;⑹爱惜粮食的习惯养成教育;⑺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培养教育;

  ⑻艰苦奋斗传统教育。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⑴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⑵关心心理成长历程,自觉塑造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⑶进一步了解“元认知”,并把它运用到塑造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自我监控和自我教育中;⑷在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中,正确理解父母亲的关爱,消除家庭教育中的逆反心理;⑸为人正直,诚实谦虚,发奋进取,戒骄戒躁,意志坚定等优良品质的养成教育。初中三年级德育工作重点:巩固前两年的德育成果,根据初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面临的毕业、升学、就业压力进行教育与引导,开展知法、懂法、守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主的教育,进一步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培养合格的初中毕业生。一、德育目标㈠思想品德目标⑴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界定的含义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常识;⑵热爱中国共产党,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⑶具有进一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懂法、守法;⑷由爱校、爱家乡、爱特区的思想感情出发,进而树立主人翁意识和民族责任心、自豪感,立志“报效祖国";⑸积极要求上进,争取加入团组织,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的意识。㈡道德行为目标⑴继续培养与巩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与行为习惯的意识,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做一个社会的人”;⑵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⑶心中有他人和集体,必要时能正确处理自我、他人与集体三者的关系;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努力学习,立志成材;⑸有自觉的较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

  ⑴进一步养成与巩固健康、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⑵初步具有较稳定健康的包括兴趣、爱好、意志、情趣等在内的内在性格;⑶基本形成较稳定的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圈子,正确处理同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友谊;⑷初步具有用正确的观点、思想、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二、德育内容㈠思想品德方面⑴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界定的含义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常识的教育;⑵党史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⑶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教育;⑷国情、家乡情、校情和发展前景与爱校、爱家乡、爱国的教育;⑸共青团的性质、宗旨、任务与青年进步成长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团的知识教育.㈡道德行为方面⑴进一步进行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⑵“五爱"与“五心”教育;⑶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教育;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的再教育;⑸谦虚、诚实,诚恳待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⑴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⑵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⑶初三的正确学习复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指导与教育;⑷进一步进行良好的品质养成的教育和理智感、成人感、独立意识的引导与教育;⑸正确判断是非能力的培养与教育。㈣毕业教育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教育;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⑶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亲情、友情教育;⑷“做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教育;⑸“一颗红心,多种准备"思想教育。

  初一年级【教育目标】

  勤奋学习,了解历史1。学生了解学校光荣历史和优秀传统。推崇学习田家炳老先生的人文情怀。2.学生了解我国光荣史及屈辱史,深刻理解国家统一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教育过程】1。组织阅读校本教材《走进田家炳》、《中国传统节日》,要求年级组组织一次“田家炳先生事迹”的演讲会。

  2.出份面向全校的小报,主旨是宣传学校历史,国家历史。小报内容由七年级各班同学共同协力制作。

  初二年级【教育目标】

  热爱科学,独立自强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初步培养良好的政治信仰;培养爱

  科学、不迷信的思想意识;认识科学强国,逐步树立为祖国而学习。【教育过程】

  1。科技展示以机器人小组同学为主力军,非机器人小组同学为辅助力,由

  八年级学生组织一场科技小展览.2。“十四岁生日”活动

  借十四岁生日培养学生独立自理、团结协作能力。初三年级【教育目标】

  自爱自信,感受民俗1.培养民族自信心,懂得自爱,学会避免破坏民族形象。2。利用假期走入社会,感受民俗,感受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过程】

  组织同学走入社会各班以安全为前提,自发组织一次能够感受民族精神的出行活

  动,并提交一份活动报告。(报告需提及活动内容及成效)

  

  

篇十二: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高级中学德育目标建设方案

  一、XX职高学生教育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育人为本,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开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他们应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坚持“四个自信”,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拟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一)职高一年级:积极进取健康心态.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学校,爱集体等;1.转向教育:树立“上职专照样能成才,能上大学,能就业”的信心;.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加强礼仪礼貌教育;2.心理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一个平和健康的心态对待一切;.目的教育:热爱本专业,明确学好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重要性。

  (二)职高二年级:承受责任勇于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学校,爱集体等;1.挫折教育: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毅力,能够承受挫折和失败的压力;.法制教育:知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增强社会公德意识;2.理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绪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职高三年级:锐意进取面向社会.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学校,爱集体等;1.职业道德教育:吃苦耐劳,老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责任教育:具有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有奉献精神;2.公关教育:尊重他人人格,守时守信,尊老爱幼,掌握公关本领;3.创业教育:增强创业意识,学好《创业教育》知识,提高社会竞争能力。二、德育目标的分解与实践(一)专题活动的设计禁毒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平安教育活动、心理教育活动、法制教育活动、防邪教育活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落实新中学生守那么系列活动,国家公祭日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二)常规活动的设计.入学、毕业校长寄语理想教育活动1.开学第一课教育活动常规教育.手抄报、黑板报、科技创作、书法等审美宣传教育活动,2.拔河、跳绳、球类、棋类等爱集体、讲团结教育竞赛活动.主题班会教育活动3.教室文化、文明寝室评比养成教育活动.初三、高三百日誓师活动4.升降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全校集会教育活动5.国旗下的演讲爱国教育活动n.针对学生心理、青春期性教育专题讲座教育活动12.班主任、学生会成员培训活动.寝室、楼道平安疏散演练13.反恐防暴演练.舞蹈、合唱等艺术审美教育竞赛活动14.职高各班礼仪风采展评活动,学月“十无班级”创立评比活动(无打架斗殴、结伙滋事、擅自外出、抽烟酗酒、衣冠不整、侮辱他人、赌博盗窃、强拿逼取、进歌厅酒吧、平安事故).管制刀具、守纪、浪费粮食、涉毒涉黄等查禁活动

