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汇报14篇

时间:2022-11-12 11:10:06 来源:网友投稿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汇报14篇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汇报  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问题分析与对  策建议  摘要: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现阶段的综合行政执法既是对行政管理机制的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汇报14篇,供大家参考。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汇报14篇

篇一: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汇报

  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问题分析与对

  策建议

  摘要: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现阶段的综合行政执法既是对行政管理机制的巨大改革,又是对行政管理模式做出的一种深化革新。近些年来,综合行政执法也初见成效,并且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这在后续强化行政效能、优化行政管理环境上均意义深远。但是,在具体推进中,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尤其是跨部门协作方面还存在很明显的问题,而带给综合行政执法不容小觑的影响。为此,本文研究了综合行政执法强化跨部门协作的紧迫性,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综合行政执法;行政处罚;大部门制

  引言

  综合执法改革试点以来已经历三个阶段,目前正处在整合审批服务执法资源下沉街道乡镇阶段。基于基层调研梳理综合执法改革中遇到的职责边界不清、集中处罚事项过多、“小马拉大车”、案件移交不到位、查处取证难、配合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矛盾和问题,推出优先采取配合大部门制改革的部门领域内综合执法为主要路径的改革建议,提出综合执法行政处罚职权划转应遵循依法划转、管理权与行政处罚权相统一、执法高效、有限集中等原则,集中与下方行政处罚权要注重适宜性,重点是针对面上的、处罚简单易行的、技术含量不高的、易反复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1基层综合执法改革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管理与执法职责边界不明,运行不协调

  改革划转的是部分行政处罚权,与此对应的审批权、监管权仍旧保留在划转部门。在综合执法改革实践中,行政权力行使出现新的不协调的问题:一是管理、

  执法分离带来的不协调问题。有的部门认为处罚权转移就是监管权转移,因而只审批不监管的情况时有发生,既加重了综合执法部门的执法负担,也导致以罚代管。很多管理可以解决的问题,一旦管理和执法分开,监管部门就不再负起监管责任,造成违法情况越来越多。比如偷盗矿产资源,执法权移交后,监管部门基本不再涉足管理,执法局为避免更多违法情况发生,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管理和执法。二是处罚环节的不协调问题。一部分需要技术手段来确定当事人是否违法的划转案件,执法权移交后,电话及信访投诉也都移至执法局。而执法局执法人员由于缺乏专业资质和技术,又需要发函至监管部门进行认定,监管部门认定完毕,再移交至执法局进行处罚,一来二去造成案件办理时间过长,群众满意度低。三是部门职责交叉的问题仍然存在。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后,行政处罚权只是一定程度的归并,原来多个部门行使的处罚事项,只是一部分转移给了综合执法部门,还有一些部门的一些事项并未转移,导致部门职责交叉的情况仍然存在。比如户外广告监管涉及规划、工商、城管等部门,垃圾焚烧涉及环保、城管、农业等部门,渣土倾倒涉及城管、水利、环保、港航等部门,容易出现处罚权行使过程中踢皮球的现象。四是信息共享机制不够畅通。信息共享平台尚没有真正建立,综合执法部门无法及时获知与执法有关的审批情况,职能部门也不能及时掌握城管部门的处罚资料。上级部门在布置工作、发布文件时,一般都是布置到下级部门,而有关处罚权已经转移给综合执法局,综合执法局不能及时掌握上级的要求。

  1.2依靠领导处理协作问题意识强于依赖制度处理问题意识

  纵观各地综合行政执法试点经验可知,均十分强调领导的推进作用。在国内的国情及行政管理机制下,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事宜无疑需要依赖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的支持。但是,在依法治国机制下,则更需要强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模式,当今的综合行政执法展开的跨部门协作也一样。如果刻意让行政首长负责,要求一把手对综合行政执法亲力亲为,则其实就是重权力而轻法律治理的一种旧思想。如果本能地在工作中向权力、上级转移,则就会对跨部门协作的功能、制度、程序信心不足,而不主动协作,难以正常启动协作程序。同时,部分协作义务单位普遍保护意识过强,明显协作无作为,而且强管理、弱服务的思维也很普遍。

  2优化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2.1与大部门制改革相配合的领域内综合执法为主

  现阶段,应采取与大部门制改革相互配合的部门、领域内综合执法改革为主要路径,在具备条件的情况探索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大部门制下的部门管理领域与部门执法领域直接对应,有利于实现职能有机统一。除城市管理领域之外,这一轮党政机构改革明确了在市场监管、生态环保、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业五个领域推行综合执法。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也对在城市管理等六个领域实行综合执法进行了确认。六大部门、领域包括的细分行业相当多,执法事项数量很多,自身理顺整合都很不容易。以城市管理领域为例,城管执法事项涉及27个大类908项,涉及中央二十个部门职责。根据《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实务全书》整理,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共有800多项行政处罚事项,可见城市管理领域综合执法事项相当多。

  2.2政府职能统一原则

  整体治理理论强调政府职能的有机统一,并认为这是确保行政权力运行顺畅的前提。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本质在于实现政府职能的整合统一,确保权力运行的顺畅平稳,而不是简单地将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增减或撤并。整体治理理论强调政府职能在所属职能部门之间的配置必须遵循职能统一的原则,每一个职能模块必须对应一个大部门制的职能部门。原则上,应当将相同或相似的职能配置给一个大职能部门统一行使,以避免政出多门或多头管理。但是,如果某一领域的职能确实难以由一个部门统一行使,而是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共同行使的,则必须明确牵头职能部门和协作职能部门,区分其主次,制定权力运行流程图,并建立健全跨部门行政协调机制。

  2.3强化跨部门协作教育与培训,有效培养跨部门展开协作的意识

  就当前的综合行政执法缺失专门的跨部门协作教育与培训的现状,要求各级党委管理部在行政学院、党校等培训机构,积极组织跨部门协作领域的培训班次,并积极研讨跨部门协作领域的依法协作等问题。同时,政府法制部门也需要在年度法制教育中,增加关乎综合行政执法有关跨部门协作的培训教育内容。在综合

  行政执法部、业务主管部、别的职能部门也需要自主有序地专门安排培训学习内容。

  2.4效率优先原则

  整体治理理论认为,评价政府改革是否成功的主要指标,在于其能否切实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能否提高城市综合治理的效能和实现城市公共管理的目标。只有建立统一的职能体系、合理的组织结构体系和权力运行保障体系,才能发挥城市综合治理的整体性效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方法在于优化其组织结构,以提高城市治理效能。可见,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与整体治理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政府组织结构的优化和权力的运行顺畅,进而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结语

  总之,在创新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时,暴露出很突出的跨部门协作方面的问题。所以,针对当前的综合行政执法形势,需要结合跨部门协作的需要及优势,从国内实际实施综合行政执法的现状出发,全面创新发展综合行政执法体系的体制改革方针,以强化跨部门协作效果,进一步提升综合行政执法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清华,黄术.我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2021,34(2):98-101.

  [2]吴陈钢,陈启泷.关于完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思考[J].机构与行政,2021(1):32-36.

  [3]刘彦华,孙易.县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与实践[J].行政科学论坛,2020(11):10-12

  作者简介:王宇洪(1977-),男,汉族,来宾良江人,大专,主要从事治安综合治理、综合执法的工作。

  

  

篇二: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汇报

  全文可编辑word文档页眉与背景水印可删除

  乡镇行政执法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xx镇行政执法工作,在县法制部门的大力协助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严格执法,始终把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的政治任务,把执政为民的宗旨体现到行政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全镇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现将全镇行政执法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全镇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正常进行

  一是进一步深入宣传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切实提高全体行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并认真落实学习制度,有计划、分阶段地组织执法干部认真学习《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行政执法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使全体执法干部在具体操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解决问题,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同时,配合县司法局搞好行政执法干部岗前培训和法律知识考试,努力提高全体行政执法干部的整体素质。二是结合工作实际,强化政府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全镇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梳理行政法规、分解执法任务、明确执

  1

  全文可编辑word文档页眉与背景水印可删除

  法主体、落实执法责任、确定考核目标。坚持做到执法责任、监督机制和评议考核“三到位”,努力创建主体明确、权责统一、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行政执法新机制。

  二、结合实际、学用并举,扎实开展“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在认真总结“四五”普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有益建议,认真分析镇情,结合实际,制定了“五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各单位、各部门也相应制定了切合自身实际的普法依法治理方案,做到了政府有规划、党委有决定、人大有决议。

  按照“规划”要求,镇党委、政府把“五五”普法、依法治镇工作作为提高全镇公民素质,保障和促进各项工作的重点狠抓落实,切实加强领导,统一安排部署。在普法工作中狠抓落实,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向深层次延伸。丰富宣传载体,积极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认真做好普法教材的征订和发放工作,为使学法人员释疑解难,做到学有教材,听有声音,教有方法,“五五”以来,镇普法办共征订发放教材371册,VCD光碟4盒,做到了机关干职工人手一册。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认真培训普法骨干,三年来共培训骨干5期275人次。依托“12·4”、“3·15”、“6·26”、“10·26”搞好集中宣传活动。实现了1487个公民3.7

