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实验教育实施方案9篇

时间:2022-11-09 10:20:05 来源:网友投稿

新实验教育实施方案9篇新实验教育实施方案  棋山中心小学新教育实验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时代在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以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为指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实验教育实施方案9篇,供大家参考。

新实验教育实施方案9篇

篇一:新实验教育实施方案

  棋山中心小学新教育实验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时代在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以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为指导,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新教育实验的校本研究,重点以“创建书香校园”和“构建理想课堂”两大工程为途径,着力推动新教育实验在我校深入开展,扎实推进新教育学生阶梯阅读课程,努力丰富学生的智力想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校的校本教研核心落实在课堂,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依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使整个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二、工作目标1、营造书香校园,积极营造“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书香校园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校园的形成,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少年”的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阅读意识,能主动在读与悟、读与思、读与创中提升理念,优化内涵,组织班级与教师的读书活动,采用积极评价,让师生共沐书香。2、师生共写随笔。通过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教育学习生活。建立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唤醒教育理想,激发教育热情,增强职业幸福体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自主成长,鼓励教师创建教师博客和登录教育在线等读写交流平台。

  1

  3构筑理想课堂,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在传授文化知识与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并追求个性化的课堂,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以“每日研课”为载体,组织开展教师课堂比武以及各类专题教研活动,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来提高学科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具体工作(一)营造书香校园为推动我校营造书香校园活动的顺利开展,扎实深入地开展好读书活动,本学期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好书香校园的创建工作。1、学生阅读及要求1制定读书计划,每位语文老师必须制定符合本班的读书计划,语文指导组每学期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确定一学期重点阅读书目、选读书目,以班级为单位由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对阅读内容开展讨论,并写出读后感。(2)让所有的教室都成为阅览室,教室里设置“读书角”,采取学生自筹与学校配备相结合的形式筹集图书,并将图书角取上“快乐书吧”、“书海拾贝”,“读书台”等生动的名字,各班专门配备两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鼓励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的“图书漂流”活动。(3)建立读书成长记录档案,学生个人做好读书手抄报、读书笔记、读书资料剪集等,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每学期制定的读书计划,参加读书实践活动

  2

  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建立读书成长档案袋。(4)学期末要组织开展“星级读书小标兵”、“书香班级”、“书

  香家庭”的评选活动等。2、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1)学期初各班确定好阅读主题、做好详细的诵读计划。(2)扎实开展“晨诵、午读、暮省”活动。举行“国旗下的经

  典通读”活动;进行每节课前“五分钟阅读”活动;每周分别安排两次晨诵课和午读课,每次各20分钟。辅导教师加强诵读指导及陪读,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让清朗的读书慢慢浸润孩子的心灵。

  (3)举行“经典诗文诵读竞赛”、“班级诵读比赛”、“诗词配画”、“古诗文知识竞答”、“师生对诗”、“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4)开展推荐“最感动我的一本书”和“我最感动的一篇文章”活动,组织阅读有经验的学生介绍读书的方法,组织学生读书笔记的评比和展览、班级与班级之间进行“好书中转站”、读书主题班会等活动。

  3、教师阅读及要求(1)设置教师阅读底线要求:①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每天阅读教育类刊物、教育著作、或文学作品时间不少于半小时。②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本学期组织“全校老师共读《新教育》一书”活动,并写出一万五千字以上的读书笔记,

  3

  定期进行读书交流。③教师每年阅读2-3本文学名著。(2)拓宽阅读渠道,丰富阅读资源鼓励老师做好“四个一”:要有一位自己崇拜的教育家,系统地

  学习他的教育思想;要有一本看家的教育专著,精心研读,做到常读常新;要有一份高质量的教育期刊,博采众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如《人民教育》、《教学设计》、《教师博览》、《教学论坛》、《中国教育报》等;要有一个经常浏览的教育网站(教育在线、与你同行博客等),及时了解最新教育信息。

  二、师生共写随笔师生共写随笔,就是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教师的日常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写教育随笔不仅是练笔,也不仅仅是“心灵的对话”,教育随笔还有育德启智功能,教师和学生在写随笔(日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我,反思自我,促进师生超越自我,教师可以把随笔写在批阅里,可以为每个孩子写信,写贺卡,写观察日记,鼓励教师和学生坚持记录生活的轨迹和人生反思的成果。师生在坚持写随笔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读书、实践、反思”的习惯,使教育随笔日记的写作,成为教育日常的工作状态与生活状态,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创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1、学生写日记

  4

  (1)每周要写周记,写出自己所见、所闻、所想及学习、生活的点滴。

  (2)做好学生周记的推荐工作。语文老师要做有心人,将学生的优秀日记保存好,定期在班级板报、展板上展示,并将精彩篇章推荐到有关报刊杂志。

  (3)以“校园广播站”为主阵地,积极开展活动,鼓励爱好写作的学生勤写优秀文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师写随笔专业阅读与老师的业务学习相结合,专业写作与日常教学的随笔、反思、案例、小故事等形式相结合,老师每月写两篇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1)教师可以结合本职工作撰写班主任工作日记、课堂教学反思、教育反思、读书笔记等,每周至少两篇。(2)提倡教师随笔,建立个人教育博客,鼓励教师与大师对话,与同行交流。(3)学校定期开展“教育论坛”活动,由教师交流读书心得、实验感受。(4)要求45周岁以下的教师在网上建立博客或者主题帖、记录和反思教育教学生活,在更广更高的平台上与更多更优秀的人进行交流,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的飞跃。(三)构筑理想课堂1、教师赛课,提高岗位热情。

  5

  为了提高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现课堂质量的提高,促进理想课堂的生成,结合教学工作计划,组织教师基本功大赛。

  2、教学开放,打造优质课堂。开展教学开放周活动,邀请镇内外老师与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以“讲、评、议”活动为主,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3、集体备课,完善教学设计。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组长要认真准备好书面发言材料,(包括:教材分析、教材重、难点、教学手段及措施、个案设计及理论依据、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思考等),其他成员进行认真的讨论,研究教学新思路,讨论教学新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修改教案中的不足,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4、上研究课,有效改进课堂。研究课要充分准备,评课的过程杜绝走过场,谢绝客套话,追求实效性。因此评课的时候所有教师都能畅所欲言,谈收获,说得失,讲优点,提不足,保证研究课的效果。5、勤写反思,构建理论基础。思考是创新的原动力,而反思则是前进的方向舵,引领师生在读书中思考,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革新,在思考中创造,让思考伴随师生成长,让理想的学生在思考中进步,让理想的教师在思考中发展,让理想的课堂在思考中飞扬,让广大的教师在上课和评课的过程中理解、实践、运用和反思。业务指导组将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6

  四、保障措施1、组织机构保障。新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孝进副组长:姚瑞周成员:高德亮朱灵高秦四坤宋纪英战祥飞2、管理制度保障。建立相应的活动细则、检查制度、考核制度,使新教育实验工作管理走向规范化。建立“六有”制度:即每次学习有材料,个人学习有笔记,集中学习有记录,讨论发言有提纲,学习体会有文章,阶段总结有成效。3、评价机制保障。学校把新教育实验的实施成果作为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要给予表彰、奖励,并组织推荐新教育优秀教师到开展新教育的相关学校进行学习参观。

  棋山中心小学

  7

  

  

篇二:新实验教育实施方案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6.03•【字号】榕政办[2006]86号•【施行日期】2006.06.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榕政办〔2006〕8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市教育局《关于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试行)》已经市政府研

  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二○○六年六月三日

  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试行)(福州市教育局二○○六年五月二十日)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整体规划和工作部署,从2006年秋季起,我市普通高中学校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为了保证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要坚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构建具有福州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新体系下,把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作为深化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质性进展,提高基础教育整体质量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机遇,为培养和造就与省会城市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指导、省级领导、市县组织、学校实施”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进我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二、目标和任务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目标是: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的要求,把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作为深化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载体,立足我市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水平,构建与省会城市一流教育相适应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主要任务:1、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探索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办法和实现方式,提高国家课程的执行能力以及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管理能力。2、促进我市普通高中教育的内涵发展,探索适应我市不同层次普通高中的学校课程方案,提高我市高中教育质量和规模效益。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形成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