  (三)特色活动的设计.青年志愿者服务奉献教育活动1.学生义务校园平安巡逻平安活动.校园环境卫生环卫队维护校园环境活动2.赤水河沿岸防学生溺水,居民、学校、街道联动联防站点建设及预防活动.警校共育、联动联防校园周边平安巡逻以及法制讲座活动3.“五月花海”校园文化艺术节审美教育活动,纪念“一二.九”红歌会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一二.九”师生联谊篝火晚会情感教育活动,“成人礼”责任教育活动,业余党校教育活动,业余团校教育活动,职高技能风采大赛爱岗敬业教育活动,“十佳美德少年”“最美职高生”典范教育评选活动。

  (四)“一周一事”德育目标精细化、细化落实活动设计学年上期第一周开学常规教育一一开学第一课,平安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第二周校园环境卫生整治一一开展“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主题教育;第三周学雷锋见行动一一收集表彰班级好人好事,宣传正能量,树立典范;第四周我为校园添绿叶一一利用植树节种下一颗爱心树;第五周学会理智调控情绪一一主抓课间疯闹打玩,出口伤人等不良行为;第六周珍爱生命保平安一一防溺水宣传、巡逻队伍、站点建设;

  第七周校园卫生整顿一一校园是我家,环境你我他宣传教育,卫生死角清除;第八周自律健身心一一规范手机使用管理;第九周劳动最光荣一一各班利用劳动节前开展大扫除;

  第十周母亲节感恩教育一一开展“献给母亲的爱”主题班会,倡导“给妈妈一封信”;第十一周平安演练一一纪念汶川大地震疏散演练;防火、防震、防泥石流等宣传活动;第十二周艺术教育一一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第十三周绿色上网网络平安教育;第十四周异性交往指导教育一一女生性心理性健康教育

  第十五周志愿者活动一一清除校园社区牛皮癣,敬老院扫除活动。第十六周队伍建设一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第十七周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育一一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第十八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一诚信、友善主题活动;第十九周学期评价一一各班开展自评、他评、师评活动;

  第二十周散学典礼,平安教育。学年下期第一周开学常规教育一一开学第一课,平安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第二周尊师活动一一倡导为教师制作一份小礼物,如卡片、折花、饰件等感恩教师;第三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一一查禁教学区内吃零食行为;第四周学会整理、学会收拾一一学生寝室内务整理大比拼;第五周勤俭节约美德教育一一查禁乱倒保菜,光盘行动;第六周正确阅读指导教育一一查禁黄色读物;第七周守纪教育一一集会、就餐、就寝纪律检查评比;第八周自我保护教育一一预防各种传染病宣传,服食大锅药,健康体检;第九周诚信教育一一结合月考,诚信考试,诚信班级,诚信少年;第十周解读新中学生守那么一一各班解读守那么,要求学生记忆并践行,德

  

篇十三: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我们根据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依据中小学德育衔接的目标和渐进成长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我校的实际确定了以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基础道德基础文明和良好习惯培养教育为基础的有衔有接的德育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从小学升入初中是学生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他们正处于从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转化过程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各个相邻学段,既是互相区别,又是互相联系的,它们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逐渐过渡的。因此,所谓中小学德育衔接,主要是指小学六年级至初中一年级的德育工作,从目标、内容、方法上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使之既要体现中小学德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又要体现连续性和发展性,充分发挥我校“九年一贯制”教育的优势,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当前我校中小学德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建校以来,我校初中和小学的学生就一直在同一个校园里学习、生活。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中小学在德育衔接方面也作出过一些大胆尝试,如组织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共同参加野外拓展训练(春秋游),共同参观番禺区戒毒所,共同听文明礼仪讲座,联合举办拔河比赛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德育工作在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这也严重困扰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持续开展,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功效。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六年级学生毕业后,一部分到外校就读初中,一部分留在我校就读初中。对于留下来的学生,初中部的老师通常把他们跟外面进来的初一新生混在一起,统一进行考试,并以此作为依据对学生重新分班。这样我校升入初一的学生就打破了过去的“班级”界限,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班级”,一切又从头开始。于是,“心理适应期”被人为形成。

  2.初一年级的老师虽然通过与六年级老师进行座谈、对六年级学生进行家访等途径了解学生的情况,但毕竟所获有限,造成对学生的品行,个性,特长,家庭背景情况的掌握磨合期太长,一般需要一个学期才能基本掌握。从而造成了很多可以避免的事情发生。

  3.中小学德育处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时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商,常常“各走各的道,各唱各的调”。表面看来大家都扎扎实实、热热闹闹,实际上固步自封、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郭校长提出,我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但在具体内容和操作上,中小学也是各行其是,缺少良好习惯培养的序列规划。这对“分阶段推进,螺旋式上升”的实施策略和整体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

  由于我校对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注意不够,往往是因时因势因地因人而异,缺乏一贯性和一致性,造成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出现许多不适现象,诸如学习困难,与他人和集体交往不适应,对学校和老师的不适应,对初中教育教学方式的不适应等,“掉队生”再度分化,出现“问题学生”,甚至辍学失学现象以及其他严重违纪现象。

  二.科学合理地确定中小学德育衔接的主要内容

  我校实行“九年一贯制”教育模式,中小学处于相同的学习、生活空间,作息时间也基本一致。更重要的是,中小学拥有相同的教育理念,并由郭校长统一领导。这些为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下面分别从德育体系、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三个方面阐述中小学德育衔接的主要内容。