  2

  全文可编辑word文档页眉与背景水印可删除

  万余人次参与普法学习,参学率达91%,干部参学参考率均为100%。普法三年来,共向农村免费发放《普洱市农村法律知识手册》4931册,农村户均一册,发放《农民工维权知识手册》、禁毒小册子、《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选编读本》等20xx余册;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万余张。

  通过广泛深入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我镇普法、依法治镇工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实现了《规划》要求的“两个提高”、“两个转变”。实现了从要我学到就我要学的历史性转变,全镇治安环境进一步改善,为推进全镇民主法治建设,构建平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认真组织民间纠纷和社会矛盾的排查和调处工作,有效防止民间矛盾激化

  几年来,不断健全和加强人民调解网络建设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人民调解工作始终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方针,十分注重人民调解员的调解技能的培训工作,逐步实现了人民调解工作的“五个转变”,充分发挥了村(社区)人民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使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有效地预防了矛盾纠纷的激化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基本上做到了小纠纷不出组,一般纠纷不出村,疑难纠纷不出镇。几年来,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处各类民事纠纷302件,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294件,调处成功率达97.3%。这些纠纷

  3

  全文可编辑word文档页眉与背景水印可删除

  中,以林权纠纷、土地纠纷、生产经营性纠纷和邻里纠纷居多。大量民间纠纷都成功调处,有效地维护了基层社会的稳定。

  四、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树立回归人员弃恶从善的信心和决心

  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开展得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治安的稳定。我镇十分重视安置帮教工作,建立健全了镇、村(社区)、村民小组“三级”帮教组织,规范管理,促进帮教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层层签定帮教责任书。对帮教对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定期摸排,分析帮助对象情况,深入回归人员家庭走访帮教,主动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变化和行为动态,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努力做好回归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做到社会帮教相结合,普遍帮教与重点帮教相结合,增强了他们弃旧图新的信心和决心。三年来,xx镇有刑释解除人员5人,无重新犯罪和劳教人员,有效地维护了社会治安的稳定。

  五、积极主动地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有效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对违反行政执法规定的执法干部,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其责任,进一步增强执法干部工作责任心,有效杜绝滥用职权、知法犯法现象,确

  4

  全文可编辑word文档页眉与背景水印可删除

  保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5

  

  

篇三: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汇报

  并专门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市有关职能部门和戴南镇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戴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戴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有效推进了改革试点工作进展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2014-5-199:21:59戴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各位领导:自20XX年我市戴南镇被确定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以来,我市根据《江苏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精神,努力探索改革措施,精心谋划试点方案。今年3月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批复了我市的试点方案后,我市认真抓好落实,稳步推进改革试点,戴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改革有序推进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加强统筹协调,顺利推进改革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革试点工作,将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作为有效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途径、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多次召开工作商讨会、协调会,市委常委市长联席会也多次对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并专门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市有关职能部门和戴南镇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戴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戴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有效推进了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戴南镇、市相关职能部门也组建了工作班子,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的考核。把试点工作列入戴南镇领导班子业绩考核,重点考核戴南镇党委、政府对试点工作的力度和成效,进一步促进戴南镇发展成为产业集群、结构合理、体制创新、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现代新型小城市。同时,认真研究解决改革试点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及时总结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做法,不断改进各项工作。二、突出工作重点,抓好试点任务落实改革试点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要求高,我市能够牢牢抓住改革试点工作的重点,结合戴南镇的实际,明确思路、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一)整合行政资源,创新管理体制按照“精

  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整合行政事业机构,减少管理层次。积极探索建立行政事业机构设置整合、管理扁平高效、运行机制灵活的新型基层政府管理架构。一是实行合署办公体制。江苏(戴南)不锈钢综合物流中心党工委、管委会与戴南镇党委、政府合署办公。撤销原江苏(戴南)不锈钢综合物流中心管理委员会的4个内设机构。二是整合设置行政事业机构。将戴南镇原有内设机构的职能科学分类,整合归并到新设置的“一办七局一中心”,即: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经济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和资产管理局、规划建设局、农村工作局、社会事业局、综合执法局、便民服务中心。原5个事业单位予以保留,不实际运作,职责与相关办、局、中心整合归并,人员统一使用,分类管理。戴南镇按有关规定设立人大、纪委、人武部和群团等工作机构,保留市以上部门设在戴南镇的的国税、地税、工商等机构,戴南派出所更名为戴南公安分局,仍按现行模式运转,国土所更名为国土分局。撤销原戴南镇5个综合办公室和规划分局,市环保监察大队戴南中队不再承担戴南镇的环保管理、执法职能。10月30日,我市召开戴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会上对9个职能机构进行了揭牌,标志着戴南镇按新的机制体制实质性运行。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优配强戴南镇党政领导班子,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探索市镇干部双向交流机制。9月份,经市委常委会讨论明确了戴南镇党政领导班子和职能机构主要负责人,并全部到位。核定戴南镇行政事业编制共143名,打破人员身份限制,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等方式配备到9个职能机构;并根据工作需要,对技术性较强的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实行聘用制;后勤服务岗位推向社会实行市场化运作。同时,戴南镇建立了考核激励机制,对上岗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将工作实绩与提拔任用、评优评先、工资福利挂钩,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二)全面梳理权限,提升发展动力以转变职能、增强效能为重点,依法赋予戴南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增强其发展的内生动力。权限下放不仅是本轮改革试点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也是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点环节。20XX年初,我市专门召开梳理权限工作会,要求市级机关各部门(含垂直管理部门)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加大思想解放力度,积极围绕行政管理、行

  政执法、行政审批、行政收费、行政服务、行政监督等六个方面,上报现有的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经过努力,共梳理拟下放权限2400多条。今年,我市按照依法行政、权责一致、效率优先的要求,从有利于戴南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有利于社会综合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角度出发,按照能放则放的原则,对戴南镇急需承接、有能力承接、创造条件可以承接的权限,再次进行了梳理,并与市有关职能部门和戴南镇反复商讨,逐项分析,确定了“分期分批,逐步下放”的总体思路。按照这个思路,市政府印发《关于赋予戴南镇政府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明确了首批“项目审批、城镇建设规划管理、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涉及27个部门(单位)的293项行政权力,下放给戴南镇。今后,凡是有利于戴南镇改革和发展的事项,只要条件成熟,都将纳入放权范围。同时,要求市级机关职能部门不能够一放了之、不管不问,要充分发挥监督指导作用,跟踪问效,做好指导、协调、检查和服务。戴南镇要切实建立承接机制和内部监管机制,认真履职,确保下放权限规范运作。(三)加大政策扶持,增强发展活力根据改革试点任务要求,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在财力、土地、人才、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对戴南镇的扶持力度。一是扩大财政自主权。调整市对戴南镇财政分配管理体制,加大戴南镇财力留成比例。构建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用于戴南镇社会事业功能设施投入,支持戴南镇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优先给予用地指标。在省下达我市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内,优先向戴南镇倾斜。同时,市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服务支持戴南镇重点项目,优先申报省点供和单独选址,努力上争计划指标。坚持节约集约优先,围绕土地整治,支持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腾出建设用地空间。三是促进人才集聚。经戴南镇政府审核批准后,创业、创新和科技型人才可优先落户戴南镇,同时可随迁家属、子女户口。农业转移人口在戴南镇就业,缴纳社会保险,逐步使农业转移人口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四)组建重点机构,强化服务能力综合执法局和便民服务中心作为这次改革试点中新组建的两个机构,既是承接县级职能部门下放权限的主要载体,也

  

  

篇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汇报

  2020年度乡镇行政执法工作总结

  【概述】结合当前工作需要,xx的会员“凌嘉善”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度乡镇行政执法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正文】

  2020年度乡镇行政执法工作总结周家乡行政执法工作在区司法局的大力协助下,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修改完善行政执法方案,确保了全乡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了此项工作。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全乡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正常进行一是进一步深入宣传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切实提高全体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并认真落实学习制度,有计划、分阶段地组织执法干部认真学习《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浙江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衢州市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追偿办法》等行政执

  法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使全体执法干部在具体操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解决问题,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同时,配合区司法局搞好行政执法干部岗前培训和验证法律知识考试,努力提高全体行政执法干部的整体素质。

  二是调整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成立内部监督考核组织、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组织,逐级落实行政执法领导责任制,为有效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三是结合工作实际,强化政府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全乡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梳理行政法规、分解执法任务、明确执法主体、落实执法责任、确定考核目标。坚持做到执法责任、监督机制和评议考核“三到位”,努力创建主体明确、权责统一、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行政执法新机制。

  二、严格执法程序公开执法内容,提高执法质量一是坚持实行“办、审、定”三分离制度,按照“谁办理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审批准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责权,落实责任。二是根据《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要求各执法业务办公室、站、所严格依照执法程序办事。在执法时必须有两名以上执法干部共同执法,要事先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并按规定向当事人事先告知其享有的权利;在办理登记、许可审核、审批等环节上要认真审查,严格把关;在