  3、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探索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充分发挥我市普通高中省、市实验样本校的实验、示范和辐射作用,为国家新课程的实施、完善和推广提供有益经验。

  4、建立适应我市普通高中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提高我市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5、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与我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6、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三、实施步骤与工作重点(一)准备阶段(2006年4月--2006年8月)1、成立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2、成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专家指导小组和7个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课题小组,制定《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工作指导意见》和各课题研究工作方案,提出适应我市高中教学实际的各学科选课和模块教学指导意见。3、确定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2006年6月前34所省、市普通高中样本校先行制定各类新课程实验配套工作方案,为全市各类普通高中提供示范和样板。4、建立学科专业支撑体系,确认学科教研基地,建立我市高中课改博客网站和教学资源库,为全市实施新课程以及教科研工作提供服务和交流平台。5、制定《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师资培训方案》,组建实施新课程的培训者队伍,对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普通高中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研员、教师进行知识培训、各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和学科教材培训。

  6、成立福州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教材选用委员会和学科教材选用小组,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为提高我市高中教育质量选好教材。

  7、制定《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宣传工作方案》,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全社会深入宣传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和意义,努力营造有利于我市新课程实验的良好社会氛围。

  8、普通高中学校在2006年8月底前分别制定好指导学校实施高中新课程的配套文件:(1)《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2)《高中新课程排课方案》;(3)《高中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手册》;(4)《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方案》、(5)《高中新课程校本研修实施方案》;(6)《高中新课程宣传工作方案》;(7)《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8)《高中新课程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实施方案》;(9)《高中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案》。同时做好《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方案》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二)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9年6月)1、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要求安排课程,不得随意增加和减少课时,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学校在按计划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制定开设达到最基本要求的选修课程,各类达标学校和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更多可供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丰富多彩、高质量的选修课程,逐步提高选修模块的开设比例。2、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规范、高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知识的意义。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3、实行学分管理。学校要根据课程方案的学分要求形成学年学分分配表。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程序,规范操作过程,严禁学分认定中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行为。

  4、建立和完善选课指导制度。根据新课程方案的要求和学校实际,逐步建立行之有效的选课指导制度。学校要鼓励学生选修更多的模块,从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出发引导他们学会自主选择,形成个人的学习计划,并学会随着自身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学习计划,使其更适合自己的发展需要。

  5、高度重视新开设的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保证开设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技术课程要着重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造力”,加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科学之间的联系。要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及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保障学生活动安全有效。准确理解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及内涵,建立完善的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倡导学生积极投入、主动探究、亲身实践的学习方法。

  6、学校要根据新课程实施的需要,充分利用、挖掘、扩展教师、场地、设备等学校现有人力和物力资源,实现资源的重组和优化,建立适应模块化教学特点的、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新机制。要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课程管理平台,实现课程开发、教学常规管理、学生学习评价管理信息化,实现教师教学研究与交流网络化,实现学校办公自动化。课程管理网络平台既要发挥管理职能,又要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成为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阵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伙伴。

  7、建立课程资源的共享机制。学校要合理利用本校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学校特色资源、学科优势资源,积极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努力形成学校的课程资源体系。鼓励校际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共同建设校本课程资源。

  8、学校要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积极开展新课程研究与实验。要充分运用国

  家赋予的课程自主权,确立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办学理念,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课程发展规划,不断丰富和提高学校的文化内涵,形成学校特色和品牌。

  9、充分发挥省、市样本校的作用。及时总结推广各类样本校的排课选课方案、学分管理、课堂教学、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综合素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实验过程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资料,发挥样本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10、充分发挥高中新课程学科指导小组的作用,利用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博客网站和教学资源,加强教科研工作,为全市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教学和研究服务。

  (三)总结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2月)1、总结三年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市各学校及教师的各项经验、成果,总结六项市级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2、由专家和学科课程指导组选择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3、召开全市表彰大会,对在实施新课程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以及优秀科研成果给予表彰。四、组织、管理与保障(一)组织与管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涉及面广、影响面大、社会关注度高,必须加强对新课程实施工作的组织与领导。1、成立由市政府朱华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郑祥关、市教育局局长赵素文、市教育局副局长许荔萌、郑家厦、郑勇、福州教育学院高山副院长为副组长,市政府办公厅、市教育局、福州教育学院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课程改革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落实配套措施;指导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课程实验的具体实施工作。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各县

  (市)区也要相应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本县(市)区的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组织和领导。同时,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和落实各个阶段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2、成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专家指导小组和6个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课题领导小组,负责对以下6个课题的研究和推广:对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组织、领导、规划与管理;教学实施、评价与管理;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与学生选课指导;高中新课程标准与教材、课程资源的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与管理;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管理等。

  3、各类普通高中学校要成立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本校具体实施新课程实验的组织与领导,制定相关制度和具体实施方案,以保障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有序进行。

  (二)保障措施1、培训工作(1)培训原则:新课程培训应成为校长、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要将通识培训、课程标准培训、教材培训紧密结合,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培训,强调针对性、注重整体性、重视过程性、体现操作性和反馈性。使受培训者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深刻领会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精神实质,逐步按照新课程理念进行学校管理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现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全面培训”和“全程培训”的目标,做到不培训不上岗。(2)培训层次:高中新课程培训要充分发挥国家、省级培训的作用,积极开展市级、县(区)级培训和校本培训。部分教育行政人员、校长、教研员参加国家级培训;所有高一实验教师参加由市教育局组织的于今年8月举行的市级培训;在实验过程中,由县(市)区教师进修校组织对实验教师的教材、教法县(市)区级培训,由校长负责组织对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家长的校级培训等。

  (3)培训内容:包括通识培训、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教材培训三大部分。(4)培训形式:贯穿实验全过程的培训计划包括专家报告、专题讲座、案例教学、参与式研讨、集备交流、说课评课、课题研究等。2、经费、物资及政策保障(1)经费: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市和县(市)区要根据高中新课程实施的需要,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拓展高中教育资源,加大对教学用房、实验室、图书馆(室)、体育场馆和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更新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努力实现实验设备与实验手段的现代化,开发和建设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满足各科实验教学的需要。福州市教育局设立课程改革专项经费,以保证开展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有关培训、科研、设备添置等所需的专项开支。开展课程实验期间,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评估现有设施,进一步增加投入,购置并完成实验所必须的设备设施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课改作好基本物质保障。(2)建立并完善课程改革的评估督导制度,改革现行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各项制度,建立和完善与课改相适应的系列评价体系与制度,建立激励、制约机制,推动实验工作的全面开展。市教育局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纳入对学校的督导评估,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作为评选先进单位的必备条件。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列入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评选的优先条件。各学校将实验工作的开展情况列入对教师的业绩考核之中。通过以上措施,充分调动学校领导和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实验的积极性,引导学校和教师积极投身到实验工作中。(3)建立福州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测试评估系统,检查教学效果,为教学、教材评价积累资料。为准确跟踪研究和评估普通高中课程运行质量,福州教育学院将加强对各类学校各学科模块结业考试试卷的评估,以保证课程标准真正落实到位。每学期末,市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汇总各校实验情况和统计资料,对全市实验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

  (4)市教育局、福州教育学院相关职能处室要指导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及时总结学校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取得的先进经验,帮助学校和教师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充分利用《福州教育学院》等网站,及时为学校、教师提供学校资源,为各实验学校及实验教师构建交流信息、协商讨论、展示成果的平台。

  (5)争取社区和家长的参与,积极争取社会各部门和单位支持学校按课程及教材要求组织的有关课程改革实验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全社会理解、支持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各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讲座,开放学校、开放课堂等途径让社会、家长了解课改,认同课改,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形成领导重视,群众理解,社会支持的良好环境,确保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各项目标的实现。

  

  