  1、加强中小学部门之间的沟通,构建一体化的德育体系。

  青少年在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认知能力、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各有特点。这就决

  定了包括德育在内的教育是分阶段进行的,不同教育阶段应有各自的教育内容。但学校德育

  是一个系统,是由小学德育、中学德育、大学德育等子层次系统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系统

  论告诉我们:当各个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

  部分功能之和;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状态及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

  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这时整体功能只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这就要求我校德

  育工作要对不同阶段的德育进行全面的规划,各阶段的德育既有适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的相对

  独立的内容,又要考虑到中小学部门之间的相互衔接,防止简单重复或脱节,以便发挥德育

  系统的整体功能,不断提高德育的整体效果。改变过去那种“你敲你的锣,我擂我的鼓”的

  现象,加强初中部与小学部之间的沟通,建立中小学一体化的德育教育模式。

  2、系

  统设计德育目标,实现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有效衔接。

  德育目标是培养青少年政治、思想、道德、心理诸方面素质的规格、标准,是德育的核心部分,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制约着德育各方面的工作。我校初中部和小学部是各具独立性又密切联系的教育整体,可以根据整体性原则对德育目标进行优化组合。建立一体化的德育目标,大体从三个方面入手,即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法纪素质、健康心理素质方面,在实施中需明确中小学各应达到的程度。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以“我是中国人”为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例:小学以培养小学生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的一代小公民为目标,分低中高三个层次进行;中学以培养中学生成为肩负历史使命又有民族意识和为国效劳好思想的一代新人为目标,分四个阶段实施。这样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学爱的情感逐步升华到中学的民族意识、历史使命、祖国前途上来,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体化。在道德法纪教育方面,小学以养成教育为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定势,中学则偏重于认知和评价,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培养学生具备辨别是非、对错、美丑、善恶等方面的能力。在心理教育方面,着重从悦已、焦虑、交往和情感四个方面开展探索,让学生以崭新的自我,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3、整体设计德育内容,实现德育内容的有机衔接。

  德育内容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而在德育实施过程中确定和安排的教育内容,是特定社会对双向互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出的有关德性的具体规定性要求。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选择和确定学校德育的直接依据是该社会的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以及当前形势任务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实际。

  我们根据《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依据中、小学德育衔接的目标和渐进成长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我校的实际,确定了以“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基础道德、基础文明和良好习惯培养教育为基础的有“衔”有“接”的德育内容:

  小学六年级

  初中一年级

  政治教育热爱祖国教育。

  热爱祖国教育;社会主义教育。

  热爱学校教育;思想教育

  热爱老师、热爱父母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公民意识教育;

  良好的伙伴关系教育;

  科学启蒙教育。

  文明礼貌教育;

  道德、法卫生环保教育;

  制和纪律

  教育

  遵守秩序教育;

  民主与法制启蒙教育。

  科学态度教育。

  环境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社会主义民主遵纪守法教育。

  小学生活的适应;

  情绪、行为的调控;

  学习动机、兴趣、方法和习惯的养成;

  心理教育学习动机、兴趣、习惯的养成;青春期心理卫生、人际交往的教

  注意力、观察力、表达力、想像育。

  力等智能的开发。

  按照重点性、层次性、阶段循环性、整体性的原则,应配置各分段的德育内容重点。如小学六年级重点是:在坚持进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华南碧桂园学校学生文明礼仪常规》的教育及意志品格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劳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与民主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和热爱科学教育,以热爱祖国为动力的学习理想及做合格的小学毕业生的教育。初中一年级重点为:进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华南碧桂园学校学生文明礼仪常规》的教育和健康心理品质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劳动教育和艰苦朴素教育,做好中小衔接,进一步奠定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品质基础。

  三.做好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应注意方式方法

  根据我校的特点和以往的经验,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是有章可循的,也是可以操作的。但要转变观念,讲求方法,不能操之过急。

  1、遵循学生发展特点,改进德育方法。

  中小学各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小学阶段,教师扶持较多,而初中则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渐进”是事物正常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应根据渐进性原则,以学生现状为起点,从实际出发来进行管理。

  初一老师不能让学生一入校就接受全新的管理模式,放手过多,要做好与小学高年级管理方式的衔接。同时,少年学生的独立性、自觉性又在不断增强,教师应转变观念和角色,逐步增加德育工作中的民主性。教师不应再是以道德教育权威者身份出现,而是一位顾问,一位帮助儿童发现问题的引导者,一位讨论问题的参与者,主动帮助儿童消除对教师的依赖思想,变盲目、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个人道德生活的主体;以一种积极进取、自觉成长的生活观,与教师相互探讨、共同思考,学会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初一学生是既像大人又像小孩,这就要求教育者用很大的机智来对待少年的这些特点,既要尊重他们,又要适当的引导、监督他们。可采用主题讨论法、心理活动法、民主对话法、比较鉴别法等,让学生在班会、家庭、社会上获得、印证道德认知;体验、深化道德情感;培养、巩固道德意志;训练养成道德行为,强调由他律内化为自律的全过程。与此同时,小学六年级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渐减少学生的依赖性,以学生为主组织设计队会教育活动,其理性成分要逐步上升,以适应中学的教育活动。

  中小学教师应改进德育方法,增强德育的民主性;应相互走访,相互介绍,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