  办理行政案件时,要认真调查取证,仔细制作并正确使用法律文书,规范文书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一案一卷,集中保管、专人负责。

  三是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公开工作。采取口头答复或书面公开等有效形式,认真落实“六公开”制度,即:公开法律依据,让广大人民群众清楚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公开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事,把办事条件、标准、要求和办事时限一一公开使前来办事的人明白各项要求,一次性把事情办好;公开收费和罚没标准,便于服务对象和社会监督;公开案件办理结果,避免办人情案或循私枉法;公开文书档案资料,允许相关人员的查证质询,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公开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包括群众投诉办法及对不践诺、假公开、敷衍了事不认真履行职责等行为的追究措施,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自觉接受群众监确保执法工作的公开、公正。

  三、加强考核,严格监督,加大过错责任追究力度根据综合考核、广泛监督的原则,制定本乡及各业务办公室、站、所的《考核办法》,科学确定考核目标和标准,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执法考核与政绩考核相结合,内部考核与外部考核相结合的新型考核监督机制,切实加大对行政执法干部的考核监督力度。同时,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对违反行政执法规定的执法

  干部,要按《衢州市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追偿办法》的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其责任,进一步增强执法干部工作责任心,有效杜绝滥用职权、知法犯法现象,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篇五: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汇报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权限乡镇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情况汇报

  为全面推动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确保综合行政执法监督扎实、有序开展,按照__市大督察办关于开展乡镇综合行政执法监督相关通知要求,我市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梳理,现将我市乡镇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党委管党治党责任情况(一)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今年以来,__市委市政府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研究,聚焦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邢台市委改革精神,稳步推进乡镇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市委书记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研究深化全市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工作,并将乡镇和街道改革列入市委改革办年度改革事项,市委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原则,制定《__市下放乡镇和街道行政处罚事项清单》,

  和具体执法文书业务指导;市纪委加强对乡镇执法人员纪法教育和警示教育,对乡镇执法队伍经常性开展提醒谈话、批评教育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监督。

  (四)加强回避交流工作。我市15个乡镇和街道的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现已全部配齐。按照__市纪委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加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监督的指导意见》(_纪办发〔2021〕_)文件要求,我市认真执行执法队员任职回避制度,15名乡镇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全部符合异地任职条件,不存在应回避情形。

  二、严格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情况(一)严格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我市各乡镇严格执行河北省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行政执法三个制度、各类文本和执法清单在__市信息公开平台事前公开专栏公示公开,行政检查结果和行政处罚决定书在事后专栏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执法过程做好记录,建立执法影像档案,实现全过程记录可查询;对于重大执法决定必须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不得做出。目前,各乡镇都配备必要的执法办公设备,统一了执法人员服装,执法车辆,并按照3名行政执法人员配备1台的标准配备执法记录仪,各乡镇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及执法流程图等制作上墙公开、在政府网站公示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二)严格执行自由裁量权。根据我市乡镇和街道执法改革方案,各乡镇适用市直各下放单位的自由裁量权,目前市直各下放单位已将自由裁量权下发各乡镇,各乡镇严格参照其自由裁量权执行。乡镇执法队根据行政处罚事项重大程度、额度大小、对处罚决定分级审批,轻微处罚由执法队提出处罚意见,报分管领导审批;较大处罚经分管领导签批报主要领导审批;重大处罚、大额处罚经党政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决定。(三)加强执法监督监察。市司法局每月对各乡镇执法公示情况进行网上巡查和抽查,对未及时公示单位及时通知督促整改。因乡镇改革刚起步,目前执法案件较少,今年尚未组织执法案件评查工作,后续将加强对执法卷宗、执法流程、处置结果等进行评查抽查。(四)严格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我市严格执行执法终身负责制度和错案倒查问责制度,执法队员对执法质量全面负责、终身负责,出现问题,倒查追究。对违规执法、以权谋私的,发现后直接调离执法岗位,问题严重的予以辞退,涉嫌违法违纪的,严肃依法依规追纪问责。市司法局牵头制定了《乡镇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乡镇和街道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乡镇和街道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制度》等制度,进一步强化执法责任和执法过错追究,确保下放的权力不被滥用。

  三、规范执法机构履职尽责情况(一)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我市各乡镇综合执法队严格执行河北省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各单位配套制度,编制执法流程图,并上墙、上网对外公开,严格按照执法程序步骤规范执法行为,做到三个必须:执法过程中必须做到2人以上同时执法;必须主动出示执法证件;必须对执法过程做到全程开启执法记录仪、全方位录制执法现场,音像记录及时存档备查。(二)建立审查分离制度。我市在各乡镇执法队内部建立执法检查和审查处罚分工机制,负责执法检查的人员专司执法检查,负责审查处罚的人员专司审查处罚,通过工作分工来实现查审分离。(三)建立说情备案制度。在我市各乡镇建立说情备案制度,对委托说情、插手干预等影响公正执法的人和事,如实记录,及时报告。四、纪委发挥监督专责情况(一)建立乡镇纪委信息化监督平台。我市纪委要求各乡镇纪委“一键通”二维码张贴在村“两委”办公室、便民服务中心、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小卖部、卫生室、学校等群众聚集场所,并利用好各村的喇叭广泛宣传,织密了监督触角,营造了浓厚的监督氛围。对收到的举报,坚持

  

篇六: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汇报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调研报告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州关于机构改革工作的有关部署按照机构改革方案精神根据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印发关于深化市场监管等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在巩固前期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与县级机构改革统筹推进同步实施进一步加大执法机构优化整合力度提高执法效能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州关于机构改革工作的有关部署,按照《机构改革方案》精神,根据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印发《关于深化市场监管等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在巩固前期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与县级机构改革统筹推进、同步实施,进一步加大执法机构优化整合力度,提高执法效能。按照中央省市对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政策规定要求,我县稳妥有序地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工作。

  一、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开展情况

  (一)优化配置执法资源,凝聚执法合力。坚持相对集中、优化整合的原则,将县相关部门的行政执法职责整合,组建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为县政府工作部门,负责全县综合行政执法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和监督考核等相关工作。按照成熟一批,划转一批的原则,目前已划转到位自然资源管理(含规划执法)、城市管理、文化市场(除旅游执法)等执法职能,下一步,将按照中央、省、州有关要求,将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市场监管等五领域的执法队伍逐步划转到综合行政执法局,逐步实现“一个部门一个机构管执法;成立综合执法大队,实行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有效解决了多头执法和推诿扯皮问题。

  (二)完善执法体制机制,提高执法效能。坚持无缝衔接、协同高效,拟出台了《综合行政执法实施办法(试行)》,建立联席会议、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行政执法与业务主管部门、刑事司法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形成事前预防、事中

  1/6

  检查、事后查处有机结合的长效监管机制;实行“局队合一”体制,统一以主管部门名义执法,压实对主管部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和加强队伍建设的责任;对执法规范、执法协作、执法监督、执法保障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理顺职责权限和运行机制,提高了行政执法效能。

  (三)加强力量配备,优化人员编制。一是改变以往的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把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并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有序整合执法队伍,将人员编制向执法岗位倾斜。二是严把人员进口关,全面清理规范临时人员和编外聘用人员,严禁使用辅助人员执法。三是对执法队伍编制底数进行锁定管理,严禁挤占、挪用本应用于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编制,确保有足够的资源履行综合执法职责。四是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对干部职工作出妥善安排,不搞断崖式的精简分流人员。

  (四)规范运行机制,提高执法效能。一是全面清理规范精简执法事项,实行行政执法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并依法及时动态调整。二是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严格限制自由裁量权,建立健全权责明晰的监管执法责任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大力提升执法效能。三是建立健全综合行政执法沟通协调机制、联席会议制度、案件移送制度、联动协作机制,加强执法协同,降低执法成本,形成执法合力。四是加快建设执法队伍,实行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提高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五是加强综合执法经费保障,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规范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

  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存在的问题

  2/6

  (一)现行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一是新组建的综合行政执法局与上级管理部门之间工作关系尚未理顺。我县把分属于不同部门的执法职责和执法队伍整合到新组建的综合行政执法局后,原部门不再行使被划转的执法权,而州级又未组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因此,各部门为了对应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和执法要求,在工作中仍与新组建的综合行政执法局存在较多职责交叉和衔接合作问题。二是管与罚界限不明晰,执法效果难以维持。实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行业审批、日常监管等管理职责在行政审批和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权在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有的部门还混淆了管理和执法的性质,将监管职能转移到执法层,以罚代管,将压力过度集中于末端执法环节,导致管理权限和处罚权限简单割裂,前期管理跟不上,执法效果难以维持,管理和执法效率双低下,容易出现管理真空,造成新的推诿扯皮。

  (二)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撑。综合执法机构具备法律法规授权是实行综合执法的大前提。目前,我国有关综合执法的依据散见于《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中部分授权性条款规定以及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一系列通知和决定中,各地综合执法机构的管理模式、执法范围不尽相同。