篇三:新实验教育实施方案

  盐城市腾飞路初级中学新教育实验方案

  盐城市腾飞路初级中学新教育实验方案

  新教育实验探索本真教育,思考终极意义,引领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扎实有效地开展新教育实验,打造学校办学品牌,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和省、市?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意见?,结合?盐都区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和我校实际,制定如下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为指导,以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的开展〞为根本,坚持“传承与创新、改革与开展〞的工作原那么,采取“稳步推进、分类实施、全面介入、重点突破〞的根本策略,确立“燃烧热情,积极参与;点亮信念,创新创优;奋展勇气,提升质量;温暖心灵,塑创特色〞的根本思想,强化“研究兴校、质量立校、品牌强校〞的工作要求,积极追寻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促进腾飞路初中又好又快开展。二、目标任务积极推进三项整合性教育工程,组织实施“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实现“学生生存状态、教师行走方式、学校开展模式、教育科研范式〞四大改变,逐渐形成“晨诵、午读、暮省〞的学生生活方式和“专业阅读+专业写作+

  专业开展共同体〞的教师开展模式,推动学生生命成长、教师专业开展和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和丰富的情感。

  三、实验工作内容依据上级部门相关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实施。〔一〕营造书香校园我校于2021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建设书香校园,为我们学校的品牌创立找准了支点。我们在校园内播撒读书的种子,强化阅读的理念,营造阅读的气氛,构建阅读的课程,开展阅读活动,努力使阅读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成为师生的自觉习惯。1.加强图书室建设,图书量要按照相关标准配齐,特别是要配备与新教育相配套的书籍。图书要向师生敞开借阅,阅览室要向师生经常开放,促进师生广泛而深入地阅读。2.让所有的教室都成为阅览室,教室里设置“读书角〞,采取学生自筹与学校配备相结合的形式筹集图书,各班专门安排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鼓励班级之间的“图书漂流〞活动。3.围绕“建设书香校园〞这一主题,有方案、有目的、有指导性地开展全校性“晨诵、午读、暮省〞读书活动,确保晨诵15分钟,午读30分钟。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发奋向上的校园文化气氛,培养师生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在校内形成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4.举行“经典诗文诵读竞赛〞、“最感动我的一本书〞和“我最感动的一篇文章〞等活动,组织阅读有经验的学生介绍读书的方法,组织学生读书笔记的评比和展览及读书主题班会等活动。

  〔二〕师生共写随笔师生共写随笔是一种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共同记录,反

  思成长的双向交流的形式,它的突出作用在于师生可以通过文字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推动教学的顺利开展。师生在坚持写随笔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读书、实践、反思〞的习惯,使教育随笔的写作,成为教育日常的工作状态与生活状态,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创立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1.教师随笔〔1〕年轻教师每月4篇,45岁以上教师每学期4篇,每篇不少于1000字。教师的教育随笔,要与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相结合,要求具有真实性、创新性和可读性。可以是对自身的教育实践、教学行为,以及教研活动等情况进行整理、分析与反思;可以是对某种教育现象或困惑的记录;可以是对现阶段教育教学的改革提出自己的思考;也可以是为学校的整体开展献谋献策。

  〔2〕学校每学期为教师出一本优秀的教师随笔集,对选入随笔集的教师发放入编证书。

  2.学生日记〔1〕每周至少写两篇日记,学生日记的内容可以是生活的体验、读书的心得、各种活动和比赛的感想等,鼓励学生尝试

  写英语日记。学生日记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或诗歌。

  〔2〕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优秀日记的评选;每学年出刊一本学生的优秀日记集。

  〔三〕聆听窗外声音以“新教育实验〞理论为指导,通过举办学习讲座、召开

  主题报告会、参加社区活动等形式,请进来指导、走出去交流,请进来帮带、走出去实践,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利用社区资源,结合媒体网络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形成多元价值观,从而加强学校内外沟通,感受窗外的世界、引导教师开展,促进学生成长,为新教育实验注入动力,为师生的生命开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实现师生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

  1.通过法制教育活动邀请“夕阳红〞法制宣讲团来校举办师德讲座、法制讲座;通过教学开放周、特色巡礼周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员、知名人士走进教室,走进学校,指导开发班级课程或校本课程;通过健康教育月邀请医院的医生或护士举办保健讲座活动,让师生接受教育、拓宽视野。

  2.通过观看爱国影片、专题片等,进行影评、时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3.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开拓实验,转变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四〕培养卓越口才我校将以课堂为主阵地,利用好课堂环境和外部环境,营

  造自由交流的和谐气氛,继承培养卓越口才训练的有效手段,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既注重课内训练,又注重课外活

  动交流;既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又提高母语语言输出功能,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愿说、敢说、乐说、会说的精神,到达培养卓越口才,打造自信人生之目的。

  1.开好“演讲育人〞课。让每一位教师在认真学习和研究的根底上,精心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交流表达的时机,使课堂成为培养卓越口才的阵地。

  

篇四:新实验教育实施方案

  distributionsystemlinkedgoalstasksbenefitspayrollmanagementobjectivesapproacheffectivelymobilizedstaffmeanwhilestrengthenedcostmanagementfocusstafftrainingemployeeskillsservicequalityhasbeensignificantlyimprovedsaving16潮州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一级新课程开设计划表供参考科目第一学期第事学期周节数学分第一学段语文语文1选1语文2选1语文3选1语文4选14182英语英语1选1英语2选1英语3选1英语4选14182数学数学1选1数学2选1数学3选1数学4选14182政治经济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政治生活地理地理1地理1地理2地理2物理物理1物理1物理2物理2化学化学1化学1化学2化学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选修1音乐选修1选修1选修1体育不健康田径运劢选修1健康教育与题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根据具体情况安排社区服务参加5个工作日以上社会实践参加一周社会实践323666

  潮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试行稿)潮州市教育局2010年8月20日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部署,我市从2010年秋开始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10]6号)《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教基[2010]21号)和省教育厅2010年4月《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粤教基[2010]47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实验方案。一、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从我市的实际出发,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为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各类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二、实验工作的目标任务1、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高速发展需要。2、促进地方和学校课程管理和课程建设能力的提高,形成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

  1

  3、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4、建立适应我市普通高中教学要求的校本教研制度。5、建立适合我市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促进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7、建立适应我市不同层次普通高中的学校课程方案。三、实验工作的组织与领导(一)实验的领导与组织为加强对我市本次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领导,市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组织和领导。市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组长:曾晓红

  副组长:陈鸿鑫成员:谢斯纯、柯泓、许贵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许贵隆办公室成员:庄建明、张汉林、黄秋宏、蔡小宜、汤如峰、周俊钦、余翀、张世潢

  办公室职责:协助领导小组做好组织、管理全市课改实施工作,协调各职能小组的工作。办公室下设8个工作小组:课程改革管理组:

  2

  组长:黄秋宏职责:牵头做好课改规划和管理工作课程改革指导组:组长:张世潢职责:负责新课改的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指导,制订课改实施方案,组织教材教法培训,开展教学业务指导和检查工作。课程改革评估督查组:组长:张汉林职责:负责课改督导评估方案的制订并组织督导评估。课程改革经费计划组:组长:汤如峰职责:负责课改经费的计划、筹措和监督使用工作。教师培训管理组:组长:蔡小宜职责:负责做好教师编制规划和新课程教师培训组织工作。课程改革宣传组:组长:周俊钦职责: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舆论、宣传工作。课程改革装备使用指导组:组长:余翀职责:负责课改设施设备的装配指导工作。

  3

  课程改革服务保障组:组长:庄建明职责:提供课改文件,课改资料撰写和收集及有关课改活动的人力、物力保障。各县区教育局也要成立基础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学校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基地,校长是学校实施新课程的第一责任人,广大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各教育局要与本县(市)区的普通高中密切联系,形成在学校层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使每一所学校逐步建立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市金山中学、潮安县凤塘中学已确定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样本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全力以赴,使实验能在全市发挥应有的作用。市、县(区)两级教研部门是本次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专业研究队伍,要重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积极稳妥地做好实验指导工作。要以学校为基点,以课程改革研究项目为中心,统筹安排各学科的教研活动,特别要重视抓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的指导。(二)经费、物资及政策保障1.经费: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设立课程改革专项经费,实验期间,作为实验开展有关培训、科研、经验交流、资料编印、奖励先进集体或个人等所需的专项资金。专项基金由市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专款专用,以确保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开展课程实验期间,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评估现有设施,进一步增加投入,购置并完善实验所必须的设备设施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课改作好基本物质保障。