  2、改进学校管理,保证中小学德育衔接。

  初中学习的科目、内容、深度、矛盾及评价与小学有很大不同,大量全新的信息输入与学生原有的心理结构不相符合,这是学生进入初中感到不适应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就可能发展为“问题”学生,甚至可能出现“乱班”。另一方面,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团、队的事,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最经常性途径。为此,各科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必须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在知识传授上要注意中小学衔接,而且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上也要注意中小学的衔接,作为小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渐放手减少学生的依赖性,以学生为主来组织教学。在各分段的成绩考核中增加严格性,要有竞争意识的培养,才能有适应中学严峻学业成绩评价的承受能力。中学则要通过课堂教学,注意“接”点。注意中小学知识衔接,精讲多练,防止学生“走神”,立足课堂,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课堂活动方式及作业批改的方式上仍需实行多样化。少年儿童多需要成功的激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创设成功机遇,充分体现激励性原则,使各层次的学生登上不同的目标,在自己的发展区尽快成长。

  当然我们深知,衔接问题是复杂的,要真正解决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把初中和小学作为一个整体,从德育的系统性、教师工作风格的差异性、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连续性、班队会活动设计的对应性考虑“衔接”,大家互相交流合作,定能有效实现小学——初中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亦能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篇十四: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根据区教育局和学校的工作意见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德育为首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的精神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2013年初中德育工作目标

  一、德育状况:经过全校师生的齐心协力,我校的德育工作有了变化。学生思想稳定,打架闹事等严重违纪现象只有6起,比同期明显减少,学生普遍已养成了良好的做人、学习、生活习惯,校风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氛围中。很多班级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班级风貌,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正悄然形成。新的学年,学校的班级数保持不变,仍为6个班级。班主任队伍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优化,一批年富力强,更有工作经验和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师走到了班主任队伍中来。

  二、指导思想:根据区教育局和学校的工作意见,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德育为首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的精神,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本学期将继续以“好习惯伴我行”为载体,开展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同时要重视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尽可能地缩小落后面。德育工作者要加强师德修养,师表风范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使之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使我校精神文明建设能更上一个台阶,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三、工作目标:以“争当现代文明人”为学期教育目标,继续以“好习惯伴我行”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现根据各个年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各年级德育工作目标如下:初一年级:勤奋自信1、规范日常行为,培养良好习惯。2、树立自信心,进行感恩教育和为他人着想教育。初二年级:求实向上1、强化纪律意识,培养耐挫能力。2、唤醒学生向初三挑战的意识。初三年级:拼搏冲刺1、加强学习焦虑的心理辅导和方法指导。2、始终做好向中考冲刺的精神激励,保持学生兴奋点。四、工作思路:(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使德育工作系列化、主题化、科学化。1、每月举行1-2次班主任沙龙,学习理论,总结经验,交流教育教学心得,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特别加强年轻班主任的自培和他培工作;继续开展撰写教育故事活动。2、落实班级常规工作,如班团队活动课、班级日记评阅、“特长生”培养、“问题学生”转化等。①主题班会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主题、有实效。要求精心设计一两次对学生影响较大、质量较高的主题班会,并做好班会记录;②规范日记的评阅,充分发挥日记教育的特殊功效。③有的放矢地建立“特长生”、“问题学生”的分类档案,加大优力度,使优者更优;对“问题学生”有针对性地采取及时有效措施,跟踪教育,进行帮教工作,减少违纪现象,保证零犯罪率。④加强班级民主管理建设,强化学生组织作用,定期检查班委会议记录。3、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树立全程全方位的德育观。通过评比考核制度,构建学校——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学生的逐级管理体系,层

  层落实,在竞争环境中实行动态管理,以促进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4、努力进行德育科研探索,鼓励班主任积极撰写教育教学随笔,教育案例或德育

  论文,要求班主任每学期至少交德育文章一篇。(二)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1、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支显宗中学学生一日常规》,使学生做到①监

  督②自查③自律④自爱,深入持久地抓好“建设文明校园,告别不文明行为”的活动。以争创“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校园之星”、“班级之星”评比为载体,激发学生自我教育。

  2、抓反复,反复抓,加强各项评比的检查、督促,约束极少数同学的不文明行为,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在抓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做人、学习和生活习惯。

  3、深化每月主题教育活动,使德育工作系列化、主题化。本学期要充分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把德育教育贯穿到各项活动之中,做到在活动中育人。

  4、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和爱心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诚实、守信、正义,勿偷窃、勿抄袭,多为他人着想,努力替他人排忧解难等,提高学生道德自律意识和奉献爱心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观念。

  4、充分发挥团委作用,吸纳优秀学生干部,发扬学生当家作主精神,增强他们工作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学校管理的得力助手。

  5、注重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本学期除了继续发挥宣传橱窗、黑板报的宣传作用外,准备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心理专栏,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破解学生心理难题。各班要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开展“班级是我美丽家园”、“班级之星”评比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三)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点一面网络功能。1、落实家访工作,开好家长会。要求年级组每学期组织1-2次较大影响的家长会,每学期班主任家访率要求达20%以上,力争全学年家访校访普访率达100%。学校拟定11月份召开一次家长会、12月各班召开一次后进生家长会,和家长共同探讨后进生转化工作。2、加强警校联系。本学期联合上党镇政府、上党派出所、交警大队落实“交通安全学校”与“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各项工作,并拟定9月份组织学生学习“珍爱生命”读本。

  

  

篇十五: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中学德育大纲

  德育即对学生实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准确政治方向,促动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学校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切实保证德育的地位,努力做好德育工作,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学德育工作应认真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遵循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在继承和发扬德育优良传统基础上,适合持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赋予德育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内容、新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基础教育实际出发,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分层次地确定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对中学生实行基本思想政治观点、基本道德、基础文明行为教育、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品德水平的培养。持续改进德育方法,逐步实现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中学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规定了国家对中学德育工作和中学生品德的基本要求。它是中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各级教育部门对中学德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也是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校对中学生实行教育的基本依据。