  (三)综合执法横向联动配合不够。一是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够。目前,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尚未建立,综合执法机构与职能部门的信息不对称,影响了执法效率。尤其是在住建、规划、国土等领域,职能部门掌握着许可、验收、办证等关键信息,对违建案件的查处多来自群众举报或日常巡查,导致综合执法较为被动。二是执法机构与司法部门联动不够。综合执法部门在实

  3/6

  际执法过程中常需要申请公安、法院协助强制执行。但是,公安警力和法院执行力量有限,申请程序复杂、环节多,造成部分阻碍执行公务的案件处理不及时,或部分申请执行的综合行政执法案件不能及时执行到位,这就削弱了综合执法的效力。

  (四)综合执法队伍管理有待优化。一是综合执法人员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执法基本需求。县级普遍存在行政编制少的问题,虽然县级执法机构数量多,但是执法人员严重不足。大部门执法机构均为参公事业编制,有部门执法机构还是事业编制。随着城市框架拉大,城镇化工作不断推进,执法任务越来越重,所需执法人员也越来越多。此外,部分领域的执法专业性技术和专业知识要求较高,而职能部门存在只将执法职能下放,往往未将与这些执法职能相关的专业人员、设备、经费及时下放的现象,这就造成综合执法职责与现有执法力量不匹配。二是综合执法人员身份多样,不利于统一管理。在县级综合执法队伍中,不仅有行政编制人员、参公人员,事业编制人员,还有大量的工勤身份人员。这是因为在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中,是按“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进行划转,同时为了维护改革的稳定,对部门的执法机构连人带编制整体进行划转。这样就造成了机构性质和人员身份的不同。另一方面,执法人员身份多样,且来自不同执法领域,缺乏综合执法学习和培训。综合执法要将多项行政执法职能同时聚合在一个部门,而不同部门执法事项的执法依据、流程、处罚措施,甚至执法文书等都要求各异,这对于执法人员的能力素质是一项很大考验。

  三、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建议

  4/6

  (一)理顺现行管理体制。一是省、州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加强系统内部工作指导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指导。如平日要加强对县级综合执法机构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工作培训学习,指导并组织协调系统内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做好与综合执法机构之间的工作衔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二是改革应结合县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工作共同推进。省、州相关部门应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对各县(市、区)划转综合执法机构执法权问题进行研究和指导,特别是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市场监管等五领域监管工作职责的部门应依法明确县级部门划转职权的标准和范围,统一授权或委托执法职权的样本,便于各县(市、区)执行操作。

  (二)健全完善综合执法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上位法,让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有法可依。可通过从国家层面制定一部全国性的综合执法领域法律法规,打破部门立法惯例,从更高层次明确综合执法的职责定位以及执法主体、权限范围、执法程序等,厘清综合执法机构与各职能部门的关系,明确各层级政府的职责权限,坚决杜绝法外设权,从而促进综合执法工作依法推进、协调发展。

  (三)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建立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细化并严格执行执法协作相关规定。

  (四)利用大数据手段加强综合执法机构和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推行“智慧执法”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手段加强对综合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管理;建立持证上岗制度,并配备与执法任务相匹配的装备和设施,提高执法人员的法

  5/6

  律素质、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设置合理的执法人员的年龄结构,扩大执法人员新录用渠道,随着执法人员的新旧交替,引入高素质的专业执法人员,逐步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此外,利用综合治理平台、执法记录仪等手段,加强执法监督。严格执行处罚与收缴分离的法定原则,树立规范执法的良好形象。

  6/6

  

  

篇七: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汇报

  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总结

  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总结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基本情况为扎实有序推进综合执法改革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目标任务,严格标准、精心实施、倒排工期、明确时限。按照既定任务时序,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于20xx年3月21日正式挂牌成立。暂核行政编制5个,班子领导职数为一正三副,实有班子成员一人。配备工作人员4人,均为公务员。现有办公室一间,面积为54个平方米,并拥有办公基本运行的设备,机构成立之初,积极落实办公场所、设备,有序推进印章刻制、开户建账、财务大平台建立等相关工作,健全部门运行基本框架。二、工作开展情况(一)专题学习,领会改革精神机构改革之初,加强机构编制政策规定的学习力度,在吃透弄通上下功夫,深入学习领会省机构改革目标要求,领会改革精神,吃透改革政策、把握改革方向,确保改革目标明确、落实执行不偏。(二)深入走访,搞好摸底工作为做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综合行政执法局先后多次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围绕职能划转、队伍整合和人员编制对农牧、住建、国土、安监等10多个部门进行调研,并认真听取各部门对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建议,为扎实有序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奠定基础。(三)严格标准,扎实有序推进

  按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会精神,以及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以优化执法职能、整合执法队伍,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为目标,以先易后难、平稳推进为原则,初拟“成熟一项、划转一项”为推进方式的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方案,先期划转整合城市执法、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执法、文化市场执法、农业执法、水政执法5支队伍。后期划转整合、交通运输执法市场监督管理执法、自然资源执法、卫生健康执法、应急执法5支行业领域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实施方案。现阶段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融入城市管理工作,配合县公安、生态环境、城市综合执法大队等职能部门开展了娱乐场所经营秩序整治、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为今后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无缝对接、有序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由于县内编制数量有限,机改新成立部门人员编制极缺,人员力量显得捉襟见肘,县内编制统筹和人员调配问题尤为突出。综合执法改革属新生事物,可参照借鉴的现实经验较少,工作中还存在观望等待的现象,导致工作推进迟缓。四、明年工作计划下一步,将按照省、机构改革的有关要求,统一执法口径,优化执法职能,整合执法队伍,尽快明确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能职责。正视存在问题,强化政策把握,做好各项保障,有力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和县委编办的衔接力度,积极向主要领导汇报,进一步完善改革方案,提交县委编委会,拟定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三定方案”并及时下发。加强与、县两级编办和直管部门的衔接力度,清理拟定综合行政执法清单和职责边界清单,并做好明年执法队伍设置、队伍业务培训等相关工作的计划。

  

  

篇八: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汇报

  乡镇行政执法工作汇报行政执法范围

  今年以来,________乡的行政执法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法制局的指导下,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推进依法治乡进程,建设法治政府为出发点,把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同农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开创依法治乡的新局面,推动全乡经济科学发展。在具体工作中,结合全乡实际情况,认真安排部署行政执法工作,以加强行政执法力度为基础,以政务、村务公开为契机,整体推动全乡经济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将我乡行政执法工作作以简要汇报。

  一、建立组织,狠抓落实。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对照县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规划和工作要求,我乡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特点很抓落实。

  一是根据人员分工及时调整了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全面落实、督促检查依法行政工作。

  

  二是制定了《2021年度________乡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方案》,明确了依法行政工作的目标、内容和工作措施,以推进我乡依法行政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扩大宣传,营造氛围。以法律“七进”活动为载体,我乡抓住机遇,精心组织,大力宣传,狠抓落实。

  一是及时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把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上来。

  二是紧紧抓住“3·8”妇女节,“6·25”土地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等各个有利契机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全乡干群群众法律法规和政策意识,以达到自觉用法守法,同时又对我们工作进行监督的目的。

  三、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为了更好地做好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加强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建设,我乡积极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多次参加了行政执法培训,主要培训了《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各项业务,通过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促使全体干部职工掌握业务知识,增强业务技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规范管理,履行职能。为了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我乡坚持狠抓规范管理。

  一是督促乡域执法各站所严格执行,确保工作的公正透明、优质高效。

  二是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按照业务工作流程实行阳光操作。做到公开行政执法范围、职责和权限;公开行政审批事项及法律、政策依据;公开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行政处罚的依据及标准。

  五、处理信访,严格执法。现阶段,我乡经济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期,征用土地矛盾相对突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十分注重抓好信访处理和执法监察工作。

  一是根据信访问题的特点制定完善了《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制度》、《信访领导接待日制度》、《信访听证制度》、《信访案件查办制度》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以促进信访工作的规范化。

  二是热情接待,认真处理。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早调查、早答复、早处理,切实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力争做到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结果,杜绝集体访和重复访现象的发生。

  

  总之,我乡行政执法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行政执法部门的努力下,严格按照各自执法的法律法规,行驶自己的权力,履行法定职责,使各项工作已步入法制化、正规化的法制轨道,为乡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发挥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篇九: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汇报

  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__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总结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贯彻落实鲁办发〔____〕54号文件全面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_办发〔____〕24号)和《__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__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案的批复》(_政办字〔____〕66号)精神,为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加快法治政府建设,__区积极谋划,统筹推进,稳步实施,以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和专业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主要内容,推进执法机构整合和执法重心下移,努力构建“综合执法+专业执法+区域执法平台”的全覆盖执法新体制,全面完成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区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改革推进情况(一)超前谋划,充分调研,制定完善改革方案。____年3月份,积极派员赴青岛市黄岛区学习考察改革试点工作,认真参照垦利、滕州、博兴等先进县区做法,主动加强同上级部门的联系沟通,多次组织人员对全区行政执法机构进行摸底调研,对潜在的问题提前予以分析研判,于9月份研究起草了《滨州市__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案》(草案)。在书面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进行修订完善的基础上,11月份,经区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研究,正式向市政府报送了《__区人民政府关于呈报滨州市沾化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案的请示》(_政字〔____〕141号)。《方案》的制定为全面推开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事实求是,加压奋进,调整提高改革标准。____年改革方案获批