  4

  2.调整师资结构,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承担课改实验学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确保承担课改实验任务的教师通过培训和个人研修提高后,都能承担相应的新学科教学与教育科研工作。3.做好高中学校的资源整合工作。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地方和学校课程的有效设置和管理需要各高中学校加强沟通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尤其是各直属学校和规模较大的骨干学校要真正发挥教研教改的核心和辐射作用,争取成为全市实验的样板学校,带动全市高中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要尽快建立校际合作共享机制,实现共同发展。在校学生规模少于600人的学校应根据学校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跨校、跨区协作,寻求教学资源共享,争取尽快在师资、场地、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满足课程运行的基本要求,并按要求开设课程,制订课程计划上报市教育局和省教育厅,经省教育厅审核批准,采用过渡性课程设置。4.改革现行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各项制度,建立和完善与课改相适应的系列评价体系与制度,建立激励、制约机制,推动实验工作的全面开展。市教育局拟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纳入年度的全市教育综合评估中,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作为评选教学先进单位的必备条件。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列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评选的优先条件。全市要组织评选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的活动。各学校将实验工作的开展情况列入对教师的业绩考核之中。通过以上措施,激活内驱力,充分调动学校领导和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实验的积极性,引导学校和教师积极投身到实验工作中。5.建立市实验教学质量测试评估系统,检查教学效果,为教学、教材评价积累资料。为准确跟踪研究和评估普通高中课程运行质量,各学校实验年级都必须参加由市教

  5

  育局教研室统一组织的质量测试,每学期末,市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汇总各校实验情况和统计资料,对全市实验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6.市、县(区)两级教研部门要指导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及时总结学校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取得的先进经验,帮助学校和教师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络,及时为学校、老师提供学习资源,为各实验学校及实验教师构建交流信息、协商讨论、展示成果的平台。7.争取社区和家长的参与,积极争取社会各部门和单位支持学校按课程及教材要求组织的有关课程改革实验活动,各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讲座,开放学校、开放课堂等途径让社会、家长了解课改,认同课改,营造一个社会支持课改的良好实验氛围。四、实验教材的选用与管理贯彻落实教育厅〈〈关于公布2004年秋季普通高中新课标实验教材用书目录和认真做好教材选用工作的紧急通知〉(粤教办[2004]58号)中的精神,市成立高中教〉材选用委员会,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为我市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选好教材。五、强化培训,更新观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是我市基础教育的头等大事,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课程改革的操作者——教师。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要求各有关科室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确保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与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一)培训原则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强调针对性、注重整体性、重视过程性、体现操作性和反馈性。

  6

  (二)培训层次积极开展多级培训。(1)部分教育行政人员、校长、教研员参加的由教育部主办、由国家高级行政学院承办的于今年4—6月举行的国家级培训;(2)所有高一实验教师参加的由省教育厅主办、由华南师范大学承办的于今年7—8月举行的省级培训;(3)在实验过程中,由市(县)区教研室组织的对实验教师的教材、教法市(县)区级培训;(4)由校长负责组织的对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家长的校级培训等。(二)培训内容包括通识培训、学科培训、教学实例三大部分。(三)培训形式贯穿实验全过程的培训计划包括专家报告、专题讲座、案例教学、参与式研讨、作业论文、集备交流、说课评课、课题研究等。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一)课程结构和内容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课程内容按教育部制订的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和省教育厅制订的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教学指导意见施行。根据学分管理的要求,各教育部门必须提供足够丰富的课程资源供学校及时调整、灵活安排课程内容;学校要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施设备、社区等课程资源,对每一学年、学期、学段必须安排足够丰富的课程资源,灵活安排课程,供学生选择修习;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选择修习课程、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

  7

  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选修课程由选修一和选修二组成,选修一是地方课程,选修二是学校课程。学校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二)课程实施和管理1.普通高中学制为3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2.为了使学生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减少并学科目,保证学生集中有效地学习,学校应该尽量做到将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授课9周,复习考试1周。每个模块修习时间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每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学校也可以按学期安排各模块课程。3.每个必修模块和若干选修模块经过规定的学时和方式修习,并且达到质量要求,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按教学管理要求予以认定。4.综合实践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共23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三学年共15学分,可每年安排5学分,也可三年统筹安排,学生自主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等领域中选定研究专题,进行探究和实践;学生每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共6学分;学生三年内必须参加社区服务不少于10个工作日并获得相关证明,共获得2学分,可在高一、高二分别参加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分别获得1学分。5.学生修习课程的要求通过学年学分和三年总学分进行管理。学校通过学分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学生学业状况通过学分记录予以量化反映,并且通过适当的描述反映学生成长发展程度。

  8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每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内必须获得必修学分116分(包括综合实践活动23学分);选修学分在28分以上,其中选修二至少获得6学分;三年总学分达到144分方可毕业。鼓励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习更多选修课,获得更多学分,通常情况下三年内获得总学分可达到180分。6.学校应积极创设条件,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建立校际合作和社区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尽可能满足学生选课需求,开设丰富多样的、高质量的选修课。要求必修课必须100%开设,选修一课程的开出率不能低于所提供模块的80%,同时努力开设选修二课程。目前,在校学生规模少于600人的学校,经省教育厅审核批准,可以在批准的年限内采用过渡性课程设置,即其中必修课必须100%开设,选修一课程的开出率应在所提供模块的60%以上,选修二获得学分不低于6学分,三年总学分仍为144分方可毕业。各县、区教育局要充分发挥市教育信息网的作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组织本地区各类型学校在师资、场地、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师资、教学条件暂时未能达到教学要求的学校,要在各地教育局指导下制订计划、采取措施,努力予以完善。7.学校要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做好学生选课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课和制订课程修习计划,使学生适应新课程的学习。要给学生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意见,对各门课程简介、选课基本程序及模式、选课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不同发展需求的选课模式、学分计算方法、成绩考核方式、普通高中毕业要求、高校招生等进行说明和指导,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保障。学校要引

  9

  导家长正确地配合学生选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制订三年课程修习计划,报学校归档。选定修习模块后,一般情况下不得更改。如确需改动,需提前一学期报告老师并经学校批准。8.学校要形成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方案。各地学校要根据省教育厅的课程实施意见和市教育局的实施方案及课程开设计划等文件,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校课程方案。不同的学校,课程方案可以不同,一个学校的课程方案,其最核心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给学生提供什么课程(模块),一是学校如何提供这些课程(模块)。下面提出一般意义的课程编排程序,供参考。(1)学校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这是实施高中课程新方案所必须的,也说明新的高中课程方案的实施将导致学校结构和功能的部分变革。该课程指导委员会主要由校长、教务和教研部门负责人、各科目(学科)负责人等组成。(2)成立学科课程小组。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组建各学科课程小组。学科课程小组的核心成员为本学科任课教师。(3)各学科课程小组提出开课方案。各学科课程小组负责讨论并提出本学科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意见和初步的开设方案以及课程说明,并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该方案包括本学科(课程)的课程性质和学分分配情况,必修模块的开设顺序,哪些选修模块应该有先修课的要求,哪些模块没有先修课的要求,本学科教师的开课能力等。各学科的课程开设方案意义重大,是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编排的基本依据。该方案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到学校课程总方案的质量。(4)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公布拟开设课程总清单。课程指导委员会应及时对各学科课程小组上交的开课方案进行汇总和调整,在此基础上列出和公布下一学期供学生选