  一、德育目标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持续提升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点、道德观点、法制观点;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辩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水平。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和准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价水平、自我教育水平。

  二、德育内容(一)初中阶段德育内容要点1.爱国主义教育热爱祖国的版图河山、语言文字、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著名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革命先驱、文化名人的教育;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和社会主义新中国伟大成就的教育;初步的国家观点——尊重国家标志,维护国家尊严、荣誉的教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教育;尊重兄弟民族,增强民族团结的教育;国防和国家安全及热爱和平,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尊重、关心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爱班级、爱学校、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准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关系的教育。3.社会主义教育初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初步的社会发展规律教育。4.理想教育学习目的教育;初步的职业理想教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5.道德教育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分辩是非水平的培养;初步职业道德、环境道德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6.劳动教育劳动创造世界的观点教育;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勤劳俭朴,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以校内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为主的劳动实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7.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教育;宪法及相关法律常识和法规的教育;知法守法,使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的教育;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8.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的教育;青春期心理卫生、性道德和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真诚友爱的教育;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发展个性特长的教育;坚强的意志品格和自我约束水平的培养训练。(二)高中阶段德育内容要点1.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人民斗争史、革命史、创业史和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前景和报效祖国的教育;进一步的国家观点——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教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教育;增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教育;准确理解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教育;维护国家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发展国际友好合作关系的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尊重、关心、理解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的教育;关心社会,为家乡、社区的公益事业贡献力量的教育;准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关系的教育;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人生价值观教育。3.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的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教育;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识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4.理想教育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树立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升学就业指导;准确的人生理想教育;献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5.道德教育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和道德评价水平的培养;进一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环境道德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现代交往礼仪的教育与训练。6.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教育;勤劳致富、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教育;质量、效益、服务观点的培养教育;以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学工、学农、军训为主的劳动及社会实践锻炼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教育。

  7.社会主义民主观点和遵纪守法的教育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教育;遵守宪法,尊重人权,维护社会稳定的教育;知法守法,抵制违法乱纪行为的教育;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8.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开拓进取的教育;健康生活情趣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友谊、恋爱、家庭观的教育和行为指导;坚强意志品格和承受挫折水平的培养训练;初、高中除以上各系列内容的教育外,还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实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的教育。三、实施途径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课内外、校内外各实施途径均应以本大纲为指导,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时事课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实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特殊重要地位,对协助学生树立准确的政治方向、准确的人生观和思想方法,培养良好品德起着导向作用。思想政治课应持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应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避免空洞说教。考试方法要注重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准和实际接受情况。时事课是国情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时间要保证,内容要落实。(二)其他各学科教学各学科教学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实行德育的最经常的途径,对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科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要求,结合各学科特点,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各学科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估标准,要坚持准确的思想导向;教学主管部门和教研人员要深入教学领域,指导教学工作同德育有机结合。各科教师及全体职工都应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做学生的表率。(三)班主任工作班级是学校实行德育、实施本大纲的基层单位。班主任工作是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班主任是本大纲的直接实施者,应根据本大纲的内容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展开教育活动;组织和建设好班级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增强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水平。要协调本班、本年级各科教师的教育工作,密切联系家长,积极争取家长与社会力量的支持配合。

  (四)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工作团、队、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一支最有生气的力量。团、队、学生会应根据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充分发挥组织作用,通过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广大青少年吸引到自己周围,落实本大纲的各项任务。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继承革命传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通过举办业余团校、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小组活动,培养提升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五)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学校要把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必要的家务劳动,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在劳动中切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行为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要积极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远足、实行社会调查、参加社会服务和军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开阔眼界,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增强辨别是非的水平。(六)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各种科技、文娱、体育及班团队活动是促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学校和班级应保证列入课程计划的各类活动的时间,并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活动(包括课外兴趣小组和各种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生活情趣,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七)校外教育校外教育是对学生实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阵地。学校要主动与少年宫(家)、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儿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校外的文化教育单位建立联系,充分利用这些专门场所和社会文化教育设施,并积极开拓和建设校外教育的场点、营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实行教育。(八)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心理咨询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职业指导是发展学生个性、实行理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又面临对未来职业的选择。要通过谈心、咨询、讲座、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指导,协助学生准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承受挫折、适合环境的水平。(九)校园环境建设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形成整体性教育氛围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学校要积极实行校园环境建设,增强校园环境管理,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要充分发挥校歌、校训和校风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利用黑板报、壁报、橱窗、广播、影视、图书馆(室)、劳动室、荣誉室、少先队室等多种形式专用场所,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十)家庭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主要通过亲子之情的感化激励,家庭生活的渗透熏陶及家长的言传身教而起作用,家长应努力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展开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实施好本大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十一)社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和中央相关文件的规定,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部门均应履行关心、促动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义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协助政府并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开发利用社会的德育资源;开辟青少年教育的社会教育舆论阵地;增强社会文化市场及娱乐场所的管理;提供青少年需要的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做好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协调工作,打击腐蚀毒害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革命前辈、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优秀科学家、作家、艺术家、企业家的榜样教育作用;组织好青少年教育的社会志愿者队伍,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治安环境和社区环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依靠关心下一代协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和街道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各种社会团体,并同所在地的机关、部队、工厂、商店等单位建立固定联系,发动、协调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德育工作,逐步建立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共同营造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教育环境。四、学生品德评定对中学生品德实行评定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定,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促使学生持续地自我完善,并检查德育工作的情况,促动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品德评定的基本方法是写操行评语和评定操行等级。(一)评定的内容和标准学生品德评定内容与标准以本大纲规定的教育目标、内容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各地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对不同年级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行为表现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制定具体标准。根据初、高中学生在以上内容诸方面的表现,评定中学生的操行等级,可分别评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二)评定的原则和方法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根据评定内容的基本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全