  后,及时印发《关于建立__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_政办字〔____〕100号),建立了以区长为总召集人、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涉及改革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着手研究制定全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连续召开3次部门联席会议,对如何确定综合行政执法具体范围等问题进行及时研究。多次派员到涉改部门开展更加深入细致的调研,认真听取部门对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建议,就机构组建、人员编制划转等事项进行深入交流探讨。结合上级改革精神和我区工作实际,根据事实求是、自我加压的原则,决定调整扩大我区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范围,对我区改革目标进行再调整再提高,将油区管理、劳动保障领域执法纳入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将海洋渔业领域执法纳入专业领域执法,使专业领域执法队伍达到7支,在全区范围内减少了4支执法队伍。8月7日、8月26日,先后召开了区编委会、区常委会,达成全面改革共识,研究通过并印发了《__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沾办发〔____〕21号)和《__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进度表》,明确任务、倒排工期,全面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

  (三)统筹协调,整合划转,全面完成改革任务。一是合理确定综合行政执法范围。一方面,将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噪音、大气方面)、食品安全(未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或伪造卫生许可证,以及未取得健康证明而从事街头饮食摊档经营行为)、市场监管(公共场所无照商贩、违反规定随意摆摊设点行为)、公安交通(侵占道路方面)、住房和城乡建设(含物业管理方面,规划管理涉及资质管理的除外)、国土资源、

  农业(含农业机械、畜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油区管理等领域的全部或部分行政执法权纳入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范围;另一方面,将市场监管、食品药品、交通运输、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安生生产、海洋与渔业、文化市场等7个领域的行政执法权纳入专业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每个领域均只保留一支执法队伍,全面构建完成了“7+1”执法模式。

  二是及时组建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印发了《关于设立中共滨州市__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的通知》(沾委〔____〕96号)、《__区人民政府关于组建滨州市沾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通知》(_政字〔____〕80号),在原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基础上,组建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今年9月25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正式挂牌成立。同时印发了《关于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更名等机构编制事项的通知》(_编〔____〕41号),整合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区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大队、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4个事业单位执法职能和人员编制,组建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挂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的牌子),下设1个直属中队和11个派驻乡镇(街道)执法中队,核定事业编制48名。今年11月24日,经区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通过,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和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领导班子全部配备到位,全面完成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机构组建工作,初步构建起综合行政执法新体制。

  三是归并调整专业领域综合执法机构。将市场监管、食品药品、交通运输、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安生生产、海洋与渔业、文化市场等7个专业领域的行政执法队伍进行归并整合,每个领域均只保留一支执法队伍,共撤销机构6个,更名4个,调剂使用编制21名。调整后,全区内只存在7

  支队伍,分别是区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大队、区交通运输执法监察大队、区海洋与渔业执法监察大队、区食品药品稽查大队、区安全生产监察大队、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对未纳入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和专业领域综合行政执法的部门(单位),主要是执法频率低、任务轻、内容相对单一的,如教育、财政、科技等部门,相关执法职责集中由部门或一个内设机构统一承担,不再另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执法队伍。

  四是全面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平台。按照相对集中、重心下移、城乡覆盖的要求,今年8月份,印发了《关于设立乡镇(街道、海防)综合执法办公室的通知》(_编〔____〕23号),按照撤一建一的原则,在全区12个乡镇(街道、海防)均设立综合执法办公室,为党政工作机构,各核定行政编制5名,主任乡镇(街道、海防)分管领导兼任,另配备1名副科级副主任。同时将各乡镇(街道、海防)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由独立设置整合为社会事务与经济发展办公室。9月份,各乡镇(街道、海防)综合执法办公室完成挂牌工作,11月24日,经区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通过,领导班子全部配备到位,综合执法平台全面建成运转。综合执法办公室作为乡镇(街道、海防)综合执法平台,与派驻的执法中队联合办公,统筹辖区内派驻机构和基层执法力量。为确保执法力量下移,区综合执法大队12个下设中队核定编制38名,同时,市场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部门的执法队伍基本达到80%以上的执法人员下沉到基层一线,实现网格化、立体式监管,有效解决基层“看到管不到”的问题。

  五是率先完成相对集中处罚权审核报送。今年7月份,结合部门权力清单,对纳入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范围的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事项进行梳理,共梳理出拟划转的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事项604项。9月份,完成合法性审查,按程序向市政府报送了《__区人民政府关于__区开展相对集中处罚权工作的请示》(_政发〔____〕21号)。同时,根据省、市《关于做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通知》最新要求和市政府批办件950号精神,进一步区分十个领域的相对集中处罚权,制定完善《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报批工作方案》及相关文件材料。10月份,区政府召开第9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工作方案并形成会议纪要,按程序向市政府报送了相对集中处罚权备案和请示材料。

  六是顺利完成人员划转工作。一方面,印发了《关于统计行政执法机构(队伍)情况的通知》,进一步对纳入跨部门、跨领域的执法人员情况进行摸底排查,经初步汇总,涉及区国土资源局、区农业局等5个单位共计23人(在编9人,借调10人,编外4人);另一方面,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__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人员划转方案(草案)》,明确人员划转的工作原则、划转办法和步骤以及人员管理等内容,并与涉及人员划转的部门进行沟通,征求人员划转意见。同时,根据人员划转工作需要,制定了《全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编制划转交接表》和《全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人员划转表》。全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后,参照其他县区做法,对《沾化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人员划转方案》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按照人随事走、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编制实名制、人员岗位、年龄、职务层级等因素,对涉及改革部门(单位)的执法队伍随其

  承担的职能和人员承担的执法内容确定人员划转数量,并及时细化了人员划转办法和划转步骤。11月上旬,经区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通过,按照人随事走、以人为本和个人自愿的原则,经组织谈话并征求单位党组意见,全面完成综合执法局、综合执法大队的人员划转工作。

  二、取得的成效(一)解决了执法力量分散的问题,实现行政执法的全覆盖。改革前,国土、农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专业执法力量相对不足,面对面广量大的执法任务,人员力量往往难以及时有效覆盖。改革后,全区行政执法队伍由12支减为9支,科级领导职数减少了3名,股级领导职数减少了11名,在不增加编制总量的同时调整使用编制88名,全面形成以区级综合行政执法局为龙头,执法大队和派驻执法中队以及专业领域执法队伍为主要执法力量、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室为综合执法平台的执法新体系,执法盲区和力量不足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今年以来,区综合执法局多次组织开展露天烧烤、占道经营、大车进城、乱停乱放等专项整治,对流动摊贩、乱贴乱挂等违法行为进行治理,共查处露天烧烤39家,取缔占道经营(店外经营)900余次,查处违法车辆270余辆次,实现全区综合行政执法的无缝隙全覆盖。(二)解决了多头执法等问题,实现一支队伍全监管。改革前,一些部门之间执法边界不清,有的案件涉及多个部门,例如大型户外广告管理涉及市场监管、城管、住建等多个部门。推行综合执法后,对于多个部门都能管却不愿管或管不了的案件,由综合执法局统筹协调,有效解决了多头执法和职责交叉等问题,同时,一支队伍有了多项执法权限,由单项执法

  变为合力攻坚。今年以来,全区共拆除违规大型户外广告427块、19500余平方米,在全市率先完成大型户外广告集中整治。

  

  

篇十: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汇报

  今年我市按照依法行政权责一致效率优先的要求从有利于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有利于社会综合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角度出发按照能放则放的原则对镇急需承接有能力承接创造条件可以承接的权限再次进行了梳理并与市有关职能部门和镇反复商讨逐项分析确定了分期分批逐步下放的总体思路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2014-5-199:21:59戴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各位领导:自20XX年我市戴南镇被确定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以来,我市根据《江苏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精神,努力探索改革措施,精心谋划试点方案。今年3月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批复了我市的试点方案后,我市认真抓好落实,稳步推进改革试点,戴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改革有序推进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加强统筹协调,顺利推进改革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革试点工作,将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作为有效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途径、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多次召开工作商讨会、协调会,市委常委市长联席会也多次对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并专门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市有关职能部门和戴南镇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戴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戴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有效推进了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戴南镇、市相关职能部门也组建了工作班子,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的考核。把试点工作列入戴南镇领导班子业绩考核,重点考核戴南镇党委、政府对试点工作的力度和成效,进一步促进戴南镇发展成为产业集群、结构合理、体制创新、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现代新型小城市。同时,认真研究解决改革试点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及时总结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做法,不断改进各项工作。二、突出工作重点,抓好试点任务落实改革试点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要求高,我市能够牢牢抓住改革试点工作的重点,结合戴南镇的实际,明确思路、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一)整合行政资源,创新管理体制按照“精