  10

  择的所有课程的总清单。(5)学生依据学校公布的拟开课程清单,在教师指导下,依据自己的学习意愿进行选课,填写选课单。最好在期末放假前完成此项工作。(6)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填写的选课单进行统计和汇总,并将汇总结果上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7)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排出课程方案与课程表。课程指导委员会对全校各班汇总上来的学生选课情况进行统计和大汇总,并作适当调整,最后编排出下一学期的课程表。(8)学生依据学校课表确认和调整自己所选的课程,制定自己的课表。9.学校课程方案形成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1)每学期分两学段安排课程。为便于学校合理而灵活地安排课程,减少并学科目,集中有效地学习,将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2)高一以必修课为主,特别是高一的第一学期应以必修课为主,高三尽量少排或不排必修课。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将课程拉得太长。另一方面,因为许多选修课的开设要以必修课为基础,所以,将必修课集中在低年级开出,有利于选修课程的开设。另外,学生入学初期对新的课程方案有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指导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3)学生要有自己的个性化的课表,即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课表。这一点与以前大不相同,应该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这也是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后的必然结果。(4)每门课的周课时应为偶数。建议每门课程的周课时数为偶数,如每周2节

  11

  或每周4节。学科课程最好为每周4节。一学期划分为两段之后,每段10周(其中一周是复习等机动时间),而模块学分数多数是以2学分、少数是以1学分(如艺术类模块)为基本单位。一学段内,如果是周4课时,9周正好是36课时,学生在每个学段可以集中学习6-8门学科课程(模块)。(5)学校只需排108个学分的必修课程。学生毕业要求修得116个必修学分,其中的8个必修学分从其他渠道获得。学生每年参加一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个学分,3年修满6学分;3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2个学分。(6)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要修得一定学分(必修、选修均可)。学校每学年各学习领域都要有课程开出,并保证学生学习。需要说明的是,对具体学生来讲,每个学习领域每学年都要修得一定学分,不是每个学习领域的每个科目每学年都要获得一定学分。(7)体育、艺术课程应延续到高三下学期。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根据《方案》规定,高三下学期应有一定的体育、艺术等课程开出。(8)选修课宜从高一第三学段以后逐步引入。综合各方面因素,选修课不宜过早全面引入,建议选修课从高一第三学段开始引入,留出一定时间让教师熟悉学生,促成相对稳定的行政班集体的建设;让学生有时间了解高中的新课程方案和学校课程开设情况,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熟悉如何选择课程,在选择中学会选择。(9)建议对一般课程两节连排。一般情况下课程两节连排为宜,这样做可以减少学生课后来回换教室、找教室的次数,学生一个上午只要换一次教室,而且是在课间大休息时间换教室,不会那么匆忙。

  12

  (10)学生选课最好以学期为单位。即在假期一次选定一个学期内两个学段所有想修习的课程,而不是每次只选一个学段的课程。这样做有如下好处。第一,学生是在假期选课(学生选课的具体操作可在每学期末进行),学校是在假期排课,可以比较从容,还有调整的余地。第二,相比以学年为单位,学生能依据自己的兴趣以及学校实际的开课情况更加及时地调整选课,使选课灵活度更大,更适合自己的实际和发展变化。第三,相比以学段为单位,这样做更经济实用,工作量少一些。因为每学年的一二学段之间、三四学段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假期隔开,如果以学段为单位选课,势必给学生和学校增加不必要的选课负担,使选课很匆忙,也缺乏必要的调整余地。第四,以学期为单位选课有利于学生整体考虑两个学段的课程选择和课程安排,有利于学生克服过于急功近利的选课行为。10.选修模块开设要求:25名以上学生选修,必须开设;11—24名学生选修,学校应尽可能开设;少于10名学生选修,学校可以不开设。11.学校应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设选修二课程(学校课程)。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有特色的学校课程。学生修习学校课程不得少于6学分。学校课程学分由学校认定。12.学生考核未通过的科目、模块可以按规定进行补考,补考合格方可获得学分。补考仍不合格的科目,允许重修或另选修其他模块。在达到该学习领域和科目最低学分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跨科目或领域选修其他模块。13.对于未经在校修习已经达到课程修习水平要求的学生,允许通过相应的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由学校认定其学分。转学学生在原校修习获得的学分,经审查核实,

  13

  转为转入学校的累计学分。选修网上课程及大学课程的修习学分,由所在学校作出相应规定后予以认定。14.有序地组织教学和有效地指导学生。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教学管理,辅之以教学班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活动。鼓励学校探索多种形式教学班组织教学。15.合理有序安排课程,高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高一下学期开始开设并逐步增加选修课程;高三下学期在安排总复习的同时,应保证学生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获得一定学分。16.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在本职教学岗位上开展教学研究,加强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交流与研讨,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教学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学校应与教研部门、大学等具有较高学术力量的部门建立联系,形成有效的专业咨询、指导的教师进修网络。(三)改革评价方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新课程要求建立起完善的校内评价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督导机制,加强对学校实施新课程的评估和督导。(1)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改变仅仅用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状况。(2)学生学业成绩以及学分的认定由学校根据各有关规定以及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认定。学生毕业资格由学校根据相关规定认定。(3)考虑到全市存在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学校以及学生的不同水平的实际,为

  14

  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加强课程改革指导,加强质量检测。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规模大、理念新,没有经验,不易把握。因此,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课程改革实验的研究,市县两级教研部门更要加强对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指导,确保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进行。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使每一位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地发展,因此,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各学校必须牢牢抓住“质量”这根生命线,千万不要因为改革而放松了对质量的要求。要主动接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普通高中课程的教学实施、评价与考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进行的监控。新课程的实施应适应改革了的新的高等学校招生要求。七、潮州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一级新课程开设参考意见根据上级有关通知的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提出2004—2005学年高一新课程开设计划(见附件),供各学校参考。2005—2007学年新课程开设计划将在适当时候另行公布。

  15

  潮州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一级新课程开设计划表(供参考)科目语文英语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信息技术音乐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合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计选修1田径运动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语文1(选1)英语1(选1)数学1(选1)经济生活历史1地理1物理1化学1信息技术基础选修1选修1选修1健康教育专题题选修1第二学段语文2(选1)英语2(选1)数学2(选1)经济生活历史1地理1物理1化学1第一学段语文3(选1)英语3(选1)数学3(选1)政治生活历史2地理2物理2化学2选修1第二学期第二学段语文4(选1)英语4(选1)数学4(选1)政治生活历史2地理2物理2化学2周节数4+14+14+1222222224学分8+28+28+24444443481232+366+6

  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参加5个工作日以上参加一周社会实践

  16

  

  

篇五:新实验教育实施方案

  盐城市腾飞路初级中学新教育实验方案

  盐城市腾飞路初级中学新教育实验方案

  新教育实验探索本真教育,思考终极意义,引领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扎实有效地开展新教育实验,打造学校办学品牌,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市《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意见》,结合《盐都区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和我校实际,制定如下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为指导,以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根本,坚持“传承与创新、改革与发展”的工作原则,采取“稳步推进、分类实施、全面介入、重点突破”的基本策略,确立“燃烧热情,积极参与;点亮信念,创新创优;奋展勇气,提升质量;温暖心灵,塑创特色”的基本思想,强化“研究兴校、质量立校、品牌强校”的工作要求,积极追寻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促进腾飞路初中又好又快发展。二、目标任务积极推进三项整合性教育项目,组织实施“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实现“学生生存状态、教师行走方式、学校发展模式、教育科研范式”四大改变,逐渐形成“晨诵、午读、暮省”的学生生活方式和“专业阅读+专业写作+

  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发展模式,推动学生生命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和丰富的情感。

  三、实验工作内容依据上级部门相关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实施。(一)营造书香校园我校于2015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建设书香校园,为我们学校的品牌创建找准了支点。我们在校园内播撒读书的种子,强化阅读的理念,营造阅读的氛围,构建阅读的课程,开展阅读活动,努力使阅读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成为师生的自觉习惯。1.加强图书室建设,图书量要按照相关标准配齐,特别是要配备与新教育相配套的书籍。图书要向师生敞开借阅,阅览室要向师生经常开放,促进师生广泛而深入地阅读。2.让所有的教室都成为阅览室,教室里设置“读书角”,采取学生自筹与学校配备相结合的形式筹集图书,各班专门安排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鼓励班级之间的“图书漂流”活动。3.围绕“建设书香校园”这一主题,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性地开展全校性“晨诵、午读、暮省”读书活动,确保晨诵15分钟,午读30分钟。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师生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在校内形成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动交流;既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又提高母语语言输出功能,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愿说、敢说、乐说、会说的精神,达到培养卓越口才,打造自信人生之目的。