  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优缺点,防止片面性。2.实行民主评定的方法。既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在考核评价中的作用,

  又要尊重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对学生的意见既要尊重又要引导,防止压制民主或放任自流。

  3.操行评语由班主任负责,在学生个人总结和小组评议的基础上写出。每一学期末,班主任对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评议签署意见,学年末写出评语。在评语中要指出优点、缺点、努力方向,以表扬为主。对犯有错误受到学校记过以上处分尚未撤消的,其主要错误和处分均应如实写在评语中。对受到校级或校级以上部门表彰奖励的,其事迹和表彰情况也应写在评语中。

  操行等级由班主任在征求学生和任课教师意见基础上评定。学期末初评,学年末总评。评定方法要力求科学合理,简便易行。

  (三)评定的领导与管理1.学校要有一名副校长分管学生品德评定工作,学生操行评为不及格者需经分管德育工作的校长或教导主任审定。2.评定结果(包括操行评语和操行等级)应通知家长,并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对不及格者学校应与其家长面谈,商讨教育方法。保送生必须连续三年操行评为优等。品德测评结果应成为学生升学、就业的重要考察依据。学生品德行为有优异表现并受到区(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者,在升入高一级学校或就业时应予以优先录取、录用。五、实施与管理实施本大纲的关键在于增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提升德育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任务1.建立强有力的德育指导、操作、督导系统,形成有目标、计划,有措施保证,有检查、评估,职责明确、畅通运转的科学管理制度。2.增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培训学校的校长、教导(政教)主任、班主任、年级组长和各科教师,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组织他们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做好德育工作所必需的知识,使他们掌握本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持续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增强做好德育工作的自觉性。要解决好专职从事德育工作的人员的职务评定与聘任问题。培养一批在德育工作方面有专长和造诣的优秀校长、班主任、德育特级教师。3.增强德育的科学研究。要把德育的研究项目列入科研规划,注重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调查,展开德育的科学实验,为实施本大纲提供理论指导和业务咨询。4.协助当地政府做好青少年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发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动员工、青、妇、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宣传、影视、广播、文化、新闻、出版、司法、公安、经济、工商等相关部门

  共同配合贯彻实施本大纲。5.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合理确定德育方面的经费投入项目,列入预算切实保

  证。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实施本大纲提供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校外活动场所和电化教育等必要的教育手段;组织力量编写、制作实施本大纲配套的教育资料与音像教材、读物。

  6.定期对实施本大纲的情况实行督导、检查评估,以确保本大纲的贯彻落实。学校实施本大纲的情况应作为考核校长工作的重要依据。根据检查评估的情况,持续提出改进的措施。

  7.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从实际出发,针对本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需要,对不同年级德育目标要求与教育内容的深浅水准和侧重点做出具体安排,制定切合本地区情况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二)学校的任务1.中学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党支部要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支持和协助校长做好德育工作。2.校长要增强对教导(政教)处或德育工作指导小组的领导,通过他们具体组织、指导本大纲的实施。教导(政教)处或德育工作指导小组的任务是:调查分析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状况;制定贯彻实施本大纲的年度、学期计划和每月的工作安排;确定各年级组、教研组、团、队、学生会及各职能部门为完成工作计划应承担的具体任务及分工;组织协调好校内外各德育途径之间的相互配合;建设好校内外的德育基地,总结交流经验;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行。3.学校要增强对年级组和班主任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年级组应定期组织教师分析研究本年级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状况;制定实施本大纲的分年级要求;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展开年级性的教育活动,组织本年级教师共同完成本大纲的任务。学校领导要认真执行《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指导班主任制定实施本大纲的班级工作计划;落实学校和年级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并负责做好学生政治思想品德评定的工作。4.学校领导应十分重视思想政治课在形成学生的理论观点、政治态度、道德观点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协助思想政治课教师准确理解国内外形势,提升理论素养,为他们提供实行社会考察和学习进修的机会,指导他们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5.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教育常规制度。每周一次升旗仪式;晨会,校会,班、团、队会;重大节日、纪念日教育活动,开学、毕业典礼,表彰三好学生、优秀生;郊游(远足),参观德育基地,参加社会服务等,均应形成制度,认真坚持。对各年级学生必读的书籍,必看的影视片,必须学会的歌曲,必须参观的本地区的德育基地、人文、自然景观等也要做出规定,积极创造条件,付诸实施。6.学校领导应建立、健全贯彻实施本大纲的岗位责任制。每个部门都应有德育的功能,每个教职工都理应是德育工作者。学校应对各个职能部门和教师、职工分

  别提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明确具体要求,并列入考评教师的指标体系,作为评价考核教职工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要把贯彻实施本大纲与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紧密结合起来。

  7.学校领导在贯彻实施本大纲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要重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学校应创造条件使学生对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管理工作实行评价,提出建议。

  

  

篇十六: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中小学德育目标

  LEKIBMstandardizationoffice【IBM5AB-LEKIBMK08-LEKIBM2C】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初步具有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等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有基本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知法、守法。立志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习,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陋习俗。

  (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积极参加劳动,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

  (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的品质,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等能力。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教育

  主要是按照特定国家的政治观和社会对公民的一般要求,对公民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社会行为规范教育。我国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现阶段主要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新时期爱