  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整合行政事业机构,减少管理层次。积极探索建立行政事业机构设置整合、管理扁平高效、运行机制灵活的新型基层政府管理架构。一是实行合署办公体制。江苏(戴南)不锈钢综合物流中心党工委、管委会与戴南镇党委、政府合署办公。撤销原江苏(戴南)不锈钢综合物流中心管理委员会的4个内设机构。二是整合设置行政事业机构。将戴南镇原有内设机构的职能科学分类,整合归并到新设置的“一办七局一中心”,即: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经济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和资产管理局、规划建设局、农村工作局、社会事业局、综合执法局、便民服务中心。原5个事业单位予以保留,不实际运作,职责与相关办、局、中心整合归并,人员统一使用,分类管理。戴南镇按有关规定设立人大、纪委、人武部和群团等工作机构,保留市以上部门设在戴南镇的的国税、地税、工商等机构,戴南派出所更名为戴南公安分局,仍按现行模式运转,国土所更名为国土分局。撤销原戴南镇5个综合办公室和规划分局,市环保监察大队戴南中队不再承担戴南镇的环保管理、执法职能。10月30日,我市召开戴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会上对9个职能机构进行了揭牌,标志着戴南镇按新的机制体制实质性运行。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优配强戴南镇党政领导班子,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探索市镇干部双向交流机制。9月份,经市委常委会讨论明确了戴南镇党政领导班子和职能机构主要负责人,并全部到位。核定戴南镇行政事业编制共143名,打破人员身份限制,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等方式配备到9个职能机构;并根据工作需要,对技术性较强的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实行聘用制;后勤服务岗位推向社会实行市场化运作。同时,戴南镇建立了考核激励机制,对上岗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将工作实绩与提拔任用、评优评先、工资福利挂钩,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二)全面梳理权限,提升发展动力以转变职能、增强效能为重点,依法赋予戴南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增强其发展的内生动力。权限下放不仅是本轮改革试点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也是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点环节。20XX年初,我市专门召开梳理权限工作会,要求市级机关各部门(含垂直管理部门)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加大思想解放力度,积极围绕行政管理、行

  政执法、行政审批、行政收费、行政服务、行政监督等六个方面,上报现有的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经过努力,共梳理拟下放权限2400多条。今年,我市按照依法行政、权责一致、效率优先的要求,从有利于戴南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有利于社会综合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角度出发,按照能放则放的原则,对戴南镇急需承接、有能力承接、创造条件可以承接的权限,再次进行了梳理,并与市有关职能部门和戴南镇反复商讨,逐项分析,确定了“分期分批,逐步下放”的总体思路。按照这个思路,市政府印发《关于赋予戴南镇政府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明确了首批“项目审批、城镇建设规划管理、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涉及27个部门(单位)的293项行政权力,下放给戴南镇。今后,凡是有利于戴南镇改革和发展的事项,只要条件成熟,都将纳入放权范围。同时,要求市级机关职能部门不能够一放了之、不管不问,要充分发挥监督指导作用,跟踪问效,做好指导、协调、检查和服务。戴南镇要切实建立承接机制和内部监管机制,认真履职,确保下放权限规范运作。(三)加大政策扶持,增强发展活力根据改革试点任务要求,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在财力、土地、人才、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对戴南镇的扶持力度。一是扩大财政自主权。调整市对戴南镇财政分配管理体制,加大戴南镇财力留成比例。构建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用于戴南镇社会事业功能设施投入,支持戴南镇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优先给予用地指标。在省下达我市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内,优先向戴南镇倾斜。同时,市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服务支持戴南镇重点项目,优先申报省点供和单独选址,努力上争计划指标。坚持节约集约优先,围绕土地整治,支持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腾出建设用地空间。三是促进人才集聚。经戴南镇政府审核批准后,创业、创新和科技型人才可优先落户戴南镇,同时可随迁家属、子女户口。农业转移人口在戴南镇就业,缴纳社会保险,逐步使农业转移人口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四)组建重点机构,强化服务能力综合执法局和便民服务中心作为这次改革试点中新组建的两个机构,既是承接县级职能部门下放权限的主要载体,也

  

  

篇十一: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汇报

 2019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改革工作自评报告2019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改革工作自评报告2019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认真贯彻中央、省级、市委和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强化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实,现就我局本年度深化改革工作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于2014年3月筹建,2014年7月挂牌成立,**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更名为**县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挂**县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县数字城管指挥中心牌子,是主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县政府工作部门。局内设办公室、政治处、法制科、督查科、城市管理综合科(行政审批科)、基层工作管理科等6个科室,下设**中队、**中队、**中队、特勤中队、**分局、**中队、**中队、**中队、**中队、村头中队、**中队、**中队、**中队、杨林中队等14个中队,2019年新设立8个乡镇中队,现全县共剩余5个乡镇未成立中队。全局现有154人,其中行政编8名,现有7名;参公编67名,现有49名;事业编25名,现有20名;转业士官9名(属于政策性安置);协管员编制60名(加**分局转到局8人,不占局60个协管员编制数),现有68人。(二)工作领域和划转职能2019年2月8日印发**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综合行政执法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开政发[2019]12号),计划2017年底完成对21个领域的执法事项划转,2019年底前完成统一投诉举报平台整合工作。目前,我局行使省政府批准的以下行政处罚职能:1.行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2.行使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3.行使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4.行使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5.行使建筑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6.行使房地产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7.行使城乡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8.行使人防(民防)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9.行使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室外公共场所无证经营的行政处罚权;10.行使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城市餐饮服务业超标排污行为,对大气排放粉尘、恶臭气体等物质的行为(工业领域除外)的行政处罚权;11.行使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城市人行道行为的行政处罚权;12.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五条第一款有关动物(犬类)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13.行使水政渔政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14.行使国土资源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非法占用耕地、基本农田,未批先建占用土地和非法采矿行为的行政处罚权;15.行使森林防火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野外用火行为的行政处罚权;16.行使以上行政处罚权相关的监督检查权,以及法律、法规规的行政强制措施权。同时,负责户外广告、临时占用城市道路、城市建筑垃圾处置、临时堆放物料等非永久性设施、城区畜禽饲养、临时占用绿地等行政审批工作。为保证工作平稳过渡,设定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保持水政渔政执法大队相对稳定,国土资源和林业方面应划转的处罚事项暂时保留在县国土资源局和县林业局,待综合行政执法局完成面上布局,再整体划入。具体划转事宜另行确定。二、存在问题(一)上层设计不合理。现行的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尽完善,罚则不尽一致,给执法工作带来难度。同时,由于综合行政执法局至今仍没有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对指导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不便。而且,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大多涉及社会的弱势群体,很多民众只看到城市管理中执法者的无情,却没有看到执法者多次劝导的有情,也不了解和认知违法者多次侵害公共资源的行为和事实,执法环境的不乐观给执法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二)部门协作不通畅。根据三定方案我局行使12项行政处罚权与之相关的行政监督检查权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应行政强制权。通过两年多的运行,我局与其他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审批、监管、执法三方面工作矛盾。部分执法权划转至我局,但是审批权、监管权还在原部门。一些单位只管批,不管治,造成我局工作量大、面广、执法困难。