  1.开好“演讲育人”课。让每一位教师在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精心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交流表达的机会,使课堂成为培养卓越口才的阵地。

  2.开展好“课前三分钟主题演讲”活动。演讲内容可以是围绕身边发生的事情,以所见、所闻叙述性为主;可以是时事播评、好书介绍、读书体会等,以所感、所悟为主;也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演讲活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参与的广泛性。

  3.开展“双语演讲”。创设良好的双语听说氛围,以英语课堂为主阵地,开展双语演讲和英语情景剧表演等活动。。

  4.举行校级演讲比赛。每学期以校为单位举行一次大型演讲活动,例如:举行“我心中的英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主题演讲比赛。

  (五)构建理想课堂理想的课堂是一种弥漫着“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氛

  围的课堂,是一种体现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的课堂。依据《盐都区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和盐城市将制定下发的《课堂教学常态课达标要求》,参照盐城市一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教学策略和“学案导学·问题引领·合作探究·自主展示”的教学模式、河南樊相一中“五让六环节”的课堂做法,坚决摒弃低效课堂,积极打造高效课堂,认真搞好常态课堂。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文化知识与生活体验的有机结合。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关心”每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学生,“信任”学生。

  2.注重课堂教学行为:体现“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激励”,将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体现“参与”,发挥主体作用;体现“表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善于表现的良好心理素质;体现“创造”,教师敢于在教学方法、手段及艺术形式上进行创新;体现“成功”,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见解,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占领;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环境,让他们自己去感受;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六)推进每月一事“每月一事”主题教育活动能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德育要求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实践行为,时时事事有习惯养成的标杆和行为的准绳,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等素质,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小事中学会做人,在做人中学会求知,最终形成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观。

  1.德育处为每月活动主题负责人,班主任负责实施。依据我校“每月一事”实施方案拟定的主题,与晨诵、午读相结合,发动学生搜集活动资料,精选与主题相关的成语故事、诗词歌赋、书籍文章等,在阅读中感受活动主题的意义。

  2.把“每月一事”与主题班会、综合实践活动、品德教育

  等有机整合,要求全体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始终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行为准则,以国旗下讲话、板报等为阵地,各班级从主题阅读、实践活动、展示交流、评价反思等环节精心设计,周密落实,做出效果。

  

篇六:新实验教育实施方案

  精品文档

  户部乡中心小学新教育实验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为指导,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新教育实验的校本研究,重点以“创建书香校园”为途径,着力推动新教育实验在我校深入开展,扎实推进新教育学生阶梯阅读课程,努力丰富学生的智力想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使整个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二、实验领导小组组长:于兆春副组长:梁运峰成员:李永臣林光锡张亮王爱杰刘涌福三、实验内容及措施(一)创设环境,让校园弥漫书香。1、布置教室、校园等环境,设计班级、学校读书标语,通过宣传板报、走廊等张贴名人格言、读书明星、好书推荐等,让校园、教室散发出书香气息。2、加强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建设,定期添置图书,鼓励广大师生每周保证有一定的时间“泡”在图书室中,使之成为师生借书、读书的开放的港湾。

  .

  精品文档

  3、开展“人人捐出一本书”活动,开展班际合作交流,构造跨班的、合作的图书馆。4、开发校本课程,诵读经典。5、利用新教育儿童阶梯图书,开展“晨诵午读暮省”,构筑和谐的师生阅读生态圈。6、通过舆论宣传,形成师生读书状况的良好氛围,利用学校网站、广播室、开设《书香校园》专栏。(二)保证学生在校阅读时间1、每天早晨7点40分至8点为晨诵时间,教师指导诵读。2、每天中午12点半至1点,学校红领巾广播室播放经典。3、每天中午1点40分至两点为午读时间,学生自由阅读。4、利用每天晨会的部分时间,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展示诵读。5、利用每节课前预备铃时间,开展课前一首诗活动。6、每周二、三、五,开展每周一诗背诵活动。7、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三)家校联手,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须。1、利用家长会宣传读书的重要性,对学生人生的影响,端正家长的读书观,赢得家长的支持。2、给家长写公开信,倡导家校携手,引导学生与经典为伍。3、推荐新书,建议家长和学生一起来做藏书家,扩大阅读内容。

  .

  精品文档

  4、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书香家庭”,成为“书香校园”的延续和补充。5、家长配合进行阅读反馈,填写阅读反馈表,了解学生阅读兴趣,时间以及遇到的障碍,便及时进行指导。(四)开展活动,营造“书香校园。”1、建立“读书俱乐部”,作为师生开展读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其职能是:组织指导各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通过举办朗诵会,课本剧表演,故事会,读书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读书论坛,读书笔记评比,“我们和书交朋友”的班级互动与联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推进“书香”校园的读书计划,扩大阅读者的范围以及读书的影响。2、做好学生阅读的指导工作,将读书计划落到实处、细处。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整本书的阅读,教给学生常见的阅读方法:速读、略读、精读等,使学生的自由阅读发挥出最大的效应。教师还可以从不同年级、班级的知识水平出发,指导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教会他们记读书摘要,做读书卡片和写读后感的方法,使读书活动能够由表及里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性格形成以及思想发展。3、开展师生共读活动,设立教师读书计划,确定教师读书范围,推荐一些阅读书目,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同一本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书信往来、课余聊天、查阅笔记等形式了解学

  .

  精品文档

  生的阅读情况,以发现学生阅读中的实际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或寻找学生阅读中的闪光之处,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4、建立评比表彰制度,促进活动正常有效开展。(五)各年段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低段(1—2年级):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2、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3、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古诗,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4、能做简单的读书卡、书签等中段(3—4年级):1、努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些摘抄工作,以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能与同学父母间进行交流。3、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背诵优秀诗文45篇(段)高段(5—6年级)1、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如阅读速度、理解能力等。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

  .

  精品文档

  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3、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4、能写一些简单的评论和读后感,能自主选择课外读物。四、研究过程(一)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3月)1、搞好课题论证研讨。2、组建、培训、落实实验人员,建立实验队伍。3、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4、做好先期调查研究工作。5、向总课题组申报“新教育实验学校”。(二)初步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2月)1、开好课题会,明确实验任务要求。2、积极参与课题的专题活动。3、开展子课题基本理论体系框架的构建以及实践模式的搜集积累工作。(三)深化实验推广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1、检验、落实、完善课题的理论体系框架任务。2、发现培养典型,召开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3、组织研讨交流活动,展示交流实践模式,促进整体水平提高4、请有关领导、专家给予咨询、指导。

  .

  精品文档

  (四)课题总结阶段。(2014年1月)1、汇集实验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2、请有关领导、专家对阶段课题成果进行鉴定。五、预期研究成果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的集中显现,师生沉浸其中不仅能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而且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生活因读书而精彩,“腹有诗书期自华”的书卷气是师生最好的品格。因此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读书活动增加师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造学生的人生底色。进一步建设师生的精神家园,全面提升师声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学习型校园”。六、保障措施1、在全校师生中积极宣传发动新教育实验的思想、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育理论基础,了解新教育的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通过学习使大家认识到要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教给学生一切有用的东西,要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从而达到新教育的追求目标:追寻理想,超越自我。2、加强校内新教育实验的领导与组织。以校长为组长的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新教育的实验,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以课题研究为先导,推动新教育实验的发展。

  .

  精品文档

  3、我们把新教育实施情况作为学校对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学生方面我们每两周定期组织一次评比,对新教育工作学习好的学生给予表彰,给予激励,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我们在年度考核中给予一定的加分,定期对教师撰写的教育随笔和读书笔记,进行评选,激励教师努力探究新教育实验的实施工作,为学校的新教育实验的实施奠定基础。

  .