  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的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思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人们看待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科学的世界观。无产阶级人生观又称共产主义人生观、革命人生观,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最科学的人生观。革命理想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为人类美好未来、为共产主义奋斗。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并以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取应得的劳动报酬,以维持自己及其家庭的生存和发展。纪律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产物。社会主义社会提倡自觉纪律,即建立在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基本一致基础上的、人们自觉遵守的纪律。

  3、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良好个性的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信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道德知识和传统美德教育是青少年人格发展重要的内容,懂得一般道德知识,对真、善、美有正确的认识,尤其对民族传统有深刻的体会,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审美及情操教育能净化人的灵魂,使青少年在体验祖国壮丽山河、英雄及先辈高尚情操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和升华。社会公德是维护正常人

  际关系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它首先要求培养学生有关相互尊重的人际意识,懂得维护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从而养成文礼貌的行为举止。道德认知、情感、意志的养成也是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4、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8月31日)已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式列入其中。该《意见》第9条指出:“要积极开展青春卫生教育,通过多种方式读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问题的增多,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现在有一种趋势,即把心理健康教育独立于德育之外,成为青少年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篇十七: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白云湖中学年级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白云湖中学年级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来源xx课件白云湖中学年级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七年级德育工作重点:做好小学、中学德育工作的衔接,进行行为标准教育,学习和学会遵守《中学生守那么》和《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初步建立良好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学风与班风,进行爱校教育、爱家教育和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初步的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注意起始年段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德育目标㈠思想品德目标⑴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⑵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⑶相信科学,拒绝迷信。㈡道德行为目标⑴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⑵培养遵守《中学生守那么》和《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的自觉意识;⑶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尊敬父母和长辈、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的观念;⑷勤俭节约,尊重劳动,爱惜劳动成果;

  1/8

  ⑸初步懂得责任和义务的内涵;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⑴认识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⑵初步具有区分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⑶培养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⑷初步具有承受学习与生活上的挫折和压力的心理准备;⑸初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二、德育内容㈠思想品德方面⑴加强和稳固“五爱〞教育;⑵正确的学习目的教育;⑶热爱和关心班集体的教育;⑷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内容的教育;⑸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传统美德以及革命传统教育。㈡道德行为方面⑴校规校纪教育,自觉遵守《中学生守那么》和《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教育;⑵保护花草树木、保护校园的一草一木、保护公物教育;⑶平安意识教育;⑷良好的文明礼貌标准教育;⑸敬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教育;⑹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教育。

  2/8

  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⑴进行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⑵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学中有关对元认知的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的内容;⑶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的培养;⑷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教育;⑸区分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八年级德育工作重点:稳固七年级德育成果,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与引导,平稳地向青春期过度,实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转化,努力缩小差距,减少两极分化;稳固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的成果,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一、德育目标㈠思想品德目标⑴进一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⑵具有初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知法、守法;⑶相信科学,拒绝迷信和陈规陋习,初步具有科教兴国意识;;⑷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有要求参加团组织的意识。㈡道德行为目标⑴养成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与行为习惯,继续养成文明的行为标准意识;

  3/8

  ⑵具有自觉遵守《中学生守那么》和《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的意识;⑶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较为复杂的问题;⑷珍惜时间和学习时机,努力学习,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⑸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做到心中有他人,学会养成先人后己的好品质。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⑴养成与稳固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⑵能够较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我和他人,具有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⑶能够正确处理交友与学习的关系;⑷对异性交往有较为正确的态度;⑸进一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二、德育内容㈠思想品德方面⑴继续加强“五爱〞教育;⑵正确的学习态度教育;⑶知法、懂法、守法观念与意识的教育;⑷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为人民效劳思想的教育;⑸社会开展根本规律的学习与根本国情教育。㈡道德行为方面⑴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进行遵守《中学生守那么》和《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的教育;

  4/8

  ⑵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尊重,关心,保护,帮助他人的教育;

  ⑶保护环境意识与参与环保行动的教育;⑷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标准的教育;⑸能较好地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教育;⑹爱惜粮食的习惯养成教育;⑺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培养教育;⑻艰苦奋斗传统教育。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⑴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⑵关心心理成长历程,自觉塑造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⑶进一步了解“元认知〞,并把它运用到塑造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自我监控和自我教育中;⑷在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中,正确理解父母亲的关爱,消除家庭教育中的逆反心理;⑸为人正直,老实谦虚,发奋进取,戒骄戒躁,意志坚决等优良品质的养成教育。九年级德育工作重点:稳固前两年的德育成果,根据九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面临的毕业、升学、就业压力进行教育与引导,开展知法、懂法、守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主的教育,进一步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培养合格的初中毕业生。一、德育目标

  5/8

  ㈠思想品德目标⑴了解我国根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界定的含义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常识;⑵热爱中国共产党,了解党的根本路线和方针政策;⑶具有进一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懂法、守法;⑷积极要求上进,争取参加团组织,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的意识。㈡道德行为目标⑴继续培养与稳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与行为习惯的意识,培养文明的行为标准,“做一个社会的人〞;⑵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那么》和《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⑶心中有他人和集体,必要时能正确处理自我、他人与集体三者的关系;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努力学习,立志成材;⑸有自觉的较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⑴进一步养成与稳固健康、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⑵初步具有较稳定健康的包括兴趣、爱好、意志、情趣等在内的内在性格;⑶根本形成较稳定的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圈子,正确处理同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友谊;⑷初步具有用正确的观点、思想、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二、德育内容㈠思想品德方面