  部分领域还存在专业性强、设备要求高等短板无法落实。比如:环保噪声监控、油烟排放等执法领域,我局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专业监控设备,存在取证困难等问题。(三)“智慧城管”未到位。目前我县是衢州地区仅剩的一个没有建立“智慧城管”平台的县。我局自成立以来曾多次请示要求建立“智慧城管”平台,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还未能建设到位。一是场地问题。“智慧城管”对办公环境建设要求较高,而目前我局办公场地十分紧张,一线执法人员平均每人只有1.5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场所。“智慧城管”办公场地迫切需要解决。二是资金问题。第一期工程要完成在县城区11平方公里范围内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建设,总投资约404.2万元,第二期工程总体投资估算约191万元。资金问题成为目前建设我县“智慧城管”的最大问题。三是资源整合问题。“智慧城管”工作涉及多项技术、多个部门,内容广泛。因此,要整合相关部门的资源,与公安、交通等视频系统整合,实现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互联互通。目前,资源整合问题还在积极对接中。(四)各项保障不充足。1、缺乏经费保障。县财政核定我局协管员经费为每人每年为4万元,转业士官每人每年5.7万元,但是根据我局工作实际,协管员和转业士官加班费用较高,实际支出每人每年经费达到5.5万元和9万元左右。2、工作人员不足。根据三定方案要求,我局在城区设立4个中队,在15个乡镇(**办事处)各设立15个中队。县虽然已经成立十支乡镇中队,但全局拥有执法证的执法人员只有54人(包涵后勤人员),基本为执法经验不足2年的新人,如果全县全面铺开,我局工作人员将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各乡镇中队配备需要。3、执法车辆紧缺。目前,我局执法车辆情况如下。由于车改,除了2辆皮卡、6辆电瓶车由我局长期使用,其他车辆需要提前向平台申请,颇为不便。按照目前的人员数量,平均每20人使用一辆执法车,这大大制约了我局执法工作开展。多次接举报因备车不足而导致无法及时处理。下一步乡镇中队工作步入正轨,会更加影响各项工作开展。4、业务培训不系统。目前我局执法人员接受的培训仅局限于局内部培训和市、县组织的执法证考试培训,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不利于执法人员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的提高。三、下步工作打算(一)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要进一步深化综合执法工作改革,进一步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健全各项执法制度,从体制上、源头上改革和创新行政执法体制,实现和谐的综合行政执法。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要深入推进综合执法进校园、进社区、进社会活动,努力增强市民参与、配合行政执法的责任感。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塑造综合执法正面形象,有力推进工作的健康发展。(二)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对已构筑的信息交流平台,要充分利用起来,及时衔接、密切配合,集约管理资源,实现低耗高能;对已建立的协作制度,要合理运作起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健全管理执法部门日常巡查和联动查处机制,对一些共同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策措施,联席会议分管领导和各部门联系人要切实发挥作用,促使各成员单位开展联合执法,增强管理合力。进一步避免管理“真空”或管理乏力现象的发生。(三)加快“智慧城管”建设。加快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信息化进程,整合各方资源,搭建信息平台,加快推进我县的“智慧城管”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全覆盖,进一步满足城市建设管理的信息化需求。在“智慧城管”项目建设方案初稿完成的情况下,将于市执法局对接“智慧城管”项目建设,争取进入招投标程序。(四)加强各项保障措施。一是争取专项执法编制。专项执法编制对于我局建立一支专业的执法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加强系统的执法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是尽快完成执法车辆配备。在车改后,我局将加快车辆配备步伐,有效推动工作开展。四是建议增加协管员、转业士官的财政经费,保障执法队伍的稳定。目前我县综合行政执法还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必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惑。我局在进一步转变执法方式、更新执法观念,深化改革制度建设、加强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创新探索,真抓实干,进一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篇十二: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汇报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中心、省、州关于机构改革工作的有关部署,依据《机构改革方案》精神,依据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印发《关于深化市场监管等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在巩固前期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连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与县级机构改革统筹推动、同步实施,进一步加大执法机构优化整合力度,提高执法效能。依据中心省市对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政策规定要求,我县稳妥有序地推动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工作。

  一、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开展状况(一)优化配置执法资源,分散执法合力。坚持相对集中、优化整合的原则,将县相关部门的行政执法职责整合,组建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为县政府工作部门,负责全县综合行政执法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和监督考核等相关工作。依据成熟一批,划转一批的原则,目前已划转到位自然资源管理(含规划执法)、城市管理、文化市场(除旅游执法)等执法职能,下一步,将依据中心、省、州有关要求,将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市场监管等五领域的执法队伍逐步划转到综合行政执法局,逐步实现“一个部门一个机构管执法;成立综合执法大队,实行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有效解决了多头执法和推诿扯皮问题。(二)完善执法体制机制,提高执法效能。坚持无缝连接、协同高效,拟出台了《综合行政执法实施方法(试行)》,建立联席会议、信

  1

  息共享、案件移送等行政执法与业务主管部门、刑事司法部门的协调协作机制,形成事前预防、事中检查、事后查处有机结合的长效监管机制;实行“局队合一”体制,统一以主管部门名义执法,压实对主管部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和加强队伍建设的责任;对执法规范、执法协作、执法监督、执法保障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理顺职责权限和运行机制,提高了行政执法效能。

  (三)加强力气配备,优化人员编制。一是转变以往的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把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并依据“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有序整合执法队伍,将人员编制向执法岗位倾斜。二是严把人员进口关,全面清理规范临时人员和编外聘用人员,严禁使用帮助人员执法。三是对执法队伍编制底数进行锁定管理,严禁挤占、挪用本应用于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编制,确保有足够的资源履行综合执法职责。四是依据“老人老方法、新人新方法”的原则,对干部职工作出妥当支配,不搞断崖式的精简分流人员。

  (四)规范运行机制,提高执法效能。一是全面清理规范精简执法事项,实行行政执法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并依法准时动态调整。二是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严格限制自由裁量权,建立健全权责明晰的监管执法责任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大力提升执法效能。三是建立健全综合行政执法沟通协调机制、联席会议制度、案件移送制度、联动协作机制,加强执法协同,降低执法成本,形成执法合力。四是加快建设执法队伍,实行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提高执法人员业务力量和综

  2

  合素养。五是加强综合执法经费保障,严格执行罚缴分别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规范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

  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存在的问题(一)现行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一是新组建的综合行政执法局与上级管理部门之间工作关系尚未理顺。我县把分属于不同部门的执法职责和执法队伍整合到新组建的综合行政执法局后,原部门不再行使被划转的执法权,而州级又未组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因此,各部门为了对应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和执法要求,在工作中仍与新组建的综合行政执法局存在较多职责交叉和连接合作问题。二是管与罚界限不明晰,执法效果难以维持。实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行业审批、日常监管等管理职责在行政审批和行政主管部门,行政惩罚权在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有的部门还混淆了管理和执法的性质,将监管职能转移到执法层,以罚代管,将压力过度集中于末端执法环节,导致管理权限和惩罚权限简洁割裂,前期管理跟不上,执法效果难以维持,管理和执法效率双低下,简洁消灭管理真空,造成新的推诿扯皮。(二)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撑。综合执法机构具备法律法规授权是实行综合执法的大前提。目前,我国有关综合执法的依据散见于《行政惩罚法》《行政强制法》中部分授权性条款规定以及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推动相对集中行政惩罚权工作的一系列通知和打算中,各地综合执法机构的管理模式、执法范围不尽相同。(三)综合执法横向联动协作不够。一是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职能

  3

  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够。目前,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尚未建立,综合执法机构与职能部门的信息不对称,影响了执法效率。尤其是在住建、规划、国土等领域,职能部门把握着许可、验收、办证等关键信息,对违建案件的查处多来自群众举报或日常巡查,导致综合执法较为被动。二是执法机构与司法部门联动不够。综合执法部门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常需要申请公安、法院帮忙强制执行。但是,公安警力和法院执行力气有限,申请程序简单、环节多,造成部分阻碍执行公务的案件处理不准时,或部分申请执行的综合行政执法案件不能准时执行到位,这就减弱了综合执法的效力。

  (四)综合执法队伍管理有待优化。一是综合执法人员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执法基本需求。县级普遍存在行政编制少的问题,虽然县级执法机构数量多,但是执法人员严峻不足。大部门执法机构均为参公事业编制,有部门执法机构还是事业编制。随着城市框架拉大,城镇化工作不断推动,执法任务越来越重,所需执法人员也越来越多。此外,部分领域的执法专业性技术和专业学问要求较高,而职能部门存在只将执法职能下放,往往未将与这些执法职能相关的专业人员、设备、经费准时下放的现象,这就造成综合执法职责与现有执法力气不匹配。二是综合执法人员身份多样,不利于统一管理。在县级综合执法队伍中,不仅有行政编制人员、参公人员,事业编制人员,还有大量的工勤身份人员。这是由于在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中,是按“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进行划转,同时为了维护改革的稳定,对部门的执法机构连人带编制整体进行划转。这样就造成了机构性质和人员

  

篇十三: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汇报

 某镇关于乡镇改革各机构运行情况的汇报

  按照区编办《深化**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要求,我镇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专人,对照调研内容进行梳理汇总,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方面。

  为方便人民群众办事,**镇积极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坚持以“热情周到、便民公开、高效廉洁”为宗旨,以“便民服务是我们的职责”为理念,让便民服务中心真正发挥“便民、利民、惠民”作用。

  (一)推进阵地建设标准化,筑牢便民服务基础。

  一是对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硬件设施进行提档升级,为中心配备显示屏,配齐5个综合服务窗口显示屏、5台电脑,进一步规范大厅办事秩序,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对中心内部硬件设施布局再调整,更换宣传资料架、增添便民药品种类、植物绿化、门口挡风帘等便民设备,积极营造温馨舒适的办事环境,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三是保留第二办公区镇级便民服务点、综合服务窗口、业务工作人员,定时定点服务,为老年群体、弱势群体提供镇级便民服务事项代办服务,切实完善“15分钟公共服务圈”,打通基层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推进服务形象统一化,展示政务服务新面貌。

  一是对标省颁标准,为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配齐工作服装,以统一的人员着装、服务形象、服务行为面向辖区群众。

  二是对标全区标准,将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的楼顶门头、大厅门头、背景欢迎墙、工作人员状态栏等整体形象进行统一更换改造,进一步推进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三是对标镇级标准,督促25个村将区、镇两级模板与本村特色相结合,制作便民服务室标识标牌、窗口人员台签、工作牌等,进一步推进村便民服务规范化建设。

  (三)推进运行管理科学化,增强便民服务意识。

  一是充分发挥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干部监督作用,组织督查小组,通过不定时巡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窗口工作人员出勤、服务态度等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

  二是坚决落实AB角岗位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服务流程、人员配置,确保为群众办事不间歇。