  

  

篇七:新实验教育实施方案

  中学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一、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深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和《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立足我校实际,在总结和继承我校优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基础上,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学校新课程体系,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二、实验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是:配合我省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整体推进,建立在学校层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机制,探索行之有效的推进新课程实施办法,总结经验、辐射推广。1、全面实施并验证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和《海珠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的要求,为课程方案和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建设性意见。2、立足我校实际,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积极探索行政班班和教学班协调一致的管理形式。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为新课程方案在全市、全省推广提供有益经验。3、按新课程方案要求开设课程,课程的开设合理有序,必修课开足开齐,提高学校研发与管理课程的能力,开发多样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以校为本、联校开发与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形成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4、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调动广大教师学习研究的热情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实际中的具体问题,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5、探索和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与教学水平监测体系。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应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方式,实现学生学业成绩和成长记录相结合

  1

  的综合评价方式。6、全面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我校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建立有效的学生

  选课制度,做好学生的选课指导工作。编制科学可行的选课指导手册,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联系,关注学生的成长,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转变,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工作的重点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创造性的编排课程,形成科学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层次多、选择空间大的课程编排方案。课程编排既要符合国家课程要求又要体现学校实际和学校特色。2、重视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尤其是选修Ⅱ(校本教材)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提高学校建设课程、实施课程和管理课程的能力,建立符合实际、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3、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是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共23个必修学分,占20%的总必修学分。综合实践课相对于学科课程在活动管理上和落实上难度较大,因此要重视研究,加强落实,着力开展好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及相关学分认定工作。4、重视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形成。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大力改革教学常规,制订实施基于模块的个性化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学生个性化选课和选课指导制度,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管理制度。5、建设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与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重视和加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组织和鼓励广大教师密切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研能力与水平,使新课程的实验过程成为教师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6、创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监测机制。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法,构建发展性的评价制度与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特别是关于学生成长记录评价的

  2

  操作与管理方法,保证学生成长记录的真实性与可信性。四、实验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实验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成立以下实验工作组织机构:1、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校长、副校长担任正副组长。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学校新课程实验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在经费投入、政

  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验过程加强指导与监控。

  2、课程实施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负责教师的培训、课程的编制、教学过程的管理,带领全体教师最大限度地参与新课程实验。五、实验工作的保障措施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条件保障和专业指导。为此,我校提出以下实验工作的保障措施:1、改革学校管理,为新课程实施提供组织与管理保障。新课程实施需要新的学校管理与之相适应,对此学校将成立专门的课程实施管理中心,并将对学校各部门职能进行新的调整与定位,建立健全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2、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按照新课程实施要求,学校将不断优化物质教育资源,加大学校场馆、设施、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为新课程实施创造足够的物质条件。3、加强智力支持和专业指导。新课程实验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研究机构和专家的支持和指导。根据课改实际需求,学校将加强与各级教研、科研机构、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高等师范院校的联系,形成自己的专业咨询和专家指导队伍。4、重视师资培训。要把新课程培训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校教师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教师最大限度地接受省和市两级所提供的“面对面”培训,

  3

  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校内培训的主要内容有观看专家解读新课程的光盘、观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录像,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业务活动,开学初每人上交关于新课程的学习体会篇,对优秀作品予以奖励。

  5、加强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家长、全社会广泛深入宣传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意义、内容及阶段成果,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良好社会氛围,及时了解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全社会对实验工作的理解、支持。

  6、学校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新课程实验用学分计量学生的学习量、学业过程,并对学生在课程方面的发展水平做出评价。进行学分认定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学分认定的科学性、真实性、规范性,学校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学分认定委员会是学生学分认定的最终机构。学分认定委员会要制定学分认定标准,统一学分认定程序,要认真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学分认定委员会要为每个学生组建学分档案。学分认定基本程序:

  (1)监督检查学分产生的全过程。包括学生出勤、检测考试命题、监考、阅卷、评分待等。

  (2)公示学分。接受公众的监督举报并负责调查处理。(3)认定学分并注册。(4)建立学生学分档案。7、成立选课指导中心。学生自主选课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环节。为指导与帮助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特成立选课指导中心。选课指导中心负责制定全校统一的学生选课的各种具体政策。指导中心要提供学校详细的课程安排,并对学生的选课提供建议和咨询;由各学科教研组长、各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教务处、心理中心组成。8、建立教师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改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法,建立多元化、新型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新的教师评价要包括教师对学生选课指导的力度与实效,教学效果,选修课开设情况,校本教材的开发能力与水平,课题研究成果与业务进修,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反馈与评价。

  4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教师课堂教学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

  9、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10、学校将开发校本课程,首先在艺术、体育、竞赛辅导、模块辅助教材等领域进行教材的编写,总结经验,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课程体系,完善校本教材的编写。

  六、实验工作进度安排1、5月15日前成立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部署有关实验工作的方案。2、5月至六月间全校教师参加有关新课程的培训、学习,观看专家解读新课程的光盘、观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录像,布置老师学习新课程书写体会论文,9月份上交。3、6月25日学校确定新课程实验起始年级任课教师,调整教育设施。4、7月18日至8月15日高一年级教师参加省级新课程培训。学校制定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5、8月29—8月31日,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实施、全体高一教师进行新课程实验工作研讨,就课堂教学等问题进行教研活动。6、6月1日—8月5日,确定我校新课程实验方案。编写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组织起始年级任课教师学习我校课程设置方案和选课指导手册。模拟新课程选课、排课过程。7、8月21日后,召开起始年级学生家长会,指导学生选课,学校排出新学期新课程实验课程表。学校新课程实验物质设施准备完毕。七、实验课程编排方案1.教学时间:每周按5天计算,每天7课时.其中3课时为学校机动时间,包括自由学习,卫生大扫除,全校活动等时间,实际每周教学时间应保证32课时.2.为了使大多数学科的必修课在高一开出,同时学生的'选课周课时数不超过35课时,必修模块除语文、数学、外语、思政外,其它学科同一模块可在两学段

  5

  交叉编排。3.选修人数25人即可开班,超过70人就要分班开课。4.高一,高二基本达到高中毕业的学分要求,高三满足个性化学习.主要安排

  重复补修课程和专业要求选修课程.(高考要求)5.为了便于学校管理,也为了学生跨年级选修,选修课程全校统一安排在同一

  时间.在每个学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必修课程以行政班为教学单位,选修课程以教学班为教学单位

  6.高一的第一学期以必修课编排为主,高三少安排或不安排必修课程.高中毕业要求修得116个必修学分,学校必修课表只安排可获得108学分的必修课程(含研究性学习的15学分).其余的8个必修学分从其他时间获得:如社会实践每年单独有一周的时间,不占教学时间,学生每年参加一周的社会实践,可获得2学分,三年修满6学分:社区服务安排在寒署假进行,学生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持有项关证明,可获得2学分.必修课中,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各两个学分,要从选修模块中获得,修得这些学分所需课时按必修课时安排,但所修内容由学生选择.高三根据高考要求和学生发展要求安排一定的复习课程,但下学期要有一定的体育,艺术等课程的开出

  7.选修课程主体上从高一第二学段引入,高一选修课程以文科类为主.高一,高二选修课程至少修28学分.选修课时间全校统一安排在某个时段进行.