  6/8

  ⑴我国的根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界定的含义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常识的教育;

  ⑵党史和党的根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⑶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教育;⑷国情、家乡情、校情和开展前景与爱校、爱家乡、爱国的教育;⑸共青团的性质、宗旨、任务与青年进步成长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团的知识教育。㈡道德行为方面⑴进一步进行遵守《中学生守那么》和《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的教育;⑵“五爱〞与“五心〞教育;⑶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标准教育;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的再教育;⑸谦虚、老实,诚恳待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⑴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⑵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⑶初三的正确学习复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指导与教育;⑷进一步进行良好的品质养成的教育和理智感、成人感、独立意识的引导与教育;⑸正确判断是非能力的培养与教育。㈣毕业教育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教育;

  7/8

  ⑵“为人民效劳〞的思想教育;⑶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亲情、友情教育;⑷“做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教育;⑸“一颗红心,多种准备〞思想教育白云湖中学xxxx年9月来源xx课件

  8/8

  

  

篇十八: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

  3、整体设计德育内容,实现德育内容的有机衔接。

  德育内容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而在德育实施过程中确定和安排的教育内容,是特定社会对双向互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出的有关德性的具体规定性要求。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选择和确定学校德育的直接依据是该社会的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以及当前形势任务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实际。

  我们根据《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依据中、小学德育衔接的目标和渐进成长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我校的实际,确定了以“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基础道德、基础文明和良好习惯培养教育为基础的有“衔”有“接”的德育内容:

  小学六年级

  初中一年级

  政治教育热爱祖国教育。

  热爱祖国教育;社会主义教育。

  热爱学校教育;热爱老师、热爱父母教育;思想教育良好的伙伴关系教育;科学启蒙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科学态度教育。

  文明礼貌教育;

  道德、法制卫生环保教育;

  和纪律教

  育

  遵守秩序教育;

  民主与法制启蒙教育。

  环境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社会主义民主遵纪守法教育。

  小学生活的适应;

  情绪、行为的调控;

  学习动机、兴趣、方法和习惯的养

  心理教育学习动机、兴趣、习惯的养成;成;

  注意力、观察力、表达力、想像青春期心理卫生、人际交往的教育。

  力等智能的开发。

  按照重点性、层次性、阶段循环性、整体性的原则,应配置各分段的德育内容重点。如小学六年级重点是:在坚持进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华南碧桂园学校学生文明礼仪常规》的教育及意志品格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劳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与民主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和热爱科学教育,以热爱祖国为动力的学习理想及做合格的小学毕业生的教育。初中一年级重点为:进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华南碧桂园学校学生文明礼仪常规》的教育和健康心理品质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劳动教育和艰苦朴素教育,做好中小衔接,进一步奠定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品质基础。

  三.做好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应注意方式方法

  根据我校的特点和以往的经验,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是有章可循的,也是可以操作的。但要转变观念,讲求方法,不能操之过急。

  1、遵循学生发展特点,改进德育方法。

  中小学各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小学阶段,教师扶持较多,而初中则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渐进”是事物正常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应根据渐进性原则,以学生现状为起点,从实际出发来进行管理。

  初一老师不能让学生一入校就接受全新的管理模式,放手过多,要做好与小学高年级管理方式的衔接。同时,少年学生的独立性、自觉性又在不断增强,教师应转变观念和角色,逐步增加德育工作中的民主性。教师不应再是以道德教育权威者身份出现,而是一位顾问,一位帮助儿童发现问题的引导者,一位讨论问题的参与者,主动帮助儿童消除对教师的依赖思想,变盲目、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个人道德生活的主体;以一种积极进取、自觉成长的生活观,与教师相互探讨、共同思考,学会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初一学生是既像大人又像小孩,这就要求教育者用很大的机智来对待少年的这些特点,既要尊重他们,又要适当的引导、监督他们。可采用主题讨论法、心理活动法、民主对话法、比较鉴别法等,让学生在班会、家庭、社会上获得、印证道德认知;体验、深化道德情感;培养、巩固道德意志;训练养成道德行为,强调由他律内化为自律的全过程。与此同时,小学六年级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渐减少学生的依赖性,以学生为主组织设计队会教育活动,其理性成分要逐步上升,以适应中学的教育活动。

  中小学教师应改进德育方法,增强德育的民主性;应相互走访,相互介绍,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

  2、改进学校管理,保证中小学德育衔接。

  初中学习的科目、内容、深度、矛盾及评价与小学有很大不同,大量全新的信息输入与学生原有的心理结构不相符合,这是学生进入初中感到不适应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就可能发展为“问题”学生,甚至可能出现“乱班”。另一方面,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团、队的事,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最经常性途径。为此,各科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必须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在知识传授上要注意中小学衔接,而且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上也要注意中小学的衔接,作为小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渐放手减少学生的依赖性,以学生为主来组织教学。在各分段的成绩考核中增加严格性,要有竞争意识的培养,才能有适应中学严峻学业成绩评价的承受能力。中学则要通过课堂教学,注意“接”点。注意中小学知识衔接,

  精讲多练,防止学生“走神”,立足课堂,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课堂活动方式及作业批改的方式上仍需实行多样化。少年儿童多需要成功的激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创设成功机遇,充分体现激励性原则,使各层次的学生登上不同的目标,在自己的发展区尽快成长。

  当然我们深知,衔接问题是复杂的,要真正解决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把初中和小学作为一个整体,从德育的系统性、教师工作风格的差异性、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连续性、班队会活动设计的对应性考虑“衔接”,大家互相交流合作,定能有效实现小学——初中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亦能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推荐访问: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德育 目标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