  三是定期开展窗口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根据群众满意度调查反馈意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综合行政执法方面。

  我镇深入贯彻落实深化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工作部署,聚焦重点难点,紧扣关键环节,创新整合镇及区直派驻执法力量和资源,做实做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职能体系和工作机制,探索构建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实现治理重心下移,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目前我镇已有5名行政人员办理了行政执法证,并设立**镇综合执法办公室,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扎实开展各项综合执法工作,此外还成立了**区综合执法局**中队,中队成立以来,在局党组和镇综合执法办公室双重领导下,积极配合**镇政府的各项工作开展。一是强化镇容镇貌的治理。首先规范“门前三包”的制度落实和长态化;以及主要街道两边门面的出店经营;二是强化流动商贩的规范治理,规定经营秩序;三是配合镇政府进一步规范门面门头的管理和亮化,达到整齐划一。四是加强310国道两边的治理。在“双创”期间,全体同志不怕苦不怕累,严要求,高标准,强化制度的落实,加强市场规范经营秩序,圆满完成了局党组和镇政府交代的各项任务。

  二、放权赋权方面。

  按照**区两办印发的《关于印发<深化**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我镇积极开展了乡镇改革工作,重点扩大在产业发展、村镇规划建设、城镇管理、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社会治安、民生保

  障等方面的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确认、行政检查及公共服务权限,按要求,我镇成立了行政机构5个,分别是党政综合办公室、党建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综合执法办公室;事业机构7个,即“一站、六中心”,即退役军人服务站、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文化卫生健康服务中心、综合指挥中心、乡村规划建设中心,7个机构全部按照工作职能和负责事项开展工作。**镇承接下放行政权力93项,其中,行政许可18项,行政处罚35项,行政检查3项,行政给付21项,行政确认9项,其他职权2项,公共服务5项。

  此外我镇还积极与区级派驻机构协调联动,按职能开展工作,工作力量进一步融合,形成了上下联动、共同参与的机制,与区级派驻公安、司法、市场监管、税务、土地等机构协调配合,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篇十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汇报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州关于机构改革工作的有关部署,按照《机构改革方案》精神,根据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印发《关于深化市场监管等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在巩固前期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与县级机构改革统筹推进、同步实施,进一步加大执法机构优化整合力度,提高执法效能。按照中央省市对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政策规定要求,我县稳妥有序地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工作。

  一、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开展情况

  (一)优化配置执法资源,凝聚执法合力。坚持相对集中、优化整合的原则,将县相关部门的行政执法职责整合,组建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为县政府工作部门,负责全县综合行政执法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和监督考核等相关工作。按照成熟一批,划转一批的原则,目前已划转到位自然资源管理(含规划执法)、城市管理、文化市场(除旅游执法)等执法职能,下一步,将按照中央、省、州有关要求,将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市场监管等五领域的执法队伍逐步划转到综合行政执法局,逐步实现“一个部门一个机构管执法;成立综合执法大队,实行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有效解决了多头执法和推诿扯皮问题。

  (二)完善执法体制机制,提高执法效能。坚持无缝衔接、协同高效,拟出台了《综合行政执法实施办法(试行)》,建立联席会议、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行政执法与业务主管部门、刑事司法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形成事前预防、事中

  1/6

  检查、事后查处有机结合的长效监管机制;实行“局队合一”体制,统一以主管部门名义执法,压实对主管部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和加强队伍建设的责任;对执法规范、执法协作、执法监督、执法保障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理顺职责权限和运行机制,提高了行政执法效能。

  (三)加强力量配备,优化人员编制。一是改变以往的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把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并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有序整合执法队伍,将人员编制向执法岗位倾斜。二是严把人员进口关,全面清理规范临时人员和编外聘用人员,严禁使用辅助人员执法。三是对执法队伍编制底数进行锁定管理,严禁挤占、挪用本应用于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编制,确保有足够的资源履行综合执法职责。四是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对干部职工作出妥善安排,不搞断崖式的精简分流人员。

  (四)规范运行机制,提高执法效能。一是全面清理规范精简执法事项,实行行政执法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并依法及时动态调整。二是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严格限制自由裁量权,建立健全权责明晰的监管执法责任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大力提升执法效能。三是建立健全综合行政执法沟通协调机制、联席会议制度、案件移送制度、联动协作机制,加强执法协同,降低执法成本,形成执法合力。四是加快建设执法队伍,实行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提高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五是加强综合执法经费保障,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规范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

  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存在的问题

  2/6

  (一)现行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一是新组建的综合行政执法局与上级管理部门之间工作关系尚未理顺。我县把分属于不同部门的执法职责和执法队伍整合到新组建的综合行政执法局后,原部门不再行使被划转的执法权,而州级又未组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因此,各部门为了对应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和执法要求,在工作中仍与新组建的综合行政执法局存在较多职责交叉和衔接合作问题。二是管与罚界限不明晰,执法效果难以维持。实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行业审批、日常监管等管理职责在行政审批和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权在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有的部门还混淆了管理和执法的性质,将监管职能转移到执法层,以罚代管,将压力过度集中于末端执法环节,导致管理权限和处罚权限简单割裂,前期管理跟不上,执法效果难以维持,管理和执法效率双低下,容易出现管理真空,造成新的推诿扯皮。

  (二)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撑。综合执法机构具备法律法规授权是实行综合执法的大前提。目前,我国有关综合执法的依据散见于《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中部分授权性条款规定以及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一系列通知和决定中,各地综合执法机构的管理模式、执法范围不尽相同。

  (三)综合执法横向联动配合不够。一是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够。目前,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尚未建立,综合执法机构与职能部门的信息不对称,影响了执法效率。尤其是在住建、规划、国土等领域,职能部门掌握着许可、验收、办证等关键信息,对违建案件的查处多来自群众举报或日常巡查,导致综合执法较为被动。二是执法机构与司法部门联动不够。综合执法部门在实

  3/6

  际执法过程中常需要申请公安、法院协助强制执行。但是,公安警力和法院执行力量有限,申请程序复杂、环节多,造成部分阻碍执行公务的案件处理不及时,或部分申请执行的综合行政执法案件不能及时执行到位,这就削弱了综合执法的效力。

  (四)综合执法队伍管理有待优化。一是综合执法人员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执法基本需求。县级普遍存在行政编制少的问题,虽然县级执法机构数量多,但是执法人员严重不足。大部门执法机构均为参公事业编制,有部门执法机构还是事业编制。随着城市框架拉大,城镇化工作不断推进,执法任务越来越重,所需执法人员也越来越多。此外,部分领域的执法专业性技术和专业知识要求较高,而职能部门存在只将执法职能下放,往往未将与这些执法职能相关的专业人员、设备、经费及时下放的现象,这就造成综合执法职责与现有执法力量不匹配。二是综合执法人员身份多样,不利于统一管理。在县级综合执法队伍中,不仅有行政编制人员、参公人员,事业编制人员,还有大量的工勤身份人员。这是因为在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中,是按“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进行划转,同时为了维护改革的稳定,对部门的执法机构连人带编制整体进行划转。这样就造成了机构性质和人员身份的不同。另一方面,执法人员身份多样,且来自不同执法领域,缺乏综合执法学习和培训。综合执法要将多项行政执法职能同时聚合在一个部门,而不同部门执法事项的执法依据、流程、处罚措施,甚至执法文书等都要求各异,这对于执法人员的能力素质是一项很大考验。

  三、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建议

  4/6

  (一)理顺现行管理体制。一是省、州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加强系统内部工作指导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指导。如平日要加强对县级综合执法机构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工作培训学习,指导并组织协调系统内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做好与综合执法机构之间的工作衔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二是改革应结合县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工作共同推进。省、州相关部门应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对各县(市、区)划转综合执法机构执法权问题进行研究和指导,特别是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市场监管等五领域监管工作职责的部门应依法明确县级部门划转职权的标准和范围,统一授权或委托执法职权的样本,便于各县(市、区)执行操作。

  (二)健全完善综合执法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上位法,让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有法可依。可通过从国家层面制定一部全国性的综合执法领域法律法规,打破部门立法惯例,从更高层次明确综合执法的职责定位以及执法主体、权限范围、执法程序等,厘清综合执法机构与各职能部门的关系,明确各层级政府的职责权限,坚决杜绝法外设权,从而促进综合执法工作依法推进、协调发展。

  (三)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建立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细化并严格执行执法协作相关规定。

  (四)利用大数据手段加强综合执法机构和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推行“智慧执法”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手段加强对综合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管理;建立持证上岗制度,并配备与执法任务相匹配的装备和设施,提高执法人员的法

  5/6

  律素质、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设置合理的执法人员的年龄结构,扩大执法人员新录用渠道,随着执法人员的新旧交替,引入高素质的专业执法人员,逐步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此外,利用综合治理平台、执法记录仪等手段,加强执法监督。严格执行处罚与收缴分离的法定原则,树立规范执法的良好形象。

  6/6

  

  

推荐访问: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汇报 行政执法 乡镇 情况汇报