  8.体育艺术类学科从高一起进入全员选修。八、实验工作的管理与评价1、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开展教育活动。同时要求,实行学生学业评价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据此,要求学校做到在继续加强行政班管理的基础上,重视做好教学班的教育管理工作。目前高一年级必修课基本上以行政班为单位组织教学;学生的自习课、班会等也必须在行政班进行,因倾向于理或倾向于文的学生学科选择有所不同,进入高二后,行政班要进行部分调整。班主任负责本班全体学生选课工作的指导、选择、汇总,为每个学生建立并保存选课档案,教学班实行导师制。导师承担对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部分责任,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管理。2、我校将建立“班主任制”和“导师制”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主

  6

  要承担对学生行政班的管理工作,学科教师(导师)承担对教学班的管理。由班主任协调相关任课教师,相互通报和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形成管理学生的有效机制。建立班级教育小组。班级教育小组由班主任、导师、家长、学生代表组成。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对学生的指导和考核,加强与指导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与联系。教学班的管理工作由任课教师即导师承担。导师的职责是一岗两职:一是教学指导,二是班级管理。导师传授学科知识,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合理分配学分,指导学生建立选课档案;负责学生该科目的学业评价(学分、成长记录等)。导师承担教学班的班风班貌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评价。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管理课堂秩序(如学生出勤、课堂纪律、课堂表现等),导师为每个学生建立管理档案,学段结束时将对学生的操行情况和成长记录与班主任沟通并交班主任留存。

  3、教务处和学生处要加强对行政班和教学班的管理。学校要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大对班主任和导师工作的培训和指导。建立班级教育、班级管理考核机制,在继续进行优秀班集体、先进团支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及个性化奖励的基础上,对管理优秀的教学班及任课老师进行表彰奖励。不断调整和完善我校的奖励制度。学生处组织的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如:修身行动、运动会、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仍以行政班为单位参加。学校加强对学生会、团委会的工作指导。对学生的社团组织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培养、锻炼和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中学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7

  

  

篇八:新实验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新教育实验之古诗文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作为“引路人”的教师,无论是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考虑,还是基于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的迫切需求,都责无旁贷地要重视起经典作品、古诗词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和探讨,要积极参与其中,和学生共同背诵经典作品、古诗文,共同发展成长。二、实施目标:1、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抄写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3、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抄写、绘画,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三、诵读内容1.《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为了在六年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最优秀的古诗文,我们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学段进行古诗文的诵读。2.各年级依照诵读我校校本教材《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也可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自由拓展。四、具体实施(一)诵读时间1.利用每天上第一节课前十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

  1

  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2.各班每月抽出一节语文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

  级内举行古诗词吟诵表演。3.在每周的写字课时间,将当周所吟诵的古诗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4.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在诵读时间上,各年级灵活安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

  触古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二)诵读要求1.各班诵读力求做到: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通,交流情感。2.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三)诵读措施1.创造“三条途径”看,即通过举办诗文长廊、诗文图展以及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在校园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住。抄,让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制诗文集。赛,即按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诵诗会活动,全校师生参加。诵读会分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抢答、自由发挥表演等多种形式,并有接力赛、抽卡赛等种类。通过举行这一活动评出优秀选手和优秀班级。对各班在吟诵古诗词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励,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吟诵古诗词的数量和质量;对班级、教师也要进行大张旗鼓的奖励。学生在诵读理解上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及教师的指导,进行绘画比赛,并注上诗句。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2.班主任要积极协调科任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与学生合作、竞争、交流,多发现典型,做好校内宣传,树立身边的榜样。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

  2

  争创书香文化班级。为了让学生在诵读经典、古诗中收获更多的益处,(例如提高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合作精神。)

  3.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配合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4.借助于家长的帮助,动员家长为孩子课外诵读经典、学古诗给予支持,让他们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把记忆中的诗还原生活——也就是看到某种景色,或在某个生活细节,引导孩子说出与之相映的警句、诗句来。这样,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会更注重积累,并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所学的警句、诗句“内化”。

  五、组织领导组长:金伯礼负责学校经典诵读全面工作。副组长:方荣负责安排各班学生达标。成员:各班主任负责组织辅导本班经典诵读。20xx秋【小学新教育实验之古诗文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3

  

  

篇九:新实验教育实施方案

  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XX小仲)学新教育实验实施方案

  行者无疆[2018年7月30日星期一]

  小学新教育实验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一理念融入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以区教体局“新教育实验”项目指导思想为具体指导,以追求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具体目标,丰富教师阅读文化,构建教师自身生活方式,支撑教师在智慧的启迪中积极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以教师经典阅读为主要载体,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生命灵动、幸福成长。二、工作目标1、营造书香校园,积极营造“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书香校园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校园的形成,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少年”的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阅读意识,能主动在读与悟、读与思、读与创中提升理念,优化内涵,组织班级与教师的读书活动,采用积极评价,让师生共沐书香。2、师生共写随笔。通过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教育学习生活。建立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唤醒教育理想,激发教育热情,增强职业幸福体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自主成长,鼓励教师创建教师博客和登录教育在线等读写交流平台。3构筑理想课堂,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在传授文化知识与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并追求个性化的课堂,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以“每日研课”为载体,组织开展教师课堂比武以及各类专题教研活动,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来提高学科课程的教学质量。三、具体工作(一)营造书香校园为推动我校营造书香校园活动的顺利开展,扎实深入地开展好读书活动,本学期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好书香校园的创建工作。

  1、学生阅读及要求

  1制定读书计划,每位语文老师必须制定符合本班的读书计划,语文指导组每学期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确定一学期重点阅读书目、选读书目,以班级为单位由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对阅读内容开展讨论,并写出读后感。

  (2)让所有的教室都成为阅览室,教室里设置“读书角”,采取学生自筹与学校配备相结合的形式筹集图书,并将图书角取上“快乐书吧”、“书海拾贝”,“读书台”等生动的名字,各班专门配备两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鼓励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的“图书漂流”活动。

  (3)建立读书成长记录档案,学生个人做好读书手抄报、读书笔记、读书资料剪集等,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每学期制定的读书计划,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建立读书成长档案袋。

  (4)学期末要组织开展“星级读书小标兵”、“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等。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

  (1)学期初各班确定好阅读主题、做好详细的诵读计划。(2)扎实开展“晨诵、午读、暮省”活动。举行“国旗下的经典通读”活动;进行每节课前“五分钟阅读”活动;每周分别安排两次晨诵课和午读课,每次各20分钟。辅导教师加强诵读指导及陪读,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让清朗的读书慢慢浸润孩子的心灵。(3)举行“经典诗文诵读竞赛”、“班级诵读比赛”、“诗词配画”、“古诗文知识竞答”、“师生对诗”、“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4)开展推荐“最感动我的一本书”和“我最感动的一篇文章”活动,组织阅读有经验的学生介绍读书的方法,组织学生读书笔记的评比和展览、班级与班级之间进行“好书中转站”、读书主题班会等活动。3、教师阅读及要求

  (1)设置教师阅读底线要求:①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每天阅读教育类刊物、教育著作、或文学作品时间不少于半小时。②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本学期组织“全校老师共读《新教育》一书”活动,并写出一万五千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定期进行读书交流。③教师每年阅读2-3本文学名著。(2)拓宽阅读渠道,丰富阅读资源鼓励老师做好“四个一”:要有一位自己崇拜的教育家,系统地学习他的教育思想;要有一本看家的教育专著,精心研读,做到常读常新;要有一份高质量的教育期刊,博采众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如《人民教育》、《教学设计》、《教师博览》、《教学论坛》、《中国教育报》等;要有一个经常浏览的教育网站(教育在线、与你同行博客等),及时了解最新教育信息。二、师生共写随笔师生共写随笔,就是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教师的日常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写教育随笔不仅是练笔,也不仅仅是“心灵的对话”,教育随笔还有育德启智功能,教师和学生在写随笔(日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我,反思自我,促进师生超越自我,教师可以把随笔写在批阅里,可以为每个孩子写信,写贺卡,写观察日记,鼓励教师和学生坚持记录生活的轨迹和人生反思的成果。师生在坚持写随笔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读书、实践、反思”的习惯,使教育随笔日记的写作,成为教育日常的工作状态与生活状态,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创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1、学生写日记

  (1)每周要写周记,写出自己所见、所闻、所想及学习、生活的点滴。(2)做好学生周记的推荐工作。语文老师要做有心人,将学生的优秀日记保存好,定期在班级板报、展板上展示,并将精彩篇章推荐到有关报刊杂志。(3)以“校园广播站”为主阵地,积极开展活动,鼓励爱好写作的学生

  勤写优秀文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教师写随笔

  专业阅读与老师的业务学习相结合,专业写作与日常教学的随笔、反思、案例、小故事等形式相结合,老师每月写两篇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

  

推荐访问:新实验教育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实验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